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Re:我还是不相信平时我们说的这些新番是小众市场
引用第77楼风平于2012-01-26 01:29发表的 Re:我还是不相信平时我们说的这些新番是小众市场 :子供向的那套模式不是随便一家就能做的.
现时其实是你有了资源,然后才来做子供向.
说白了,这就是两个市场.作品多少,只是市场的需要所至.作品越多,说明受众越需要多样化.
和市场本身的大小,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 images/back.gif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
就是说低龄/少年向的制作公司实际上是有了可靠的销售渠道(各种意义上)才可以做这个市场的作品,否则可以认为没有准入证,做了也没人播/没有资金运作/没有合作商做周边等。 引用第80楼cuchulain于2012-01-26 01:49发表的:
那明确告诉你,创作活跃程度和受众多少从来就没有关系,创作活跃程度和产值大小也毫无关系,本来就不能通过所谓的创作活跃程度来推断市场大小,这么说你明白了么? images/back.gif
明白你的意思,但不认同你的观点。动画公司毕竟是生意,多少还是会有关系的,要真是进账很少,很多家分一个不大的饼一家一小块多半会体现在动画出品上。 引用第69楼lllzzzyyy3000于2012-01-26 01:08发表的:
一个能产生更高利润更大产值的市场为何只有寥寥数家公司在参与,其他动画公司为何不跟进来分一杯羹。楼主是这意思吗?这问题确实蛮有意思的,我觉得可能和产业模式有关系?这国家似乎一直崇尚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那些营养最富裕的肥肉往往被几家寡头所垄断,剩下的小规模企业只能瓜分一些边角余料,而想要进入前面那个市场,财力、人力乃至人脉方面的门槛又设得相当高,所以才导致除了那些大公司外无人问津。 images/back.gif
你的回复和77楼的回复不谋而合,这的确可能是真相。 引用第85楼cuchulain于2012-01-26 02:10发表的 :
关系在哪里呢,销量1w的gal即便有100部也不可能和一部100w的游戏比受众大小,即便对于那些gal游戏公司来说1w的销量就足够养活了
另外你什么时候产生没有体现的错觉的,为什么深夜档的改编动画比例如此之高,几乎都是短档期,大部分都是制作委员会制度,这些不都是体现么 images/back.gif
但新番的制作费用未必比低龄/少年向少,也许还要多,作画更好之类的,比那些低龄/少年向的崩坏和重复利用费用要多吧。当然这仅就动画本身而言。
新番集数都不长这点我也注意到了,这的确可以归到结果之中,如果你那么想的话。但实际上完全可以用77楼的观点来解释至少一部分集数问题,低龄/少年向集数多是因为这个市场就需要这样的产品,对在这个市场里的公司来说可以较少的考虑风险的问题。新番在这点上可能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要考虑资金回收和风险问题。 AGE这么好的教材不轮一下吗 这不是市场瓜分的问题么?
小公司没法分到好的时间段所以做能分季拿档期的小众作品
至于新番很多?每季新番的数量也不会比几年持续连载的作品多很多 新番就是一个实验性质的场所,小投入小回报,真正有艺术气质的作品也只能诞生在这个层次(当然一年也出不了几个),再往上差不多是纯商业的了。而纯商业的,别的周边全不用说,拿几部批量生产的剧场版,票房就能超过今年新番销量总合了。
电影市场也一样,知道钢铁侠,蜘蛛侠的人明显比看过12 Angry Men一流的要多。(同理,Avatar的票房能超越一年里‘文艺’电影的总票房)
这个小众市场永远扩不大,却必不可少,没有先锋气质的作品,就会像美漫那样变化极慢。 觉得新番多纯粹是三个月就出一批
查查电视播片表其实每天也就两小时不到的档期
大部分新番的人气根本不能支持 一季以上,所以现在放一季观察人气再出下一季的奇葩越来越多
大长篇不是你想做就能做 由前文提要吗、搂住突然来着么一贴 引用第89楼spieler于2012-01-26 07:18发表的:
觉得新番多纯粹是三个月就出一批
查查电视播片表其实每天也就两小时不到的档期
大部分新番的人气根本不能支持 一季以上,所以现在放一季观察人气再出下一季的奇葩越来越多
大长篇不是你想做就能做 images/back.gif
就是各大民工子供一天也才几个小时的档期?
对于改编来讲‘观察人气所以出一季十分适用。但原创完全是看制作者的野心大小和脚本监督的意向。
GC赚的钱只能糊口,不一样策划了两季。馒头卡是SHAFT赚的最爽的一次,却只做了一季。
所以这’大部分‘还是算了吧。 引用第92楼血翼龙于2012-01-26 10:36发表的:
型月一开始不也就一同人团体么...
images/back.gif
以TM的产量来看,现在它还是一个’赚了很多钱的同人团体‘。 KON和小圆脸算大众还是算小众?
