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up 发表于 2013-9-2 19:20

金耳朵们来说说下面哪一项最影响听感....

本帖最后由 gearup 于 2013-9-2 19:53 编辑

LZ最近在折腾音频DAC啦,用的指标最好的音频DAC之一(DR 132db @ mono mode)
为了衰减DAC电压/电流建立时的噪声(一般来说是带外的开关噪声)并减小混叠效应,基本上所有的音频设计里都会有一个低通滤波器(LPF--passband 0--22k hz,stopband--44k+ hz);

在音频应用上,大体上三个指标比较重要:

1.通带增益平坦度;

2.滚降速率;

3.群延迟;

理论上高阶多级的滤波器能同时满足上述3个要求了,但是电路结构复杂,而且每个运放都会带来额外的失真和噪声;

基本上所有的商业设计都采用1级2阶或者2级3阶的滤波器;

LZ也打算只用一个1级2阶的滤波器:


1.切鼻血肤型:最高的滚降速率,最差的增益平坦度(特别是在过渡带上),基本上不考虑;

2.把它握死型:滚降速率还行,增益平坦度也还行;群延迟也凑合,但是在过渡带有有抹不掉的群延迟峰,不知对高频听感有什么影响;

3.被塞尔型:三个特性都非常平缓--所以就有滚降最慢的毛病;

我们先剔掉增益不平坦的那个--就算我不是金耳朵,也知道这个是最不能接受的;

然后剩下两个就很难抉择了,贝塞尔型的需要在维持高频增益和减小带外噪声中两者取其一,巴特沃斯型的那个在通带高频处的延迟变小,不知有什么具体听觉上的影响;

我见公司customer service database里面,有个高端录音室音频客户的设计能切换滤波器滚降方式:“陡峭”和“平缓”....虽然具体不可考,不过我想是当时的设计师也在这里犯难,干脆两种函数的LPF都做了,客户想用哪个就自己切换成哪个......

各位金耳朵的意见如何?




当然还有一种处理办法:“带外噪声是啥?混叠效应是什么?滚降又是什么东西,我都听(kan)不到(dong)啦!谁家的卖的贵谁家的东西就更好听,怎么就不明白!”







Jet.Black 发表于 2013-9-2 19:47

增益平坦度的问题,是不是可以在DAC前面数字信号处理中解决?

gearup 发表于 2013-9-2 19:53

Jet.Black 发表于 2013-9-2 19:47
增益平坦度的问题,是不是可以在DAC前面数字信号处理中解决?

可以,但是那就不是一个通用的设计了,只能和特定的播放器一起用。

而且这套技术,录音室客户这五年来已经玩的非常溜了,用DSP做的在buffer内直接对数据流进行梳理的数字滤波器已经在音频带内接近于一个没有延迟的砖墙滤波器;只是因为设计和制造成本国内的民用用户接触不到而已。

profh 发表于 2013-9-2 19:53

Jet.Black 发表于 2013-9-2 19:47
增益平坦度的问题,是不是可以在DAC前面数字信号处理中解决?
你想说在音频系统中玩数字预失真?果然是思路广。
再说一遍:一切企图用电路理论分析和定量计算来解释玄学设备的行为都是异端,是异端!

gearup 发表于 2013-9-2 19:56

本帖最后由 gearup 于 2013-9-2 19:58 编辑

profh 发表于 2013-9-2 19:53
你想说在音频系统中玩数字预失真?果然是思路广。
再说一遍:一切企图用电路理论分析和定量计算来解释玄 ...
《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的最基础的课程设计就是低通滤波器和数字增益修正,

sampling rate不高的数据,用通用MCU就实现了,就算是32bits 192k的数据,对于现在的DSP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了

Jet.Black 发表于 2013-9-2 20:00

gearup 发表于 2013-9-2 19:53
可以,但是那就不是一个通用的设计了,只能和特定的播放器一起用。

而且这套技术,录音室客户这五年来已 ...

