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吾 发表于 2012-9-26 02:13

LOLITA分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听人说日本LOLI源于小说《LOLITA》,一个俄国人逃到美国后用英文写的一部开始很有争议后来评价极高的小说。无聊便买来看了,外研社出的月亮石外国文学系列,售价异常便宜;顺便把其改编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买来看了,盗版。

先谈“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翻译。做为上个世纪末的引进电影,这一翻译有其历史合理性。电影名要吸引眼球,直译的话没几个中国人知道是什么回事。但这个意译相当的不准确: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苏东坡的一首诗,嘲笑一位80岁的友人娶了18岁的女子。而LOLITA一书描写的是中年怪叔叔恋上13岁的未成年少女的故事。从今天的角度看,电影名翻译是酸秀才扭曲原意的吊书袋。同时,作为原作党来看,电影并未表现出小说神韵,删了不少情节,但是LOLITA的真人演出值回票价。

日本LOLI形象(以下简称LOLI)和小说中的LOLITA(以下简称LOLITA)差别极大,可以说除了年龄相仿外根本就是两种生物。小说中,LOLITA是NYMPHET的代表,NYMPHET的意思,是早熟放荡的少女。从物理特性来看,日本LOLI的身娇音清易推到完全是LOLITA的对立面。LOLITA的嗓音是沙哑的,身型类似少年,健康,肤色染上日晒后的色调。形像的说,浅井悠配音的娜迪娅,当然皮肤没那黑。从性格上来看,日本LOLI是KAWAYI文化的延伸,小巧可爱,易于掌控,就算有点傲娇,也不难攻略。LOLITA的性格则难以捉摸,肤浅,时而粗野,性早熟。小说中的怪叔叔(HUMBERET)诱奸LOLITA的那段,读来实在好笑。怪叔叔给LOLITA下了安眠药,但药性不足,LOLITA处于半梦半醒,怪叔叔想上又不敢上,结果被LOLITA给拉上去了,等于是逆推了。而且当时的LOLITA并非处子。

再看两种文化中怪叔叔的形象,小说中的HUMBERT绝非日本那种宅胖子,自认为很帅。HUMBERT从事文学,年青时利用娼妇解决生理问题,利用类似NYMHPET的娼妇满足恋童癖。和拉皮条的发生了不愉快的经历后,娶了第一任妻子,婚后关系并不容恰。更可笑的是尽管HUMBERT对自己的男性吸引力极为自负,第一任妻子还是送了他一顶绿帽子。后来客居寡妇家时迷上了她的女儿,也就是LOLITA,13岁。为了能接近LOLITA而娶了这位寡妇。后寡妇车祸,HUMBERT带走了LOLITA。一年后LOLITA失踪,HUMBERT和另一女性同居。

如果只是看这段简介,HUMBERT并不比世人异常多少。如果HUMBERT的恋童癖只是停留在嫖妓时的特殊要求,或者对NYMPHET的意淫,HUMBERT并不比世人异常多少。可是他把对LOLITA意淫变成了现实。在HUMBERT忏悔的时候,并不认为自己强奸了LOLITA有多罪孽深重,真正的罪孽在于把LOLITA困在自己的意淫的牢笼中,限制了一名少女的正常成长。

同时,日本LOLI并没有显现这种残酷的经历。日本LOLI基本上属于萌LOLI,像娃娃。大部分萌LOLI很难让人联想到性。虽然,H动画有不少LOLI体型的性玩偶――是LOLI体型。LOLITA不是让人随意摆弄的玩偶,小说中LOLITA被人骗去拍情色片,但她不干被赶出来了。LOLITA 一书绝非情色小说。

在日本萌LOLI中,一位在特性上最似LOLITA的是伊莉雅,FATE/STAYNIGHT中的角色。但是要玩了这款18禁游戏的玩家才能准确想像出这副CG画面(游戏删了 CG也没留所以找不到图):伊莉娅抓了土郎,把他绑在椅子上,自己跨坐在土郎的腿上,短裙下露出白色大腿,面容既天真无邪又邪恶诱惑。这就是LOLITA的特质。

分析完了。NOBOKOV写了LOLITA,但他否认他写是伦理道德小说。我也不是以道德的角度来分析并推导结论。LOLITA一书不是宅文化,里面没有宅。LOLITA看漫画,但怪叔叔不看,HUMBERT确实是个搞文学的,不恋二次元。HUMBERT是恋童癖,但不是恋所有的少女,而是少女中的NYMPHET。

