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课要交论文于是我写了篇《回转企鹅罐》评论交了
大家说能及格吗脑补过度和断章取义的部分无视好了- -虽然老师三十多岁了还穿卖萌衣服很时髦但企鹅罐什么的应该没看过吧
我动画看的少书看的更少,有什么表述方面的问题还请指出
日本动画《回转企鹅罐》的女性主义视角分析
写在前面:本文分析的是由几原邦彦监督,于2011年7月开始播放的24话原创TV动画《回转企鹅罐》。作为一部商业动画,该作罕见的加入了不少相对先锋的观念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主题涉及95年日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关系),病态的家庭关系(父母对孩子的绝对支配,家庭暴力),男权语境下女权主义者的反抗,爱与救赎。通过普通观众相对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精彩的演出效果,漂亮的人物设计,卖萌的企鹅,对敏感话题的抽象化镜头表达,符号与象征物的大量运用——包裹住相对沉重的主题,使动画本身好看的同时具有足够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回转企鹅罐》是一部雅俗共赏,值得一看的动画佳作。
对于这部动画的整片分析因其内容过于繁杂只能作罢,这里我将选择第15话,也是剧情相对独立完整,演出效果较好的一话来做单独分析。这一话的剧本、分镜皆由监督几原邦彦亲自担任,应该说比较能够反映监督本人的想法。为了便于后面的分析,先对本话的剧情作个简要的介绍:
性格懦弱的少女时笼百合和雕塑家爸爸两人共同生活在一间能看见窗外高耸入云的大卫像的房间里,没有自主意识、对父亲百依百顺的百合接受了父亲对(父亲眼中)“丑陋自己”的“雕刻”。负伤的百合在学校的美术课上因找不到互画肖像的搭档而自怨自艾,这时本片的精神主角少女桃果出现说:“百合你能当我肖像画的模特吗…因为你很美哦”。画像获得金奖的两人在公园小湖边喂食两只天鹅。放学晚归的百合被灌输“不要相信除爸爸以外的任何人”并接受第二次“雕刻”。百合听从父亲的话,不再和桃果说话。而了解到百合处境的桃果主动找到百合并透露自己能够改变命运的秘密,但百合以“只要那座塔(巨大的大卫像)还存在,我就得不到自由”为理由拒绝了她。第二天醒来的百合发现父亲和窗外的大卫像一同消失了,意识到桃果并没有欺骗自己的百合赶到公园,发现她因为“改变”的副作用而全身烧伤被送往医院。在医院里百合问桃果为什么要做的这种地步,桃果说:“因为我爱百合。”
本片的一大特色就是象征物与符号的运用,将作品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潜藏在符号当中。以下是我个人的理解:
一,窗外的大卫像。这是本片最重要的象征物,在片中多次出现。无论是它的尺寸——摩天大楼也不及它的小腿高——还是它给人带来的压迫感,都是硕大无朋的。从建筑工艺来讲,这样的建筑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很显然它是一个象征物,一个符号。大卫像本身是男性形体美的一种展示,可以引申为对男性力量的崇拜和对男性身体的赞美,放在动画中,则有更多的象征意义。百合的那句“只要那座塔还存在,我就得不到自由”在这话中反复出现,如果想要个人的自由,离开父亲不就可以了吗?跟那座塔有什么关系呢?很显然,几原邦彦关注的不是“一个人”的命运和自由,他关注的是男性主宰社会和话语权之下,作为弱势的女性的命运与自由。大卫像到底象征着什么,其实监督已经给出了答案——六分三十秒中,镜头从百合的视角出发,看到了父亲与窗外大卫像的重合。大卫像其实就是拥有绝对权力的男权主义以及父权的象征。巨大的大卫像实际上就是当前社会中男性至上,父权主宰一切的意识的具象化。百合即使逃出了她父亲的控制,只要这座塔——根深蒂固无法撼动社会观念——依然存在,她就得不到自由。这也是同样被控制被压迫的女性群体共同面对的困境。