现在大体上的趋势好像就是这个,这么做不仅可以节约成品成本,开发调试成本更是大大节约。

gearup 发表于 2013-9-2 20:08

Jet.Black 发表于 2013-9-2 20:00
现在大体上的趋势好像就是这个,这么做不仅可以节约成品成本,开发调试成本更是大大节约。 ...

现阶段在民用设备上很难实现:

由于无源器件的离散型,必须用ADC(这个ADC的INL和DNL必须不比DAC的差)来实测系统的输出特性进行校准,仅仅是0.01db平坦度的校准所需的DFT计算量就很大,需要高速,严格时钟对齐的cache;我目前见到的设计都是采用C6000 series的multi-core DSP做的,校准系统和数字滤波器的成本数十倍于回放系统;

而且目前国内音(xuan)频(xue)设计仍处于从泛用到专业领域都迷信于纯粹的模拟电路甚至分立器件实现signal conditioning这个过程;接触这个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gearup 发表于 2013-9-3 15:02

还有一个问题,

我最近总算搞明白了,玄学家们所谓的“平衡输出”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全差分输出,就算是增加输出功率,也是一个buffer放大同向端波形,一个buffer放大反向端波形,而不是所谓的“一个放大器放大正半波,一个放大器放大负半波”;

那么“平衡”和“单端”的听感区别在于哪里呢?

Jet.Black 发表于 2013-9-3 16:37

平衡输出主要是录音和长距离传输有用,提高信噪比。

一米两米的话,可以说几乎没有任和区别。

其实,电路不同听感不同也正常,就连声音变大了也可以认为是听感区别
    —— from S1 Nyan (NOKIA Lumia 920)

真紅 发表于 2013-9-3 18:11

gearup 发表于 2013-9-3 15:02
还有一个问题,

我最近总算搞明白了,玄学家们所谓的“平衡输出”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全差分输出,就算是增加 ...

噗,一个放大正半波,一个放大负半波〈------这不是推挽输出的功率放大器结构么

全差分输出一个是提高snr,另外一个是减少因为共地带来的crosstalk

fumeflow 发表于 2013-9-3 19:03

LZ的问题关金耳朵屁事

解析 声场 通透最重要

gearup 发表于 2013-9-3 19:55

本帖最后由 gearup 于 2013-9-3 20:07 编辑

真紅 发表于 2013-9-3 18:11
噗,一个放大正半波,一个放大负半波〈------这不是推挽输出的功率放大器结构么

全差分输出一个是提高sn ...
全差分主要的作用是增加远距离传输的CMRR吧?

就算是10m的线,算波长的1/6,耦合带宽也远高于人耳能听到的.....

至于共地的crosstalk,耳机至少有8 Ohm的阻抗,我就打地线8m Ohm(已经很大了),crosstalk也有-60db,已经高于很多电路杂散参数导致的耦合了吧?
“平衡”这个概念我早些时候被某玄学家忽悠了,我还真按照这个说法尝试过,我还一直纳闷上下半波合成后,怎么防止offset导致的短路....:(


btw:只有偏置在class-B的功率放大器是严格上下半波分别被上下臂放大的;

class-AB的上下臂在某个区间是同时工作的,class-A的上下臂在全输入范围内都是同作用的。



gearup 发表于 2013-9-3 19:57

fumeflow 发表于 2013-9-3 19:03
LZ的问题关金耳朵屁事

解析 声场 通透最重要

那请问,

着三个玄学指标怎么量纲变换成电子工程里的指标?

anguy 发表于 2013-9-3 21:08

问题在于玄学和你纠结的这个指标毫无关系好不好...

都是一耳朵的差别啦。

真紅 发表于 2013-9-3 22:34

本帖最后由 真紅 于 2013-9-3 22:40 编辑

gearup 发表于 2013-9-3 19:57
那请问,

着三个玄学指标怎么量纲变换成电子工程里的指标?

我估计着解析可以用瞬态响应来对应
声场是真玄学之一,你把左右声道衰减几十DB之后分别叠加在相反的声道上,听感上有比原始信号更大的声场。

虽然共地带来的crosstalk事实上没法听到,但玄学家很看重这点指标的。

全差分能提高snr,的确是因为有更高的cmrr。

gearup 发表于 2013-9-4 11:15

真紅 发表于 2013-9-3 22:34
我估计着解析可以用瞬态响应来对应
声场是真玄学之一,你把左右声道衰减几十DB之后分别叠加在相反的声道 ...

