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19|回复: 29

[硬件] 炸裂 三棒发布850pro,40nm 3D 3D V-NAND,保修1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修10年其实蛮说明问题
标称寿命是150T,三棒内部测试说128G的版本写入8,000TB都还可以继续工作
http://www.anandtech.com/show/82 ... ew-enter-the-3d-era
根据之前这篇文章,30nm的V-nand是有35k的P/E,这年头20NM左右的MLC也就3k的P/E了
http://www.anandtech.com/show/72 ... ton-on-nand-scaling

别家的3D nand还没信号,三棒的已经搞出产品来了,不过感觉V-NAND现在还是有点试验品性质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7-2 1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这技术用到tlc上能不能炸裂价格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choice 发表于 2014-7-2 13:31
那么这技术用到tlc上能不能炸裂价格呢

The initial design only stores two bits per cell, but if need be Samsung could also move to a TLC V-NAND.
其实这个技术能容量寿命炸裂,但是价格能不能炸裂我还真不清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7-2 1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方夷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7-2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屌的感觉。。。哪天有钱了换一个-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 15: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东方夷于2014-07-02 14:47发表的  :
引用:osk666 发表于 2014-7-2 14:43话说怎样查现在已经多少t?----发送自 S......

@东方夷
其他ssd能用这个查吗?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方夷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7-2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买买,我的840 PRO哪年才能用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osk666 @东方夷 @yzb
三星的控件应该只能查三星自己的SSD,而不是所有厂商都有控件
用CrystalDiskInfo可以查看写入量,应该大部分都能查
http://crystalmark.info/download/index-e.html
以后如果买新出SSD记得把软件更新一下才能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7-2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海nog 于 2014-7-2 23:33 编辑
might 发表于 2014-7-2 22:40
价格炸裂是不可能的,半导体行业的市场手段无非是设一个价格,让竞争对手无钱可赚,让自己能继续研发,用 ...

存储行业毕竟还是要看看成本,技术革新如果能带来成本下降还是有看头的,U盘SD卡到现在白菜价位,SSD从最早高不可攀的价格现在也可以接受,就算以后价格不会降到很低,那也是和机械硬盘一样直接不搞低容量都卖大容量,就像HDD单盘都已经那么大了不可能搞小,SSD也是一样,三棒这个V-NAND已经做到单颗粒128G了,下面那篇文章也说了,三棒的意思是打算17年做到单颗粒1T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7-3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7-3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0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沧海nog于2014-07-02 23:31发表的  :
本帖最后由 沧海nog 于 2014-7-2 23:33 编辑 引用:might 发表于 2014-......

你说17年计划做到1t的颗,但是之前看到有说三爽先进制程的3d颗粒之前研发失败了。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唔,那说明这玩意还读不明白你那块东芝的smart
看了下更新日志,等下一个版本吧
6.2.0 [2014/XX/XX]
  • Improved Corsair Force LS SSD support
  • Improved Toshiba SSD support
  • Added Sandisk Extream II support
  • Added Plextor SSD M6 series suppo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Larrabee 发表于 2014-7-3 07:27
你说17年计划做到1t的颗,但是之前看到有说三爽先进制程的3d颗粒之前研发失败了。

毕竟只是计划,也只是代表一个趋势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宏 发表于 2014-7-2 13:19
实验性10年保也够炸裂的了,除了传说中终身保修的U盘之类还有什么消费电子产品有这么长保修期吗 ...

内存,某台厂跟某德产的电供,都号称终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Larrabee 发表于 2014-7-3 07:27
你说17年计划做到1t的颗,但是之前看到有说三爽先进制程的3d颗粒之前研发失败了。

三爽自己提出的3D结构失败了,现在是按海力士提出的结构做的,然后……比海力士还先推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1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卖哥于2014-07-03 13:08发表的  :
引用:Larrabee 发表于 2014-7-3 07:27你说17年计划做到1t的颗,但是之前看到......

单颗颗粒做到1t和三爽使用自家的结构还是别家的结构没太大关系吧,制程才是决定是否可以达到单颗1t的最关键因素。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Larrabee 发表于 2014-7-3 14:14
单颗颗粒做到1t和三爽使用自家的结构还是别家的结构没太大关系吧,制程才是决定是否可以达到单颗1t的最关 ...

也不尽然,3D nand制约容量的因素还有一个是能堆多少层,这个是技术问题(很显然结构不同堆起来是不一样的)而不是单纯的制程问题了,堆的越高肯定是越困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7-3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7-3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宏 发表于 2014-7-3 19:35
传说中用3M胶水粘起来的芯片呢?

封装时候再堆叠只是缩小了封装体积,并没有降低生产成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7-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卖哥 发表于 2014-7-3 19:45
封装时候再堆叠只是缩小了封装体积,并没有降低生产成本。

那不成了存储卡经常常使用的多层堆叠封装的结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宏 发表于 2014-7-3 19:59
不是传说可以提高性能吗

这种点对点的自然会比走PCB的总线更快,但生产的时候还是两块芯片。
但是3D工艺增加一层,也就是多晒几遍紫光多洗几遍药水的事情,实际上现代工艺本来就要比更早期的工艺更复杂。
打个比方吧,如果40nm堆五层的工艺复杂度和19nm工艺相当,那么他们单位容量的成本的就几乎没有差距,而且40nm的NAND会有更长的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nog 发表于 2014-7-3 18:59
也不尽然,3D nand制约容量的因素还有一个是能堆多少层,这个是技术问题(很显然结构不同堆起来是不一样的 ...

但是单颗颗粒达到1T没有先进制程助力那简直就是痴人做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Larrabee 发表于 2014-7-3 20:07
但是单颗颗粒达到1T没有先进制程助力那简直就是痴人做梦

但是更高的制程堆高难度就更高啊,三星之前宣称V-nand是30~40nm,最早24层,后来说能做到32层,相比制程,层数带来的容量提升更大啊,当然这种东西肯定是一起进步的,但你说没有个1Xnm就堆不到1T我觉得是不见得的,现在制程进步也快到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30 13:53 , Processed in 0.10088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