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月旦评——GT赛车5
OK,我们终于有机会能坐下来好好地谈谈这款风云游戏了。就像我们前两天的新闻里所说的,山内一典耗费了五年的时光来打磨他心目中完美的作品,其间 如龙开发了三部大作,连毁灭公爵都他妈有消息了,而那些每天都要用眼神爱抚一遍自己在《 GT4 》里丰富收藏的车迷们却总是望眼欲穿。当然,其间也有像《 GT5 序章》这样隔靴挠痒的东西问世,它很棒,尤其是车模强大到了闪瞎人眼的水准(当时),光影不错,树还是像玩具一样不过每个人都相信会在正式版里改进。这款 《序章》远远不能取代《 GT5 》本身,没有生涯模式,你在游戏里所能做的就是打比赛 - 买车 - 打比赛,就像是一款街机游戏,但 SCE 或者 Polyphony 却认为这个《序章》已经足以糊弄人了。无论如何,最初可能的确起到了作用,但两年过后,玩家开始感到有些不耐烦了,《序章》的每次更新都喜忧参半,仿佛它越完美,真正《 GT5 》就离他们越远 …… 该死的《 GT 赛车 5 》在哪!?
原谅我跑题如此严重,不过如果你不能了解我的情绪,或许也无法理解《GT5 》凄惨的评价,因为这正是全球大多数玩家这几年来走过的辛酸史。
我在一周前,确切地说,《GT5 》的发售当天买下了它。游戏还不错,玩起来就像以前的 GT 赛车游戏一样,十分拟真,而且门槛变得更低了。不过它在核心内容上与 序章有哪怕一丁点的区别?当然有,它的图像变得更烂了,赛道的解析度明显更低,更别提很多细节简直就是一坨牛屎。游戏里有 1000 辆车,直到临近发售时官 方才打出预防针,其中只有 200 辆是 “ 精致 ” 车,有车损和舱内视点,而另外的 800 辆所谓 “ 标准车 ” 则没有。我当时想, OK ,那并不会有太大问题。不过真 正拿到游戏时,我才发现那真是个大问题,这 800 辆车岂止没有舱内,这些鸟车完全是从 GT4 里照搬的原模,与那些 “ 精致 ” 车比起来,它们简直就是恐怖!这哪里是什么狗屁“标准”,根本就是“糟糕”。
如果往好处想,你在推荐给别人《GT5 》时,可以这么说:它不仅有完整的《 GT 赛车 5 》体验,而且还包含了《 GT4 》。其实不,《 GT5 》的体验一丁点也不 完整。山内一典说,那些 “ 精致 ” 车会有车损表现。去你的。玩过《 Forza Motorsport 3 》吗?酷,里面的车只要擦着就会满地打转,高速奔驰下还会飞起来,几乎没一场比赛能够善始善终,我开的车在越过终点的时候总是像个破烂,但是很真实,谁会撞了之后不起包呢?一直以来《 Forza 》都在与《 GT 》竞争,想将这位模拟竞速的王者拉下座,所以它提供了很多《 GT 》所没有的体验,就连《序章》里 车辆相撞都像是碰碰车一样!所以当我得知《 GT5 》也将加入车损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 Forza3 》,要是 GT 的碰撞也那么牛 X ,那就太他妈完美了,我 就是这么想的。但是当我真正拿到游戏时,我只想说,去你的车损。这款游戏的碰撞还是非常幼稚,车以上百码的速度撞上墙就像撞到了一大坨绵花一样毫无感觉, 更别提与对手车之间的摩擦了,在很多初中级比赛里,过弯时对着敌车一头撞上去强迫对方减速是百试不爽的恶劣战法,因为你自己根本毫无损失,而在 《 Forza3 》里这么做的话只会被众多超跑给碾成铁浆。有人会说,碰撞引擎并不等于车损,是的,但是游戏的车损在哪儿?我到现在开的车还是跟新的一样, 或许有点灰尘,不过那绝对不能算是车损!况且我连灰尘都没见过。
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GT5 》依然是款处于行业顶端的竞速游戏,虽然现在 《 Forza 》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与它同等的评价。这款游戏并非全无进步,考驾照变得简单易过,而让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各种实打实的模式体验里。菜单相比《 GT4 》大幅精减了,虽然少了一些生活感不过很干净,不会让人找不到北。而且特别赛事里,大部分体验都是新的,比如卡丁车赛, NASCAR ,多种 天 气效果的越野赛,夜战等等,尤其是卡丁车和NASCAR 车的手感值得让人一操再操。拍照模式也更酷了,很多场景都漂亮得没话说,虽然细看你会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它 虽然有些缺点,但这些都是以往 GT赛车延续下来的老毛病,其 内涵之处足以补全这些遗憾, 让人从11 月不停玩到新年伊始。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愤怒?
