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资料:《新世纪Evangelion》彻底分析
本帖最后由 thez 于 2010-5-25 14:02 编辑自己整理的word版本,内容出自《动画基地》的四本《EVA增刊》,在《序》上映前几个月出版,JEDI主编。算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的EVA解读文章,广度和深度兼具。
我估计完整看过的人应该不多,乘着《破》发售,和大家分享下。全文见附件,贴上三段内容:
1.师徒对决:1997年夏宫崎骏VS庵野秀明
2.《EVA》的老板:大月俊伦
3.庵野秀明访谈
-------------------------------------------------------------------------------------------------------
师徒对决
1997年夏宫崎骏VS庵野秀明
了解庵野秀明背景的人都知道,庵野秀明当初心怀壮志上京立志投身动画事业,就是在宫崎骏大师手下当一个小小的原画在《风之谷》里画巨神兵。多年过去,当1997年夏天到来时,当年的大师仍旧是大师,他以一部《幽灵公主》震撼世界;而当年的小弟已经成为了“教主”,他的《The end of Evangelion》让无数人为之疯狂。《幽灵公主》《EVA》在那一年可以说是最吸引人注意的两部剧场动画大作。而《幽灵公主》更是构思长达16年,制作耗时3年的呕心沥血之作。宫崎骏当时称这部作品为自己收宫之作,尽管后来一再食言,但也可以看出《幽灵公主》的意义所在。相对而言,庵野秀明的“迅速走红”,让这对昔日的师徒或者说昔日的老板和打工仔,忽然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应该说《幽灵公主》最终成为了一部很难评判好坏的异色作品,直接原因就是来自和《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正面对决。(应该也有被自己的弟子说三道四的怒气影响到吧。)以此为契机,宫崎骏竭尽全力制作,再加上吉卜力本来就有打算往国际上发展,于是《幽灵公主》一下子使宫崎骏享誉世界。
到底宫崎骏和庵野秀明如何看待对方,如何评价彼此?相信这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本文将针对1997年夏天《幽灵公主》和《EVA》剧场版同时出现的状况,将当时宫崎骏和庵野监督的发言总结起来,从中试图找到两人间到底是“文人相轻”,还是“既生秀明何生骏”?
早在1996年8月号的《delabeppin》上,就曾刊登过一篇评论宫崎骏与庵野秀明的文章“EVA都市怪谈”。该文认为,既然庵野秀明反复提到着《EVA》是一部描绘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作品,即:庵野秀明的现实世界=动画界=EVA的世界。作者也是个普通人,一般来说,出于将自己的内心极度精确表达出来的动机来创作是最自然的事情。如果试着解读一下,其实可以发现人类补完计划似乎也有现实的对照。将真治当作庵野秀明的话,那么碇元度司令就是宫崎骏的化身。而一直站在宫崎元度的右后方的人就是高佃勋监督,他一直在辅佐着宫崎司令。高佃监督和宫崎监督为了制作理想的动画,经历了从60年代的东映动画(=旧东京市),至70年代的日本动画和telecom-anime等许多工作室(=第二新东京市)。而吉卜力工作室对他们来说,则相当于他们俩人的乌托邦=第三新东映动画。
在1983年时,年轻的庵野秀明在TV版《超时空要塞Macross》中以异常的投入热情用心地画出了飞船的细节,让他受到了许多业内长辈的关注,之后他被宫崎骏招去作《风之谷》的原画。而当时庵野秀明和“宫崎老师”的相遇,基本可以用《EVA》第一话里的父子相见一幕来套用:
-----------------------
宫崎骏:“这个镜头你来画!”
庵野秀明:“我来画?怎么可能……我画不了!我怎么可能画得出巨神兵呢!!”
宫崎骏:“你要画就快画,不画就回去!”
-----------------------
结果,庵野秀明为了完成原画,不得不加班到最后。在空无一人的工作室里孤独的画巨神兵。宫崎骏给庵野秀明带来的前途可能性,不过是让他成为一部作画机器罢了。
那时的庵野秀明,心里想的整天都是“继续画动画的意义”。真治自问的“为什么我要驾驶EVA?”和庵野监督的“为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作画机器?” “为什么我要做动画?”的疑问其实是可以重合的。这恐怕也是现在每一个有饭吃的动画作画者们共通的最大苦恼。而Seele的老人们,自然就是影射着在动画业上投钱希望能大捞一笔的投资人。而宫崎骏一边装成服从他们的样子,一边在暗地里进行着人类补完计划,不时还获得一些成果。所谓使徒,就是把人们从真善美引向堕落的邪恶的存在,在宫崎司令的心中,那就是“不好的动画”的代名词。使徒每次会改变姿态,用各种奇妙的战术来袭。有时候是宇宙战舰,有时候是 MOBILE SUIT。有些时候又是萝莉美少女。而特务机关吉卜力艰巨的任务,自然是让年轻的动画人搭乘作画机来把这些人民的敌人彻底歼灭……你能想象庵野监督被上面这样的动画界所束缚吗?
相遇
先来看一段访谈,是谈到庵野秀明第一次为宫崎骏打工的经过。刊登在1984年剧场版的资料集《ROMAN ALBUM》中,1996年在摘自《スキゾ?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喜欢Evangelion)上刊登了一部分。
-----------------------
记者:庵野先生参与《风之谷》制作的契机是什么呢?
庵野:我本人就是宫崎先生的FAN,所以无论如何都想参加《风之谷》的制作,《MARCROSS》的演出(副监督)高山(文彦)先生以前在制作组里呆过,于是把我介绍给了同样是画动画的酒井先生,然后我参加了甄选,看了工作室的原画和DAICON的录像带,他们便采用我了。
记者:听说庵野先生您当时被指派画巨神兵的场景?
庵野:是啊,其实最初给我看的是下半部里开头空中战斗的分镜,问我“要不要做这段?”后来就变成因为巨神兵谁都不愿意画,就问我要不要挑战看看。当时觉得如果这个能画好的话以后就什么都不怕了(笑)。因为宫崎先生的表现手法很高明,所以听的时候觉得一定是个有趣的场面,他先在草纸上画大致的造型给我看,然后告诉我“巨神兵要一边融化一边慢慢的移动,然后到处都有像烟雾一样的蒸汽喷出来,然后嘴里要吐两次光线!还要有爆炸!!”怎么样?听起来很有趣吧,实际上一画才知道“竟、竟然是这么难画的场景吗!” (笑)
记者:那你大概画了几套镜头?
庵野:我记得应该一共有35套吧,最后巨神兵出现的场景,还有在《风之谷》的城堡里成长了的巨神兵和克罗多瓦说话的场景。
记者:那时巨神兵的设定已经出来了吗?
