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吃肉 发表于 2011-3-5 00:44

建议大家去看看《菊与刀》,很多你心中的疑惑都会得到解

这是一本美帝的书,一眼看上去这个话题好像不适合在漫区讨论,且听我说完。
这本书写于二战结束后,美帝专门派社会学家去研究日本人的民族性,以得出更好的统治(?)日本的方法。

这个作者将日本文化、中国文化、欧美文化做了对比,看到很多地方我都有一拍脑袋“哦,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感觉。
例如,日本人对“恩情”看得很重、日本人对“长辈”和等级制度的重视要更甚于中国、日本人重视“忠”和“义”而唾弃“仁”(“仁”却是中国儒家的核心之一)
近日有一帖提到,“为什么动画公司那么钟爱用毅力、爱之类的东西来战胜不可战胜的强敌? ”,我一看到这个标题就想到了《菊与刀》,对于日本人这种重视精神力重视到有点傻里傻气的性格,这本书里面做了精辟的解释。

我觉得我以前婊中二,婊后宫,婊嘴炮,都婊不到点子上,看了这本书,真的受益良多。

引用第10楼81602861于2011-03-05 00:51发表的:
楼主的印象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日本人身上了
现在还是拿那种观点去看待日本人
跟日本人看中国人还是用以前儒家思想看中国人有何不同 images/back.gif


书看了,思想是别人的,关键要思考,结合自己身边的事物,而不是单纯给书下一个对或错的定义。
举个例子,美帝说,日本人的思想里面没有“仁”的概念,只有“忠”和“义”,
而中国人则把“仁”看成“忠”和“义”的基础,庶民忠于君主,因为这个君主行“仁政”,如果这个君主不行仁政,庶民就可以推翻他。
而日本人没有这个概念,即使君主做了很多错事,背叛君主依然是“错误”的。

现代社会基本没有这种愚忠,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对待规则的态度很明显的不同,中国人认为,只有规则对自己有利,或者意识到规则对自己有利,才会遵守,或者说真心诚意去遵守。如果一个规则看起来无关紧要,那么遵守的人是很少的。
但是日本人对规则很死板,他们觉得定下来的东西,就应该遵守,就算是看起来莫名其妙的规则,也是先遵守了再说,过后再讨论正确与否。

自己要思考,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引用第23楼Cidolfus于2011-03-05 06:29发表的:
lz你指望靠这个来在中二面前找优越感?另外下结论之前不应该科学地处理一下吗,比如统计一下所有中国人对仁的看法,然后画一个图表。要不然结果还不是臆测,靠看了书加强过的脑补打败另一个脑补。 images/back.gif


美帝学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好玩的脑补吗?写这本书目的是为美帝政府统治日本提供依据,而美帝政府确确实实这样做了,不管后人说它如何不靠谱,这本书确实起到了实际应用的效果,对此你又如何解释?

满月诗篇 发表于 2011-3-5 00:46

这书太老也太有名了点.........高中时就看过了

白娅·杜· 发表于 2011-3-5 00:46

lhh_ah 发表于 2011-3-5 00:48

引用第2楼白娅·杜·罗德·赫尔梅尼姆于2011-03-05 00:46发表的:
沙耶加探望上条那么多次
上条信都不给一个就出院了
重视恩情
呸 images/back.gif

小骗子 发表于 2011-3-5 00:48

本尼迪克特用西方思维去看 日本人

中国人用东方思维去看日本人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amsamer 发表于 2011-3-5 00:48

6thglass 发表于 2011-3-5 00:50

我倒是觉得里面很多观点都难以套用到现代日本年轻人身上了
他们好像成功把自己改造成萌豚
不过话说回来我也没摸过现代日本年轻人,没啥说服力就是了

Azrael_0 发表于 2011-3-5 00:50

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说白了11区人的民族性就是一根筋

007.5 发表于 2011-3-5 00:50

红毛用爱和勇气拯救蓝毛,结果你知道的

lenin 发表于 2011-3-5 00:50

这本书太老太有名了点 虽然我才看了三分之二就弃了 可能是里面的观点被引用太多了

81602861 发表于 2011-3-5 00:51

楼主的印象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日本人身上了
现在还是拿那种观点去看待日本人
跟日本人看中国人还是用以前儒家思想看中国人有何不同

喜欢吃肉 发表于 2011-3-5 00:51

引用第2楼白娅·杜·罗德·赫尔梅尼姆于2011-03-05 00:46发表的:
沙耶加探望上条那么多次
上条信都不给一个就出院了
重视恩情
呸 images/back.gif


不可否认,“我不会欠你人情的”这种句子在各种作品里面见得太多了

cowgp01 发表于 2011-3-5 00:58

这本书不是很久以前就被说不靠谱了吗?

rms117 发表于 2011-3-5 01:03

ds006425 发表于 2011-3-5 01:04

引用第2楼白娅·杜·罗德·赫尔梅尼姆于2011-03-05 00:46发表的:
沙耶加探望上条那么多次
上条信都不给一个就出院了
重视恩情
呸 images/back.gif

