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90|回复: 17

[其他] Oculus Rift CV1一个月的使用感受兼几款独占游戏简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4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inkzea 于 2016-7-4 09:10 编辑

我是在Oculus开放预售的1小时内下单预定的CV1,在经过令人悲伤的延期后,实机则在5月24日入手。虽然收到机器的时间早已1月有余,但因为5月底正好被毕业报告和其他杂事缠身,真正细心体验的时间也就不到一个月,所以这也能算一份月度体验报告吧。与大家分享。虽然我想本坛有CV1甚至是Vive的朋友应该不少,但既然从来没有人仔细谈谈VR游戏的话,就用我这一个月的心得权当抛砖引玉吧。

或许是因为Touch缺席首发导致了用户的观望态度,或许是因为Oculus对中国购买者的大规模砍单,又或许是因为Oculus遭遇的产能与发货问题。CV1相比有着正品行货的Vive,在中文世界并没有得到科技评测界的关注。甚至连oculusrift吧的发帖数都比晚成立两年有余的htcvive吧少了一半。




因为我对Vive只有在隔壁村微软门店短短半小时的体验,因此本文不是与Vive的对比。更何况,现阶段以坐姿和站立小幅度活动进行传统游戏的CV1,和提供完整房型(Room Scale)体感操作的Vive也根本不是在一个层级的产品。

先放一下自己的PC配置:

1070是前两周刚入手的,在之前是970,其他配置不变。

本文准备分为设备和内容两部分。主要是我本人的使用体验。虽然也有邀请身边不少朋友尝试了VR,但都仅仅是浅尝辄止。可能因为他们平常也不是玩家对VR也没有概念,对CV1的效果都表示了惊叹。

- 设备 -

硬件部分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这部分的内容在中文世界也能找到足够的介绍。无非是水平110度左右的FOV,2160*1200分辨率(单眼1080P)OLED屏幕,菲涅尔镜片,单摄像头追踪,传统手柄控制。

不到400g的重量,一体化的音频解决方案,较轻的数据线,都算是试图降低用户门槛的设计。但是数据线只有4m,还是限制了cv1的施展空间。即便在理论上,Oculus只要多加一个摄像头和Touch,也能支持房型体感,但较短的数据线还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CV1可以在佩戴眼镜的情况下佩戴。虽然官方给予的提示是只要从前方戴入即可,但我发现对于脸大或者眼镜稍微宽一点的人来说,这种戴法都是不靠谱的。正确的做法是先把眼睛塞进去,然后把三个束带放到最松,连着眼镜一起戴上,再调整束带。CV1的内部空间是足够让我这个肥宅的大脸和眼镜都舒适的进♂入的。当然,即便正面的空间没有问题,眼镜腿还是会紧紧的压在脸上,长时间佩戴的话还是会有些辛苦。所以还是推荐希望活在VR世界的眼镜宅们弄个戴隐形眼镜或者干脆去做个视力矫正手术。

分辨率和可视角的优劣在两款消费级VR设备正式发售前被各国网友大量讨论,事实证明两者的表现是半斤八两。它们都没法解决screen door effect,但目前的视野与清晰度已经足够提供令用户沉浸的体验了。(有人说要完美模拟现实的清晰度与可视角,我们需要在头盔里塞进40个4KTV才行……期待液晶技术爆黑科技吧)

至于晕vr的问题,这个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我个人本身对眩晕的抗性很好,所以在目前体验过的所有游戏里,只有战争雷霆的坦克驾驶模式令我持续地感到难以适应的痛苦。其他游戏即便是连续佩戴4个小时,我也没有感到过眩晕——虽然脸被勒的有点痛是真的(脸大的悲哀)。来体验的朋友有表示在玩的过程中感到晕的,但摘下头盔以后都能很快恢复。

将头盔与摄像头和电脑连接(USB3.0 *2,HDMI*1)后,在官网下载Rift Setup Tools安装,就进入了CV1的初始设置。设置过程中会介绍各个组件的功能与基本操作,