喂喂,一个声道的声音叠在另一个声道上就是串音了吧,那crosstalk肯定比-40db还高;

这不是和追求低crosstalk矛盾么?

用作高输出网络的信号传输用全差分我可以理解,耳机作为功率对时间函数的负载,天生就是个差分设备,CMRR本省就是接近于无穷大,平衡放大还有用么?

hyddx 发表于 2013-9-4 11:28

其实这些滤波器调出来不就是所谓的风格么,真最求无失真,玩FIR滤波啦

gearup 发表于 2013-9-4 12:11

hyddx 发表于 2013-9-4 11:28
其实这些滤波器调出来不就是所谓的风格么,真最求无失真,玩FIR滤波啦

跪求大大帮我在C5000 series Dsp里面实现一个音频FIR滤波器......

真紅 发表于 2013-9-4 12:14

gearup 发表于 2013-9-4 11:15
喂喂,一个声道的声音叠在另一个声道上就是串音了吧,那crosstalk肯定比-40db还高;

这不是和追求低cros ...

没错,但是这样的确在听感上有更大的声场。

线太长的时候有用。

ramiel1 发表于 2013-9-4 12:23

roadcross 发表于 2013-9-4 12:49

gearup 发表于 2013-9-3 15:02
还有一个问题,

我最近总算搞明白了,玄学家们所谓的“平衡输出”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全差分输出,就算是增加 ...

我也难以理解差异在哪里
但是单端和平衡之间的差异就是特明显
明显平衡比单端感觉上更“清晰”

gearup 发表于 2013-9-4 13:42

ramiel1 发表于 2013-9-4 12:23
要看你系统噪声的频率分布和相对增益大小来决定滤掉哪个频段了,保真最小失真,否则还要滤波干啥?不过我觉 ...

如果用切比雪夫或者巴特沃斯,通带平坦度0.05db,-15db/十倍频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噪声肯定是建立时间/采样率相关的谐波和混叠到带内的噪声咯,白噪声通过滤波的办法是去不掉的。

“相对增益”是个什么东西?

爱夏 发表于 2013-9-4 14:43

好高端,感觉专业白学了哈哈

gearup 发表于 2013-9-4 21:04

本帖最后由 gearup 于 2013-9-4 21:08 编辑

SPDIF/AES3--I2S:CS8416/硬件控制方案;

USB-SPDIF/I2S--不会弄;

DAC-- dual PCM1794A @mono mode;

I/V circuit(with LPF)--OPA1642 for a single channel;

line out--OPA1612 or LME49722 works as a besselLPF(OPA827 used for DC servo--maybe);

full differential line out--dual OPA 1632 works as a bessel LPF;

power out(headphone driver)--OPA1642 drivers a AD815(global feedback);
现在征求大大帮我把USB部分搞定,送DAC整机和耳放整机......





Rafale 发表于 2013-9-5 10:21

群延时峰在数字端应该也是可以均衡掉的,只知道磁盘读写通道里有这么干。

----发送自 LGE Nexus 4,Android 4.3

gearup 发表于 2013-9-5 15:21

Rafale 发表于 2013-9-5 10:21
群延时峰在数字端应该也是可以均衡掉的,只知道磁盘读写通道里有这么干。

----发送自 LGE Nexus 4,Android ...

我没文化,就会点儿模拟电路.......

roadcross 发表于 2013-9-5 15:30

gearup 发表于 2013-9-4 21:04
SPDIF/AES3--I2S:CS8416/硬件控制方案;

USB-SPDIF/I2S--不会弄;


为啥非要上usb...

gearup 发表于 2013-9-5 15:33

易用性

Rafale 发表于 2013-9-6 23:57

gearup 发表于 2013-9-5 15:21
我没文化,就会点儿模拟电路.......

=。= 我也一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耳朵们来说说下面哪一项最影响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