两边都有厨在摇旗呐喊“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之类的 引用第94楼瀬川祐太于2012-01-26 11:06发表的:
KON和小圆脸算大众还是算小众?
两边都有厨在摇旗呐喊“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之类的 images/back.gif
小众
在电影界,横扫各大奖,利润极高的泰坦尼克号,可以直接成为文化标志。
在深夜新番界,横扫各大奖,利润极高的小圆,也只是让朝日写篇短评。
在文学界,衍生作品无数,赚钱赚到手软的作品可以参照哈利波特,拥有全球范围的知名度。
在深夜新番界,K-ON一样赚钱极多,但还是只有宅认的出来轻音部诸人的脸。。。 引用第91楼uishax于2012-01-26 10:34发表的:
就是各大民工子供一天也才几个小时的档期?
对于改编来讲‘观察人气所以出一季十分适用。但原创完全是看制作者的野心大小和脚本监督的意向。
GC赚的钱只能糊口,不一样策划了两季。馒头卡是SHAFT赚的最爽的一次,却只做了一季。
所以这’大部分‘还是算了吧。 images/back.gif
馒头卡出剧场版了,谢谢
GC企画的野心那么大PIG的口碑也一直很好,这次突然傻逼掉谁能预见到,之前S1一片赞美的前瞻贴我就不贴出来了 现在日本经济的鸟德行确实是除了gainax,productionig还有xebec这种异类以外,大家都是在抱原作大腿的。民工漫你再不想看人家也有原作读者做市场基础,反过来说现在脱离漫画和小说市场我真不知还能做出什么来。galgame原作这种名副其实的小众都被当大腿抱了。
要说的话比起充满各种宅捏他成人向文艺的一逼的作品来说,不用动脑子的快节奏毒瘤番确实有更普遍广泛的受众。高潮了射个十几二十集都射不出来的毒瘤番对于追求'爽快无脑'的观众来说无疑让他们黏着度更高。但我还是希望看到原创作。其实动画变得不小众也就是那几年大众价值观随着高度商业市场化一起被带进来之后的事情而已,要不然90年代也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了。
真心小众 引用第96楼spieler于2012-01-26 12:04发表的 :
馒头卡出剧场版了,谢谢
GC企画的野心那么大PIG的口碑也一直很好,这次突然傻逼掉谁能预见到,之前S1一片赞美的前瞻贴我就不贴出来了
images/back.gif
馒头卡的剧场版和‘第二季’性质不同,剧场版是预料之外的产物,而通常的第二季就是早就计划好的东西,销量通知一来就能做决定。
馒头卡世界观没展开,故事完整,完全没有出‘第二季’的打算,本着就是那种‘成功不成功都不出续集’的思想。
小圆能出三部剧场版完全是预料外的东西,不压缩剧情重制TV是要口碑人气销量三者统统爆棚才能做的事,你觉得石原当初估算到了小圆会成为小EVA?
举个例子,庵野1996年时不可能会有:‘如果我这动画能震撼整个业界,顺便成为TVA史上销量最高的作品,我就可以炒十年冷饭,然后再大成本重制TV!’的计划。相反,CG第一季剧本制作的时候,Sunrise预料到了第二季的可能性,销量达到预期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那种‘销量好马上做二季’的动画,看看境界线和百合,都是刚播完没多久就趁热打铁宣布第二季了。
难道企划时没预料到GC的失败的可能性?GC不计成本的制作就已经证明了它不是‘试水作’。 小众其实也挺好,有时候觉得大众口味实在是不怎么样,不管大众小众,总之看着舒坦就好了。 引用第85楼bluemoe于2012-01-26 02:22发表的:
但新番的制作费用未必比低龄/少年向少,也许还要多,作画更好之类的,比那些低龄/少年向的崩坏和重复利用费用要多吧。当然这仅就动画本身而言。
新番集数都不长这点我也注意到了,这的确可以归到结果之中,如果你那么想的话。但实际上完全可以用77楼的观点来解释至少一部分集数问题,低龄/少年向集数多是因为这个市场就需要这样的产品,对在这个市场里的公司来说可以较少的考虑风险的问题。新番在这点上可能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要考虑资金回收和风险问题。 images/back.gif
深夜档的时段费比黄金档便宜多了,这些一样是要计入成本的 引用第14楼巴尔干炮于2012-01-25 17:56发表的:
低龄向大多都是些50集左右的年番,有些干脆没有完结这一说,当然没有这些10几集20几集的新番亮眼,而且S1这地方也不可能去讨论诸如たまごっち!这样的片吧? images/back.gif
たまごっち 爆好看!
三爷配音的melodychi加入之后更是萌杀我也!
去年还加入了人类幼女,故事展开方向更是多样化了。
可惜这幼女也快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