日本LOLI文化是二次元的延伸。日本LOLI特点的KAWAYI,萌和小说中的LOLITA没有几分相似。LOLI进入日本二次元之后就不是那LOLITA了。到是三次元诱惑性的LOLI时尚比较神似LOLITA。

也许LOLI的流行最初是出于日本人的圣少女情节和恋童癖,但现在满天飞到视觉疲劳的LOLI们和援交现象,总认人嗅出点现代日本男人不愿长大,大男人主义,对大女人的恐惧等现代社会心理现象。

一句话,日本LOLI和LOLITA不是一回事儿,我被忽悠了。                                                                                                                                                                                                                                                                                    

XE游侠 发表于 2012-9-26 02:16

。。。。。。。。
本来就只有名字有联系而已。。。。

canal 发表于 2012-9-26 02:24

引用楼主宗吾于2012-09-26 02:13发表的 LOLITA分析归漫区 :
...
日本LOLI文化是二次元的延伸。日本LOLI特点的KAWAYI,萌和小说中的LOLITA没有几分相似。LOLI进入日本二次元之后就不是那LOLITA了。到是三次元诱惑性的LOLI时尚比较神似LOLITA。

这个"LOLI"已经是泛化后的LOLI了, 俺觉得相对于幼齿, ロリ的原意应该更倾向于"散发着早熟诱惑的14岁女孩".

就像最初的"萌"是指"性兴奋"一样...

猫熊坦克 发表于 2012-9-26 03:35

楼主说了半天,最重要的一点没提到。但又和你结尾观点一致的

那就是,亨伯特因为青梅竹马的小爱人死了,才会对小萝莉有兴趣的

theholy 发表于 2012-9-26 06:48

关键不是性诱惑吗,这点是一致的

另外你不觉得这种小说对男主不遗余力的嘲弄,和后宫动漫里美少女对草食男毫无保留的倒贴其实也是一回事?

mamion 发表于 2012-9-26 07:16

哦好东西!

uishax 发表于 2012-9-26 09:51

可怜的文史区

fescn3 发表于 2012-9-26 10:13

回 楼主(宗吾) 的帖子

四楼好图球打包!

回主楼:你以为日本的萝莉就是Kawaii(是ii不是YI,你打错了)一系,那只能说明你看得太少了。黑礁的双子就是个反例。
《LOLITA》这书里的形象在表界可能比较少见,但你跑一下里界就能发现一堆了。(例如《巫女岛》神马的……

宗吾 发表于 2012-9-27 23:23

四楼的图怎么没了,那才精华啊

midearth 发表于 2012-9-27 23:45

Boris 发表于 2012-9-27 23:59

诶?来晚了吗?4L发生了什么事?没有4L这帖有什么值得精的地方吗?

md2000 发表于 2012-9-28 00:20

其实日本的LOLI说白了就比未成年还低一个年龄段的小女孩
什么可爱啊淫荡啊都不是必须的,因为爱好者取向各自不同



LOLITA里很多东西是依附于西方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中性美,这点在日本文化里根本看不到
日本的男性在西方人看来已经很中性了
而日本LOLI就完全属于阴性范畴了

ranapocket 发表于 2012-9-28 00:37

流行开来以后词的本义就变了吧...就像宅男,萌烂大街

caiseni 发表于 2012-9-28 01:00

借这贴剖析一下自己的萝莉控要素吧 下面指的萝莉控只基于对本人的自我考察 不含有普遍意义

一个人无论性别,都是同时男性和女性两方面性特征要素的叠加,随着年龄增长,两种性特征要素都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曲线顶端也基本都在10代后半到20代前半的位置,但总体上女性性别特征随年龄增长的消退明显显著于男性。年幼的男性会被认为具有更多女性特征(年龄的增长是女装题材的鬼门),年老色衰的女人则会被认为更像男人。

本质上萝莉控所追求的其实和所谓正常性取向的男性是一致的:即推崇最具有女性魅力的女性。
但在这个“最”的判定方式上发生了分歧。
正常取向的男性:女性特征最为鼎盛的时期的女性为最具女性魅力→10代后半到20代前半的妙龄女子
萝莉控:相对于女性特征,男性特征最为稀少的时期的女性为最具女性魅力→萝莉