如果所有设备工作正常的话,连续按十几次next,输入用户的身高,戴上头盔设置瞳距以及站立游玩的初始位置,就完成了。
设置过程大约10分钟,还是比较简单的。


完成初始设置后,会在头盔里播放一段展示,让大家初步体验360度视频的感受。结束后就会显示Oculus Home界面,如果将VR设备比喻成游戏主机的话,这里就是它的OS界面。这一画面在PC端是隐藏的,可以通过特殊方法令其显示。Oculus Home包含了商店、库、启动游戏、好友社交等基本功能。虽然画面挺美,但其实很简陋的呢~


在另一边,PC端则会显示Oculus软件的界面。这是我们更熟悉的,类似于Steam的界面。嘛,其实也挺简陋的。



Oculus没有自带的VR内浏览器或桌面查看器。戴上头盔,软件就会自动启动,在观看健康与安全警示后,将用户带往Home界面,可以直接在这里购买、启动游戏。Oculus游戏的自动画质调整以保证帧数为优先,配置达标的情况下,游戏下好就玩基本不会遇到掉帧的问题。GeForce Experience有助于进一步调整画质与性能的平衡,但并非所有的游戏都有效。

虽然不少外媒称赞Oculus Home的体验,并往往用“主机般的”(Console Like)来形容其内部服务的流畅与完整性。但我发现大多数游戏在下载后,都免不了最后要求玩家摘下头盔在桌面端点击最后的Finish Installing,实在是破坏整体体验。


- 内容 -

Oculus Store是购买内容的官方渠道,其中分为5个大区:51款“游戏(Games)”,9款“娱乐应用”(Entertainment)(360度即时渲染方式呈现的电影),12款应用软件(Apps)(各种VR照片、视频应用)。另外还不学好的从Steam那里抄了Early Access(目前有13款),以及最后一个不明所以的Concept分区(5个带互动操作的……电影?)。
除了游戏区全部收费外,其他分区里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可以免费获得的。


VR游戏

在Oculus Store的51款游戏中,大约有20款独占游戏(并未详细计算数字可能有误)。接下来是LZ对自己买了的几款独占游戏的简评。

1.        EVE: Valkyrie

一款内容贫瘠的宇宙狗斗游戏。
目前是Oculus独占,并且是随设备附赠的游戏,同时也将成为PSVR的首发游戏之一。
整体来说,EVE Val的单人模式仅有2个演示地图,3个生存模式地图。在上周更新Carrier Assault模式之前,多人游戏只有5张地图循环的Team Deathmatch。
游戏包含三种不同种类,每类各4-6架机体。玩家通过对战提升玩家等级与相应的机种等级,以解锁新机体、机体升级与涂装。游戏包含内购,可以氪金购买经验加成时间,或者在游戏币不足时用充值的金币购买机体和升级——没错,就是大家熟悉的坦克/战舰世界或战争雷霆的模式。
因为游戏内容的贫瘠,以及Oculus本身用户数量的稀少,前几周基本是匹配不到真人的,不过因为会用电脑填充空位保证每局都是8v8,所以也是可以进行一场欢乐混乱、视觉效果夺目的宇宙狗斗的。除了VR本身带来的更沉浸的驾驶体验,以及更灵活的视角之外,部分操作也融入了一些VR的设计:例如用视线锁定的导弹,以及向视线方向发射的机炮等。
上周更新的Carrier Assault带来了新的多人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玩家要先抢夺地图上的三个控制点,每个控制点被占领后会被锁定,并持续消耗对方航母的护盾。当一方航母护盾爆了以后,就转为进攻航母阶段。进攻方需要躲避战舰点防御的炮火与敌方战机的阻挠,尝试攻击分布在战舰各处的弱点区域。3分钟后航母护盾回复,回到争夺控制点阶段。依次反复直到一方航母被击坠。
新模式更新后多人对战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每局都有一半的玩家是真人了!\液/
$59.99,基本就是抢劫。

