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自 samsung GT-N7108,Android 4.1.2 http://www.bilibili.tv/video/av170209/
魔角侦探不错,但这个导演真是中二,你说顶楼这文出自什么研究生之手,说出来谁信?
我碰到的每个动画业内都会对外行装腔作势的抱怨,骂体制骂环境,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结合前段时间常州老板自杀的事件来看,所谓的“业内”能不能少点屁话,少点梦想,多干实事?圈子里比较知名的,做的好的,我就看见一个皮三,也只有皮三而已。做动画不仅仅就是个制作,这是一个产业,需要营销,需要消费定位,需要核心竞争力,搞艺术的人能不能死的远一点?
顶楼的文也不是一无是处,暴力因素的使用方式说到骨子里了,喜洋洋和熊出没本身就有很多问题。我不知道s1又多少人做过调查,至少我前几个月去幼儿园做调研时,家长们对这些动画表现出一致的反感,简陋而没有灵气,僵硬的表演,非常容易给孩子的思维定性,千篇一律的模式循环起来,对孩子这个认知意识缺失的阶段影响非常大,简称洗脑。国外许多优秀的幼儿(全年龄)动画片都会请一些专家(儿童心理学之类的)来进行指导,规避一些错误的有诱导性的画面,国内有么? waterstars 发表于 2013-10-21 07:22
拿虫子做蛋糕之后有一套专门的画面来告诉你这样做出来的蛋糕有多恶心,还有人吃了生病,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
如果动画中的绑住烤掉能够成功的话,那喜洋洋早就变猎奇动画了吧。
很难相信不知道“人被杀就会死”的脑抽儿童能够理解后续剧情中的教化。
以脑洞熊孩子为标准,什么剧情都不安全。 10925 发表于 2013-10-21 07:50
不说别的,tom拿枪射鸭子那集总看过吧,这个暴力元素是动物世界的?再比如三剑客那集,击剑互抽这个暴力元 ...
猫和老鼠这两只动物貌似没有清清楚楚像人类一样说过话吧,而喜洋洋里面的羊和狼都像人类那样用语言交流,社会属性方面当然更接近人类社会。 说说吧,平印尼是怎么回事。。 本帖最后由 lemo 于 2013-10-21 14:11 编辑
MoonOne 发表于 2013-10-21 00:04
其实说到《猫和老鼠》……虽然一开始觉得跟《喜羊羊》是同类型,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个根本差 ...
您说而且,你无法确定,你创作的角色,是在哪个时刻、哪个行为对观众产生了“引导作用”。
又说要能分清楚“娱乐”跟“教育引导”,而且在这两者发生碰撞的时候怎么去平衡两者……如何在保证“娱乐性”的同时避免恶性的“教育引导”。
这两句有点矛盾吧?不可知哪些地方起引导作用,那何从引导?
我觉得实际上引导不那么困难,让孩子分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就完成了一半。即使是孩子,也不希望模仿那些在最后总是被挫败,惩戒,嘲笑的一方。
喜羊羊里比较有趣的是,坏人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坏,坏人在一定情况下是坏人,别的情况下依然是好人。片子好像在引导观众好人在反击的时候,不能把坏人一棒子打死。这样引导还是好的。然而,喜羊羊里的正面角色似乎也起不到什么好榜样的作用,这点LZ的文里也讲到了。 本帖最后由 MoonOne 于 2013-10-21 14:26 编辑
lemo 发表于 2013-10-21 11:54
您说而且,你无法确定,你创作的角色,是在哪个时刻、哪个行为对观众产生了“引导作用”。
又说要能分清 ...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产生引导,所以在每个可能产生危险的部分,都需要有一定的警告提示。
其实有些影视作品,在字幕上出现“请勿模仿”的时候,你觉得观众一定会去模仿么?不一定吧。
但是为什么要打上这样的字幕?……就是防范于未然吧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万一有人模仿出了问题,作为制作方跟发行方至少能证明自己有切实的行为曾经警告过观众,观众也就缺少理由将过错轻易责怪到作品头上)
——————————————————————————————————分割线,编辑一下继续补充——————————————
说到《喜羊羊》里面的角色的“好坏”的问题……
我看得不多,剧场版看过2部,TV零碎看过几集不能再多(一般都是在其他小朋友占据电视,而我无所事事的时候看的)。我不觉得灰太狼坏,也不会觉得那些羊多好。
我相信大多数成年人观众也会这样觉得。
如果我们抛开动物的外皮,看角色的本质,会发现故事讲述的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发生的冲突——一方为了进食而在寻找合适的食物,而另一方在阻止自己被捕食。
双方的行为都具备相当大的合理性。同时,他们的行为也有诸多不合适(或者说夸张)的地方。
但是,作品却给他们披上了一件十分具有迷惑性的【动物外衣】。这件外衣在有利于创作者创作的时候,却同时引出了几个问题。
问题一
一个连孩子都有了的成年男性,靠捕食另一种高等智慧生物为生——如果没有这层动物外衣,你不觉得这样的设定十分邪恶么?
