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深彼方 发表于 2010-8-24 00:08

[白烂]终于把DX2看掉了

本帖最后由 空深彼方 于 2010-8-24 00:11 编辑

简单来说,最初对DX系列的展望是一个复归老角色,再适当衬托新角色的一个平台。但是看了今年的DX2之后,我觉得应该改变一下对DX系列的看法,DX系列应该是一个具有先后发展顺序,并非停留在一个起点的新老交替系列宣传片。

DX是东映去年搞出来的东西,可以说是保留老观众的基础上推广新角色的平台,类似《超级霹雳Q娃大战》或者《Q娃世界英雄副本》。在新作推出之际,先在剧院推出大集合的剧场版,并伴随TV版的播出再独立出一部纯新角色剧场版。

简单来说,今年的DX2剧场版与去年的DX在制作结构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一流的打斗分镜和作画,简单明快一气呵成的剧本。但是从制程和内容上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

首先是制程上。DX依然采用传统的手绘作画,而且有统一的人物设定,配合恰到好处的分镜,对作画厨来说是一场饕餮盛宴。但到了DX2,这个情况稍微发生了一些改变,首先是大量3DCG的引入,并非只有环境与特效,而是开始采用日渐成熟的卡通渲染系统,3DCG之前有许多公司做过,但是直接采用卡通渲染依然属于比较新鲜的行为,但是通过3D替代手绘原画能大大削减公司在作画上的投资,以及一些作画很难达到的效果,这样的决定非常具有挑战性。P.A.Works有一套NPC系统,用卡通渲染的3D人物代替手绘出现在屏幕上,但那只做到路人级别,主角依然依靠大量原画来努力(详见true tears及Angel Beats!),还有就是在面对复杂运动画面时建立初步3D模型来指导作画(详见AB放送之前特别节目访谈)。但是第一次将屏幕的大部分交给3D,并且完整地将面部表现出来还是大大加强了这部动画在上映前的期待度。

卡通渲染在游戏领域做得比较成功的有捏R头,龙球,还有偶像大师及夜店大湿。这些游戏实时演算的经验给予了动画制作相当大的经验。毕竟动画不需要实时演算,所以只要了解了正确的渲染方法,那么效果可以远远超过游戏。事实是东映确实做到了,剧中有许多场景,为了强化表现以3DCG代替手绘的必要性及优势,采用了大量运镜和复杂画面,这些画面如果用手绘来进行,不仅原画会因为构图想破头,作监也会为了大量修正而彻底爆肝。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3-10.jpg
↑连续运镜运动场景,需要很高的动作连贯性,运用3D卡通渲染能够节约大量作画成本↑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9-34-58.jpg
↑短时间复杂运动场景,对作画要求极高,3D只需要保证模型本身没有走样即可↑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21-47-56-1.jpg
↑多人场景,细节亦不能少,对作画来说是个大工程,3D的可重复使用性得到了很好发挥↑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9-34-23.jpg
↑高质量渲染,手绘需要逐帧进行美术处理,3D只要设定好参数,计算工作交给电脑即可↑

但3DCG也有它的性质。一是3D本身开发需要大量成本,二是必须使用在剧中出现次数极高的对象上以保证最终能带来节约成本的目的。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6-29.jpg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6-31.jpg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6-35.jpg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6-37.jpg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6-40.jpg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6-43.jpg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6-45.jpg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6-47.jpg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6-48.jpg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6-51.jpg
连续镜头动态场景,且有透视变形,但是只是用一次,使用3D卡通渲染不仅美术要求高,且成本不合算,这时依然采用传统作画比较节约成本,或者说不会增加成本。

制程上第二个变化可以说是动画制作部门的内部矛盾。一部电影中出现了两种人物设定,众所周知,抓心·霹雳Q娃TV版的人物设定是实力派老前辈马越嘉彦,而到了剧场版,人设青山充对此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以调和各代人设之间的平衡性。至此的决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让我们来看看实物: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9-33-14.jpg
↑通篇采用的青山充版人物设定,站在大家中间不会显得太突兀。这是刚开始时的原画↑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2-10.jpg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2-26.jpg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2-36.jpg
↑全剧峰回路转的一个关键场景(个人觉得和DX比起来差远了),原画是马越嘉彦↑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8-52-50.jpg
↑然后隔了一分钟不到……↑