庵野:没有,那时只有基本的草图,最后基本上就是我设计的,不过因为我画人物完全不行,那些都是拼命拜托宫崎先生画的(笑)。虽然当时很辛苦,不过有机会的话还是想和宫崎先生一起工作。不过因为我帮不上什么忙……说不定宫崎先生会说“行了你卷铺盖走路吧”之类的呢(笑)
以下摘自ROMAN ALBUM《风之谷》
-----------------------
-----------------------
对于宫崎骏来说,庵野秀明的自告奋勇正是好时机,因为没人愿意画巨神兵。正想着这么麻烦的工作要给谁来做呢,就刚好来了个年轻的新人。
记者:因为这个场景可是最华丽的高潮,是很重要的场景啊。
庵野:是啊,我当时还想,亏你想的出找我这么一个新人画。之后再问认识宫崎先生的人的时候,大家的反应大多是:“真敢找你画啊!”或者“竟然让一个从没动画制作经验的人,宫先生是不会这样做的!”一类的。那时他们真的是很缺人手吧,也没有时问,而且我当时也是运气比较好。”
记者:结果留下了不少传说吧?比如宫崎监督很喜欢叫人重画一类的。
庵野:唉……这个,因为我当时真的没想到自己那么不会画人物(笑)
记者:是画不好巨神兵旁边的库夏娜吗?
庵野:不,其实我根本就不会画人物。因为那时主攻的是机械和特效。宫崎先生也一定没想到,世界上竟然有人能画精密的机械但是完全不会画人物吧。一开始他看我努力画人物的时候,会说“你好像不太会画人物呢……”后来就渐渐变成了“你画人物画的真烂。”“你根本不会画人啊!”“别画了!用单线条的代替吧!”“你这个缺练的!”(笑)
庵野:最后巨神兵和战车的爆炸之类的全部由我画,只有人物的地方空出来,用线条圆圈表示一下,然后宫崎先生找了第二原画来画……好像说的我很有架子似的……身为一个新人还找别人擦屁股还真是傲的可以呢(笑)其实本来我是打算画给他看的,结果中途被骂了一顿就搁置了,不过是因为我又笨又骄傲的地方比较有个性吧,因为这件事情我们就渐渐熟悉起来了。
记者:那么你觉得宫崎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呢?
庵野:当然是很厉害的人啦,是我的第二老师嘛。
记者:哪里比较厉害呢?
庵野:当然是所有地方都很厉害啦,宫崎先生真的是个了不起的人。作为动画制作人,他是个天才,无论是速度,想法还是技巧都是超群的。而且他的思想也真的很值得学习。
记者:思想值得学习?
庵野:比如从他制作一部作品时的想法、构思,到他那些技术性的实践都很有学习价值,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记者:你有没有什么被宫崎骏指点过,至今依然深深记得的话吗?
庵野:我记得……好像是那个谁的一句话吧?想要作成一件事需要的三个条件,那就是——年轻,贫穷和无名。他当时说只要拥有这三个条件就能成功,在我制作《王立宇宙军》的时候,他是这样鼓励我的,说年轻人能作成这样实在很不错。
以上摘自《スキゾ?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喜欢Evangelion)和《パラノ?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妄想症?新世纪福音战士)
鄙视!宫崎骏的逆袭
《EVA》的忽然大红大紫,再加上之前的“弃徒”庵野秀明对自己的恶毒讽刺,使得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推出后两人之间出现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在《Newtype MK2》里的《EVA》特辑中,采访人员在和宫崎骏谈话的时候,完全没有提到《EVA》,只说了《幽灵公主》相关的内容。在《derabeppin》的特辑中,宫崎骏被问及《EVA》的时候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我没看”而已。而以下的几段就是他在极少的情况下,明确批评《EVA》的摘录:
宫崎:我有的时候是很想惩罚做错了事的人,我是不是希望自己成为神呢——不过我也觉得这样想的人似乎有点问题。但是《EVA》的主题就是典型的这样想,除了自己熟悉的人以外全部排斥,希望其他人不存在,所以视而不见,虽然这种要素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时代在进步,把人的阴暗面带来的影响扩大化作成电影,我以为是最糟糕的做法。作品应该让一般的人,连迟钝的人都能够找到代入点。而且还应该在故事里讲出人到底应该做什么,不然不会成为什么好作品的。这就是我和庵野的不同之处吧,不知道是因为我上了年纪,还是因为生活的年代不同呢。
记者:其实庵野先生也还没做完整个故事吧?虽然现在觉得差距很大。
宫崎:其实我觉得他是古典的保守派啦(笑),而且他有的时候还会勉强自己(笑)我知道他讨厌画那种大家挤在一起的场面,又麻烦,看起来又不抢眼。但是其实那样画的时候,就会无意识的注重起人性美好的那一部分来。所以这次,我也描绘了一些人性中阴暗的地方,当然也会描写一些好的地方。毕竟人也不光都是些好人,而且再聪明的人也有他愚蠢的地方,如果不把这些都注意到的话,那就不像是“人”的群体了不是吗。”
记者:怎么样呢?自己的弟子,庵野秀明的作品《EVA》,在宫崎先生眼里是什么感觉呢?
宫崎:唉……我连三分钟都没看完,实在是不想看下去。
记者:觉得没意思吗?
宫崎:我恐怕是……已经不再需要那种东西了,一开始看到分镜表的时候,我还在想“这小子开始做大事了啊”(笑)在听到“使徒”这个词的时候,也觉得实在是不错的切入点啊……虽然一开始那样觉得,不过算了,还好已经完了。
记者:但是从官方主页上看,似乎写着“庵野的电影也要分成2部吗?真是可怜”一类的……
宫崎:关于这件事情我已经直接问过他了,在TV版播出的时候,他可没吃到什么好果子。所以他当时真的很伤脑筋,还说“干脆撂挑子吧”一类的话。因为当时他说真的不想做下去了,所以我说“那你就不要做电影啊!”其实我以前也有过类似江郎才尽的体验,所以能明白他的处境。人的才思枯竭了,却要因为商业上的理由必须制作续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所以如果以后真的想继续制作出什么作品的话,还不如现在暂时逃避一下比较利于自己的发展。如果被自己的作品绑手绑脚,到头来只能成为某些自己都不能忍受的老头子的奴隶罢了。他们整天说着什么“托您的福这次的录像带卖出了几万部”……就因为这些烂人天天在经济专栏上露面,日本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的作品卖了多少又有什么关系,经济报道应该有的是可以登的内容吧!”
记者:那么您没有看《新世纪Evangelion》,吗?
宫崎:我不是说了吗,只看了3分钟,然后就想,还是算了。
记者:所以您听了庵野先生的抱怨之后,劝他不要做了吗?