但是有了这层动物外衣之后,那个成年男性的行为瞬间变得合理了。因为他是狼,对方是羊。这层外衣令原本邪恶的设定,瞬间变得十分合理。
当然,作为有清醒的认知能力的成年人来说,这种设定,笑笑就过了,甚至不会引起我们的任何疑惑跟反思。
但是对于还没有清醒的认知能力的小孩子来说,他们可能还没有形成“正邪”的观念,或者还处于“正邪二元论”的阶段,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观众,他们怎么去思考这个问题?
“灰太狼想吃羊”的这个动机,你应该从动物的角度去理解为“合理”,还是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为“不合理”?
我们作为成年人,肯定不会为这种问题纠结,因为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年龄。即使有人逼我们对这个问题给出答案,我们也能以“这是虚构作品,娱乐而已”这样的答案一笑置之。但是对于小孩子,这种问题也许是他第一次面对,而且他都不一定能依靠“这是虚构作品,娱乐而已”这样的回答蒙混过去,因为还小。
问题二
作品中角色的表演,并没有明显的正邪对错之说。不论是喜羊羊,或者是灰太狼,观众其实都能十分容易的代入进去。一边是勇敢果断的年轻人,一边是肩负家庭责任的男人。我记得剧场版里面还一起合作刷怪。
但是,作品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划分正邪对错的【暗示】——“狼”与“羊”的身份对立。
这层“动物外衣”其实在一开始就给一方贴上了【邪恶】的标签,而另一方贴上了【正义】的标签。在这种情况下,【角色行为的正义性】已经悄悄被【角色设定(标签)的正义性】替换了。
换句话说,问题从【他的行为对不对】转化成了【他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你要知道,后一个问题相对于前者来说,简单粗暴很多,但是却并非贴近本质。
不过,对于小孩子来说,【他的行为是错的】跟【他是一个坏人】这两个概念,哪个更容易接受?
行为是抽象的,对象是具体的。
从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来看,一个人肯定是先接受具体的概念,再能接受抽象的概念。在他能理解【行为对错】之前,他先理解【对象正邪】(也就是“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
……其实到了这一步,都还不是问题。因为给角色贴标签的作品比比皆是。
问题出在下一步……
《喜羊羊》在给角色贴上一个默认标签之后,并没有让角色做出符合标签的表演。
灰太狼也不怎么坏,喜羊羊坏点子也不少(对不起,我看喜羊羊那张脸就觉得他肯定是一抖S)——但是,这是根据角色的行为给出的判断。
可是,小孩子能根据行为给出判断么?……你告诉他,喜羊羊是好人,灰太狼是坏人,那么,喜羊羊做出的所有行为,都是“好人的行为”,灰太狼做出的所有行为,都是“坏人的行为”——我觉得,对于7岁以下的儿童来说,理解到这一步就打止了。
如果你在这时告诉他,灰太狼也不算100%的坏人,你觉得这个小孩子得花多久的时间去理解这个问题?——而且,这是建立在有【家长引导】的前提下的。如果没有成年人正确的引导,我觉得很多小孩子在认知上是很难迈过这道坎的。
所以,保险起见,喜羊羊这种分个【家长陪同观看】的级别一点都不过分。
不是因为有多么暴力,而是因为这个故事给出了太多了“道德判断上障碍”,这不是低龄小孩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
(其实如果真有分级,给喜羊羊分个【家长需陪同观看】的话,“火烤小孩”那事故基本上就可以百分百归类为是家长失职。那种情况下,小孩子模仿动画里面的行为就已经证明是家长没有起到【正确的引导职责】了。……可惜,没有分级)
MoonOne 发表于 2013-10-21 12:12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产生引导,所以在每个可能产生危险的部分,都需要有一定的警告提示。
其实有些影视作品 ...
