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从奇诺之旅想到结局未知元素的设置
没看过奇诺之旅的也没关系,从引用段后面开始看也行。
死大在中秋节把压在硬盘里一年的《奇诺之旅》的动画看完了,非常好看,只用了两天就把TVA、OVA、movie全看完了。
尤其是前半段,好评!每集结尾的问题让人感觉就是电波突然对上了的感觉,虽然没有答案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我还一度认为就是糊弄观众小清新的一种手法,但是这种手法为什么能让我浑身一震呢?于是有了下面的思考。
我又在S1搜索了奇诺之旅,其中有下面这些书页标题:
世界并不美丽。但也因此美丽无比。─The world is not beautiful. Therefore, it is.─
什么是正确的?谁又正确呢?─What is right?─
早就知道吗?难道不知道吗?早就知道吗?─Where is the terminal?─
“不知此为何处,前往梦想之地抵达梦想之地,不知此为何处”─Wherever I go, there I am.─
因为觉得美丽而美丽─Have I Ever Seen the Beautiful World?─
发誓不敢再发誓,能发誓不再发誓。能发誓不敢再发誓。─I don’t trust me.─
上面几句话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判断和自我否定,但是都引人思考这些未知的问题。
扯远了,回到结局设计的问题上,我们口中的经典作品是不是也有未知元素在结局里面呢?突然发现还真不少,首数EVA、秒五这两个典型,明日香的那句“恶心”,秒五主角的一笑,都是开放式的问题,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答案,正所谓的未知元素。再看看我们心目中的那些佳作(包括acgn),是不是结局也是含有未知元素,我不敢肯定,但很可能有。
为了便于理解,我拿一篇小学生的课文来做例子,很多人绝对有即视感,
《爬山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是不是觉得这篇课文有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意味?有些人可能想到人的潜力巨大,有点正能量,略鸡汤,或者觉得小学生可能理解不了,或者之后发生的事等等想法,作者的戛然而止,不下结论,留下未知,效果很不错。但是!!实际上课文原文并没有这样就完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烂尾了,爸爸的一句结论把我们的想法给推翻了,自己轻易下了结论。
如果后面再加上”我们在天都峰顶吃了午饭,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哎哟,这就是烂尾烂到家了,小学生作文之风尽显无遗。
生活中充满了未知,不能轻易下结论。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小学课文,初中作文,高中阅读老是犯这种错,初中议论文举几个伟人就来一句努力不放弃能带来成功,高中阅读理解去猜那些玩弄文字的大文学家的心思就算了,最可怕的竟然还有正确答案这种东西。
无论动画还是其他影视作品、漫画,轻而易举就来结论,得到happy end或者bad end基本都是烂尾,而烂尾的基本也是轻易下结论的。
好的结局的特点就是结论让观众去判断:主角的一生值不值?他做得对不对?他为什么这样做?他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等等。为了探求这些未知元素产生了一种生物叫做“考据党”。
让“未知”散发出它的魅力是好的结局的必备条件。
回到奇诺之旅,我从正片和上面引用的一段书页标题里面感受到了对未知的敬畏,这是为什么能让我一震的原因。但是这只是我的结论,不是你的。
很多导演编剧都不傻,但是为什么往往简单粗暴happy end能大卖呢?因为世上有代入感这东西,而且恐怕是一种更深一层的潜意识。
本帖最后由 thez 于 2013-9-22 22:26 编辑
无论动画还是其他影视作品、漫画,轻而易举就来结论,得到happy end或者bad end基本都是烂尾,而烂尾的基本也是轻易下结论的。好的结局的特点就是结论让观众去判断:主角的一生值不值?他做得对不对?他为什么这样做?他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等等。为了探求这些未知元素产生了一种生物叫做“考据党”。
让“未知”散发出它的魅力是好的结局的必备条件。
我觉着LZ是先射箭再画靶子,先有结论再搜集论据,典型的以偏概全…… 引用第1楼thez于2013-09-22 21:54发表的:
本帖最后由 thez 于 2013-9-22 21:58 编辑 引用:无论动画还是其他影视作品、漫画......
