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17|回复: 27

[怀旧] 《哆啦A梦》红鞋女孩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hi_mmer 于 2018-2-20 09:10 编辑

看过《哆啦A梦》的朋友,应该都记得《红鞋女孩》这个故事吧

《哆啦A梦》中的红鞋女孩
收拾房间的时候,大雄无意间发现了一只破旧的红鞋。他凝视着它,思绪飘飞到了那个懵懵懂懂的幼年时代。


《哆啦A梦》第6卷《红鞋女孩》






小女孩栗发红鞋的可爱形象,她与大雄之间的纯真而美好的友谊,以及命运使两人不得不远隔重洋的淡淡忧伤,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17年,《红鞋女孩》迎来了第四次动画改编,一经播出就在日本网友中掀起波澜,也让《哆啦A梦》在“视听热点”动画类周榜中排到了第三位。




野口雨情与他的《红鞋》
(野口雨情的童谣有一种)孤独、忧郁的调性
其实,《哆啦A梦》中的红鞋女孩是有原型的,她是日本童谣《红鞋(赤い靴)》的主角。这首童谣由野口雨情(1882 - 1945)作词。歌词是这样写的:
赤い靴(くつ) はいてた 女の子
異人(いじん)さんに つれられて 行っちゃった


横浜の 埠頭(はとば)から 汽船(ふね)に乗って
異人さんに つれられて 行っちゃった


今では 青い目に なっちゃって
異人さんの お国に いるんだろう


赤い靴 見るたび 考える
異人さんに 逢(あ)うたび 考える


直译如下:
穿红鞋的小女孩
被洋人带走了

从横滨的码头登上船
被洋人带走了

如今恐怕已成碧眼
生活在洋人的家乡吧

每当看见红鞋就会想起她
每当看见洋人就会想起她

文言文翻译如下(意译):
茕茕童女,赤舄惟傩;
接武外人,适彼异国。
一去横滨,今非青丝;
每见赤舄,彼女之思。


野口雨情


野口雨情,日本诗人、童谣作家。在那个属于日本童谣的黄金时代,他与西条八十、北原白秋并称为“三大童谣诗人”。

他在大学时代开始创作诗歌,后来还自费出版了被称为日本最早的创作民谣集《枯草》。然而父亲的去世让他不得不回乡继承家业。为了拯救父亲留下的可怜的产业,他不得不与金融家的女儿高塩ひろ结婚。又是要做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又是要面对自己不爱的妻子,他的内心很是压抑,甚至曾经以酒浇愁。


野口雨情作品


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诗歌梦想,也没有丢掉自己的童心。这段时间内,他一直走在童谣运动的最前沿。后来他与妻子离了婚,再婚之后迎来了创作的又一个春天,《红鞋》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红鞋女孩到底是谁?
关于野口雨情为什么会创作这首童谣,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童谣中的小女孩确有所指,而她的命运并不像《哆啦A梦》中描绘得那样美好: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佐野きみ,1902年出生于静岡県清水市有渡郡不二見村。

她的母亲,岩崎かよ在未婚之时生下了她,后来搬到北海道,嫁给了铃木志郎。

在她3岁的时候,铃木夫妇参加了当时轰轰烈烈、被视为社会主义运动一环的“平民社农场”。然而由于那里的生活过于艰苦,他们不得不通过きみ的义父——佐野安吉,把她的抚养权交付给Hewitt夫妇——两位美国传教士。


平民社


可是,正当Hewitt夫妇决定回到美国之时,きみ却不幸染上了肺结核——在当时是一种绝症。Hewitt夫妇无法将她带到美国,只有把她送到东京的一所孤儿院里。きみ在孤儿院孤独地生活了几年,在9岁的时候不幸离开了人世。

而她的母亲,却一生都认为きみ到了美国,与Hewitt夫妇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1907年,身为社会主义诗人的野口雨情在工作中与铃木志郎结识,从这对夫妇口中了解到きみ被带到美国的故事。1921年,他写下这些歌词,并在1922年被本居長世(1885 - 1945)谱曲,成为广为传唱的童谣。


本居長世


1973年,きみ异父同母的妹妹向报纸写信,声称自己的姐姐就是《红鞋》中小女孩的原型。藤子·F·不二雄1974年创作的《红鞋女孩》应该就是从这里汲取的灵感。藤子·F·不二雄很喜欢这首歌,据说他工作时心情好的时候会大声唱《红鞋》。