2.        Lucky’s Tale

一款画面明快,风格幼齿的3D平台游戏
另一款随机附赠的游戏。没啥好说的,就是操纵一个狐狸去救猪基友(什么鬼剧情)的3D平台动作游戏。说是3D平台游戏,但和马里奥64及其继承者不同,其实在玩Lucky’s Tale时,绝大多数时候镜头的位置是固定的——虽然玩家可以移动身体来调整摄像机位置,但谁会这么蛋疼的在一边躲避杀人蜜蜂还要踩毛毛虫外加捡金币的过程中做这种体力劳动?一般来说玩家就是转转头看看四周而已。
游戏流程短,我用了3个半小时就通关了,且关卡设计上略有重复。不过反正是免费的嘛,也还凑合啦。

3.        The Climb

画面惊人的攀岩竞速游戏
Crytek进入VR界的技术展示之作。玩家扮演一名攀岩者,通过一种用身体和视线来控制手部的移动、用手柄扳机键抓住峭壁这样奇怪的操作方式,向着山顶进发,同时和全世界玩家比拼速度和得分的竞速游戏。
三张地图——Asia(越南下龙湾)、Canyon(大峡谷)、Alps(阿尔卑斯山)——的风景都可谓美不胜收。每张地图都提供了三个难度,不同的难度,攀爬路线的设计、攀爬的时间各不相同,景色也大不一样。有时是在登上大峡谷岩壁的途中感受烈日的灼烤,有时在穿过昏暗的洞窟时被迎面飞来蝙蝠惊吓,有时三五成群的跳伞者从自己身旁向着山脚呼啸而过。历尽辛苦登上顶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更是令人爽快。
在完成了每张地图的三个基本难度之后,会解锁2条bonus的竞速路线,难度相当高(各种空中换手,算距离下落单手抓后横向跳跃等),没能全部完成。但是果然还是想要体感操作哪……
如果上手顺利的话,大概4个小时可以打通9条基本路线。$49.99的价格还是偏贵的。

4.        Chronos

固定视角的动作RPG。生化危机式的探索+塞尔达式的谜题+黑暗之魂的战斗组合出了一道即使脱离VR也可算得上优秀的游戏。
故事发生在人类文明崩溃后的未来,主角作为备受部族期待的年轻战士,穿梭于数个不同的世界,踏上屠龙的旅程。
游戏是固定视角的动作RPG,VR只用于调整镜头。游戏的难度很高,通过极端限制回复道具的数量,以及配置了类型多样(但称不上丰富)的敌人,打造了又一款死死死的游戏。玩家每次死亡后,角色的年龄就会增长一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升级加点所需要消耗的点数会逐渐变化:年轻时,提升力量需要消耗的点数较少,而年老后则相应地更容易提升智力。每长10岁(死10次)可以选择一个被动技能,进一步强化自身属性。
游戏流程较长(我7个小时了才打完第3面,共有4面)。缺点是系统的丰富度较差:加点的变化不多,武器的选择较少,以及魔法仅仅是武器附魔。这些都过于简陋了。
从整体上看属于值得一玩的优秀独立作品级别,$49.99,价格偏高。

5.        Edge of Nowhere

由Insomniac带来的一款第三人称动作惊悚游戏。故事中玩家扮演一名名为Victor考古学家,他的未婚妻Ava参加的探险队在南极失去了联络,他乘上了飞机赶往救援。然而飞机却也最终坠落在南极。
作为又一款走哪哪塌的游戏,采用了我们在神海系列与新古墓系列中熟悉的移动、攀爬、战斗、叙事循环的经典模式,而VR仅用于控制视角。在阴暗场景下,玩家的视线则控制了手电筒指向的位置。游戏的惊悚部分融合了克苏鲁要素,提供了发疯的探险队、梦魇般的幻觉与闪回、奇异而危险的植物、以及多种不可名传的怪物。
尽管采用了传统的游戏方式,但VR还是为游戏的表现带来了新的体验。因为制作者可以知道玩家当前视线所在的位置,便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巧妙地安排惊悚要素,而不是依赖于糊脸的突然惊吓。
游戏流程适中(据说6个小时左右),放在传统游戏领域属于素质优秀但泯然众人的游戏。$39.99的价格还算可以吧。