时间。
如果你在2007年买了《GT5序章》,不会有太多抱怨。我也一样。虽然游戏的核心部分并没有太大革新,若当年《GT5》拥有如此质量,并且加入与前作同等规模的生涯模式,依然是最酷的竞速游戏之一。“Yeah,我已经知道《GT5》有多棒了,我已经等不及要爽正式版了”,但它并没有在一年内问候我的客厅,而是放出了许多令人更加期待的消息,漫长的制作周期都需要有个理由,而我们相信了这个理由,再等一年,但游戏可以更棒,这可以接受。它看起来得比《序章》牛B数倍,才值得上吊一年胃口的票价。但事实是,我们等了足足三年,才刚刚盼来这个让人搓火的正式版,它不仅没有一丁点的实际进步,甚至还缩水了!所以,玩家并非在等待你的施舍,你要多少,就得还给他们更多。
《GT5》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一个开发时间超过四年的游戏往往并非出于追求完美,而只是开发体系的混乱与散漫。《Forza》每两年一作,每次都有长足进步,在原本的格局上做到了最好。《GT5》却几乎是在热情的期待、现实的残酷、个人的理想、越吹越大的泡沫与来自母公司的高压下走过了五年痛苦的旅程,虽不足以为鉴,但仍触目惊心。
BLog:http://gameelysium.blogbus.com/logs/86780566.html 反正最大愤慨就是基本当GT4玩了
Re:月旦评——GT赛车5
- - 我也很想问问山内一典这些年都干啥去了 哦耶,SIR叔出现我认为可以看看GT5的真实评价了-----------结果却发现TGFC那帮家伙黑的挺实在的嘛~ 又一个自抽耳光的
先练到二十级再谈车损
先金银了学院再谈时间天气变化
这次低模车是完全有道理的,不因为别的,恰恰就因为车损做的太优秀,以至于大部分车无法高模化
forza那车损就是一部车几种情况,和gt5整个细节呈现能比么
天大的笑话
这次GT5只有两个缺点
过于追求车损细节,以至于高模车只有200
网络竞赛单元缺失
但这都是可以轻易改进的
网络完全嵌入整合,天气时间变化,车损,精彩的模式(特别单元的加入彻底让枯燥的两点一线变成了丰富的三位一体,只要你水平够高甚至不需要任何练级就可以自然升级到ex通关),无敌的手感,同屏大量对手
基本框架都在全了 当然我个人还是觉得山内被forza忽悠了
赛车游戏根本不需要车损,甚至碰撞模型也应该以较小的惩罚为基准(实际上赛车游戏碰撞惩罚一直也都很小)
如果说真正高水对决,那确实需要
但为了最顶尖的百分之零点一的人去花这么大功夫,根本得不偿失
现在高等级高模车的车损做得这么细致这么牛逼,牛逼到什么程度?牛逼到随着你每一级的升级,车损都逐步逐步一点点的提高,直到惊人效果完全呈现
有什么用呢
玩家心态浮躁,还没玩几下就喷,IGN和楼主这种就是典型代表
而损失的是什么?