上条什么时候知道这手是蓝猫弄好的

喜欢吃肉 发表于 2011-3-5 01:04

引用第12楼cowgp01于2011-03-05 00:58发表的:
这本书不是很久以前就被说不靠谱了吗? images/back.gif


据说、听说、有人说都是虚的。
反正我觉得我看了之后,在嘴炮中二面前,自己的都形象高大起来,心胸开阔了许多。

6thglass 发表于 2011-3-5 01:14

引用第14楼ds006425于2011-03-05 01:04发表的:

上条什么时候知道这手是蓝猫弄好的 images/back.gif

明显说的是探望的恩情不是治手的

陆小花 发表于 2011-3-5 01:15

引用第2楼白娅·杜·罗德·赫尔梅尼姆于2011-03-05 00:46发表的:
沙耶加探望上条那么多次
上条信都不给一个就出院了
重视恩情
呸 images/back.gif

满月诗篇 发表于 2011-3-5 01:17

确实引用见得太多了
当年大学班里,同学写的比较糊弄事儿的关于日本政治文化的论文,基本都要注明参考文献:菊与刀
但其实大多抄的书评和概括一样的几点内容,真正读的也没几个

ramiel 发表于 2011-3-5 01:19

这书的有名程度还需要推广么.....

hirty 发表于 2011-3-5 01:21

LZ觉得所谓“仁”还留在多少中国人的价值观里?哪怕有一半,估计都不是现在这个中国了。
对于战后深受西方影响的日本,半个多世纪前的东西能有多少参考价值?

barret 发表于 2011-3-5 02:41

书架上摆了很长时间了.....还没看

LichEnd 发表于 2011-3-5 03:37

引用第2楼白娅·杜·罗德·赫尔梅尼姆于2011-03-05 00:46发表的  :
沙耶加探望上条那么多次
上条信都不给一个就出院了
重视恩情
呸 images/back.gif

耶,设定上没说他们是日本人吧=_=

嘛,不过是很早的东西,不一定那么有参考价值了……

Cidolfus 发表于 2011-3-5 06:29

lz你指望靠这个来在中二面前找优越感?另外下结论之前不应该科学地处理一下吗,比如统计一下所有中国人对仁的看法,然后画一个图表。要不然结果还不是臆测,靠看了书加强过的脑补打败另一个脑补。

lley 发表于 2011-3-5 07:14

书是好书
就是太久远了点

einsame 发表于 2011-3-5 07:39

刷优越感无可非议,不过起码找本靠谱的东西,这书某种意义上和bar flower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cyx 发表于 2011-3-5 08:11

菊与蕉呢

rfly 发表于 2011-3-5 08:12

楼主的学校寒假可真长。

s1mix 发表于 2011-3-5 08:24

这本书乃研究日本的重要著作,这本书原本是美国政府二战时请人类学家
研究日本的民族性,以从根本上了解敌人的研究报告,请特别注意,美国政府
是打算根据报告的调查结果行动的(事实上也是如此),现在研究日本的书
多种多样,但似乎都偏重与纸上谈兵,各种理论一套一套的,天花乱坠,但真正
要应用在国家政策上却是没有,所以经过实践检验并且结果正确的只此一书.

而且<<菊与刀>>里面的观念现在来看并未过时, 民族性是不会在几十年内
发生什么根本变化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比此书更早,现在一样有深刻现实意义.

hohola 发表于 2011-3-5 08:28

我印象这作者压根没去过日本 小时候倒是和姐姐们一起读过了

玉米黍 发表于 2011-3-5 09:19

高中的时候就看过了+1

其实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确实很"古怪"难以被大陆上的人理解,以至于我们随着此书是以西方的视角透视日本传统文化时会感到茅塞顿开,同时偏颇也是难免的..

gjd198692 发表于 2011-3-5 10:00

...这书也太老了而且用这书去理解现在的日本人? 这就好比用红宝书来看当代中国一样。。。

梓喵 发表于 2011-3-5 10:25

md2 发表于 2011-3-5 10:32

《菊与刀》和“本尼迪克特研究方法”
俞天任

这是一份典型的用美国式思维方式和美国式研究方法的研究报告,但却是卓有价值。《菊与刀》开创了一个实证主义者们所不能接受的研究方法:由于美国和日本正在交战,本尼迪克特没有可能到日本去进行她的观察和研究,她只能凭借到过日本的西方人写的游记及其其他书籍和日本文学作品和电影来进行她的研究。但她的研究又绝不是仅仅是归纳和整理,本尼迪克特认为,“只有高度注意一个民族生活中的人类日常琐事,才能充分理解人类学家这一论证前提的重大意义:即任何原始部落或任何最先进的文明民族中,人类的行为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学来的。不论其行为或意见是如何奇怪,一个人的感觉和思维方式总是与他的经验有联系的。”通过研究书籍和电影以及和看过这些电影的日本人一起座谈,了解他们对电影的讲解和感想,从此拼出了那块积木,从本尼迪克特的观点给出了政府和军方所需要的答案,并且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