宫崎:当然说了啊,作为中肯的意见,因为庵野跟我说了他当时的状况嘛。他当时在桌子旁边铺了一套被褥,然后在那边钻出钻进钻出钻进,既然是庵野,一定也没有洗澡了(笑)其实他这些小毛病这些我都很了解啦,更担心的是我知道他心里其实很想做剧场版,在那种情况下继续做的话,会被自己的作品所束缚而无法发挥的。像《宇宙战舰大和号》和《高达》这类作品,如果创作者因为之前的成功而被钱眼套住了,那做出来的作品就会很糟糕。所以这种情况,最好把自己的作品踢到一边去,眼不见心不烦,然后去做些其他事情比较好。反正他也是靠这个赚钱的,还不如靠这个钱让自己消失一段日子,放松一下会来得比较好。我对他说了我的建议,结果他反驳我说他背负着工作人员的命运,我告诉他“工作人员不会注意到您实际的情况,不要管他们去休息一下吧”当时说了好多这样的废话啊……
编者注:(宫崎骏在这次采访里,说只看了3分钟的《EVA》。但是在其他资料里,他也曾经说过“我没有看过”。而且实际上从其他资料来推理,他应该是看了最终回以后立刻打电话给庵野秀明,让他总之好好休息一下。)
对决!《幽灵公主》VS《EoE》
1997年夏天,《幽灵公主》和《THE END OF EVANGELION》(简称《EOE》)公映,师徒的对决也达到了白热化。由于《幽灵公主》所展现出来的大气,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宫崎骏的引退宣告和封笔之作。更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和《EVA》斗气(确切的说应该是和徒弟斗气)而导致的结果。不过只从结果来看,宫崎骏再度证明了蛰伏多年吉卜力仍旧是一个强大的帝国,而且创造了日本电影的最高记录。另一方面,《EVA》在《EoE》之后宣告完结,使这场大流行迅速的退热了。
编者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地海传说》一片恶评,庵野秀明反倒又借大月俊伦的东风再度席卷而来)
下面的对谈曾经在日本电视台上播放,地点则是相当夸张的——撒哈拉沙漠。
宫崎:我想庵野应该不会简单透露他下一步想要做什么吧?因为庵野的最大优点,就是会老老实实的埋头苦干。
庵野:是吗……(笑)
宫崎:从你做了《EOE》这种直接的电影就能看出来了啊,电影老老实买的证明了EVA里原本就什么都没有。
庵野:是啊,我就是傻老实人。(编者注:当听到这句话时,庵野秀明的表情很耐人寻味)
宫崎:这个作品让我知道了妄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真不想看到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个样子。总之,庵野能凭借《EVA》成功还是件好事,这样工作机会和曝光率都会大幅提升了。以后就希望你能早点从《EVA》的光环里走出来,不然说不定10年,20年后,还会有人说你是“那个做了EVA的庵野先生”,那可就麻烦了啊。(编者注:不愧是宫崎骏,他的预言现在看来无比正确)
庵野:说的也是啊。
宫崎:所以我觉得,以后你还是不要再从《EVA》里挖掘价值了,这样对你不是好事。
庵野:这点您就放心吧,这边我已经都打理好了,接下来我打算专心做少女漫画题材(《他和她的故事》)呢。(笑)
宫崎:那就是和我走一样的路线了?
庵野:就是啊,后来我才发现,真是不爽啊。
宫崎:没啥搞头啊。
庵野:就是啊。
宫崎:你那部真人电影(LOVE & POP),是专门为了摆脱《EVA》的晦气才拍的吗?
庵野:老实说其实就是这个意思。(笑)
宫崎:如果你再这样围着《EVA》不放,那样到以后你还是会被人当成“那个做《EVA》的庵野先生”,所以要是能认识到这种危机,做点其他的作品确实是个符合你庵野作风的调整方法。对于你来说,本来出发点不是动画,而是特摄片《奥特曼》吧?因为你本来就是与其相信现实来,更愿意相信显像管中世界的那一种人嘛。
庵野:从小学到中学那段时间确实是这样……
宫崎:所以你看,那以后你就挣脱不出来了吧?不是说你想挣脱还是不想挣脱的问题,而是你身上现在就体现着这个世界上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庵野:就因为很难挣脱出来,所以为了挣脱出来,我正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啊。
宫崎:你真的有在往这方面努力吗?
庵野:当然了,总之有努力。
宫崎:是吗?这是好事,加油吧。
庵野:虽然很难做到,不过老实说,现在二次元的世界对我来说,呆的也不是那么舒服了。总觉得有点拖泥带水的感觉,不好受啊。现在觉得对动画业有点烦,是因为我心里还有那个世界的存在(编者注:大概是说二次元世界或是脱离现实的世界)。总觉得有点说不出的不舒服,觉得很不真实。这是什么感觉的……很难总结出来。
宫崎:有时候只注重些太意识的题材,会让人觉得不舒服,押井先生也遇到过同样的状况,但是他加进了狗,这样就取得了平衡。
庵野:我也这么觉得,我就是还缺乏这种找到平衡的方法,所以我还不行啊。
宫崎:可你就是吃这碗饭的啊。
庵野:我没办法推倒重来了,我就是走死这条路了。
宫崎:如果你是这样想的话,那就是陷得太深了,还想着也许会有某个时刻能想明白呢。
庵野:所以才会有《EVA》的那种结局。
宫崎:用这种方式啊。
庵野:是啊,因为曾经破灭过一次,那就是给我的答案了吧。能够回到现实中来我觉得很欣慰啊。(笑)
宫崎:想逃离的话需要相当的觉悟哦。
庵野:没错。
宫崎:不过只要掌握了逃脱的方法,那么还是能成功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死抱着不放。
庵野:这种觉悟我已经有了,总之就是想“咚”的一下丢掉大包袱,现在觉得怎样都无所谓了。
宫崎:那么你下次一定会成功的,只要不再被这个枷锁束缚就可以。
编者注:(这段对话,是对于庵野秀明心理的很好说明,大家可以结合之前的“空白的容器”一文来理解。)
预言!宫崎骏和庵野秀明的今天
在那之后,庵野秀明也的确如他对昔日的师傅所说的,离开了动画界,也放下了让他一夜成名的《EVA》,开始投身实写电影。面对老师傅宫崎骏的批评,他的选择是“逃避”,就像《EVA》里那个一边嚷嚷着“不能逃”却不得不从此开始新生活的真治一样。其实,宫崎骏和庵野秀明之间的种种恩怨,倒是像极了作品中的碇元度与碇真治两父子。
另外在庵野监督的眼里,《千与千寻的神隐》是部好作品。和《幽灵公主》不同,庵野认为《千寻》是一部能让人放松欣赏的作品,对比他之前说过的《幽灵公主》里隐含的那种剑拔弩张的异常气氛让他“看得很紧张”,如果不是听者有心,那么也可以说《幽灵公主》中的这些气氛,是宫崎骏为了同自己昔日的徒弟对着干的结果。当然,《千寻》让宫崎骏获得奥斯卡奖,一举成为了世界级名人。到了2001年,宫崎骏老先生又可以谈论下庵野秀明了——
-----------------------
宫崎:庵野他啊~怎么说呢,他也在烦恼吧。总在自我意识里刨根问底也没用啊,只能变得像蜗牛一样被壳禁锢住不知所措而已。明明知道这样做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在等着他,可是还是会陷进去。不过嘛,在他做《式日》之前,听说他还要在这个题材上做一部动面。虽然我也和他谈了几次,但庵野的想法很坚决,要么再接着做一个《EVA》,要不就让自己就死在这上头。那时正好是在他39岁的时候。(编者注:不知当年庵野想做什么样的表现自我的片子呢?真希望能知道他的想法。到了现在,新EVA剧场版的企划说明庵野的想法是改变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处于自我世界的反复询问的烦恼Otaku了)
记者:(笑)又要勉强自己了。
宫崎:一旦步入40岁啊,不是继续做《EVA2》,就是得为了某些投资人拍电影了,到时候也只能在两者中选其一。所以他就逃到了电影里,那死小子。这个只是逃避而已啊!
