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音頻軟件優化
播放列表越長,音質越差
系統優化程度越高,長playlist對音質劣化會越明顯
下面兩首音樂,是一邊用foobar播放,一邊用聲卡line in錄下
可自己聽聽:
http://u.115.com/file/f38bd57607
30.EXTRA ENDING (playlist 100 cd) = foobar播放列表中有100張CD
30.EXTRA ENDING (single file) = foobar播放列表只有一個檔
引用第4楼大赢家于2011-04-14 21:47发表的:
大家坛嘛,有什么好奇怪的。
一款耳塞的音质会随着价格涨跌而变化,新的最贵的时候音质最好,库存甩垃圾的时候音质也最差。 images/back.gif
第一句不敢苟同
第二句是真理 引用第10楼猎豹于2011-04-14 21:55发表的:
火电温暖,水电澈亮,风电宽广,核电有金属感 images/back.gif
核电的声音明明是爆发力强,冲击力度大 系統運轉是否流暢,內存佔用比例會影響解碼效率,確實會導致音質問題。 畢竟PC不是純粹為音樂服務的。 可惜再發燒也沒用,因為人的耳朵是要折舊的,過了一定年齡就廢了。 引用第25楼netplaying于2011-04-15 11:12发表的:
对电脑音质影响最大的还是鼠标垫。毛玻璃垫的声音冷,金属垫的高频亮,布垫总体声音很舒服但参差不齐。 images/back.gif
跟机箱摆放方位有关,机箱朝南,机箱内磁场与地球磁场方向相同,声音偏冷,适合看恐怖片,机箱朝北,与地磁场方向相反,高频亮,适合重金属乐,朝西或朝东都与磁场正交,声音总体偏暖,听着还是比较舒服的。当然还要根据个人口味,听音喜好,来调整属于每个人独有的方向。 我觉得耳屎的多少以及耳屎的分布情况的影响比上述说的那些水电核电以及4个9还是8个9的线材造成的影响还要大吧 引用第46楼BABY于2011-04-15 12:30发表的:
系統運轉是否流暢,內存佔用比例會影響解碼效率,確實會導致音質問題。 畢竟PC不是純粹為音樂服務的。 可惜再發燒也沒用,因為人的耳朵是要折舊的,過了一定年齡就廢了。 images/back.gif
有种常用的技术叫做DMA
如果你认为DAC也是你主板上那块CPU的分内事的话,能理解成这样倒是情有可原 还是S1的说法通俗易懂 引用第16楼tenco于2011-04-14 22:13发表的:
这个么
自从微软发明了UAA这个妖孽以后
声音还真是被CPU给管起来了
....... images/back.gif
给CPU管理没错,如今的CPU娘越来越闲了,找点事情给她干干。
高精度DAC一般有两种工作模式,硬件模式与软件模式
硬件模式比较简单,用逻辑控制芯片控制即可。
软件模式比较复杂,需要DSP模块(运算处理芯片寄存器什么滴)来执行编写好的程序对DAC进行控制。
而高端音源解码器(一般是厂机,因为要DIYer去弄这种复杂设计非常不容易,如国外大厂的发烧CD机、解码器)会使用软件控制
一个优秀的软件控制能够大大提高DAC处理能力和精度,还能减少元件使用,如很多DIY发烧解码使用昂贵的滤波器制作LPF电路提升有限的听感,这样的工作
很可能用一个强大的软件编程指挥DAC就搞定了,可以免去这个外围电路使用。
在电脑里CPU能有非常宽松的处理余量的话,用强大运算能力CPU来代替DSP工作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可以应付更复杂的软件设计。 引用第48楼何边杨于2011-04-15 12:40发表的:
我觉得耳屎的多少以及耳屎的分布情况的影响比上述说的那些水电核电以及4个9还是8个9的线材造成的影响还要大吧 images/back.gif
你得到它了 引用第26楼尼曼兔于2011-04-15 11:15发表的:
上次有个帖子说自己刻的CD和厂家压盘的CD音质也不同 images/back.gif
这个好像要考虑到jitter的问题,
不过我觉得这更多是录音工程的问题。
---------------------------------------------------------------
好声卡麦放好。。相对便携,
而且稳定,不会动不动挂几个轨挂几个vst,延迟10ms以下就爆音。
接口是否充分也比较重要。现在就比较郁闷好多声卡只有单耳机监听。难道真逼得我弄个啥放大一下么。。 另外一堆kuso的。。
不过有人煞有其事的说内存声比硬盘声好,我喷了几句然后真的是无力了。。然后败了。。。 引用第26楼尼曼兔于2011-04-15 11:15发表的:
上次有个帖子说自己刻的CD和厂家压盘的CD音质也不同 images/back.gif
压盘和刻盘确实不同,这是非常入门的知识,听不出或者设备没有到能听出来的程度,就不要出来丢人了,更轮不到嘲笑别人
顺便我没有kuso以及说反话 俱乐部又有人挑战电源线,目前还没人接盘 引用第57楼林森于2011-04-15 16:12发表的:
压盘和刻盘确实不同,这是非常入门的知识,听不出或者设备没有到能听出来的程度,就不要出来丢人了,更轮不到嘲笑别人
顺便我没有kuso以及说反话 images/back.gif
求详细 引用第58楼f3uki于2011-04-15 16:38发表的:
俱乐部又有人挑战电源线,目前还没人接盘 images/back.gif
电源很有影响
电源线粗就好,贵的还好看呢。。。 引用第60楼无印凉粉于2011-04-15 16:48发表的:
这个是刻录设备跟碟片的问题,如果刻录过程是100%成功的话,不应该有音质上的不同
至于刻录出来的碟片音质差别,可以参考早期的盗版CD,那个好的跟正版一样,差的无法入耳
最坑爹的是我买的谢霆锋的reborn的正版碟,居然都有爆音 images/back.gif
cdda和数据碟不一样 有人考证下用什么显示器与音质的关系不?
以前用三星的纯平CRT,那音质刚刚的!
后来换了朋友的LG纯平CRT,就不是那么好了!总觉得有点失真!
一看,原来三星的是视觉纯平,LG的是物理纯平!难怪啊!
--------------------------
2004年音质优化:
调CRT显示器的显示长宽、梯形、等!
后来出液晶显示器了,dsub口的就是垃圾!不如珑管!
dvi口的虽然点对点了,但是声音偏冷!
至于目前hdmi口就是垃圾!别看很多器材有!
目前最nb的就是dp口的,
屏幕还一定要是30的
还必须是spva
dp线别的不说,还必须是福岛空运过来的,因为有碘131,音质纯净!
碘131半衰期很短,7天吧?所以必须一周换一条
接下来懒的编了…… 引用第64楼mjwells于2011-04-15 17:07发表的:
有人考证下用什么显示器与音质的关系不?
以前用三星的纯平CRT,那音质刚刚的!
后来换了朋友的LG纯平CRT,就不是那么好了!总觉得有点失真!
一看,原来三星的是视觉纯平,LG的是物理纯平!难怪啊!
--------------------------
....... images/back.gif
你以为珑管是神马 crt那时穷,只买的起3*丹娜管的 引用第66楼mjwells于2011-04-15 17:27发表的:
crt那时穷,只买的起3*丹娜管的 images/back.gif
应该说我擦~把cd放到crt屏幕上可以消磁!!有木有!!