山下公园 红鞋女孩雕像


这个故事的版本不是唯一的。也有人认为,佐野安吉根本没有和Hewitt夫妇取得联系。他直接把きみ送到了孤儿院,为了安抚岩崎かよ才编造出这样的谎言。而野口雨情跟铃木志郎的关系也并没有那么密切,铃木夫妇不可能把这件事告诉野口。

因此他们主张,野口实际上是以“红”暗喻社会主义,暗喻苏联。而这首童谣的思想就变成了:表达对空想社会主义运动受挫的痛苦。

不管野口雨情当时的创作意图究竟是什么,红鞋女孩的形象显然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除了《哆啦A梦》以外,《樱桃小丸子》、《泰罗奥特曼》、《特搜最前线》、《美食侦探王》都曾不同程度地从这首童谣中取材。红鞋女孩就像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一样,成为了一种意象的象征。她象征着遗憾、悲伤、思乡病,却也象征着童真与希望。


札幌市 山鼻公园 歌碑


正如野口雨情本人所说:“童谣歌词是不能用逻辑去评判的。”对于我们来说,红鞋女孩能触碰到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这就足够了。







参考资料:

(本人不会日文,文章中的信息是日英对照后用英文翻译的结果,如有谬误还望指出)

《哆啦A梦》第6卷 藤子·F·不二雄 ©小学馆 藤子PRO 吉林美术出版社

もどりライト 歌編

赤い靴 - Wikipedia

野口雨情 - Wikipedia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9战斗力 +10 收起 理由
dorasir + 1 好评加鹅
poptopzip + 1 好评加鹅
正太刀 + 2 好评加鹅
Tomorrow_D + 1
cosamza + 1 牛逼
落合 + 1
yy19 + 1 好评加鹅
冰之妖精琪露诺 + 1
北原依绪 + 1 好评加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2-15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不是什么美好的故事吗,刚在成田买了红皮鞋女孩的饼干送给小侄女。。。
感觉不是第一次被童谣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2-15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5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暗之精灵 发表于 2018-02-15 19:02:49
楼主原创吗,了不起啊
其实大部分都是翻译维基百科的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5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科普。所以,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红鞋女孩》要特别强调女孩是“从横滨的港口搭船到美国去”。虽然70年代日本美国间的主要交通方式应该已经是飞机了,但这个故事仍然使用了“横滨”、“坐船”的典故,可能就是为了保留“红鞋女孩”童谣的元素。原惠一负责分镜演出的1987版动画,在最后还增加了港口码头场景的描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6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些过度解读了,尤其社会主义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ggxx同好 发表于 2018-02-16 18:22:05
感觉有些过度解读了,尤其社会主义啥的
我也觉得社会主义什么的是过度解读了,不过为小女孩きみ写歌词还是有可能的。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2-16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2-16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月美夜子 发表于 2018-02-15 23:51:12
感谢科普。所以,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红鞋女孩》要特别强调女孩是“从横滨的港口搭船到美国去”。虽然70年代 ...
嗯确实。

不过我查了资料以后还是没搞清楚,小女孩きみ与红鞋是什么关系。不知道这个意象是不是野口虚构的。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_mmer 于 2018-2-16 20:05 编辑
fsjrday 发表于 2018-2-16 19:19
所以不谈谈为什么去年的动画改编能成为试听热点吗


https://thetv.jp/shichonetsu/weekly/100028232/3/

《红鞋女孩》的漫画原作就是名作,而且去年的动画改编质量非常高,在忠实再现原作风貌的同时加入了很多打动人心的细节,如象征美好友谊的万寿菊、默默陪伴的奶奶、两次含义不同的“疼痛,疼痛,全飞走”、一新一旧的两只红鞋……

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哆啦A梦专楼的2293层:

https://www.saraba1st.com/2b/for ... page=77#pid376046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2-1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6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倒是明白了为什么故事中专门强调了红鞋女孩像外国人。
说起来,《攻壳机动队》里塔奇克马被强行带走的时候就唱了这首,小说《异人们的馆》也有引用。
不过,这首歌谣没必要弄这种文言文翻译。
“一去横滨,今非青丝”,这个“今非青丝”,虽然也算是“今では 青い目に なっちゃって ”的意译。原文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身份的转换和隔阂,“今非青丝”放在中文语境中,则多了光阴荏苒的解读(今非青丝,第一感觉是“发已花白”)。
“每见赤舄,彼女之思”这句,虽然睹目思人的感觉没丢,但是那种“遇见异人思旧人,旧人已是异乡人”感觉却完全失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见大吉 发表于 2018-2-16 21:38
感谢,倒是明白了为什么故事中专门强调了红鞋女孩像外国人。
说起来,《攻壳机动队》里塔奇克马被强行带走 ...