这么丰富的细节必然工作量超大
结果高模车只做了两百,其他都是GT4模型直接套用
这下被人喷死
所以说完全是得不偿失
还不如索性抄袭forza,一部车几种固定形态意思意思可以了
把精力放在网络上才是王道
现在的GT5网络嵌入也做好了(整个游戏和网络完全整合,任何模式都要读网络,甚至你空闲时会自动播放网络上下载的其他玩家的精彩回放)
但网络模式完全没做
原先承诺的远程遥控B模式驾驶员webgame还没有
应该实现的所有AB模式的网络对战化也没有
幸好这些都是小问题,反正网络模式可以加,高模车可以慢慢做,做出来了就DLC,直到GT6 旅游3年,吹nb一年,移植gt4一年 引用第5楼winterfall于2010-12-04 00:34发表的:
又一个自抽耳光的
先练到二十级再谈车损
先金银了学院再谈时间天气变化
....... images/back.gif
我不玩这游戏,不过。。。。。。
罗老师早在几年前的游戏人里鬼武者文就提到-----------需要玩家先XXX才能知道XXX的事,玩家喷也不为过(原话不是这样不过差不多)
当然你在后面也补充了。。。。。。 我没明白为什么要到二十级才有什么车损,我他妈都打了十几个小时了。而且就算有车损的视觉效果,也解决不掉这垃圾的碰撞问题,游戏的核心根本丁点也没变过。
我说了,车损的意义何在,还不是为了让碰撞更真实吗?作为一款完全拟真的赛车,或许不需要太多碰撞,但这是游戏,你不能告诉玩家,你他妈别碰!这是玩真的。去他的,我不是车手,CPU也不是,他们只是一坨在赛道上互相挤兑的大便。 求序章和GT5的图片对比 别傻了,随着车损效果的提高,碰撞也会不同
低级碰撞是和和气气,高级一撞就撞成狗屎
你自己没玩到就胡说八道,还号称月蛋,你一个月只有十小时的蛋?
不是二十级才有车损,是每一级的车损效果逐步提高
你自己心态浮躁,仔细看看不同级别的回放先OK?
山内压根没想把最好的内容给低手或者心态浮躁的人享用
这次最出彩的车损和时间天气变化,隐藏的最高潮红牛挑战都是留到很后面才开放的
但时代已经变了,IGN和楼主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这浮躁心态也没什么不对
但却不能说是GT5有什么问题
GT5该有的都有,你全喷错了 引用第12楼winterfall于2010-12-04 01:07发表的 :
别傻了,随着车损效果的提高,碰撞也会不同
低级碰撞是和和气气,高级一撞就撞成狗屎
你自己没玩到就胡说八道,还号称月蛋,你一个月只有十小时的蛋?
....... images/back.gif
不,物理引擎是不会变的,顶多只是撞了之后外观变化。而不是撞本身。
这与时代无关,如果我花了十几个小时还没有获取整个游戏的基础体验,只能说是制作人自HIGH过头了。 还有,GT系列本身就是【不把所有内容给低手或者心态浮躁的人享用】的典型代表
以前的GT难度高,入门难
这次GT5虽然还没有山内曾经承诺的倒带,或者是很多人希望加入的自动刹车
但入门已经简单很多了,铜杯难度降低,执照非强制,辅助操控很给力,还有很多调节气氛的特殊模式
如果你说以前GT很好,现在GT很差
我直接怀疑你根本没玩过GT
或者这几年你的心态已经彻底坏掉了
以前GT这么不好入门都玩下来了,现在一上来就这么轻松好玩却玩不下来? 我玩了十几个小时,并且还在玩,并没有玩不下来,我喷的东西所有人都清楚是为什么。我也说了这游戏本身并不差。你说的即使全部是对的,我一样会这样喷,只不过可能会换一些词,我并不是没有游戏在发酸,问题简洁明了。
我并不是什么蛮不讲理的人,也对Forza系列没有太多感情。两者之间的区别我甚至在文章里已经暗示过了。
为什么他要将车损这一基本要素放在级别里来体现区别,这根本就不合常理。知道这点的GS评价只有比IGN更低。不是所有人都是他妈的超级车迷,你做的不是模拟工具,是Game不是Tool。况且GT赛车还一直力图追求两者间的平衡。可是GT5,不平衡。有时它很像回事,有时它又希望拉下门槛。 引用第13楼S.I.R于2010-12-04 01:10发表的:
不,物理引擎是不会变的,顶多只是撞了之后外观变化。而不是撞本身。
这与时代无关,如果我花了十几个小时还没有获取整个游戏的基础体验,只能说是制作人自HIGH过头了。 images/back.gif
就是撞本身变
出现完全不同的碰撞后果
你还是先去升到二十级再说
不要拿FORZA那种固定式的套路来套GT5,完全不同的
要是和FORZA一样的效果
GT5做这么多年四百辆高模车做不出来么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低级别车损你见过撞飞么,哪怕是用1000马力这样的车来撞
这次高模车甚至连微小的碰撞计量都和低模车不一样
花了很大的功夫(但其实确实是不讨巧,确实有点钻牛角尖了) LZ你这是什么翻译文体啊
不看作者还以为翻译哪个鬼佬的喷贴。
还有,十几个小时你真好意思月旦评?有这功夫再多玩几个小时好伐 好吧,我希望在20级之后游戏能让我改观,其实也没什么改观的,我对GT5并不存在本身内容上的不满。我对碰撞的要求只是基于希望战法的体现不要那么粗糙,光惩罚时间是解决不了一切的。 的確,才十幾小時就叫月旦評,這月旦評也未免太廉價了 月旦评最早是在月头发表的品评,并不是指我搞了一个月才来评,而且GT5一共才发售一周多。可能因为山内这个人的趣味我还得重写一份,谁会知道游戏系统还会在十几小时后改变?那只会让我更为光火。
而且联网模式我也没说。下次再来一并解决。 感觉楼主写文章的语气很像老外,我看了一半还以为是翻译的……后来发现不是。不过看了这文章总算知道那些恐怖的车模型和漂亮的模型对比这么强烈的原因了 引用第23楼Meltina于2010-12-04 01:50发表的:
感觉楼主写文章的语气很像老外,我看了一半还以为是翻译的……后来发现不是。不过看了这文章总算知道那些恐怖的车模型和漂亮的模型对比这么强烈的原因了 images/back.gif
最近国外的喷文看多了,想自己玩一把。 这游戏玩一二百个小时,你也不过是个鸡毛 引用第20楼Quantum于2010-12-04 01:36发表的 :
PD让玩家等了6年,然后还要让人玩20,30甚至100小时才能掌握最基础最核心的游戏系统的全貌,那么制作人就只是在SB上更加SB
PS:还真是翻译文体,要不是下面楼主回帖我绝对认为是鬼佬的评测。
images/back.gif
游戏的核心理念就是基于车损
每一阶段升级车损的程度都有细微的变化,你常看回放的话会发现自己车损越来越厉害(仅限于高模)
同时碰撞的情况也会逐渐变化,碰撞代价开始越来越大
但说老实说我个人认为这个核心理念出发点就错了,赛车预设就应该是非碰撞的(而一旦发生碰撞,则需要让玩家有继续下去的机会)
车损这个概念和赛车的预设就完全相反
花这么大力气做高模车的细节,结果数量得不到保证,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既不好看,也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可能也就是楼主这样的车损派会喜欢,但搞笑的是楼主居然还没弄明白)
不过其实也无所谓
真的上手玩过之后,因为入门门槛降低和可玩性增强,游戏本身的乐趣就足够了(这点楼主也有提及,只要不是纯喷子,随便一玩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喷子这次找靶子确实就比较简单了 其实我想听听甘蔗对AI和画质的缺点有什么看法 引用第28楼妄想騎士于2010-12-04 02:51发表的:
其实我想听听甘蔗对AI和画质的缺点有什么看法 images/back.gif
画面GT5当之无愧PS3最高水平(之一)
不要拿现在PC去比,5年时间足够更新4代 引用第8楼rewqxswzaq于2010-12-04 00:53发表的:
我不玩这游戏,不过。。。。。。
罗老师早在几年前的游戏人里鬼武者文就提到-----------需要玩家先XXX才能知道XXX的事,玩家喷也不为过(原话不是这样不过差不多)
....... images/back.gif
不是“鬼武者文”,而是“无双文”。
所以我们评价一款游戏设计得是否成功,主要就是看它是否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玩家的需求。《METAL GEAR SOLID 3 SNAKE EATER》,第一次接触这个系列的玩家可以把它当《脱狱》或者《魂斗罗》来玩,既能拳打脚踢肩摔膝顶,又有枪林弹雨炮火横飞,爽快感爆棚满点。待其对系统和流程了如指掌以后去拿“FOXHOUND”称号,与敌兵擦肩而过的瞬间肾上腺素也会大量分泌。《FINAL FANTASY XII》,练级兼搜集魔人可以依靠一堆稀有装备秒掉最终BOSS,而精于算计策划的自虐型玩家也能够以最低等级用商店货打满全场。虽然这两款游戏并非完美无暇,但其系统架构绝对是“神作”级的,整体感和大局观那是相当地好。同样牛叉儿的还有《鬼武者2》,我读大学时在包机房认识了个雀斑眼镜娘,标准的ACT菜鸟,平时都是玩RPG的,看见我玩《鬼武者2》,她也嚷着要玩,我把键位设置跟她讲解了一番后就没再管她了,反正店里有攻略本。等我第二个周末再到那家店时,人家已经在挑战“一闪”模式了。有此可见,一个成熟的系统,可以把LIGHTUSER培养成COREUSER,而一个倾向性太过明显的游戏,是无法赢得赞誉的,比如《鬼武者3》,比如《GOD HAND》,比如《无双OROCHU》。《鬼武者3》和《GOD HAND》所犯的错误是一样的,太过CORE化了。这几年,有很多人——不管是在游戏论坛里还是就站在我面前——都曾对我说过:“我觉得《鬼武者3》没有《鬼武者2》好玩。”而我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你懂个屁!《鬼武者3》的○○系统和××设计比《鬼武者2》完善得多,还新增了革命性的□□要素,取消了备受诟病的△△系统……总而言之,等你把《鬼武者3》的‘鬼难?一闪’模式通关多少多少遍以后,就会发现这款游戏的整体素质绝对不比《鬼武者2》差!”然后他们纷纷作恍然大悟状,过一段时间又跑过来说:“罗老师,我觉得《鬼武者3》没有《鬼武者2》好玩……”气得我两眼翻白,不住暗骂“你们这帮伪非……”后来接触的玩家多了,彼此的了解也加深了,我才想明白,我凭什么要求别人把《鬼武者3》通关多少遍以后再来评价这款游戏?玩家没必要为了评价一款游戏而将其反复通关,那是游戏媒体编辑和撰稿人的事,一款好游戏应该是以自身的素质吸引玩家来游玩、来沉迷、来增进理解,同一个玩家,或者说同一个LIGHTUSER,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一款游戏而不是它的续作,这就说明那款续作至少对LIGHTUSER是不够友好、缺乏诱惑的,虽然在COREUSER眼里,两者其实没有多大差别。所以《鬼武者3》的销售业绩远不如前作来得辉煌,不是LIGHTUSER抛弃了它,而是它抛弃了LIGHTUSER,而《GOD HAND》更是彻底无视LIGHTUSER的评判标准,将硬派进行到底,结果到现在都还有六成的玩家认为这是款垃圾GAME。当然了,如果我的要求也被我所期待(or关注)的某款游戏(及其系列)的制作者无视了,那么我也会把这款游戏称作垃圾的,比如《无双OROCHI》。 引用第30楼西格飞于2010-12-04 05:14发表的:
不是“鬼武者文”,而是“无双文”。
