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动画的度量衡
http://www.weibo.com/2202446961/y3H5TxARN@苍白的复活 : 中国动画的度量衡
http://ww3.sinaimg.cn/large/8346ac71gw1dpoh45rtc9j.jpg
@青青树武寒青: 有大家努力,乐观估计,肯定不会花到日美的40-80年时间! //@老囧_龚志明:能否水到渠成还真不好说。 //@青青树武寒青:支持!假以时日,工业化水到渠成! //@某某言:我是来顶一下小孙的~~顺便~是时候给我公司想个名字了//@朱晓-原画师: 赞同http://img.t.sinajs.cn/t35/style/images/common/face/ext/normal/70/vw_org.gif
@黑匣子陈廖宇: 道理没有错,但要多问问,日本为何什么能这样?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中国为何至今没有发展到这一步?我没研究过,但粗浅以为,1.充分的市场化是生产方式趋向科学化合理化的真正原动力.2.行业内要出现领袖级的企业. 我们看看汽车.电器.IT等行业也都是从各自为战走向统一标准的.但这两个条件国内都不具备.
强制实行规则多半是行下通的.比如出现了一个实力占领袖地位的公司,大部分的小公司都是给它干活,那么自然大家就要按照这家公司的标准来干,久而久之就变成行业标准了.计划经济或行政经济留下的习惯是大而全,没有分工合作的需求,市场经济讲究小而专,分工合作最重要,标准自然应运而生.
而中国目前的动画业态,别看天天大谈产业和市场,除了外资或合资加工公司,本质上占绝大部分的吃的是行政政策和意识形态喉舌的饭,有几个公司真正靠市场吃饭?干这行的大家心里都明白!也可看到后者在标准化方面做得相对就好些.
@青青树武寒青: 回复@黑匣子陈廖宇:陈老师所言极是:-)#青青树#与欧美日均合作过,其度量衡做中国原创明显水土不服,因此,基于海外成熟经验的工艺研发必须自主创新,我们为此专门成立了动漫国际研发中心,动画电影《魔术师》英国原画师业已到岗。国内也有机构正做统一度量衡的事,光来找青青树的就有3家,假以时日…
@青青树武寒青: 所以招小朋友最重要的是再学习能力,岗位培训最重要的是思维训练//@maia在YippeeArts: 从我的角度,有两个延伸思考:1、我们的教育制度,让文科和理科使用基本不相容的思考逻辑和结构;2、一些辍学成功的例子让很多理科生对理性思考和做事嗤之以鼻。
相关:
“有成绩,无变化”的2011中国动画电影(怨念贴)
[新闻][第10放映室]华语电影新力量 新动漫 观点部分还可以,怎么一举起例子来各种不着调
比如,哈尔滨动画价格比无锡便宜,那自然是无锡外包到哈尔滨,轮不到哈尔滨外包到无锡。就像中国薪酬比日本便宜,所以日本动画找中国来外包,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不就是因为薪酬有差异才要外包么,都一样了还不如自己做。 二连,编辑掉 其实我很想知道早期米国外包日本动画片的时候是怎么解决标准不一的问题的不过早期日本也是学美国的,之间标准差异不会太大吧?
回 6楼(SUNSUN) 的帖子
多谢大大科普,求教下这动画标准体系真差别这么大以致造成不同体系之间相互沟通和相互衔接出问题?能否举个简单例子(就比方你说的卡帧)目前我们这些外行看到的科普帖子大多就是日本那种制作流程(就是索隐帖里的那些)。其他知道的真不太多。以前曾简单的认为动画制作(美术片)就是工作人员伏在案头各自根据分配的情节画人物。然后再一张张拍下来和背景合成到一起。不同体系之间差别也不会太大……
不过话说回来,老米动画片也是经历了从剧院到电视的过程,剧场制作和动画长篇制作又差别太大了
(省钱,虫爷可不是第一个这么尝试的) 别说动画了 整个影视领域都是这样 PAL制NTSC制之间互转就会出现各种动作丢帧画面失真拉伸色差等等等一大堆问题 呵呵,站队帖。
不过13兄个人的态度也是比较激进的,得有选择地看。《24格》上期和这期各有一篇他的东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