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肠公发本帖的立意与你的理解恰恰相反,他楼下回帖已经点明了,死亡是为了生存而服务,是为了戏中人或读者产生猎奇满足感以外的某种得益,即是说,他肯定了侦探小说可以存在文学性,而你们都解读到什么方向去了
images/back.gif
引用第29楼哥特式lolita于2012-07-16 21:39发表的 :
请去看各种刑侦推理日剧吧,说教满满的满足你对社会意义的追求,推理本身则是越来越弱
....... images/back.gif
啊……可能没说明白,虽然用了“类似感觉”这个词,但只是在提出相关感觉而不是“分析”。
我是推理派的,回复的意思也是依然有感觉“有推理就好,不管是不是有意义或者说死人都乐于接受”的人存在。 剧情什么的 你们看吧
我有千酱就够了 这片子吧,形容不出,感觉就是小,自己也说不上来是什么小,小清新?小家子气?反正是看着不太过瘾,但又能看下去,于是就这样看下去了。好吧,当我没说 引用第33楼月形翔于2012-07-16 21:49发表的:
我觉得这就是冰果主要观众的心态
但是估计是看不到人物之间关系有什么进展了
....... images/back.gif
京都已经做的很过了,原作灰太郎和L其实只是相敬如宾的一般朋友而已。压根没啥暧昧关系。 问下,各位对第五集有什么看法? 冰果的原作真是白——开——水。
京都已经尽力了,不黑。
但是原作真是……没意思。 我推理看的少,也不太喜欢这个,最多读过两本福尔摩斯和克里斯蒂的几本
米泽的小说也是当轻小说读的
因为文字够清爽,而且易读性不错,比大多数轻小说能读进去
不过我一直觉得冰果不适合动画化,看小说的淡淡的青春味用画面表现出来作为动画来说爆点太少了
京阿尼的动画当初就不看好
不过做出来比预想的好看,追的也很欢乐,虽然我觉得小说和动画给我的感觉不太一致 引用第48楼鲁子敬于2012-07-16 22:27发表的 :
对观众来说I scream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闲话家常,至多不过是变成古典社卖价200日元的社刊文章之一
但对某个人来说,那改变了他的一生命运,那种欲喊却无力的纠结非本人是无法体会的
奉太郎奉行的节能主义不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主义,不问是非只求结果的实利原则,也就是造成千反田叔叔悲剧命运的根源
....... images/back.gif
灰太狼的节能主义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遇见切蛋蛋叔叔那种事情的时候,打一开始他就不会去参与。但切蛋蛋叔叔悲剧命运的根源,却是因为他有一群积极参与群体暴力运动却在事后被追究责任时才畏缩不前的同伴,就是动画里最后那些装乖的兔子。这种不顾后果不负责任的冲动,那啥运动纪录片里X晓波讲的很明白,当人在台上振臂一呼底下万众响应的时候,头脑理性一类的东西完全都会成摆设。 忽然想到京阿尼来做京极堂系列会是什么样子
想说好像就没看到过能把推理做好的动画,真心想看京阿尼找个好看的推理来做,这样的乏味推理都做得这么有趣了,那么原作就精彩的会做成什么样子 推理的骨骼和青春的血肉,不管你喜欢那一部分,对于作者来说都无所谓,都是他所要表达的。
但对于动画如果去掉了青春的部分,剩下的骨骼可能也无法变成现在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引用第48楼鲁子敬于2012-07-16 22:27发表的:
将奉太郎作为主角和千反田相遇,揭开I scream的本意,对作者来说是I scream,但对读者来说不过是闲话
....... images/back.gif
的确,但各花入眼。不同视角看法产生不同的想法和乐趣不也是作品魅力吗。有时候作品拓展性更大给的想象(妄想)方向更多是提升作品讨论持久时间的不二法门(内不内涵不谈)。补完烂尾电影:被利用的灰太郎到底是为何愤怒,女帝私心护人还是功利为上。外加还有那个公知见普世毛左见胡闹。哀叹青春的小清新的第五集……
不过京阿尼真很下功夫属实,化腐朽为神奇这点公认。至于里面能否挖什么,只有去问米泽你些冰果的时候那个I Scream原型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我们的今天和我们的昨天与前天之间的一切桥梁都已拆毁 引用第53楼哥特式lolita于2012-07-16 22:47发表的:
忽然想到京阿尼来做京极堂系列会是什么样子
想说好像就没看到过能把推理做好的动画,真心想看京阿尼找个好看的推理来做,这样的乏味推理都做得这么有趣了,那么原作就精彩的会做成什么样子
images/back.gif
还不如期待角川以后暴死的小说精彩一点比较靠谱
虽然暴死和精彩貌似是个悖论 因为京都一直都在做把不温不火的作品改善的工作所以导致大家以为他们可以把好作品做好
其实这种推断!嗯!对不对! 引用第42楼鲁子敬于2012-07-16 22:10发表的:
冰果是一部反推理作品,仅看愚者这一篇,作者可以说提出来一个很恶毒的问题:对观众来说只要有趣好看就可以了,作者的意见可以因有趣好看这个绝对正确的观点而被牺牲的,这可以说是商业化的必然。
但矛盾的是冰果的受众(至少在改编动画后)心系的要素是萌妹子以及围绕萌妹子的人与她们的互动关系,但很可惜冰果这方面的描写又太少了
....... images/back.gif
反推理一般指的是“破格”,《愚者》姑且还算作本格推理小说,只是顺手轻轻抽了那些把游戏框架视做游戏本身的本格爱好者们一巴掌,立意其实和东野圭吾“三笑小说”里的一些内容有互通点。