摘自2001年访谈:《风的归处》
-----------------------
而看过《千寻》后的庵野秀明也有话说——
-----------------------
“非常有趣,能够让人放松,各个方面都做的很出色。和《龙猫》当年的感觉很像。而且题材选用了至今为止一次也没用过的东南亚风,感觉很好,总之这个作品就是有亚洲的感觉。宫先生,您的心也更加宽阔了,已经扩充到东南亚了啊。(笑)
“另外每个角色都感觉有原型存在,这种真实的感觉也很不错。这次是为了给一个女孩子欣赏而做出的作品,创作动机很单纯,很好呢。实际上能看到这么多观众可以开心地把片子看完,宫崎先生也会很高兴吧。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啊。(笑)
“而且以他的年龄来讲,能描绘出这样的作品,充分证明了他的活力啊。对有些人来说,这部作品看起来可能比《红猪》更加深刻地反映了宫崎先生的内心世界,说不定哪个角色就是自己的化身呢。
“其实每部片子里都一定有以宫崎先生为原形的角色出现,这次应该是锅炉爷爷吧?在暗地里帮助一个10岁的少女,守护着她,甚至出面成就她和其他男生的恋爱(笑)的角色。
“这样说起来,其实千寻的父母也并不仅仅是对愚蠢的夫妇。尤其是母亲这一边,确切的说那不是母亲,而是个标准的女性。看到女儿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也不管,但是老公说什么都陪着去做。既然有了个不合格的母亲,所以父亲这边也是,虽然不是什么坏角色,但是却很靠不住。
“如果在那种环境里千寻成为了大人,说不定就会变的很灰暗。所以宫先生这次的角色就是指引她走向正确人生道路的角色——不能把她交给那样的夫妇带大,由我来锻炼她!(笑)我想这就是锅炉爷爷的想法,真是很不错呢。
“从视觉观感上来说也很好看,很久没有看动画看的那么开心了,看了后觉得动画真是不错。
“对我来说《幽灵公主》并不是很好的作品,当然我还有些主观方面的成见,所以实际上也并不是不好看。但是作为一部动画电影来看,那个的题材中(的冲突)恐怕大过尖锐了。但是因为之前看的不太开心的缘故吧,这次就看得格外开心,说不定是一种反作用呢。
“吃饭团的那场也非常不错,宫崎先生很少能画出吃的很美味的场景来,对于他来说是珍贵镜头了。(笑)此外无面人和锅炉爷爷都是我喜欢的角色。尤其是锅炉爷爷,宫崎先生也很希望自己能长出那么多手来吧。一只手画分镜,一只手画原画,一只手加动画……实际上他的工作量真的是非常大,这样大概就更想求神帮忙了吧?而那些煤球=吉卜力工作室的工作人员也真够不容易的。(笑)
“另外从视觉效果的方面来讲,动画里有好多种神也是不错的表现方法呢,还能保佑商业繁荣。(笑)不过我早就猜到他会来这一手,既然能有这个数量,那估计周边产品也就层出不穷了。
“如果先入为主地去评价一个电影,那么到处都能挑出毛病来。这里也奇怪那里也不好,这里的情节发展根本没必要,这种情况其实很多见的。但是这部作品似乎没有遭受这种评价,就是那么的受欢迎。因为看的人会感到心情十分舒畅,所以这部电影也许有排除人的邪念的作用呢。
“我觉得这是比《幽灵公主》更能反映宫崎先生实力的作品。观众也比之前更多,现在就算没有我的介绍也没关系,因为大家都已经爱上这部作品了。”
摘自2001年《eureka特集》
-----------------------
关于庵野秀明和宫崎骏这对师徒间的种种恩怨,这样的对话,也算是可以作为至少到现阶段为止的总结。我们不妨这样对比一下——
-----------------------
宫崎骏监督:“那死小子。这个只是逃避而已啊。”
——碇元度:“真治,你不能逃避!”
庵野监督:“我已经不被需要了吧。”
——碇真治:“我是没人要的孩子吧。”
-----------------------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07年随着《EVA》新剧场版消息的放出,这对师徒之间尽管没有出面说话,但好事者们都已经开始为宫崎骏和庵野秀明安排新的对决了,而且最为不幸的是,两人为对方的预言,似乎都不幸言中。
庵野说的吉卜力是宫崎骏独立支撑后继无人,也没法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这些在《豪尔的移动城》和《地海传说》中得到验证。外来的细田守无法服众被排挤走,宫崎骏不得不把自己的儿子忽然推到重要的位子上。而他的缺乏经验的弱点展露无遗,随着宫崎骏年事渐高,吉卜力帝国的后继危机愈发严重起来。
而宫崎骏说的庵野走不出EVA的光环,同样无比正确。2007年的新剧场版证明了庵野秀明经过这么多年的辗转,就算动机和心态变了,但是始终只是 “那个做EVA的庵野”。而且宫崎骏说的他会成为投资人的挣钱机器,也说中了《EVA》很有可能会系列化,庵野秀明也许就会这样继续被绑在名为EVA的轮子上,一路滚着一路挣钱吧……再过十年,又会怎样呢?
《EVA》的老板
--大月俊伦访谈录
《EVA》之所以为《EVA》,不仅是庵野秀明的创造,更有其幕后策划以及整个“污钱计划”的缔造者大月俊伦的汗马功劳。大月俊伦(Toshimichi Ohtsuki),1961年生于茨城县,现任King Records常务董事、多媒体内客关联作品的企划?制作子公司Ganges的社长。l984年通过当临时人员而进入King Records,任职与动画声乐部门StarChild Level。曾参与过电视剧《必杀仕事人》的录制,以及电影《哥斯拉》原声大碟的企画。之后,大月俊伦出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制片人,在《EVA》结束后。又曾任《机动战舰Nadesico》(96年)《少女革命乌蒂娜》(97年)《秋叶原电脑组》(98年)等一系列作品的制片,成为日本的视觉娱乐的关键人物。
大月俊伦作为制片人的特点,就是比那些中规中矩看着数据说话的商人们更“人性”或者更“个性”一些,当初就曾因进行一些非主流的企划而被公司一再否定,最后却总算坚持了下来,也算奠定了他的风格所在,直到发掘到《EVA》这块大金矿。作为制片人,大月不仅为《EVA》保驾护航,同时他也在日本的形象产业(Character产业,国内对应的词叫“衍生产品”)中掀起了巨大的改革波涛。甚至可以这样说,《EVA》不仅作为一部动画在动画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它同时也将记载在日本动画产业发展史的名册中。直至今日日本繁荣得甚至有些过热的动画业,其肇始即为《EVA》。而《EVA》的商业运作,正是大月俊伦的得意手笔——将制作委员会模式引入TV动画。
原本日本TV动画的商业运作大致企划得需要获得“电通”或是“博报堂”这样的广告代理公司青睐,由他们来拿着企划去找赞助商投资。获得赞助商的资金后,一部分交给动画制作公司,一部分则交给电视台获得时间档。贴片广告则作为回报由广告代理商销售。这种方式首先风险很高,如果动画收视率不理想那么将造成出资方和代理方的大灾难,所以广告代理方和赞助商的谨慎考虑将很难让比较个性以及纯原创的动画出头。而且赞助商所能拥有的不过是广告时间,并不能拥有任何作品的版权,版权集中在一家(通常是电视台)的情况也不利于衍生产品的开发热情。