总结:Oculus以为目前Touch的缺失,主要着重于提供偏传统形式的游戏。这反倒使得商店里面有几款真正可以称得上佳作的游戏。但整体而言VR游戏的价格都有些偏高。或许作为先行者付出额外的成本也是一种必然吧。
平心而论,Oculus花钱支持开发者买限时独占的策略的确带来了一些还算优秀的游戏,虽然主机界各大厂也都这么干,但在自由平等博爱的PC Master Race上这么整就是要坚决搞倒搞臭的行为。在上周更新的Oculus App Version 1.5里,Oculus终于缩卵取消了硬件DRM锁,从此Oculus和Vive用户可以过上和谐的新生活了。
Steam是另一个购买VR游戏的重要渠道,Steam提供了“支持Oculus”的分类,Steam VR中甚至可以看到Oculus摄像头的位置,一部分Steam游戏还提供可以在Oculus Store激活的cdkey(例如Elite: Dangerous和Virtual Desktop)。这么良心,我只能继续支持G胖了。

传统游戏

分为两部分,第一种是在VR中以大屏幕模式玩游戏——即在面前投射一个虚拟的大屏幕,以传统方式玩游戏。因为这种方法本质上是抓取游戏运行的画面并投影到VR中,帧数损失及其严重。例如Steam VR提供的基本大屏幕模式,画面稍微激烈一点的游戏基本都是没法玩的。除此之外像 BigScreen Beta,VirtualDesktop这类在VR空间显示电脑桌面的应用来实现。帧数比起SteamVR有所提升,但也就仅能保证在720P下30+FPS。你说我是何苦要在这种模式下玩呢……
BigScreen Beta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屏幕模式中融入了社交要素:最多可以让4名玩家加入一个虚拟房间,并向其他玩家共享自己的屏幕。虽然我从来没有成功过,但这个概念还是很有趣的。
参见: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457550/
http://uploadvr.com/bigscreen-le ... -desktop-inside-vr/

第二种传统游戏支持则是通过Injector,为传统游戏带来可以工作的VR模式。比如前一段的VR黑魂3就是这种
这些软件中的佼佼者是VorpX。目前提供了一大长串的游戏支持列表

因为很多游戏我根本没有买,也就不可能逐一测试了。尽管这种VR的画面效果都有所倒退,但能够以VR模式进入老滚5、镜之边缘、生化奇兵无限、Dishonered的那一瞬间,还是令人有些感动的。但是毕竟不是原生VR游戏,游戏的视野、眩晕感、操控都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仅供尝鲜吧。


总结而言,用VR玩传统游戏在目前阶段的体验还是比较糟糕。


嘿嘿嘿内容(待更新):

对我等死宅而言,VR嘿嘿嘿的吸引力也是相当之大的。目前的VR成人内容基本都集中在看的方面。除去比较坑爹的180度动作小电影,游戏方面的选择不多。集中玩了四个:
1.    欧米死宅自制Waifu Sex Simulator VR
2.    K社的カスタムメイド3D2+官方VR支持
3.    I社2015年的プレイクラブ+欧米网友自制VR补丁
4.    I社2016年的セクロスフィア+官方VR支持

I社在欧米VR**圈得到了很高的关注,新作ハニーセレクト的Demo刚出的当天就得到了民间VR的支持……下半身的力量真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7-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4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的优势大概是需要的占地面积比vive小 劣势也是居然还敢搞自己的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7-4 11: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支持下再慢慢看
LZ码了好多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heedmartin 发表于 2016-7-4 10:39
Oculus内容分发平台离Steam差100个橘子

Oculus/Facebook既没做过硬件也没做过内容分发平台,硬生生把一手 ...

