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4:4:4 Predictive Profile (Hi444PP)
This profile builds on top of the High 4:2:2 Profile, supporting up to 4:4:4 chroma sampling, up to 14 bits per sample, and additionally supporting efficient lossless region coding and the coding of each picture as three separate color plan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H.264/MPEG-4_AVC#Profiles
硬件厂商不跟进 再前沿的科技也是白搭
avc_8bit+aac 的 mp4 现在算是全平台通用 老老实实下这种 就不怕ps3不吃 唯一?
QTS的720p压了一个8bit一个10bit
千夏的那个720p没下过但都标上PSP了,PS3什么的更没压力吧 简单解释
压片时每一个像素会被从RGB转换成Y'UV( Y:亮度;U、V:色度、浓度)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默认设置是YV12,即,保留所有Y元素,U、V元素四个合并成一个。
这么做问题很明显,都TM还没开始压缩呢画质就直接受损了。
(题外话:默认JPEG也会做类似处理,这也是为什么100%的JPEG依然有很明显的画质损失)
Hi444P则是保留全部YUV元素,不在这一步上砍画质。
不过老实说片源都是4:2:0的话似乎没啥意义 引用第6楼鸡蛋灌饼于2012-10-31 22:45发表的:
简单解释
压片时每一个像素会被从RGB转换成Y'UV( Y:亮度;U、V:色度、浓度)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默认设置是YV12,即,保留所有Y元素,U、V元素四个合并成一个。
这么做问题很明显,都TM还没开始压缩呢画质就直接受损了。
(题外话:默认JPEG也会做类似处理,这也是为什么100%的JPEG依然有很明显的画质损失)
....... images/back.gif
一般动画的母带都是4:2:2的,TV放送和BD都是4:2:0
我以前做过几个422的rip,后来发现没啥意思,又回到10bit的420了 引用第6楼鸡蛋灌饼于2012-10-31 22:45发表的:
简单解释
压片时每一个像素会被从RGB转换成Y'UV( Y:亮度;U、V:色度、浓度)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默认设置是YV12,即,保留所有Y元素,U、V元素四个合并成一个。
这么做问题很明显,都TM还没开始压缩呢画质就直接受损了。
(题外话:默认JPEG也会做类似处理,这也是为什么100%的JPEG依然有很明显的画质损失)
....... images/back.gif
引用第8楼reekilynn于2012-10-31 22:47发表的 :
一般动画的母带都是4:2:2的,TV放送和BD都是4:2:0
我以前做过几个422的rip,后来发现没啥意思,又回到10bit的420了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back.gif
谢谢各位大大科普,一无所能的文科男装逼骗妹子晒基友的弹药库又增添了强力储备 干嘛要死认着mp4下啊
mkv的下下来,重编码一下音频,再封装成mp4也可以啊,最多10多分钟就能搞定了吧 引用第11楼manyo于2012-10-31 23:09发表的:
那能不能教我呢,教程、工具、设置,麻烦详细教我,还有我电脑很差,会不会有影响。战斗力先给着 images/back.gif
命令行的话可以用ffmpeg
ffmpeg -i <MKV文件> -acodec copy -vcodec copy <MP4文件>
想用GUI的话可以上YAMB+MP4BOX。创建MP4时支持直接加mkv文件 如果不需要重压,仅仅只是把mkv换成mp4
有个很简单的方法
下mediacoder,把mkv拖进去,视频勾上“复制视频流”,音频自己看着设置AAC(默认也过得去)
输出MP4,over。 音频要重编码成aac的,不能用acodec copy吧
还有好像我记得yamb也不支持直接把mkv封装成mp4 接PM 引用第15楼盒装自来水于2012-10-31 23:33发表的:
音频要重编码成aac的,不能用acodec copy吧
还有好像我记得yamb也不支持直接把mkv封装成mp4 images/back.gif
yamb装了mkvtoolnix就能认mkv的。当然里面的FLAC之类就不认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