这个文言文翻译确实不太好,当时搬运时也没多想
顶楼新增了一个直译版本,说不上什么文采,但意思比较明确了,就看用词有没有不当之处(我不懂日文也看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7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Shi_mmer 发表于 2018-2-16 23:36
这个文言文翻译确实不太好,当时搬运时也没多想
顶楼新增了一个直译版本,说不上什么文采,但意思比较明 ...

今では 青い目に なっちゃって ,强调了现在较过去有较大改变,以及对这种改变的怀有惋惜之类的感情。
直白点“如今恐怕已成碧眼”。
“異人さんに”,翻译成“洋人先生”,有点翻译腔,不过真要矫正,有些麻烦。
“異人”这词,本身就带有身体特征(明治时期里专指眼珠为异色的外国人),虽然不至于我们那种“红头阿三”“老毛子”那种带有贬义,但也不是什么好词。洋人先生读起来就颇有种洋大人的感觉。
折中一下,直接洋人就好(一时想不起有什么特别好的替换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7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fsjrday 发表于 2018-2-16 19:19
所以不谈谈为什么去年的动画改编能成为试听热点吗

因为这一话对童年情感的描写太细腻了。红鞋女孩与大雄间虽然短暂但却曲折感人的友情,令人十分感动。大雄站在雨中拽着奶奶的袖子,还有重逢后小侬再次对大雄说出“疼痛,疼痛,快飞走”的时候,都让我看得鼻子发酸

《红鞋女孩》原作是名篇,体现了藤子老师擅长以短篇故事有限的篇幅描绘生动而有魅力的角色。很多人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s1在多年以前就有对这个故事的讨论:https://bbs.saraba1st.com/2b/thread-669177-1-1.html
去年的动画改编让观众纷纷回忆起当年读到原作时的感想,推特上有很多评论,因此成了热点。
我觉得《红鞋女孩》历代总共4个动画版本里,1987版和2017版是很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见大吉 发表于 2018-2-17 00:40
今では 青い目に なっちゃって ,强调了现在较过去有较大改变,以及对这种改变的怀有惋惜之类的感情。
...

好的,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7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来,那个像百合花般的女孩的灵感是不是跟这个一样,灵感也是来自什么作品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7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ggxx同好 发表于 2018-02-16 18:22:05
感觉有些过度解读了,尤其社会主义啥的
铃木夫妇的平民会那张照片门口上就写着社会主义协会啊……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7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ggxx同好 发表于 2018-2-17 08:53
说起来,那个像百合花般的女孩的灵感是不是跟这个一样,灵感也是来自什么作品的吗? ...

那个故事好像没什么典故,是藤子老师基于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和想象创作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2-1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3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那真是一个充满了梦想,悲苦,疯狂和希望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ter723pan 于 2019-1-5 15:12 编辑

红鞋小女孩虽然是被二战前的那个儿歌启发的,可是人物设定:外国人发色,只有母女二人住没有爸爸,移民去美国。
小女孩的身份应该是二战后美国驻军搞出来的混血儿。
战后日本出现了大量15-20万混血儿童,弃婴一度十分常见,这些孩子长大后也生活在歧视中。

所以胖虎和小夫笑话大雄和红鞋女孩玩,可能的含意并不单纯只是“和女孩玩过家家的男孩没有男子气概”。
而是因为女孩的出身,所以孤立她。 同样大雄说“每天都和她玩” ,以及被大雄伤害后也还是期望大雄来送别,
也成了不同的含意, 变成只有大雄一个读不懂气氛的人还和被孤立的她玩在一起,成为唯一朋友,所以成为
她唯的社交需求的实现窗口,就算被大雄伤害还是期望大雄回心转意能来送别,因为她没有其他朋友。

这些混血儿家庭提出移民申请会较容易通过,但移民到美国不一定是向往美国的生活,只是因为在日本的歧视环境中活得很苦。

=====
这算不算过度解读了。

关于二战后日本混血儿
https://www.sohu.com/a/148823997_7895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5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到这个故事都会想起自己童年的女玩伴,长大后都已经失去联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6 1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eter723pan 发表于 2019-1-5 15:10
红鞋小女孩虽然是被二战前的那个儿歌启发的,可是人物设定:外国人发色,只有母女二人住没有爸爸,移民去美 ...

我去,这样一说感觉好有道理
虽然藤子想给孩子看的肯定不是这类东西,但是结合女孩的混血儿身份,感觉所有的推断都顺理成章啊。不过看她父母的形象很难相信是这种设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7-27 21:04 , Processed in 0.08253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