所以我们评价一款游戏设计得是否成功,主要就是看它是否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玩家的需求。《METAL GEAR SOLID 3 SNAKE EATER》,第一次接触这个系列的玩家可以把它当《脱狱》或者《魂斗罗》来玩,既能拳打脚踢肩摔膝顶,又有枪林弹雨炮火横飞,爽快感爆棚满点。待其对系统和流程了如指掌以后去拿“FOXHOUND”称号,与敌兵擦肩而过的瞬间肾上腺素也会大量分泌。《FINAL FANTASY XII》,练级兼搜集魔人可以依靠一堆稀有装备秒掉最终BOSS,而精于算计策划的自虐型玩家也能够以最低等级用商店货打满全场。虽然这两款游戏并非完美无暇,但其系统架构绝对是“神作”级的,整体感和大局观那是相当地好。同样牛叉儿的还有《鬼武者2》,我读大学时在包机房认识了个雀斑眼镜娘,标准的ACT菜鸟,平时都是玩RPG的,看见我玩《鬼武者2》,她也嚷着要玩,我把键位设置跟她讲解了一番后就没再管她了,反正店里有攻略本。等我第二个周末再到那家店时,人家已经在挑战“一闪”模式了。有此可见,一个成熟的系统,可以把LIGHTUSER培养成COREUSER,而一个倾向性太过明显的游戏,是无法赢得赞誉的,比如《鬼武者3》,比如《GOD HAND》,比如《无双OROCHU》。《鬼武者3》和《GOD HAND》所犯的错误是一样的,太过CORE化了。这几年,有很多人——不管是在游戏论坛里还是就站在我面前——都曾对我说过:“我觉得《鬼武者3》没有《鬼武者2》好玩。”而我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你懂个屁!《鬼武者3》的○○系统和××设计比《鬼武者2》完善得多,还新增了革命性的□□要素,取消了备受诟病的△△系统……总而言之,等你把《鬼武者3》的‘鬼难?一闪’模式通关多少多少遍以后,就会发现这款游戏的整体素质绝对不比《鬼武者2》差!”然后他们纷纷作恍然大悟状,过一段时间又跑过来说:“罗老师,我觉得《鬼武者3》没有《鬼武者2》好玩……”气得我两眼翻白,不住暗骂“你们这帮伪非……”后来接触的玩家多了,彼此的了解也加深了,我才想明白,我凭什么要求别人把《鬼武者3》通关多少遍以后再来评价这款游戏?玩家没必要为了评价一款游戏而将其反复通关,那是游戏媒体编辑和撰稿人的事,一款好游戏应该是以自身的素质吸引玩家来游玩、来沉迷、来增进理解,同一个玩家,或者说同一个LIGHTUSER,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一款游戏而不是它的续作,这就说明那款续作至少对LIGHTUSER是不够友好、缺乏诱惑的,虽然在COREUSER眼里,两者其实没有多大差别。所以《鬼武者3》的销售业绩远不如前作来得辉煌,不是LIGHTUSER抛弃了它,而是它抛弃了LIGHTUSER,而《GOD HAND》更是彻底无视LIGHTUSER的评判标准,将硬派进行到底,结果到现在都还有六成的玩家认为这是款垃圾GAME。当然了,如果我的要求也被我所期待(or关注)的某款游戏(及其系列)的制作者无视了,那么我也会把这款游戏称作垃圾的,比如《无双OROCHI》。 images/back.gif
深然之。普通玩家的水平永远也只存在于普通一级。一个花费了你十几二十个小时却还是很难摸入门道的游戏确实容易让一般的人火大——何况还必须买正版。 车损到四十级才会完全开放 慢慢打别这么着急就来喷 看视频截图还是很牛逼的 当然按等级开放确实有问题 起码arcade模式里一上来就让玩家选择完全合情合理 山内也说了这方面的内容等十二月份的更新 引用第32楼ハロ于2010-12-04 07:54发表的 :
车损到四十级才会完全开放 慢慢打别这么着急就来喷 看视频截图还是很牛逼的 当然按等级开放确实有问题 起码arcade模式里一上来就让玩家选择完全合情合理 山内也说了这方面的内容等十二月份的更新 images/back.gif
图像有时很好,有时很差,有些赛道每样景物看起来都像是PS2时代的产物,不过这些我都懒得喷了。如果你进入游戏的拍照系统,你会发现,Holy Shit,他们原来一直把这些优化的照片当游戏截图来宣传?这才应该是GT5本来的样子!