而制作委员会方式则是一个企划发起后,让多家相关的企业以匿名和任意组合的方式(有关匿名组合涉及日本相关的法律,在此不作进一步说明)共同组成一家“制作委员会”负责作品的商业运作。(相应地,作品的Producer——制片人可能会有各家企业的代表,但大多只是挂个名字。实际操作由一个主要制片人负责,比如大月俊伦)这些相关企业可以是制作公司、漫画原作出版社、唱片公司、电视台、玩具制造商甚至偶像歌手事务所,作品的版权属于“制作委员会” 本体,而不再是单独的某家公司,而制作委员会的成员们则获得相应的权力:周边产品、CD或DVD发行贩卖权或国际版权等各项权力,有了这等便利,污钱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而且最后收益是扣除了各家的规定手续费和佣金后,根据出资额比例再分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通过制作委员会参与多个作品的投资,让企划更有机会启动,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也分散了风险。
而制作委员会所改变的不只是作品的商业层面,也改变了作品的质量本身。过去的动画里赞助商没有著作权,所以赞助商必须依靠周边衍生产品(Character 商品)来平本挣钱。因此能不能卖出周边就成为动画从企划时就要考虑的关键。(编者注:遗憾的是,这就是目前中国动画许多从业人员和专家对“产业”的认识和现状)至于那些泛滥成灾的机器人动画,自然也会被人讽刺为“玩具制造商的广告”。而一旦版权掌握在制作委员会手中,作品能否红就成为了利益者们的追求目标,而不会只是瞄准能否卖周边一项。正因为如此,许多也许被玩具制造商们忽视的优秀的创意和动画得以诞生,日本动画也不会单调地充满各类“玩具动画”——比如《新世纪Evangelion》这样的以创作者为中心的有些“另类”的动画。
在《EVA》中使用制作委员会方式,改变了动画作品因为资金问题受制于电视台的局面,为创作者们打开了镣铐,这不仅是大月俊伦在利益方面的考虑,也是他对于庵野秀明的理解与照顾。大月俊伦非常欣赏庵野秀明的才华,想要让他不受束缚尽情创作出最满意的动画,他甚至曾对庵野明确表明自己想要保护作品的立场:如果自己因为听到了反对意见想要插手《EVA》的创作,那么庵野可以“君命有所不受”。而且就在《EVA》的制作过程中,庵野秀明每个月都会到大月俊伦的公寓里住一晚上(是畅谈作品吧?真的只是谈作品对吧?嗯嗯……但愿是……),然后早上两人一起冒着寒风逛中野Broadway(著名的商店街,有不少动漫店,有很多从业人员、大学生和发烧友来逛,与Otaku集中的秋叶原相映成趣)和LD店,之后才各自去上班。正因为有大月俊伦这样兴趣相投且眼光独到的制片人或者说“伯乐”,像庵野秀明这样的个性监督才得以在日本机械化的残酷动画制作链条中脱颖而出吧。
在谈到现在时,大月常说“我一直没有改变”。这位因为个性和独断专行,又有些铁腕而被很多人称为日本“业界的耻部”的大月俊伦,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与庵野与《EVA》又有着怎样的感情纠葛?不妨从这篇2004年的访谈中了解一下。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增加了一些主观的评论和说明,如果您觉得有碍阅读大可以忽略。
关于制片人的身份
Q为记者,A为大月俊伦的回答
Q:大月先生,在谈到现代的动画角色商业化时,您是绝对不会被忽视的一个人。可以说,从很久以前,您的一举一动都会吸引大众的注意。
A:之前也有很多人和我谈起过关于制作委员会、出资还有作品内容本身是否充实的问题,关于这些方面的关系利弊就我自己在动画和电影的制作经验谈了很多,直到去年左右还有很多机会让我详细地说起这方面的话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听得多了,有时自己也会开始觉得这种方式是不是真的存在什么阿题。其实光动嘴皮子是毫无意义的,也没法解决什么问题(笑)。然后我就考虑起了这些不得不去认真思考的问题,最后还是回到了一线的制作中。本来我就是从录音和监制出来的,现在都很重视基层的工作,而且像盘的包装和插画都是我亲自去收的(笑)。
Q:如果只考虑商业层面的话,那无论再怎么讨论,也是出不了好作品的吧。
A:没错。如果只是单纯为了赚钱,那么还有很多只要肯付出努力就可以致富的工作,不用非得来做电影和动画。总之选择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同那些单纯的商人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是很有趣的一点。所以我认为要尽量避免和一线制作人员以外的人接触。那些人最后都会变成PlayManager而不是创作者。反过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Play Manager。就算被大家还是称作“制片人”,从我自己来说也不会有制作人的自觉了。我只是想同合得来的创作者们一起做些喜欢做的片子而已。
Q:《EVA》是一部名垂青史的伟大作品,但是,它既是体现创作者主观意志的作品,同时也是第一次以“制作委员会”这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进行操作的作品。而您在制作开始之后,是没有对动画内容进行过干涉,让庵野先生心无旁骛地做完了整部作品呢。
A:虽然这种话都听人说过一百遍了,但实际情况还是稍微有点不一样。庵野在制作的最初阶段就对我说:“大月啊,无论是King (King Records)还是公司这边,只要说一句不行的话,我就立即不做了。”于是,我便和他立下了约定。对我个人来说,如果拿公司的意见来压庵野,那他会立刻对我失去信任,这样就不可能再做下去了。所以,我一直都没有干涉过什么。
他那时所说的话,到现在还是我的座右铭。现在在工作的时候,有时还是不得不用公司的利益来压制作者们,但我是能不说就尽量不说。其实还是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吧。(笑)但是,有些人就能理所当然般地堂堂正正挺起胸膛说出这种话来。很不可思议呢。其实职务本身是没有魔力的。代表职务的名片就只是工作用的东西。(笑)一切都是自身积累的结果。
Q:对作家来说,总是希望能有一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看法一致的责任编辑。甚至有人说,只要他能充满热情和干劲就好,即使完全没有艺术细胞也无所谓呢。
A:对,我也这么认为。确实,热情是最重要的。在很多公司里,不管再聚集多少人,再怎么开会,也憋不出什么作品来。即使硬憋出来了,也只是索然无味、毫无乐趣可言的作品。不过鄙人的公司是绝对不会做出那种索然无味的东西来的;只要有我一个在,味道就够浓了。(笑)
Q:大月先生,以个人立场来说,您是一个喜欢奥特曼里的怪兽等等玩具的Fan吧。
A:说实话呢,我并不是一个Otaku。
Q:不是说喜欢一部作品就是Otaku啦。
A:世界上也会有很狂热的人存在吧。那样的人,我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笑)秋叶原的电器街我大概每三年才会去一次,而GalGame更是一次也没有买过。我今天在Big Camera买的DVD是《第三之男》(1949)《东京奥运会》(1965)和《八甲田山》(1977)。另外,还有Bandai Visual出的《超合金编年史》(2004)。我可不是Otaku啊。(笑)一般来说,大人肯定是不会买《超合金编年史》的吧。(笑)只是因为有村上克司的访谈呢。这样一来就变成为了赠品买东西了。