lcd以后少了这些功能!!有木有!! 音质会劣化和CD的编码机制有关系,这个倒不算玄学,碟片质量机器性能都有影响
回 59楼(albertfu) 的帖子
不引用论坛的讨论,引用一下科学性的解释,不过这个只能说明cdr并不是原版cd的完整复制品,有某种程度上的偏差(并不是数据层面的偏差,digital的wave文件,只要设备不出错误,无论多少次的拷贝、抓取、刻录,都是一样的。),但是并不证明原版声音比cdr好,个人喜好问题。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act_Disc#Audio_CD
http://www.doe.carleton.ca/~tak/publications/04230904.pdf
http://en.wikipedia.org/wiki/Jitter
Re:回 59楼(albertfu) 的帖子
引用第69楼林森于2011-04-15 17:52发表的 回 59楼(albertfu) 的帖子 :不引用论坛的讨论,引用一下科学性的解释,不过这个只能说明cdr并不是原版cd的完整复制品,有某种程度上的偏差(并不是数据层面的偏差,digital的wave文件,只要设备不出错误,无论多少次的拷贝、抓取、刻录,都是一样的。),但是并不证明原版声音比cdr好,个人喜好问题。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act_Disc#Audio_CD
http://www.doe.carleton.ca/~tak/publications/04230904.pdf
http://en.wikipedia.org/wiki/Jitter images/back.gif
cdda和wave好像不同,wave是头文件+pcm,如果当时cdda是数据存储的话就真无损了。。不过解码也坑爹
另外sacd现在抓下来是不是纯无损呢?好像可以保证比较好。反正dvd-audio是没问题。。。主要还是sacd资源比较少。另外96khz采样给的48khz上限没啥用。倒是24bit采样深度给我有点儿诱惑
Re:回 59楼(albertfu) 的帖子
引用第69楼林森于2011-04-15 17:52发表的 回 59楼(albertfu) 的帖子 :不引用论坛的讨论,引用一下科学性的解释,不过这个只能说明cdr并不是原版cd的完整复制品,有某种程度上的偏差(并不是数据层面的偏差,digital的wave文件,只要设备不出错误,无论多少次的拷贝、抓取、刻录,都是一样的。),但是并不证明原版声音比cdr好,个人喜好问题。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act_Disc#Audio_CD
http://www.doe.carleton.ca/~tak/publications/04230904.pdf
http://en.wikipedia.org/wiki/Jitter images/back.gif
我可以理解为CD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能拿今天的标准去要求它么。。。 音乐cd的概念简单理解还是黑胶唱片的缩小密集版,确实是落后于世代的,这个神奇的落后性也是各大cd厂商忽悠的源泉(用好转盘啊、脚钉啊、金银铜铁盘基啊⋯⋯),不过也是发烧乐趣的源泉,sacd搞了这么久还没有更新掉cd,很多厂商反而继续出些基于音乐cd上,多堆些好素材的高音质cd(xrcd2000之类的,听上去确实更加饱满圆润,不过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还是选择普通cd版本),都是落后性、玄学、利益纠结在一起造成的。 引用第18楼kmh于2011-04-14 22:13发表的:
这是单纯的信仰问题
在遇到他们的时候大家可以考虑尊重他人信仰这一原则来处理 images/back.gif
我喜歡甘道夫這句話 这东西还可以影响音质呢? 引用第60楼无印凉粉于2011-04-15 16:48发表的 :
这个是刻录设备跟碟片的问题,如果刻录过程是100%成功的话,不应该有音质上的不同
至于刻录出来的碟片音质差别,可以参考早期的盗版CD,那个好的跟正版一样,差的无法入耳
最坑爹的是我买的谢霆锋的reborn的正版碟,居然都有爆音 images/back.gif
所谓的刻录过程100%成功
遇到二B的碟和机器
也和废品完全一样 那啥……CD介质为了增加一些容量,音轨校验并不是最高级的,允许有一定误差 你们还在战么,不去用内窥镜看看自己的耳屎? 引用第26楼尼曼兔于2011-04-15 11:15发表的:
上次有个帖子说自己刻的CD和厂家压盘的CD音质也不同 images/back.gif
这是真的。
自己刻盘的时候会有杂讯混进去。仔细听会有底噪。
用你的CD机听。
然后你可以拿一个同样内容的买来的正版CD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