所以与萝莉控构成对偶关系的也并不是正太控,而是大叔控:随着年龄增长,虽然男性的性特征要素在40岁后已经处于下滑时期,但是女性特征衰退得更为彻底,沉淀下来的就是所谓“更有味道的男人”。

至于萝莉被当作弱势群体而导致的萝莉控所面临的道德指责……只能抱怨人体就是这么设计的,男性特征最为稀少的时期本身就意味着面对性侵害时候的无力。

vamr 发表于 2012-9-28 01:06

去年八月底心情不顺,随手在在线电影里翻出攻壳1开始复习的时候,看到最后时出场的,15岁的坂坂。那个时候无论是士郎和鸭嘴兽构筑的cyberpunk世界,还是九课行事的侠气,钢铁的女体与钢铁机械的暴力,令某莫名其妙令一些人高潮不已的少佐和傀儡使的融合,巴特的努力扑救和少佐重生,脑袋里这些一个多小时灌输进来的东西都不存在了。
坂坂她嫁人了,进入了某之前完全想象不到的一个新的领域。高中时背诵过的最后一幕HH在山丘上的独白,某已经想不起原文了,也想象不出HH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里状态。但是去年八月底的那个时候,当黑色洋装里的少女躯体开口的时候,某的心悸和呼吸困难,不是因为Lo已经不在那和声里了,而是某发觉没有同她一起前进,而被沉浸在和声里的人们抛下而听不到了

宗吾 发表于 2012-9-28 01:22

LOLI文化不限于日本二次元。不妨简单分为三次元LOLI 和二次元LOLI(主要是日本ACG文化)

对于二次元的H文化,其中性侵略的对象与其说是LOLI,不如说是拥有LOLI体型的玩偶。这一点不再特殊说明

反倒是三次元中资本主义嗅出了LOLI时尚的商机。
从生理上来说,女子在中二阶段初潮,怀春并不怪异,其实自然。真正不自然的是婚姻这一社会性行为严重滞后于人类生理性的发展。婚姻意谓着独立,而一名社会人要经历十年以上的教育才能找份体面的工作。在日本以及非清教徒的欧美文化中,人们通过顺应正常的生理发展来缓和这种自然与社会间的矛盾;而在中国,高中生恋爱都可能被扣上早恋的帽子。真正不正常的是中国保守的道德帝们。

NYMPHET并不是比适婚年龄女子早熟,而是比平均青春期发育的少女早熟一点。古代妓女十三四岁开始接生意不会有太大的生理负担,但LOLITA十二岁就有性经历了,还是小学生。

三次元在一个边缘的区域开发了以性诱惑为主的商机并命名为LOLI文化,这才是LOLITA一书影响力的延伸。

曾经四楼的给出的图就是三次元的,你们来晚了。

caiseni 发表于 2012-9-28 01:37

关于二次元萝莉的话……至少对于本人而言在日式作品里面的二次元萝莉角色基本提不起额外的性趣,因为二次元作品几乎不会表现(不如说表现不出)那种年龄增加导致的男性要素上升的缺点。三次元中只有萝莉拥有的要素,在二次元中却成为女性角色的共性,所以二次元萝莉角色所能提供的差异化要素基本都是细枝末节隔靴搔痒的东西。和能够提供更加直接女性特征的非萝莉女性角色相比没有特别的优势,结果就是靠那些细化的差异要素来试图吸引人,也就不过是非萝莉角色的一个派生品种而已。

亚历山大帝 发表于 2012-9-28 07:58

之前倒是在书上看到过,

说原著LOLITA是幼女扮熟,用成人化的装扮勾引男主。

日系列的LOLI是一致扮嫩……

就像楼主说的,反了,反了。



伊利亚这个角色,按楼主说的这张“萝莉骑大哥哥”还是日系: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0928/08/66148682201209280805281873109720637_000.jpg


非要原著神韵的话,至少要上决胜内衣……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0928/08/66148682201209280805281873109720637_001.jpg


不过伊利亚的主要卖点,还是“萝莉骑乘怪叔叔”吧?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0928/08/66148682201209280805281873109720637_003.jpg

http://img13.poco.cn/mypoco/myphoto/20120928/08/6614868220120928081043097.jpg

月夜凝雪 发表于 2012-9-28 08:07

我最先想要吐槽LZ对那名字翻译的吐槽,
人家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是年龄差而已吧。

fescn3 发表于 2012-9-28 08:29

这帖居然从火星归来了~

傅潇逍 发表于 2012-9-28 08:37

也许LOLI的流行最初是出于日本人的圣少女情节和恋童癖,但现在满天飞到视觉疲劳的LOLI们和援交现象,总认人嗅出点现代日本男人不愿长大,大男人主义,对大女人的恐惧等现代社会心理现象。

大女人是神抹?