二,雕刻凿。这一话的第一个镜头就是雕刻凿的特写,伴随着雕刻啪啪啪的声音,雕刻凿的镜头在本话中出现了数十次之多。如此多的重复镜头说明监督有意强调它的象征意义。一般来说,观众能够从凿子的形状,父亲对百合身体的凿刻,雕刻时啪啪啪的声音,百合赤身走向父亲等等一系列的暗示可以猜出,这个单亲家庭的内部关系是病态的,百合正在遭受父亲的家庭暴力和性侵害。这种剧情暗示放在动画里,已经相当出格了,但我觉得几原邦彦想表现的仍不止于此。雕刻凿其实是男性拥有定义美的话语权的象征。在定义“美”的权威——知名雕塑家父亲眼里,只有“美”的东西才能被人所爱,而自己的女儿是丑陋的,是需要改造、需要雕刻的。我们来看看这位知名雕塑家是怎么定义“美”的吧——在他的工作室来摆放的作品里,男性雕塑都是雄壮,完整的,而女性雕塑几乎全是残缺,不完整的(断臂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在他眼中,女性甚至不能算做一个完整的“人”,只有男性才拥有完整的作为人的荣光。女性的美建立在对男性的依附性上,建立在没有自主意识,对男性言听计从上。再直白一些,就是将女性物化为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美体现在生殖价值上。
千百年来,这把雕刻凿凿出了三寸金莲与高跟鞋,凿出了庞大的减肥整容业,凿出了无数女性牺牲一生自由与幸福换来的死气沉沉的贞节牌坊,却鲜有女性对这雕刻凿说个不字。动画中的百合性格懦弱缺乏自我意识,父亲对自己的侵害麻木处之。她本将成为万千悲剧女性当中的一员,这时,桃果出现了——
三,救世者。本话的标题。百合与桃果相遇的场景是很耐人寻味的。学校的美术课上要求两两组队互相画对方的肖像,目的在于发现并描绘对方的美,这时桃果主动找到被父亲责骂处于低落中的百合要求作她的搭档,“因为你很美哦”这句话带给百合的震动是巨大的。未雕琢的,不被父亲(男性权威)认可的女性之美被发现,被赞美,这里应该就是百合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面对这种觉醒,作为把女性当做私有物的“父亲”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每次百合意识动摇的瞬间,都会出现直升机的俯视慢镜头,整个画面和音效十分压抑,象征着男性至上者对女性觉醒者的监视与压制),他用阴谋论拆散百合对桃果的信任,加紧对百合的凿刻。百合也一度回到原先无自我意识的状态中。然而人的自我意识一旦开始觉醒,又有什么能够阻挡呢。在桃果巨大的牺牲之下(作为命运转换的条件,施放转换的人将受到火刑的惩罚,程度视其转换大小而定。火刑这一设定也很耐人寻味,作为宗教审判所的极刑,火刑往往用在异端分子身上。桃果作为女性美的重定义者,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自然是“异端”),世界的景观被改变,阴沉的大卫像转变成灯火辉煌的东京铁塔,百合的父亲也随这大卫像消失了。面对为了拯救自己而伤痕累累的桃果,百合终于觉醒,意识到自己作为女人之前,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长大后的百合终于敢对男性说出:“女人要得到幸福必须依靠男人,这是谁规定的?”这样的话。
从这点来看,救世者指的是桃果。是桃果推倒了象征男性无上权力的大卫像,是桃果促进了百合的女权意识的觉醒。从拯救了一个人就是拯救了一个世界这个角度来说,桃果确实可以被称为救世者。但我觉得救世者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归根结底,桃果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来解救百合呢?就如片尾桃果所说:“因为我爱百合”。这份爱超越了情欲,性别,世俗地位,是人类兄弟姐妹之间赤诚的爱。救世者不是可以让人起死回生的企鹅帽,也不是能改变命运的粉红日记,也不单单指的是拯救了百合的桃果。救世者是爱。 虽然老师三十多岁了还穿卖萌衣服很时髦