Q:大月先生做制片人的作品。经常能在动画界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澜呢。
A:其实有人会给我分类是某某类型片子的制片人,但我自己却没有这种感觉。我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已。很多人都想做那种一堆美女的动画,我对此是没有什么兴趣,但对公司里的人说明的时候,还是得说这种类型的片子比较能挣钱之类,不这样说得庸俗点就不能让人明白。除了动画之外,我也做别的东西。像我企划的高仓健的《大哥》(1977)的DVD,已经出了DVO-BOX了。在真人电影方面,东宝出的《罗蕾莱》(2005),我一直跟了三年,现在《魁!库洛马迪高校》的电影版也已经开拍了。此外还做过清水崇的恐怖片等等。我自己是做动画和做实写电影都可以的,明年我还要跟庵野一起做特摄,正在做企划呢。
Q:感兴趣的对象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吧。
A:不,我是不会改变的。前一阵子,跟一帮20年没见的朋友在一起喝酒,他们就说“大月你20年前说的话,和现在42岁时说的话,没有什么区别嘛”,我很感慨。但是,以现在42岁的我来说,20年前、那个22岁的人,是个狂妄而自以为是的家伙啊。但是,我即使在20年前就知道这一点,也还是会照着原来的样子做下去的。
庵野也是毫无改变。从20年前到现在,一点都没有变。即使是做了《EVA》,他仍然没有改变,只不过是外界对他的看法改变了而已。出了名了,作品大卖了,别人自然就用有色眼镜看他了。不过,即使我,也不是完全地长到42岁了;从22岁到现在,如果我心里有什么感觉,依然会照直对人表达出来。所以,我有很多敌人,也有很多讨厌我的人,真吓人呀,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敌人呢。(笑)出席聚会的时候,也经常会出乎意料地遇到许多不想遇到的人。“啊,不好,快溜吧”,这样想着,但如何杀出去,就是很麻烦的事了。
热血的时代
Q:大月先生和庵野先生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说“什么时候来一起做个作品吧”,但直到《EVA》时才实现。那时,你们都已经过了30岁吧。
A:前几天有一个动画公司的老板问我,在做《EVA》的时候有多大年纪。我回答他“从32到33吧”,他说“那可真了不起啊”。不过,人即使有做不到的事情,但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也会能多做到一点了。问我话的那个人,也就30多岁而已。所以我对他说“因为年轻而跟周围的人合不来,这也不太好吧”;当然,要是合得来当然好。我不是要否定什么,也不是要影射什么,但如果不能和旁人合作,也就不可能实现前所未知的成就了。把不合群称为“冷静的个人主义”而视为理所应当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在做《EVA》的时候,我们都很年轻。即使说是乳臭未干吧,那也的确可称作青春。当Gainax还在吉祥寺的时候,那也许是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吧。 “正因为什么都没做过,所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踌躇满志,当然也有一些好高骛远,也会紧张担忧,这就是青春吧。从《EVA》立案开始直到制作完毕,没有一刻的懈怠。所有的对话都很直接冲动,有一半都是在互相挖苦。要有人示弱马上就会被围攻。
当时的人有山贺博之、庵野、赤井孝美、出渊裕、还有我。贞本义行也在。大家都在高谈阔论,却一刻也大意不得。只要稍微露出一点破绽,就马上会遭到集中炮火的攻击。“那个是OOXX才对吧”,差不多就这样。(笑)即使在一边喝酒一边吃烤肉,也不能有丝毫大意。真是充满了紧张感的烤肉啊。“在吃不下去之前,就一直吃下去”,就是这种感觉。当然,所有的对话都是宅得不行。(笑)
要是稍微有一点跟不上,那就完蛋了。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无知”和“耻辱”是同义词来的。在知道的人面前,知道的人会觉得无地自容,于是就无法继续工作了。(笑)就像女高中生一样,“呀,连流行什么都不知道啊~”,立刻就会被大家拼命欺负。
Q:从90年代的泡沫经济崩溃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了。给人的感觉是,日本在实业上严重丧失了自信,所以迅速把眼光集中到了“可以获得国际性支持的日本动画”上了呢。
A:今天我就撞上了这个话题。在一个应酬上,一个官员上来就说“请多吸引一些外资呀”,还真是会给人鼓劲啊。(笑)然后还说着“要走向世界,走向世界”这样一遍遍重复。
Q:基本上也有了套路了?
A:就算你剑走偏锋,观众也不会上当的。但出乎预料之外的是,你就按着老样子做,他们反而会上当。无论是讨厌玩“内涵”的观众,还是那些想着绝对不会对“内涵”感兴趣的装腔作势的观众,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我们这些做内容的可以把东西做成起来。我在某个委员会的时候,曾经大力鼓吹这种理论。但是,如果我把做《EVA》时的那种初衷给忘掉的话,大概就会觉得只要能受欢迎而故意去玩“内涵”也无可厚非。
Q:在这种事上,大概很快就会被媒体的宣传定型,然后给捧成明星吧。
A:我不知道那能不能被捧成明星,但若那样,则很容易被束缚住,这几乎是一定的。
各种既有模式的毁灭
Q:《EVA》的企画终于实现之后,在制作的时候,您有没有预感到这部作品会发展到什么方向呢?
A:当时我的确预感到,“这会是一部很不平凡的作品”。而且,也感觉到“这一定是所有人都想去看的作品”。我能感受到这种很想看的期待。而且,《EVA》是第一个“制作者直接投资动画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播放的尝试”,身为先行者就做出了堪称最高杰作的水平,那么以后该怎么做才好呢。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别的TV动画能超越《EVA》的成就。这大概就是那种“只是起步就已经达到巅峰”的成就感了,这种感觉其实也挺吓人的。我在看完一、二话之后,我还在担心“以后可怎么做啊”呢。
那时我曾问庵野:“这作品会变成我们都难以想象的大作呢。”庵野似乎也有所预见,他回答说:“这部作品将把动画业界搅得天翻地覆吧。各种既有的模式都会被它毁灭。”这是当时我们的对话,当时我们都只是预感,现在都应验了。
现在的动画界已经没有什么前例和公式可以让人套用了。每个制作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暴走着,因为过去的那些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在这中间,也有说着什么“要赚钱啊”,或“要有内涵啊”之类空虚无聊的话的人进到了动画圈子里,什么内涵不内涵的,他在扯什么哪?