HAORENMEN 发表于 2012-9-28 08:40

你所做的对男性、女性特征的划分让我想到魏宁格;但我还是希望用比较现象学的方式剖析lolicon的。

《洛丽塔》这本小说我只读过两遍,楼上诸位提及的一些细节的确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不过初读时的大致观感仍未受到动摇。我认为,从修辞浮艳的独白中渐渐出场的亨伯特是一个狂想的唯我论者,我们在这部小说中能够看到的其实就是亨伯特的自我。他对多洛蕾丝的爱情更多像是一种现象界的孤独的挣扎,而非实实在在的主体间性;这种爱无比偏执,带有极大程度的构造世界的成分,而对现实本身是抗拒,诋毁的。最后洛丽塔随导演离去,一年间的真相彻底浮现,世界在唯我论者孤独的冥想中强硬地呈现出来,给了亨伯特以残酷的惩罚,我觉得这就是整部小说悲剧性的结构所在,也是让我惺惺相惜之处。

关于日本文化中的loli狂热,我对你的分析有一些不满的地方在于,你将lolicon这种情结分析为纯粹的性倾向,以loli的生理表征作为全部意向的对象,似乎忽略了很多结构性的要素。这种分析或许能够扼要地解释现象,却删除了大量描述的可能性;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lolicon都不能尽然同意的。日本文化中的loli目前作为一种普遍的题材,似乎的确已经失去了《洛丽塔》一书所要阐发的内涵。日式作品在描写loli之爱的时候,已经具备独立的套路,loli被视为某种比较自然的东西,这种阐释已经不具备原本的社会空间和道德意识,几乎是一种架空的表现。其实日本人在诠释很多题材的时候,比如伪娘,同性恋,都事先将其置于某个坚固的解释套路当中,从而失去了具体阐释的很多余地。

127702 发表于 2012-9-28 09:33

马上过来参拜加精贴

王师 发表于 2012-9-28 09:47

这不是常识么

rollingleaf 发表于 2012-9-28 09:54

电影我看的是库布里克版。新版不太想看,除了女演员年级大之外,对Jeremy Iron这位大叔我希望把他的印象停留在蝴蝶君里那个脑子很神奇的外交官身上!

哈里.谢顿 发表于 2012-9-28 10:04

引用第21楼HAORENMEN于2012-09-28 08:40发表的:
你所做的对男性、女性特征的划分让我想到魏宁格;但我还是希望用比较现象学的方式剖析lolicon的。

《洛丽塔》这本小说我只读过两遍,楼上诸位提及的一些细节的确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不过初读时的大致观感仍未受到动摇。我认为,从修辞浮艳的独白中渐渐出场的亨伯特是一个狂想的唯我论者,我们在这部小说中能够看到的其实就是亨伯特的自我。他对多洛蕾丝的爱情更多像是一种现象界的孤独的挣扎,而非实实在在的主体间性;这种爱无比偏执,带有极大程度的构造世界的成分,而对现实本身是抗拒,诋毁的。最后洛丽塔随导演离去,一年间的真相彻底浮现,世界在唯我论者孤独的冥想中强硬地呈现出来,给了亨伯特以残酷的惩罚,我觉得这就是整部小说悲剧性的结构所在,也是让我惺惺相惜之处。

关于日本文化中的loli狂热,我对你的分析有一些不满的地方在于,你将lolicon这种情结分析为纯粹的性倾向,以loli的生理表征作为全部意向的对象,似乎忽略了很多结构性的要素。这种分析或许能够扼要地解释现象,却删除了大量描述的可能性;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lolicon都不能尽然同意的。日本文化中的loli目前作为一种普遍的题材,似乎的确已经失去了《洛丽塔》一书所要阐发的内涵。日式作品在描写loli之爱的时候,已经具备独立的套路,loli被视为某种比较自然的东西,这种阐释已经不具备原本的社会空间和道德意识,几乎是一种架空的表现。其实日本人在诠释很多题材的时候,比如伪娘,同性恋,都事先将其置于某个坚固的解释套路当中,从而失去了具体阐释的很多余地。  
....... images/back.gif



好人君能不能仔细分析一下日本LOLI控的现象?

