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术的 发表于 2012-9-17 10:23

什么东西 我很好奇

小伙计 发表于 2012-9-17 10:26

zzz6356897 发表于 2012-9-17 10:52

shanhuang 发表于 2012-9-17 10:56

第3卷还没熟肉?

momodog 发表于 2012-9-17 11:27

非常讨厌这个主角,嘛 看作者这样子大概GE可能性比较大

土旦克007 发表于 2012-9-17 11:32

啥东西?
回复下看看......

朝仓和美 发表于 2012-9-17 11:40

这人是TM穿越过来的吧!
最后的结局是
希姆莱从床上醒来:做了个奇怪的梦啊……
吧?

phoenixp001 发表于 2012-9-17 12:31

Re:解放军正规军也被歼灭了!!代官大人千古!!

哦哦,难道是神展开?

epsilon 发表于 2012-9-17 12:35

thebat 发表于 2012-9-17 13:43

这回还不错吧,至少南面两道门都打破了,南门的解放军可以面对代官了,
没两回就能完结了
另求第4集生肉

MATRIXAI 发表于 2012-9-17 14:34

现在还没到那位公弟倒霉的时候,所以他应该还能蹦跶一段日子。

sekicool 发表于 2012-9-17 15:12

代官乃真·男主角无误

第4卷生肉有下载么?

jellyhero 发表于 2012-9-18 04:29

现在看来代官真的是男主,这戏份谁能超越的了
不过闯关者的智商也确实着急,还是安心看猎奇就好了

NEOSS 发表于 2012-9-18 08:04

引用第39楼玻璃蔷薇于2012-09-17 10:15发表的:


是什么让你产生了结局代官一定会死的错觉。
前2卷讨论的时候,K岛就透了历史上统治这区的王弟被起义军干掉在六十年后,那时候代官要么去世要么退休,也就是多半他死后瑞士才独立。
images/back.gif

公弟现在看至少是二十多岁,60年后也就是80多了。。。

cwj101010 发表于 2012-9-18 09:59

身为主角开无敌光环有什么错!代官大人好棒哈啊哈啊

引用第37楼pei1019于2012-09-17 09:59发表的:
CV找咪咪眼专业户游佐浩二么 images/back.gif

FAN的基本素养……当然这个可以有~

浪の闻雨 发表于 2012-9-18 12:25

啥时候干死男主啥时候开始补

学长失格 发表于 2012-9-18 16:16

天使的画笔 发表于 2012-9-18 19:00

pei1019 发表于 2012-9-18 19:34

md2000 发表于 2012-9-18 19:37

Quetzacoatl 发表于 2012-9-18 19:40

村雨零 发表于 2012-9-18 19:55

这“fosse a purin”的繁体中文版东立是不是又坑了?

天使的画笔 发表于 2012-9-18 20:52

md2000 发表于 2012-9-18 21:21

cwj101010 发表于 2012-9-18 21:25

引用第58楼pei1019于2012-09-18 19:34发表的  :

images/back.gif

不要随便篡改别人发言啊,我哪有舔!不过就是哈啊哈啊而已啦~

不过要是真上游佐,咱俩都算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pei1019 发表于 2012-9-18 22:08

cwj101010 发表于 2012-9-18 22:13

Re:回 64楼(cwj101010) 的帖子

引用第65楼pei1019于2012-09-18 22:08发表的 回 64楼(cwj101010) 的帖子 :
……其实,这东西能不能动画化才是最重要的吧……这么重口味的东西根本不能动画化吧吧吧把吧…… images/back.gif

自行脑内补完吧,作为FAN来说很简单的
其实搞成全语音电子小说也不错?老板娘请一定找海原エレナ~

pei1019 发表于 2012-9-18 22:17

玻璃蔷薇 发表于 2012-9-18 22:34

md2000 发表于 2012-9-18 22:44

古明地雷 发表于 2012-9-18 22:47

都第四卷了,第三卷还没看过扫图
代官一边倒4卷了,还有多少卷这挂才是个头啊

小伙计 发表于 2012-9-18 23:47

NEOSS 发表于 2012-9-19 08:23

引用第59楼md2000于2012-09-18 19:37发表的:


所以说宅男就是玻璃心,平时理论头头是道,遇到真正以反派为主角的作品就原形毕露了
平时叫嚣“胜利者书写正义”,现在反派胜利了开始自己书写正义了,就不能接受了。

....... images/back.gif

说起来, 起点流精通的大家,冷无缺的主角其实见得多了。

coolffcat 发表于 2012-9-19 08:32

沙耶之歌 发表于 2012-9-19 08:34

第4卷日文已经出了~只不过还没扫图而已

玻璃蔷薇 发表于 2012-9-19 14:02

大H 发表于 2012-9-19 14:15

敲碗求第四本

大H 发表于 2012-9-19 14:18

西元11世紀瑞士受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

瑞士步兵方陣從14世紀上半葉開始,隨著瑞士反抗奧地利公爵的統治,爭取自身獨立鬥爭的發展,它像英國發展長弓那樣,把長矛長戟變成了一種具有民族特點的兵器。

當然長弓跟長戟有著很大的區別。長弓基本上是一種單兵使用的武器,弓箭兵的技術也就是一種單兵技術,而瑞士長戟兵則與此不同,他手執長而不靈便的長戟,一旦離開了他的佇列,則既無用武之地,又會變得孤立無援。跟英國弓箭手一樣,瑞士長戟兵從小就開始技術訓練,目的是要使他成為方陣中一名動作熟練而稱職的士兵。這樣一支軍隊的創建,並不是哪一個非凡天才的傑作,這一點是很有意義的。

  瑞士軍以300人左右規模的連為基本作戰單位,其中約有250名長戟,排成16乘16的方隊,其餘為戟兵或十字弓士兵。典型的瑞士縱陣通常由橫排著的兩個或三個連組成,其縱深至少跟橫寬相等。

   在瑞士人爭取獨立的鬥爭過程中,他們通過盡可能減少累贅的辦法取得了作戰的機動性,並認識到了它的好處。同時他們又重新像古希臘人那樣利用密集的長矛部隊居高臨下地進行衝鋒,從而發揮出強大的衝擊力。

他們還進一步懂得,在平坦地域上,如果長戟兵能夠不留絲毫間隔始終保持密集的戰鬥隊形,那末仍然可以運用衝鋒作戰的方法的。要很好地運用這種作戰方法,需要古羅馬時代以來空前高超的組織技能、嚴格的訓練和鐵的紀律。意志堅強的瑞士人恰恰滿足了這些條件,從而建成了一支在武器、機動性、團結精神和突擊力量等方面可與馬其頓方陣相比擬的軍隊。這樣,到了14世紀中葉時,瑞士軍隊終於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一支勁旅。

   瑞士方陣基本上是一種以進攻性武器為主的作戰體制,同時也具備長戟兵通常所有的防禦能力。當它前進時,但見林立的長戟以排山倒海之勢襲擊對方的隊伍,其威勢和速度在當時步兵中是罕見的。

勇敢敏捷又不穿盔甲的瑞士兵總是排成整齊的隊形向前推進,其速度只稍稍慢於他們常常與之交戰的披著盔甲因而過於笨重的騎兵。這是瑞士兵接受嚴格訓練的結果。即使在平坦的地形上,為使密集的隊伍在高速前進時保持整齊的隊形,必須進行反復不斷的操練。

瑞士軍隊在操練、行軍、甚至發動攻擊時都是按照戰鼓聲音的節奏進行的,根據某些人士的說法,是打著拍子行軍的。(倘若如此,那末這是軍隊齊步行軍的最早先例。 )方陣能夠迅速變換方向,越過或繞過障礙,組成防禦方隊(菱形拒馬),並且能夠 帶著傷兵井然有序地撤退。

不過它像其他以密集隊形作戰的步兵一樣,也要受地形條件的限制,只是比別的步兵少受些限制罷了。瑞士軍隊素以善於克服一切天然的障礙而著稱。遇到深溝,陡坡或者野戰工事,儘管有時傷亡很大,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進行強攻。

  速度和機動性是瑞士軍隊的戰術要素。他們的軍隊(跟多國軍隊中的瑞士分遣隊不同)通常編為兩個或三個“戰鬥隊”或縱隊。作戰方案往往在發動進攻前的 數小時,由州官委員會以多數票表決通過。部隊在敵人看不到的地方排成作戰隊形,然後迅速向前推進。他們不採用傳統的方式,化費很多時間在戰場上舉行集隊出發的儀式,這樣,有時隊伍尚未集結好就能夠向敵人發起進攻。

戰鬥隊行進時通常採用梯隊形式,而不是平行或前後跟進的形式。有時,第二或第三隊停止前進,或者來一個大轉彎,讓先鋒隊將敵人咬住。有時側翼部隊停在原地不動,由中央隊發動進攻,或者中央隊不動,翼側隊發動進攻。

還有一種進攻隊形叫做“楔形隊形”,實際上這是一種縱深很深的密集縱隊(不是三角形縱隊)。防禦時,方陣通常編成為空方隊,所有的長矛都一致向外伸出,形成一種其他步兵或騎兵無法摧垮的隊形。”

關於瑞士步兵方陣使用的兵器:

   瑞士長戟兵都是些體格強壯的山民(自治市的公民或莊稼人),他們均屬自由民。在瑞士方陣大發展的初期,他們出於反抗外來侵略,保衛自己小國(或州縣 )的愛國心而操戈從軍。當時方陣所用的主要兵器長戟,經過15世紀前的一個世紀 的改進,其長度達到了20英尺。長戟的端部有三英尺長的一段用鐵製成,以防止它被敵人的砍刀或戰斧砍斷。

在方陣的正面往往形成一道由四至六排長矛兵組成的密集長矛屏障,除非敵人有類似或更長的兵器,否則是無法突破的。瑞士長戟兵很少披帶盔甲,只有前幾排的士兵有時佩有胸鎧。

   進攻時,瑞士長戟兵手持的長戟往往稍高於肩部,矛頭微微向下。採取這樣的姿勢可以得到極大的向下插刺的力量(瑞士人很少接受劍術訓練,他們主要依靠兵器的強大衝擊力),這對敵人來說,要想不受任何傷害把矛頭擋向上方就更加困難,而且不因矛柄後坐的力量而可能傷及身後的士兵。

防禦時,頭排士兵將矛柄支在地上,柄端頂住右腳,稍往上一點則靠近左腿膝部,左手前伸握住矛杆,矛頭與胸高相平。後面幾排仍保持進攻的姿勢,四至六排以後的士兵則將長戟直立於地,隨時準備走向前去替補倒下士兵的位置。

方陣士兵的主要輔助兵器是戟。最初,瑞士人曾經想把它作為瑞士民族特有的兵器,而且它在早期跟奧地利人作戰的某些戰役中起過決定性的作用。也許它是中世紀武器庫中殺傷力最大的單兵武器。

   戟是一種長約6至10英尺的長矛型兵器,頭上有一很重的斧頭,背面是一尖鐵(有時是彎曲的)或鉤子,頂端是矛或梭標的尖頭。14世紀初,瑞士人重新開始大量使用這種兵器。它能一下子穿透頭盔,砍斷劍鋒或者擊倒馬匹。它也可以當作短矛來用,它的彎鉤還能將騎兵拖下馬來。

   早期採用縱隊進行作戰的瑞士軍隊用戟十分普遍。儘管這種兵器有著許多厲害之處,但是在以密集隊形作戰時,特別是對付穿著盔甲和排著難以攻破的隊形的敵人時,它的缺陷就十分明顯。

到15世紀中期瑞士典型的瑞士陣型呈三線:前衛(Vorhut,van),中央(Gewalthauf or Gewalthaufen,centre),以及後衛(Nachhut,rear),它們看起來沒有固定的數量或規模,全憑戰場地型或接敵時的戰術來決定。

前衛通常構成組成最大或第二大的陣型單位。在這個部分集中最多的十字弓和手銃,部署在作為前方防護區的長矛隊列間或者配置在兩翼作為「杯水車薪」(forlorn hope)。有些時候前衛會被派去偵查或者挖掘工事。

曾帕赫戰役(Schlacht bei Sempach)

1351年,奧皇的弟弟李奧波德三世親率6000精兵來攻打蘇黎世城,瑞士人民奮起抵抗。

但是奧國統治者並未完全退出瑞士。1386年發生了瑞士人民反抗外國佔領的另一次著名戰役-曾帕赫戰役。

在查理皇帝(Emperor Charles)死後哈布斯堡王室一分為二,從奧地利向西延伸的部分交由年輕但早熟的李奧波德三世(Leopold III)公爵統治。李奧波德汲汲於恢復對瑞士的統治,引起了瑞士聯邦的怒火;在經過一連串的結盟後此時的瑞士聯邦新加入了五個州:盧賽恩(Lucerne,1332)、蘇黎世(Zurich,1351)、楚格(Zug)和格拉魯司(Glarus,1352)、伯恩(1353)。1385年12月在盧賽恩與奧地利羅騰堡(Rothenburg)的一場衝突之後戰爭爆發;而到了1386年中旬李奧波德已集結了4,000名騎士和傭兵,謹慎的準備其作戰。

然而瑞士人對其對手的行動瞭如指掌,並且悄悄的從盧賽恩和三個森林州中召集了1,600名士兵。兩軍在森帕赫東北方的小村落希德斯瑞登(Hildesrieden)遭遇。兩支奧地利縱隊在此接觸瑞士部隊的前衛,雙方急於爭奪此處對自己有利的地形。結果是雙方都沒有時間好好的布陣。

李奧波德下令他的青年騎士在前衛接戰時下馬──不僅僅是因為地形的緣故,同時也是因為公爵想證明騎矛在不乘馬時對付長戟仍然有效。瑞士人乘機組成一個右翼較寬的楔陣。

中午過後沒多久兩軍正式交鋒。奧地利的第一波攻擊是徒步的前衛騎士,造成瑞士人前線的盧賽恩部隊重大傷亡;傷者包括霍普特曼(Hauptmann)和彼德曼.馮.剛鐸頂貞(Petermann von Gundoldingen)。