好吧,我承认这么鸡蛋里挑骨头有些作画厨了。作为儿童市场为主打的动画,这样的变化对儿童来说完全不会察觉到违和感。但通篇的剧场版人设中突然换成TV版人设依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变身动画不变是因为反复使用节约成本,那么剩下的可能性就是……
*关键场景需要
*剧场版人设表现力不足
*马越嘉彦在玩
*监督的决定
*制作周期陷入危机,不得已从TV部门抽调人力
综上,认真你就输了。

内容上,DX可能是第一部试水的关系,比较重视系列构成的合理性,而不急于推广新角色,所以我们看到的DX在起承转合上比较安定,对Fresh等人的衬托也是恰到好处。今年的主旨依然不变,但是在主次分配上发生了较大变化。DX的时候,每个角色都有相对均衡的单独出场剧情和描写来体现每个角色各自的性格特点,变身动画全部播一遍,战斗场景也分别强调了每个角色的模式和特色,最终再整合到引出Fresh的主角地位。但到了DX2,老前辈们就像跑龙套一样走过场,开始介绍的时间非常简短,虽然最大限度地表现了特点,但是完全不够丰满,只有Fresh等人有穿针引线的作用,加强了点人物印象。主要描写完全落在了抓心的二位上。这样的意图很明显:因为来看DX2的新观众很多都看过DX,所以放弃老角色推广,着重新角色培养。当然商品换了,市场对象换了,这样的改变也可以理解,不过一路看Precure过来的人可能就会觉得有些心酸了。笔者就有一位从霹雳Q娃SS开始看的老Fans朋友,对于DX2中SS夫妻戏份被削减而大为光火。之前也讲了,市场变了,因为抓心这次采用了水树奈奈作主役配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死宅的钱包。虽然霹雳Q娃始创期是以儿童为主要目标,但凭借高质量的动画也获得了不少成年观众的青睐,特别是美少女宅和作画厨,之前结束的日本第5回御宅川柳大赏第六名 职人de赏——霹雳Q娃,女儿毕业,老爹现役。充分表明了霹雳Q娃在成人观众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所以权衡利弊得失,最终出现在大家面前的DX2便是启用了3D卡通渲染,着重于塑造新角色的这样一部宣传片。


http://i798.photobucket.com/albums/yy261/saimoeddr/BDDX21920x1080H264AAC1h11m05s19-33-55.jpg
很好地解释了各角色的戏份比例

看那基 发表于 2010-8-24 01:15

本帖最后由 看那基 于 2010-8-24 01:23 编辑

我非常同意楼主的第一段,DX2同样也改变了我对DX系列的看法,同时这就是我认为DX2有不足之处,却让我喜欢DX2多过于DX1.
DX1的作用就是把角色介绍给新观众,和让老观众过一次角色瘾,至少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态度来对待DX1的;而DX2却是一部很有充足内容的剧场版。每次小海挽这小蕾的手,这些描写HC组心情变化的细节就是用来承托HC组的成长哟,这才是DX2的最大看点呀,也是我最满意的地方。(既然故事都打算设定成这样了,所以我觉得我自己喜欢的角色出场多少都已经无所谓了,我要看的就是少女成长的故事哟>.<)
至于SS组的出境少,我个人也很喜欢SS,虽说花鸟两人的戏份少,但是滿熏两人不是张口了么,其他角色没有和precure淫兽共用同声优的角色连口都没有长的哟-_-;而且SS TV里面干部是很大的看点(我个人认为是全系列最萌干部群)这次也有很多戏份哟,所以说SS组(全体人员)也不是那么空气啦。最惨的应该是多隆多隆,松本监督太欺负人了
SS组和MH组的由于时间原因戏份少,这点大塚监督已经再反思了,这里MH淫兽去找MH组,和SS相遇这里没有描述,还真的是DX2的一大遗憾呀。
最后,这样的小蕾萌死人了哟,萌死了>.<

王留美 发表于 2010-8-24 01:22

关智一的影子好重……比黑白花鸟都重(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烂]终于把DX2看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