球照 父亲是怎么不明白 好像豆瓣风格
另外2个男主去哪了
想看s1风的。。。 问题是企鹅罐最烂的就是剧本……
回 4楼(久远悠纪) 的帖子
我有提到只分析百合小时候那一话啊- -这话主题和兄弟俩没什么关系,就直接略过不谈了……
回 5楼(theholy) 的帖子
剧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确实比《少女革命》要差,单是割裂的看15话其实剧本素质很高,我为了写这篇来回看了4遍,感觉没有一句台词是多余的。 火刑是象征自我牺牲吧,片中也有跟银河铁道里的天蝎之火联系起来的提示 大学选修课的话,自己写的分都不会低,比那些直接上网抄的强多了。。。我会说我以前西方美术的论文我写了篇赝品画廊的观后感丢过去了么 很棒 好棒
LZ不写一篇评论全片的论文吗 虽然企鹅罐是我最喜欢的动画之一。。。LZ你这写的是啥 结尾那句不要提什么笔记本之类的,和这一集没啥关系。
回 12楼(云端的少女) 的帖子
全片的还是算了- -一来没时间,二来像前面说的,回转企鹅罐的剧本整体结构并不算太好,豆瓣上有一篇挑刺的写的挺不错,你可以看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33971/ 大一视听语言课时也交过一篇《空中杀手》
结果:很好,可这是什么片子呢?!
虽然老师五十多岁了也一点都不萌,但还是给了蛮高的分数。 上学期选修日本文化概论,期末论文写了Q娃。
回 17楼(569) 的帖子
我选修类似课,写了压力逃避与新生——从同性恋动漫看日本文化
得了优秀
Re:回 17楼(569) 的帖子
引用第18楼有马菜菜于2013-04-24 21:59发表的 回 17楼(569) 的帖子 :我选修类似课,写了
压力逃避与新生——从同性恋动漫看日本文化
得了优秀 images/back.gif
LZ写个对全片的感想吧,我收藏 前阵学校的比赛我交了篇分析克苏鲁神话的,不过8k字太多写着写着自己先烦了 说好的卖萌老师呢?? 楼主你这字数也太少了点 罐头并没有过多强调男女权问题,甚至没怎么谈起过,但是片子却处处荡漾着男性象征,无论是夏芽大楼还是大卫雕像。
所以在我看来,几原把课题细分化了,切入点比少革具体了些,他这次主讲在日本男系社会下的各式家庭缩影了。主题成了“子女问题”
高仓家、时笼家、 荻野目家、夏芽家、多蕗家。每一家有一间房子,一间房子一个箱子。我们都在箱子里。企鹅在大自然界是群居生物,企鹅住进了衣食无忧的动物园同时也住进了箱子。
PS:如果没猜错,这次几原把自己代入进了多蕗角色,毕竟多蕗跟他妈的。 引用第5楼theholy于2013-04-24 19:00发表的:
问题是企鹅罐最烂的就是剧本…… images/back.gif
几原的东西,怎么说呢,根本不需要剧本,所以相对其他是弱项。也许太天才了,所以他属于那种想到哪里拍到哪里,想不出来,STAFF开会一起想,跟少革开学生会似的。他在某次座谈会是那么讲的,“我在电车里做了一个梦(白日梦),我觉得可行,就把这个感觉给记下来了。”
所以几原少的不是剧本,而是脚本。把他脑子里的东西搞成播片在配合自己的戏剧演出,那就成了。
当然最客观的原因是,全描述清楚了,小说怎么卖?
回 23楼(xpisces) 的帖子
这篇属于期末作业性质的,不算正式的论文啦本来还想展开一下的,着急想看Q就搁笔了
回 24楼(月下的沉默) 的帖子
我的感觉是几原想讲的东西太多了又没有做好取舍,导致主题的混乱。单从15话来看,我觉得女性主义视角并没有脑补过度。这一话实际上和《少女革命》的主题是有内在继承性的,百合和桃果的关系有点像安西和utena,也都是讲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很棒 大二的时候写过一篇风之谷中展现的日本人战争观的论文
——— 来自Stage1st Reader Evolution For iOS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