这没办法,谁叫oculus是facebook旗下的呢,从长远来看和facebook的整合只会越来越深入,短期内国内用户还是不要冲动站Oculus的队了。
至于内容分发平台本身我倒是没看出有什么问题,比起橘子、UCANTPLAY那种在美帝都经常会连不上的服务还是好点的。
而且Steam平台的界面在与VR的整合度而言落后于Oculus,抛开Steam游戏库本身也没有多大优势啊

——所以说当年两家合作搞多好,错的都是facebo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4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FB新消息:你的好友正在用CV1玩Waifu Simulat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4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全世界都在讨论Oculus Rift,现在似乎成了三家里最冷清的。

FB的愿景还是太宏伟,OR在其中得不到太多游戏业界的支援。而Vive和PSVR都在业内风生水起。

还是Palmer Luckey这种游戏阿宅跟小扎这种精英范八字不合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給facebook收購那天起我就不看好它的前景了
尤其是在遊戲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Lucky’s Tale和Chronos,今年三四月的时候国外媒体(我记不清是uploadvr还是roadtovr了)的评测就是“游戏本身还行,就是没体现出VR的优势”;
当时我的第一感想就是VR设备还用传统的游戏手柄体验就是不靠谱。

后来又闹出来独占反独占这种和玩家对着干的大新闻,简直是划地为牢闭门造车重新发明轮子级别的杯具,还好最近算是在立场上耸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4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hypnossz86 发表于 2016-7-4 11:31
其实我感觉...
vr的最大卖点就是黄油相关了
然而这个没法拿到明面上说

然而VR黄油根本用不着买OC或者VIVE,直接用安卓手机+纸盒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Lunamos 发表于 2016-7-4 14:06
当年全世界都在讨论Oculus Rift,现在似乎成了三家里最冷清的。

FB的愿景还是太宏伟,OR在其中得不到太多 ...

其实在国外OC因为开发者支持和整体体验的优势在媒体的评价和讨论热度还是不低,但是在用户圈里是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inkzea 于 2016-7-4 16:24 编辑
Elevation 发表于 2016-7-4 14:35
Lucky’s Tale和Chronos,今年三四月的时候国外媒体(我记不清是uploadvr还是roadtovr了)的评测就是“游戏 ...

传统控制方式比起新的体感在某些游戏领域还是有优势的,比如说驾驶类和策略类。不过目前的确是有这样一个尴尬的状况:好玩的游戏和VR的关系都不打,和VR关系大的游戏却基本都是实验性质的小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OCULUS再不赶紧放出touch的发售日和价格就真的要死啦,万一搞个年底预订299刀然后发货发到明年三四月,那时候说不定VIVE的下一代都开始放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5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关心有VR毛片可以看么 片源丰富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5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heedmartin 发表于 2016-7-4 10:39
Oculus内容分发平台离Steam差100个橘子

Oculus/Facebook既没做过硬件也没做过内容分发平台,硬生生把一手 ...

差100个橘子,所以是实力相当的对手咯2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军国主义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7-6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军国主义 发表于 2016-7-6 11:00
立场没有变,只是悄悄解除了DRM,偷怂了。

但我怎么觉得初期市场搞独占比较有利?OR搞VIVE不搞,STEAM上 ...

如果Oculus Rift真有没得玩要死了级别的神作,那肯定是Rift占优势;

问题是Rift到现在为止压根就没见过这种级别的作品,总不能指望靠那个操作一条尾巴的塔尔斯蹦来蹦去的游戏翻身吧。

况且Rift的问题远不仅仅是出尔反尔的独占这么简单,产能和发货这才是真正招致千夫所指的关键;

试想那么多忠心耿耿的玩家满心欢喜地第一时间下单预定,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订单一路后延,隔壁老王早就把晚上市一星期的Vive搬回家天天呼风唤雨创造太阳系了,自己只能苦逼兮兮地接着等订单,这感觉如何?

然后有天老王串门说哎哟小明你的Rift还没到货呢啊,没关系来来来我试了下Revive现在能在Vive上耍好运传奇了呵呵呵,哎哟哟你别翻脸我这是正规购买过游戏才玩的好不好,来嘛先来体验一下嘛哈哈哈……

然后爽了没两天,一个更新下来Revive不能用了;

老王:别慌别慌,这不才过了一天就宣告新DRM被攻破了吗,马照跑舞照跳啦哈哈哈……

所以说Rift闹到现在这个局面纯粹是自己持续不断地作死导致的结果,要不然一个明明各种是我先且价格更便宜知名度更高的VR设备怎么会输给Vive这种救命稻草级别的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25 00:23 , Processed in 0.06480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