思路上可能是先有结论,然后收集论证把结论讲圆。
但是我只论证未知是好的结局的条件,没有说是有这个条件就一定是好结局了。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去·看·小·说
动画只是挑了个适合做收尾的故事来做而已 本帖最后由 thez 于 2013-9-22 22:28 编辑
nbht 发表于 2013-9-22 22:17
思路上可能是先有结论,然后收集论证把结论讲圆。
但是我只论证未知是好的结局的条件,没有说是有这个条 ...
你的意思是未知是好解决的必要条件,即:一个好的结局必定包括未知要素,不包含未知要素的一定不是好结局。那我一个反例就能驳倒:《飞跃巅峰》最后把无数人感动到泪崩的神结局,里面包含了什么未知要素和思考?请分析给我看看 saied 发表于 2013-9-22 22:21
去·看·小·说
动画只是挑了个适合做收尾的故事来做而已
其实让楼主去读ps2那个也行
奇诺本身是介乎于流浪汉小说和游记类小说之间的
简单地说,它的点子可以算是小癞子和格列佛游记合体之后的东西 引用第4楼thez于2013-09-22 22:23发表的:
引用:nbht 发表于 2013-9-22 22:17思路上可能是先有结论,然后收集论证把结论讲圆。......
我不认为top的结局设置很好,我觉得去掉女主角回到地球看到地球上的人欢迎的剧情更好。女主角们拯救完地球之后,她们是否回到地球的疑问保留着更好。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奇诺之旅是单纯的“故事”的集合体,没有明确的世界观,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你也不知道它这个世界的发展程度是怎样的,每个故事都像是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发生的一样。
LZ说每集的后面都留有未知元素,我倒觉得每集的故事都十分完整,所引发的思考也并不是对未知的思考,而是对故事本身的思考 引用第7楼saied于2013-09-22 22:37发表的:
奇诺之旅是单纯的“故事”的集合体,没有明确的世界观,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你也不知道它这个世界的......
的确是,我也对单个故事思考过,但是想来想去,没有结果,答案都是摸棱两可的。所以我一度认为是唬人的伎俩,于是试从别的角度看问题于是得到上面的结论。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很喜欢奇诺之旅 但是没有楼主想的这么多……我觉得比较像黑色童话 楼主去看奇诺小说吧 动画不过其万分一而已 我觉得楼主想多了啊,奇诺就是个故事而已,黑色的童话比较多而已。
----发送自 Sony LT29i,Android 4.1.2 结局肯定是很重要的呀
比如那个预言之国的故事,如果没有最后那一小段,这就只是个新版杞人忧天故事
加上最后那一小段,马上就神了 奇诺之旅的世界观是变化的,但是奇诺的价值观始终是固定的:谁碰老娘就毙谁,有钱给老娘就杀人,永远只看脚下一步活着。 奇诺我没记错的话。。。。TV的最后一集其实时序上算是挺前面的。
毕竟她刚从师傅的老情人那里拿到【守林人】这把枪。
而前面很多剧情中她都已经有这把枪了。
本帖最后由 loveritz 于 2013-9-23 15:36 编辑
看作品吧,很多故事也是在高潮部分结束时戛然而止,也有很多故事结尾给足铺垫后日谈,分题材的不能一概而论,奇诺好看的地方就在于奇诺作为旁观者本身置于故事外的那种疏离感觉,重点也是在于不同国家和故事的经历,推荐看小说,后面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最近16卷刚出
我很喜欢的一种模式是这样的,比如魔女宅急便,在戏剧冲突最高潮中结束(恢复能力救下蜻蜓),片尾曲响起,然后播放后日谈(kiki恢复能力后快乐的日常生活),既不拖沓也很完整,当然ED要好听是先决条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