可太多了的话,又会影响影片的流畅度。。。
也许只有分级制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qiaogaohhb 发表于 2013-10-21 11:30
如果动画中的绑住烤掉能够成功的话,那喜洋洋早就变猎奇动画了吧。
很难相信不知道“人被杀就会死”的脑抽 ...
这是一个引导问题,看到的东西能够让你想到哪些,这是学问,是在大学里需要考试、有人写成无数本书来研究的学问。儿童是脑残,对儿童说话的和给儿童做片子的大人不是。 本帖最后由 10925 于 2013-10-20 22:48 编辑
冰狼芬里尔 发表于 2013-10-20 21:39
猫和老鼠这两只动物貌似没有清清楚楚像人类一样说过话吧,而喜洋洋里面的羊和狼都像人类那样用语言交流, ...
讲过的,很少而已。
我觉得最好的一点是,猫和老鼠就算有社会角色扮演,但不具备继承性就是了。
上一集当西部牛仔,下一集去钓鱼,没准后一集又来到了罐头厂。
只有相似的角色形象,没有固定扮演过一个社会角色,所以不会强化形象,但喜洋洋永远是狼堡和羊村,关系是确定和继承的,每集都在强化同一种或类似的印象。
也就是说,猫和老鼠确实是娱乐的单元剧,每集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但喜洋洋却是在固定背景下的单元剧,强化印象很严重。
lemo 发表于 2013-10-21 12:32
可太多了的话,又会影响影片的流畅度。。。
也许只有分级制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
分级制度重要,能明确知道该怎样分级更重要。
我觉得喜羊羊最大的问题不是需要分级,而是创作者跟传播者以及社会大众都无法明确将之划分在哪个等级。
它在低龄向的外衣下,又涵盖了不少成人向的小元素。
(其实,我觉得某些程度上,也是国内创作者对分级制度缺失的一种报复心理。因为这种“夹私货”的行为并不少见,也见过对这种事情乐此不疲的人。) 地狱神探 发表于 2013-10-20 23:37
美国动画又不是只有猫和老鼠……
兔巴哥听说过么?
喜欢啃胡萝卜……一天到晚一直唠叨……用各种残忍手段 ...
我是你的队友啊,你喷错人了。
我一直认为猫和老鼠有人格化和社会化啊233 现在的儿童真是娇花,一丁点的坏东西都不能看
他们折磨你们这跟儿童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没有一点关系,怎么就是不懂呢 引用第21楼MoonOne于2013-10-21 00:04发表的:
其实说到《猫和老鼠》……虽然一开始觉得跟《喜羊羊》是同类型,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个根本差异——是否......
你错了
猫和老鼠里面经常会有二男争一女的剧集,而且用的手段也比较下三滥,这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界竞争,而是牵扯到一些社会属性了 这种东西如果真的让孩子们学去影响只有坏没有好
----发送自 Xiaomi MI 2S,Android 4.1.1
RE: 【ZT】致中国爸爸妈妈们的一封信:一名国产动画导演...
本帖最后由 cyclotron 于 2013-10-21 19:28 编辑qiaogaohhb 发表于 2013-10-21 01:39
那么拿虫子做蛋糕呢?
蓝精灵吃野果、采蘑菇时也没告诉小朋友有些野味吃了会死。
而且很难相信无法判断卡 ...
“我是飞行系神奇宝贝!”
虽然是谣传 superkidx 发表于 2013-10-21 19:42
又是个没看清人家说什么就吐槽的 真着急
党性+宣传软文,打个幌子罢了。国内又不是没有做低龄不暴力的,数量少,不过你去查一查美国符合所谓TV-Y标准的动画一样就没几个,绝大部分都是TV-Y7以上。国内没分级,就拉几个8+片出来做靶子,和CCAV无异。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