另外,“不死人”也并不等于“日常”,铁伊的八部作品里死人的还是比不死人的多;即使在不死人的里面,《时间的女儿》已经包含了“王子死亡”的噱头,《法斯柴思》等涉及的诱拐也有不能说没有利用读者对犯罪的猎奇心态。在脱离了犯罪的前提下,很多类型的诡计都不能存在。而米泽的日常推理在一些爱好者中间不受待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诡计环节的薄弱。毕竟在一个没有犯罪的普通环境中,你很难找到合理的理由来设计足够新奇和庞大的核心诡计,最后只能通过不断堆砌零碎线索和欠公平的跳跃式解答来完成所有推理。 引用第36楼wangyi_tt于2012-07-16 21:57发表的:
除了本格派,其他派系的推理/犯罪小说确实是不以诡计为主要核心的啊。
米泽这种日常推理大多数严格上说都不是本格。 images/back.gif
本格已死,文学推理当立——记住这句话,我说的
说到底,福尔摩斯鲁邦,乱步正史,甚至爱伦坡都可以算是儿童读物,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大人的儿童读物”。萨特就在自传小说《文字生涯》里提到过,小时候外祖父引他走进文学大门,外祖母和母亲却担心他读书读昏了会得脑膜炎,吸引他读画报和通俗小说,他因为读了凡尔纳之类而受到了外祖父的言辞叱责,有了这段经历,才有了今日的萨特。名人传记自述看多了就会明白这一点,牛人几乎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谁没有过个三俗的年代,可惜大部分人一辈子走不出去而已 :
在这里京极夏彦的意思是说每个人心底中都潜在着对猎奇的欲望,即喜好观看他人的不幸,而至高无上的不幸莫过于死亡,推理小说中的死亡满足了读者的猎奇欲望,满足了对他人不幸的偷窥欲。....... images/back.gif
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一个言峰绮礼么 文艺推理不就是社会派 引用第8楼望月狐于2012-07-16 20:53发表的:
看了两话扔片的表示,你与其在那里拖着个汉子死命卖萌问为什么他们每星期都借这本书啊,不会直接去找借书的人问啊!
而凶杀案你问不到人,只能推理了
images/back.gif
看片不仔细,打回去重看。 引用第61楼shamal0324于2012-07-16 23:40发表的:
本格已死,文学推理当立——记住这句话,我说的
说到底,福尔摩斯鲁邦,乱步正史,甚至爱伦坡都可以算是儿童读物,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大人的儿童读物”。萨特就在自传小说《文字生涯》里提到过,小时候外祖父引他走进文学大门,外祖母和母亲却担心他读书读昏了会得脑膜炎,吸引他读画报和通俗小说,他因为读了凡尔纳之类而受到了外祖父的言辞叱责,有了这段经历,才有了今日的萨特。名人传记自述看多了就会明白这一点,牛人几乎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谁没有过个三俗的年代,可惜大部分人一辈子走不出去而已
....... images/back.gif
推理小说本来就是通俗类型小说的一种,硬要追求文学性反而是自绝于群众。
大众文学的作品能被提升为经典,大多不是因为作者本身朝着纯文学努力来成就的,而是经过几代读者的评鉴和认可。 引用第71楼鱼肠剑于2012-07-17 09:24发表的:
原著在商业上是失败的,如果一定要改编米泽的作品上荧屏,其实大可以挑其他热门的系列
images/back.gif
我在回复引用的那个帖子,没针对冰果。
真要说的话我前面也说了,角川没有古典部以外的版权啊,还要另外付钱。 不死人也是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少点废萌不就好了。 引用第61楼shamal0324于2012-07-16 23:40发表的:
本格已死,文学推理当立——记住这句话,我说的
说到底,福尔摩斯鲁邦,乱步正史,甚至爱伦坡都可以算是儿童读物,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大人的儿童读物”。萨特就在自传小说《文字生涯》里提到过,小时候外祖父引他走进文学大门,外祖母和母亲却担心他读书读昏了会得脑膜炎,吸引他读画报和通俗小说,他因为读了凡尔纳之类而受到了外祖父的言辞叱责,有了这段经历,才有了今日的萨特。名人传记自述看多了就会明白这一点,牛人几乎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谁没有过个三俗的年代,可惜大部分人一辈子走不出去而已
....... images/back.gif
这么说,冰果这种就是比以上举例的各种更“文学”的读物吗?动画化后的制作突出的部分,应该比推理trick更三俗吧。
回 74楼(鱼肠剑) 的帖子
日常解密当然可以很好看很有趣,只要作者水平够高。但用冰果动画来证明这点显然不够,动画好看有趣可以是来自很多方面,比如有趣的人物比如京都有趣的演出,日常解密在动画版的“有趣”中起到了多大作用是个很存疑的事情。就我个人来说如果不是萌妹子和京都高精度的作画演出自己估计也不会看得下去这片子。小说原著我没看过,但不少看过的人的反应就是“白开水”,这个评价恐怕也和“有趣”相差甚远 有剧情的轻音,萌就是正义 京都就像Apple一年出一台手機都能吃大餅....最少說明只要質素好,處理好,用心做,那有做不好的東西......Kon賽前黑到飛際邊還不是神一樣火起來
最重要用心做用心做,不是太糟糕的東西理應都可以靠演出的化學作用變良甚至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