不过很大一部分这并不是GT5自己的错,一款PS3平台的游戏,有1080P和3D支持,它注定在画质上要吃瘪,这我早就能猜到,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还不断将这些优化的图片来诓人?搞得我还以为山内真是魔术师。 引用第7楼Pluto_Shi于2010-12-04 00:43发表的:
旅游3年,吹nb一年,移植gt4一年
images/back.gif
改神言论+65535 我比较不满意的地方还是在改装,毕竟改装也是赛车游戏最有魅力的模块,但GT5的改装实在是有点寒酸,不同车系的改装品没有品牌的区别也算了,具体到某项的改装也只有1、2、3级提升这种粗糙的划分,完全没多少差异化的解说和细节描述,就是男猛攻的量产高达ACT也比这个细吧 引用第35楼Asuna于2010-12-04 09:27发表的:
我比较不满意的地方还是在改装,毕竟改装也是赛车游戏最有魅力的模块,但GT5的改装实在是有点寒酸,不同车系的改装品没有品牌的区别也算了,具体到某项的改装也只有1、2、3级提升这种粗糙的划分,完全没多少差异化的解说和细节描述,就是男猛攻的量产高达ACT也比这个细吧 images/back.gif
GT5这种开发模式没法做丰富的改装。 引用第9楼S.I.R于2010-12-04 00:59发表的 :
我没明白为什么要到二十级才有什么车损,我他妈都打了十几个小时了。而且就算有车损的视觉效果,也解决不掉这垃圾的碰撞问题,游戏的核心根本丁点也没变过。
我说了,车损的意义何在,还不是为了让碰撞更真实吗?作为一款完全拟真的赛车,或许不需要太多碰撞,但这是游戏,你不能告诉玩家,你他妈别碰!这是玩真的。去他的,我不是车手,CPU也不是,他们只是一坨在赛道上互相挤兑的大便。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back.gif
因为gt系列一直以来只为cu替供最完善的内容和服务,lu买这多多是lu自己的时期,山内从没说过要伺候lu 引用第27楼Quantum于2010-12-04 02:06发表的 :
其实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告诉大家问题出在哪里了——FFB:嘿我做了个不错的战斗系统,不过要想真正体验到这个系统,你得先按十来个小时的X
如果玩家受不了了喊去你妈的并飞盘然后把FF系列列入黑名单,那是SE活该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back.gif
如果gt5没有特别模式,只能像ffb反复刷龟龟龟的话两者下场肯定一样
gt5比4和5p唯一进步的地方就是新追加的特别模式,值得一玩再玩 引用第28楼妄想騎士于2010-12-04 02:51发表的:
其实我想听听甘蔗对AI和画质的缺点有什么看法 images/back.gif
AI没什么可喷的,同屏车多,而且高速弯和直道都有不错表现
主要问题是网络竞赛单元的缺失导致AI看起来比较无聊
实际上我觉得只需要官方把AB模式所有比赛全部搬到线上(也就是你单机可以和AI玩,也可以一键进入AB模式所有比赛官方主办的线上比赛,随机配对,规则完全同单机一样),那么就非常完美了
刷AI永远是无聊的,但赚钱赚经验的同时和网上的对手较量就很有趣了
(然后当然是定期再举办积分制的锦标赛,积分最前面的再来淘汰赛)
同样B模式也是网络内容的问题而不是AI的问题
但B模式本来重点是一个webgame,由玩家在任何计算机(甚至包括行动设备)来遥控自己的驾驶员
这种情况下,指令也只能简单化,能跑起来就很好玩了
画面的问题是低模太多,包括低模赛道和低模车
低模赛道倒也罢了(速度一快赛道其实问题不大),但低模车肯定是看着闹心
纯高模的话是比较完美的,就是光影效果有点bug,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次有时间和天气的变化,做得比较复杂。已经承诺要修正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