Q:在这部“很不平凡的作品”变成现实的过程、也是EVA掀起热潮的过程中,您也体验到那种兴奋了吧。
A:但是,庵野在那时可是相当低潮。我疯狂地信仰着庵野的才能和人品,但看到庵野那种苦恼、低潮的样子,我也高兴不起来。随着EVA逐渐成为人们的话题,庵野也越来越低落,我也跟着低落。在世间为EVA狂热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却是最低潮的时候。回想起来,实在是很讨厌。既是精神上的挫折,也是一种虚脱感。是很复杂的感觉。这的确很像他的风格,也只有他才会有那种风格。
Q:当时,庵野在Fans眼中,简直是笼罩着一种光环让他们可以把人生都交给他。庵野是受到了如此疯狂的崇拜的。但与此同时,据说他也遭到了非常重大的抨击。庵野监督无法对这些完全置之不理,似乎想全部都加以回应呢。
A:当作者还在发表作品的时候,就因为看到2ch那些地方的情报而受到心理创伤,也是世上罕见的。虽然他声明这是为了让大家更快地从虚幻中觉醒过来,可还是继续被口诛笔伐。(笑)而且我完全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那一套说法。尽管不是把人看得大低,但也不是看得大高。但是,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还是会伸出手的。那是理所当然的吧。
Q:我觉得网络社会凸现出了某种问题。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可笑,反而在嘲笑别人,一个个都拼命地想找别人的碴。
A:充满了杀伐之气。这样下去的话,很快就会变得荒芜不毛,我有这种感觉。从去年开始,这种感觉愈发地强烈。我渐渐觉得,都已经是过40岁的大人了,就该照着大人的做法去行动吧;那也不是什么很伟大的事情,只是深深感到,所有人,无论是部下、小孩还是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不想认认真真地于什么事。这样下去不行啊。(笑)很微妙地,从那之后,情况就发生了一些改变。
其实,青少年的世界变成那个样子,都是大人的世界遭到道德危机的结果。现在孩子们的这些行动,无非是映出大人行为的镜子罢了。《Post周刊》已经把露毛写真从封面上撤掉显出焕然一新的感觉。《现代周刊》在一年内大概也会这么做。这就说明有更多的人觉得,在容易让青少年看到的媒体上,不能毫无限制地给予信息。我认为这样很好。在网络世界上,到处都是色情内容。一定要对这一点敲起警钟。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人负责敲警钟的话,那很快就会灭亡了吧。
“铁人”的时代
Q:大月先生自《EVA》开始,打破旧有的“赞助商花钱买广告时间”的模式,确立了新的“赞助商直接出钱做作品”的方式,使动画的世界为之一变。以独自开拓新道路这一点来说,这可是娱乐产业的一大事件呢。
A:不不,并不是“独自开拓”的。那个,要是用考驾照来比喻的话,一般人在第一阶段的学习用8小时就结束了,而我要用上26小时呢。这完全不是可以教授的事情,自从我以临时人员的身份进入这个公司以来,用了许多年,自然就能把工作干得很好了。老实说,我很不擅长学习东西。
Q:我能理解。我也是,不管怎么练习演奏,都没法进步。稍微弹得好一点,又马上开始走调了,是这样吧。
A:我管了二十年的音乐,但直到现在都不会看谱。演奏也演得不好。也作不了曲。(笑)
Q:就算是照着课本来,也不能把那变成自己的想法呢。
A:不成。我是真没那种能力。在最初进公司的时候,上司教给我各种各样的东西,但完全不懂,只是拼命点头,说着“是,是”,但什么都搞不懂。
Q:您也不会看什么入门教学之类的吧。
A:实在是不成。所以,我不会用电脑。我连《快速简易电脑入门》这样的书都买了十多本呢。还想着“看这本不行的话,看那本就能懂了吧”,这样买了许许多多,结果还是不成。所以,不管是《EVA》也好,还是别的什么也好,其实都不是我自己把这个模式创造出来的。这并不是像励志书里说的那样,“要做前人来做之事”,也不是单纯地就是想走一条新路,更不是自己一个在那里摸索。我真是觉得,那些都是非常消极的做法。
要说有没有才能呢,我大概是属于那种毫无才能的人吧。大凡干媒体的,和动画业界的人,都会给人一种“善于抓住要领”的印象,可我就使那种印象大打折扣了。(笑)我也是相当怕生的。现在的动画业界每周要做出一百集左右的片子,我只能说“哇,大家都很善于抓住要领呀,真厉害呀~”。我是不会偷学别人的做法,可也想不出属于自己的做法。我觉得,我跟那些善于抓住要领的人的竞争,是一定会失败的,差不多就该从这行里告退,选择别的职业了吧;不,我是真的这么想,“啊,我肯定竞争不过那人呀”,就是这样。
我非常喜欢63年版的《铁人28号》,当时是昭和30年代。它播出的时候正掀起一阵热潮,我那时真是做梦也在看它。说“‘铁人’的时代”恐怕有点怪,但从昭和30年代后半到昭和40年代前半的那个时候,虽然物理上不可能,可我确实觉得,我的精神就停留在那个时代。那时的日本比现在贫穷得多,然而也更加充满活力。虽然物质上不丰富,但活力却绝对不缺,人的内心又都很满足。当时的社会,比起繁荣来,更想要的是饥饿感,至少我现在都这样认为;那是从早到晚,拼命拼命拼命拼命地干活,然后晚上很多人一起去喝酒。(笑)
居安思危
Q:在经济腾飞时期,社会上都认为日本是一个地小物贫的小国,所以更要拼命干活,充满了这种意气风发的活力。
A:但是到了泡沫经济时代,也就是所谓“去美国化”的时期,日本就交成了龟兔赛跑里的兔子。从那时开始就在睡觉,现在已经被韩国和中国从后面渐渐赶上来了,不是吗。但是,即使被追了过去很多人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大概在我国的人民里,有三分之一左右已经不把劳动当成美德了吧。反正还有年金,国家也不会抛弃自己,就觉得没必要考虑将来了吧。可在十五年前泡沫经济崩溃的时候,都没有人好好考虑过这个严重的问题。总想着总会有办法来解决的,所以才会付出了这么惨重的代价。整个国家都很愚蠢,所以才会变成这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经济过热和景气的时候,所有人都在谈钱,为了钱而奔波。股票怎么样啦,赚钱的事怎么样啦,这样的对话总让人感到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钱是怎么来的?都是劳动的“结果”呀。他们根本就把劳动的目的搞错了。看着那些自称“我就是要拼命攒钱”的人,我并不觉得他们是幸福的。我身边也有不少富翁,可我从来没见他们露出过幸福的神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胸膛的地方开了一个大大的空洞一样。所以,我时常保持着一种危机感,因为我不想要繁荣。不想要兴盛。繁荣只是上一步。下一步就是灭亡了。所以,还是在“上一步”之前预先做好“上上一步”的打算比较好,对吧。(笑)
和旧日老友喝酒的时候,对方说“20年都不变样的人,真是很少见啊”,我稍微有点暗爽。其实,从3、4年前开始吧,我的精神曾渐渐堕落、扭曲到奇怪的方向上去了;但大概在去年的时候,我想“不管怎么说,内心的满足还是最重要的”,于是,开始踏踏实实地做,不把最关键的地方交给别人,而是由自己来一步步做完。比如给讲谈社送书的样稿的时候,或者要送插画的时候,我都是自己骑车过去的。对方则都是大吃一惊,“啊?大月先生您亲自来送啊?”,可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日程表里,最要命的就是插画的进度,所以我都是自己去画家那里取插画稿的。还要事先打电话问“能去取了吗?”(笑)
Q:哈哈,这样的话画家也受不了吧。
A:这也是互相适应的。毕竟,如果真有一个人在不断地严厉催促,不管谁都会觉得,不赶紧把工作完成不行吧?我的同事里就有始终不懂得这点的人,结果自然不出所料。首先就是无法得到对方的信赖。所以,无论一次还是两次,只要还能动弹,我就要工作。我想,正因为我毫无才能,所以才必须这样努力工作。
庵野和我的交情,到今年为止,正好是20年。最初是我请他画《塞文奥特曼》专辑里的插画,然后又请他为《Mirror Man》专辑里的歌词本封面作设计。然后暂时就没有什么互相合作的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再见面是在91年的OVA《帝都物语》发售的时候。那之后,我们经常碰面、在一起聊天,就这样渐渐确立了《EVA》的方向……我们相识七年之后,我才开始和庵野一起从事动画方面的工作,之后又做了《EVA》。现在在第二十个年头上,我们又要一起做特摄作品。庵野是意气风发呢;我也是非常高兴。
编者按:此文发表于1996年10月号的《STUDIO VOICE》杂志,采访的时间是1996年6月24日,正是TV版结束而剧场版还未开始的时候,其中出现了很多庵野对于自己作品的说明和看法,甚至包括自己的一些意图,因此对于EVA的发烧友们可以说是一份十分珍贵的资料,看完本文特别是最后部分后,大概您也会同编者一样,明白到底为何将庵野秀明叫做“痞子”和“教主”……此外,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增加了一些主观的评论和说明,如果您觉得有碍阅读大可以忽略。
★没有无聊的专业意识
STUDIO VOICE:继前作《蓝宝石之迷》(TV动画,于89至90年播放)的成功之后,您已经有五年没有再执导动画了。在《EVA》制作将要开始的时候您有没有预感它将会打破普通动画作品的框架,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创新?
