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2-10-8
|
德.伏尔玛尔为表示对他们的信任,把圣.普栾接到家中.这对旧情人朝夕相处,极力抑制内心的感情,但为此深感痛苦
照你这么说,岂不是城里人会玩,老爷欲擒故纵咯
这本书的确满是卢梭的私货,而且满是药
不过药味不太一样
从道德方面说,我认为对于上流社会的人们,没有什么读物是有用的.
首先,因为他们浏览的无数新书,这些书有的说赞成,有的说反对,它们彼此相互破坏各自的效果,使它们等于完全没有.
人们反复阅读那些选择的书,对他们还没有起作用;如果它们支持上流社会的行为准则,它们便是多余的;如果它们反对准则,那么它们便是无用的;因为阅读它们的那些人是跟社会的罪恶被无法挣脱的锁链联结着的.上流社会的人想稍稍动弹一下他的灵魂来调整社会准则,他们便会从各方面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于是只得保持或回到原来的状态.
我确信只有很少出身好的人曾作过这种尝试,至少毕生作过一次;但很快发现是白费力气,便不再尝试,于是他习惯于把书本上的道德准则看做有闲者的扯谈.人们越远离事务圈子.大城市.人数众多的社会,障碍也就越减少.到了这些障碍不再是不可克服的界线时,书本才有些用处了.人们离群索居时,因为他们不汲汲于读书作为装点门面,他们对书本看得少,却对它们思考得更多些;由于外部找不到一种那么大的平衡力量,它们便在内部起到更为巨大的作用.
苦恼这种孤独的祸害是跟上流社会同样的祸害,它迫使人们乞灵于有趣的书籍,因为它是孤独生活而自身又找不到消遣的人的唯一能解闷的源泉.人们在外省比在巴黎阅读更多的小说,在乡间比在城市里读得更多,他们从中得到更多的印象:您看这便是所以如此的道理.
然而这些书对不幸的乡下人......他们之所以不幸,只是因为自己认为这样......同时可以用作消遣.教育.安慰的,似乎相反地被写出来专为使他们对自己的地位感到嫌恶,因为这些书发展和加强了使他们觉得可鄙的那种偏见:那些装模作样的人物,上流社会的妇女,大老爷,军人,这些便是你们所有小说里的角色.
都市里精致的趣味,宫廷里的生活准则,奢华的排场,享乐主义的风气,这些就是它们的说教和开的处方.它们那虚伪的道德的色彩使真正的道德黯然无光;阴谋诡计取代了光明正大的手法;花言巧语盖过了正直的行为,简单朴素的好风尚被看做是粗鲁鄙俗.
对于居住在乡村的贵族,假如他看到书中对他接待宾客的那种真诚的喜悦加以嘲笑,又对他使州里充满快乐的气氛称之为粗鲁的狂欢,试问这类情景对于这个贵族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他的妻子如果从书中知道一个家庭的母亲的母爱还不如象她那个等级的夫人那样尊贵;还有他的女儿,书中那种装腔作势的模样和首都的俚语使她鄙视本要嫁给他的那个诚实和乡村气的邻居,试问这些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全都一致不再愿意做乡下人,对乡村表示厌恶,抛弃他们古老的城堡,使它们很快变成了破屋,大家都来到首都,那里做父亲的虽然胸前佩带他的圣-路易十字勋章,本来是贵人,现在成了仆人或者骗子手;做母亲的开起了赌场,做女儿的招引着赌徒;而且常常是所有这三者,在度过了可耻的一生之后,落一个穷困和丢脸而死的下场.
作家.文人.哲学家不断地叫嚷说,为了履行公民的职责,为了服务于人类,应该居住在大城市里.照他们的说法,逃避巴黎就是憎恨人类;在他们眼里,乡村人民根本不算一回事;如果照他们的说法,那么只有有寄宿学校.学士院和宴会的地方才算有人了.
一切阶层都慢慢地被拖上同一个斜坡: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剧本,所有箭头都描准着外省人;把乡村淳朴的风尚都当作笑柄;大家都在鼓吹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快乐:不懂得它们便是一种耻辱,没有品尝它们乃是一种不幸.谁能知道巴黎人民日复一日有多少骗子手和妓女被这些想象的快乐吸引进去呀?
这样,偏见和舆论加强着政治制度的作用,把每个地方的居民集中和堆积在领土的若干点上,同时让所有其余地方变成荒芜和沙漠;这样,为了使主要城市光辉灿烂,各民族正在解体;而这种只能刺激傻瓜眼睛的浅薄的光辉,使欧洲大踏步地走向灭亡.为了人们的幸福,大家应该努力阻止这些有害的思想的洪流.以传教士为职业的只知道对我们叫嚷:"你们要善良和聪明!"却不大关心他们说教的成功与否.但对此关心的公民决不应该傻乎乎地只知道叫喊:"你们要善良!"而要使我们努力可以达到它的措施.
我觉得如果是按照他的本意来看的话,这个药本不该只有那点副作用一样的药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