月夜凝雪 发表于 2012-9-28 10:29

话说求高清下载,
我只找到一堆在线的,
但个人不喜欢在线看片。

HAORENMEN 发表于 2012-9-28 10:42

回 25楼(哈里.谢顿) 的帖子

教授你好。这个课题比分析《洛丽塔》这个文本要艰巨多了。手头又没有足够的材料。我觉得楼主和书记还是可以多说出一些东西的。

书记方才提到西方文化中lolita重要的特质是中性美,让我想到另一个重要的文本《爱丽丝漫游仙境》。卡罗尔的情结又是什么性质呢?总之我在总结自己为什么喜欢loli的时候,都会举出“巨大渺小的爱丽丝”。

szzyf7 发表于 2012-9-28 10:50

引用第26楼月夜凝雪于2012-09-28 10:29发表的  :
话说求高清下载,
我只找到一堆在线的,
但个人不喜欢在线看片。 images/back.gif

http://www.newmov.com/pic/divx/HD/2011/Lolita.1962.720p.BluRay.x264-SiNNERS.jpg

http://kuai.xunlei.com/d/SBJKJTJYWQFD
如果你是抱着二次元的那种兴趣的话,还是别看了,会非常非常无聊的

这是1962年库布里克版的,1997年亚德里安版的未寻得,欢迎补充
我们现在熟知的“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译名大体出自亚德里安版

哈里.谢顿 发表于 2012-9-28 10:54

回 27楼(HAORENMEN) 的帖子

收一下PM,魔都见

不过从性向分析LOLI控太常见了。但社会意义上的分析太少。书记喜欢用日本文化里男性权威来分析……囧

其实前段时间看《英国的性,家庭和社会 1500~1800》感觉有种说不出奇怪

月夜凝雪 发表于 2012-9-28 11:00

引用第28楼szzyf7于2012-09-28 10:50发表的 :

http://www.newmov.com/pic/divx/HD/2011/Lolita.1962.720p.BluRay.x264-SiNNERS.jpg

http://kuai.xunlei.com/d/SBJKJTJYWQFD
如果你是抱着二次元的那种兴趣的话,还是别看了,会非常非常无聊的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back.gif


只是想找一些经典老片看而已,
近来的欧美新片我基本只看SF了。

goddess 发表于 2012-9-28 11:13

引用第21楼HAORENMEN于2012-09-28 08:40发表的:
你所做的对男性、女性特征的划分让我想到魏宁格;但我还是希望用比较现象学的方式剖析lolicon的。

....... images/back.gif

“Eine Vergleichende Phänomenologie des Lolitakomplex” von HAORENMEN(2012)

小仓 发表于 2012-9-28 11:17

如果对ACG中的萝莉控萝莉有兴趣而去看小说以及电影的会相当失望,差别太大以至于你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一直以来号称的那种萝莉控

月夜凝雪 发表于 2012-9-28 11:25

反正我从来都不是萝莉控

雨中曲 发表于 2012-10-7 19:23

我管你“萝莉”,还是“洛丽塔”,说白了都是男人的性幻想。

HAORENMEN 发表于 2012-10-7 20:24

回 34楼(雨中曲) 的帖子

除了诗歌和形而上学,难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性幻想更加珍贵的东西吗?

牛顿学物理 发表于 2012-10-7 21:29

如果不是PTA和对幼女的保护,我丝毫不怀疑霓虹会发展出洛丽塔这样的萝莉。

逍遥虫 发表于 2012-10-7 23:07

这帖子不@md2000@sbl怎么可以上精华

nylonchina 发表于 2012-10-8 00:06

日本真的很萝莉狂热么?不见得吧,14岁是萝莉分界线,主角大于14岁的明显更多吧,人气作话题作更多见于高中,都16.17岁了

yur3471 发表于 2012-10-8 00:15

一句话,日本人喜欢玩幼女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LOLI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