奧地利「長矛」(pike)的威力立刻顯現了出來。了解到前方攻擊的無效,瑞士指揮官下令延伸楔陣的左翼,從側翼攻擊敵人。

戰鬥開始時,瑞士人有些失利,一連犧牲了60人,因為奧軍排成一個刺刀的鐵牆,瑞士人衝不進去。後來,瑞土人中有一個名叫阿諾爾德(Arnold von Winkelried)的戰士跳了出來,高呼:

“朋友們,我來替你們開路,你們替我看管我的妻子和孩子(Ich will euch eine Gasse bahnen, sorget für mein Weib und meine Kinder!")”

說完就用自己的身體撲向奧軍的尖刀牆。由於這一意想不到的英勇行動,打亂了奧軍的陣勢。尖刀牆被衝開了一道缺口,敏捷的瑞士人迅速衝入敵陣。面對瑞士人的奮勇作戰,奧軍終於支撐不住,紛紛敗退。

利奧波德在戰鬥中被殺死,瑞士人大隊阿諾爾德的英名從此和退爾一樣,永遠留在瑞士人民的心間。

蘇格蘭作家兼詩人沃爾特司考特(Walter Scott,1771-1832)用阿諾爾德的遺言改寫的詩篇:

“我有一個賢慧的妻子,
她和我們剛剛出生的兒子等在家中:
為了祖國,我離開了他們。
因此,我們一定要勝利!”
危機關頭,
他衝向奧軍的隊伍中,
用身體、胸膛和雙手抵擋敵人的長矛;
四支長矛刺穿了他的胸膛,
六支將他的身體撕裂,
在密集的矛鋒中,他堅持反抗,
用盡全力,掙扎出敵人的隊伍,死去!”

兩小時之內戰局逆轉且勝負已分,瑞士以200人的生命換來1,800具奧地利士兵的屍體。森帕赫戰役突顯了瑞士戟兵單獨應戰騎士的能力,雖然地形的因素迫使奧地利騎士必須下馬作戰。

曾帕赫之戰也永遠記載在瑞士反抗外來侵略的史冊上,它使瑞士中部人民徹底從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桎梏下解放出來。

至今保留在瑞士聯邦檔案館的一面戰旗,上面寫有:

“1386年芳埃松月(即牧草收割月)第九日,在曾帕赫與李奧波德公爵鏖戰,利奧波德斃命!”

在1386年的曾帕赫戰鬥中,面對法國重騎勃良第(Burgundy)的騎兵的密集衝刺下瑞士軍幾乎全部使用戟。雖然他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損失十分慘重。

從此,他們便把戟跟長矛(它延長了士兵的殺傷作用距離)結合起來使用的瑞士長戟兵(Swiss halberdiers)。瑞士軍首先讓長矛兵發起衝鋒,騷擾敵人的橫隊或方隊,然後位於縱陣兩翼的戟兵就跟著衝進敵陣。

在曾帕赫戰役之前,瑞士的武器庫裏也還包括不少別的兵器。比如用雙手執的劍,晨星棍(頭上裝有尖鐵的棍棒兵器),盧塞恩錘(戟的一種,頭上不是斧刀 而是彎曲的尖叉),當然還有十字弓等。

這些兵器因威廉特爾而曾經變得相當出 名。但到了1500年,在由長矛兵和戟兵組成的瑞士軍隊中,除了十字弓外所有這些兵器都銷聲匿跡或變得無足輕重了。

瑞士的長戟兵不僅學會如何堅持守衛,形成一座巨大的、不可摧毀的環形築壘陣地,而且學會了行動,他們的方陣滾滾前進,無情地消滅敢於留在他們前進道路上的任何東西。後來,他們宣佈幾個州獨立,並準備向鄰近軍隊出租他們的軍事力量,因為靠他們自己弱小的畜牧經濟養不活他們的人口。

瑞士的戰術別人不會不學。南面的鄰居日耳曼與奧地利同樣地貧窮,也都好戰,開始培植自己的軍事機構,稱作雇傭兵。與瑞士不同之處在於:軍隊是由更廣泛的社會各階層組成的,貴族責無旁貸,不僅出錢組織、供養軍隊,而且親自參加進去,與士兵同伍。此後,在日耳曼,貴族出身的人“去拖一根矛”成為大家所接受的軍事活動。

1648年瑞士擺脫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宣佈獨立,奉行中立政策

死侍 发表于 2012-9-19 14:23

十四个金币,我帮你们搞定他

md2000 发表于 2012-9-19 18:23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解放军正规军也被歼灭了!久慈光久,你是光是电是漫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