本尼迪克特从基督教文明的观念出发,通过对详细的资料进行认真而细致的分析,解读出了日本文化和当时(也一直延伸到了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主流价值观的基础的基督教文化不同的一个最大特征是所谓“耻文化”。和基督教教义所拥有的“罪”的意识相比,日本文化更加重视的是“耻”,也就是因为日本的神道没有一个单一至上的神,所以日本人行为的检验标准并没有办法用一个观点来衡量,只能看其是否核符社会或者所处环境的主流观点,有没有“耻辱”而来调整其行动。

这本书在日本研究方面可算首屈一指的权威性著作,创下了研究性著作发行部数超过百万的记录。在日本出版了日语翻译版以后曾有好几个翻译版本几十次出版。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光要数清楚专门研究这本书的网页恐怕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艰巨任务,更不要说派生研究以及简单介绍了。仅仅从这个事实就可以知道《菊与刀》最著名的论断的正确性——日本人确实很注意别人是怎样在看着他们,他们的的确确很在意他们的所作所为会不会给他们带来 “耻辱”。

无论是同意还是反对本尼迪克特,几乎所有的日本学者都不反对本尼迪克特有关日本文化中存在与基督教文化中的“罪文化”相对应的“耻文化”这一观点,并且给与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日本人观察的绝对盲点”,日本人自己无法推导出来。因为这能够解释日本文化中安分守己,团队精神,不爱冒尖,反对竞争这些在日本文化中很外在醒目的东西。

日本人的思维是很实用主义的,在知道和了解了这种研究方法以后,立即就投入了实际应用。本尼迪特克的研究有两个特别的地方,首先是无法对于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的研究,其次是被研究的对象有大量的自我描述信息,缺乏了这种自我描述信息本尼迪特克是无法进行非实证主义研究的。

《菊与刀》决不是研究日本的圣经。它只是一份对于某个特定问题的研究报告,只要报告的结论能够满足需要,人们不会对其采用的调查样本和中间结论解释过于苛求,但如果把本尼迪克特的观点扩张到其他方面就立即会碰壁。比如本尼迪克特对日本的“耻文化”的形成原因的解释是日本没有像西方基督教文明那样的一元性的神的存在,日本的神道是一种多元神的宗教。其实日本并不是像本尼迪克特所描述的多神的国家。从对神的“敬畏”程度上来说,日本和中国一样是一个无宗教的国家。但中国就没有发展出一个向日本那样安分守己的“耻文化”,或者说中国的重视世俗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那就是“攀比”。而“攀比”则和及其类似于美国的“我也要(Me too)”。更加有趣的是这种“我也要”的思维方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也占了统治地位,而传统的“安分守己”则被人遗忘了。

这就是说,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和其他东西相比,文化在短时期内相对的静止和非变化容易被人观察,而长期的变化和流动则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只是一篇研究报告,她所列举的日本人行动规范和形成这种行动规范的深层文化原因在六十年后的今天有依然存在的,也有起了变化的,还有截然不同的,把本尼迪克特的结论奉为金科玉律是肯定行不通的。

日本人还发现《菊与刀》有一点很有趣的地方,就是日本人能接受或反对《菊与刀》的观点或结论,而且日本人也可以利用本尼迪克特的方法来研究从苏联到俄罗斯,但日本人几乎无法用本尼迪克特的方法来研究日本文化本身。恐怕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此身在山中”的缘故,人们对日常司空见惯,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东西反而很难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Spugnoir 发表于 2011-3-5 11:01

引用楼主喜欢吃肉于2011-03-05 00:44发表的 建议大家去看看《菊与刀》,很多你心中的疑惑都会得到解决 :
现代社会基本没有这种愚忠
....... images/back.gif


有的,中学的各种社团就是培养愚忠和盲从的最大团体,下一个才是公司/会社。现在我真是对日本中学的社团精神和文化深恶痛绝。本以为是好事才支持表妹积极参加,现在看来真是弊远大于利,可惜后悔也晚了。

魂狩?月 发表于 2011-3-5 11:05

日本人常说中国人注重面子,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最注重的一群啊,自虐文化不是白叫的

newshadow 发表于 2011-3-5 11:13

主要是这书版本太多,不知道买哪个。

wing130083 发表于 2011-3-5 11:15

除了刷优越感之外想不到这帖子还有啥目的

猫执事 发表于 2011-3-5 11:16

看过了 但几十年来日本人的个性也变了吧

礼央破流堂 发表于 2011-3-5 11:19

没变,还是一样。不过有一点,对于日本人,本尼迪克特是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他能找到规律和根源,但是对不同时代环境下日本人能达到的(纱布)程度还是没能设想得到。也就是说,日本人只会表现出比这本书里所概括的更加下限,而不是会跟书里说的相反或者有进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建议大家去看看《菊与刀》,很多你心中的疑惑都会得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