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3|回复: 0

[怀旧] 那些消失在记忆中的——野蔷薇吉村明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9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蔷薇之恋》是吉村明美老师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代表了吉村明美老师在漫画构架上的一种范式,这个范式可以带入到她的很多作品之中。一个默默无闻长得也不漂亮是也没什么个性的女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来到了一个大家庭里。经过一系列事件之后,和某个男主人公终成眷属的故事。 看上去很少女不是么?

但是,如果你仔细去探研吉村女士塑造的女孩。以百合为例,在某种意义上,沉默寡言善于管家,还不会轻易生气,不爱抛头露面的女子。比之于杉菜这种玛丽苏级别的妹子,多了一分真实感。但是,这种真实感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我想用吉村女士心中的大和抚子这个概念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毕竟除了美貌,吉村女士就是在按照大和抚子的感觉在设计这个角色。

只是,我们知道,大和抚子事实上是一个男权下塑造的女性形象。是一个父权制家庭构架下所青睐的女性形象。 吉村女士选择了这个形象,等同于间接的接受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但是作为一个备受歧视,有对工作有抱负的女性,显然不是不会对这个制度有质疑。可是无论是,百合名义上母亲对这个父权制结构的反抗,还是百合生母的遭遇都更像是一种隐喻。一种对反抗的忧虑和消解。

这事实上是一种对社会不公正反抗的消解,对父权制的妥协做法。宣扬一种对父权制妥协的价值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种心灵鸡汤,强调女性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更加的向父权制妥协,追求父权制的标准,获得一个父权制观念下的位置。

这样的观念和作品出自一个最深受父权制观念压迫的作家的手笔也确实是有点奇怪。但是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尽管我对女性的心态和心理一窍不通。可读过这么多社会学著作之后,我知道越是受到结构性压迫深刻的,越会对结构的力量产生盲目的信仰,而变成这种压迫的忠实追随者。

有个心理学实验说明了这一点,那就是同样一件工作给大学生做,得到合理报酬的会不推荐别人去做这工作理性对待。而另一些工资少的也会推荐这工作并赋予其特定的意义。这充分的说明了吉村女士所收到的结构性压迫引起她的思考的心理动因。

因此欣赏吉村女士的作品,单单看作品的爱情故事本身,并不能算是特别杰出的一部作品。需要作品透过主角矛盾的行为和性格要素,理解这个社会意识对作者对主角本身的扭曲,和对其人格的破坏性影响。这样才算是能够发现,这部作品的优秀之处,以及深刻的反映的社会现象。

这样说了这部作品,我突然想再说说西炯子的《姐姐的婚事》。但是那作品似乎还没连载完,我最近又处在思春期,实在是不想说这个。我得说,我觉得自己对女权主义的理解,比我对如何哪怕只是和女生说话的技巧都深了好多个档次。这简直就是个大悲剧,我做人还真是失败o(╯□╰)o所以接下来讲讲咲香里的思春期未满还是大石知征的东京八十年代呢?这是个问题(O_O)?


复活之后的第一帖,下一贴遥遥无期,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18 19:33 , Processed in 0.02278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