庵野:要说预感就难了。首先,有《EVA》这个企划的契机,与其说是《蓝宝石之迷》的成功,不如说是它的失败。并不是从作品本身来看不合格,而是在我心目中不合格。
STUDIO VOICE:为什么呢?
庵野:因为它(蓝宝石之迷)的构成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是做成那种随时都可以结束的故事,而且早在企划阶段的时候,就被上头要求做成是宫崎骏的《天空之城》的那种风格的TV动画。所以我很不喜欢这种一开始就预备着可以随时完结的作品。在我心中它是一个不合格的动画,这样也很对不起制作人员们。尽管在这之后的企划相对来说要好很多,然而在《飞跃颠峰》和《蓝宝石之迷》以后,我对于这些题材已经完全没有了灵感,而且其他人设想的题材也大同小异,结果只好自己来。自己同时担任企划,监督,制片人和原作。在那个时候KING RECORD(编者按:《EVA》的音像制品发行商,动画制作的赞助之一)来找到我,得到他们的支持后就决定要做TV动画了。
(评论:此外,“蓝宝石之迷”有直接翻译为“不可思议之海的娜迪亚”的,这个译名十分难听,还不如按“魔幻游戏”的翻法改下翻成“奇幻之海的娜迪亚”……其实最好的名字还是从其英文标题“Nadia:The Secret of Blue Water”翻来的“蓝宝石之迷”这个可以充分说明《蓝宝石之迷》的尴尬局面,而且从这一个侧面也能看出日本的商业动画的竞争之激烈,更何况该作是在相当于中央电视台的日本NHK台播放,更是“你不行就别人上” 的位置上,所以制作方似乎也对此有了心理准备……另外,关于《EVA》的赞助商,似乎还有别的说法……)
STUDIO VOICE:《EVA》的后半那让人绝望的发展,是那个时候就决定的吗?
庵野:啊,不是的。当时想描绘的是风格阳光开朗一些的典型巨大机器人动画。
STUDIO VOICE:那部片子里的怨念倒是很明显啊。不过尽管这样,《EVA》里不是也充斥着美少女,机器人和费解的宗教设定这些吸引注意的元素,当然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市场策略。可您有没有想过再做这种东西的话自己就会崩溃呢?
庵野:那倒没有,因为这些东西我自己也喜欢(笑)。其实也是因为我没有那些无聊的专业意识。有趣才是最重要的。总之先尽力做到最好,至于是否会失败那就到时再说了。当然如果是再做一部这种动画,只是26话的这种不算太长而又比较紧凑的故事的话,倒也能承受。当然结果方面就已经无所谓了,不过还是能成功就最好。
STUDIO VOICE:没有想过给作品留一个完美的结局吗……有没想过会影响到市场销售。
庵野:最核心的铁杆死忠有大概两万左右,所以没问题的。
STUDIO VOICE:你不担心他们会闹事吗?
庵野:我想日本可还没病得这么厉害。如果我们的作品收视率超过10%,LD大卖2万张,那日本可就算完了。(笑)
未完待续
下集预告:拍得接近真人电影的动画已经过时了
★拍得接近真人电影的动画已经过时了
STUDIO VOICE:想听听你对其他业者的评价。首先,你对押井守先生的评价如何呢?
庵野:我对他评价并不高。《机动警察2》还是不错的,不过这是因为我认识押井先生,从个人角度这么认为。
STUDIO VOICE:那《攻壳机动队》呢?
庵野:那个我还没看。
STUDIO VOICE:宫崎骏先生又如何?
庵野:宫崎骏做的已经不是动画而是电影了,那种无聊的所谓日本国产电影。
STUDIO VOICE:您是说从《龙猫》开始的倾向吗?
庵野:《龙猫》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我很喜欢那种让人心情放松的气氛。最讨厌的是《天空之城》。最近没什么看东西的心情。虽然我比较看好《红猪》,但是其中加入了太多商业化的东西,感觉很做作,所以也不喜欢。
STUDIO VOICE:还有一个与《侧耳倾听》同时公开的短篇《ON YOUR MARK》,您觉得那个如何?
庵野:有一个描绘女孩子的表情的镜头我觉得非常出色……其他地方的表现感觉就老套了。之后“STUDIO GHIBLI实验工房”也是如此--- 让人失望。如果没有安上“实验”这个头衔的话,还真是让人无法容忍呢。扛着品牌这种东西可真是让人辛苦。看得出《幽灵公主》想摆脱这个模式,还是让人有所期待的。然后是《风之谷》的七本漫画,那是至今为止最高杰作了。
STUDIO VOICE:原来如此。那您作为监督有受到什么真人电影的影响呢,尤其是《EVA》后半部分的那快速的镜头切换。
庵野:那是冈本喜八监督的影响。就是节拍。因为动画的画面是画出来的,其信息量有限,所以很多人就用那种把镜头里所有的场景细节都画出来的方法来解决,不切换,就在一个镜头里安排的满满的。总之就是把动画画得像实拍一样。大友先生,宫崎先生,还有现在的押井先生都是这么做的。我认为那种方法已经过时了。虽然我认为那样的镜头也是需要的,但是没有必要把整部片子都做成那样。重点在于控制那些提供想要对观众表达的信息的画面节奏,那是要和音乐来配合的。比如心情好的时候就疯狂地进行画面的切换变化,在镜头切换的一瞬间心情是很舒畅的。
STUDIO VOICE:也就是说,那时还没想着要去批判那些把动画当作逃避现实的避难所的动画迷们?
庵野:在我制作《飞跃颠峰》的那个时候是非常郁闷的。1986年我们GAINAX用心去制作的《王立宇宙军》遭到了惨重的失败,我们当时都十分心灰意冷。我们那么用心去做,但是观众们喜欢看的却不是这样的动画,而我们对那些非动画迷市场的宣传也失败了。于是我们都有些心理不平衡。观众们不就是想看半裸体的美女开着巨大机器人冲向宇宙嘛,所以我们就这样带着怨念去做了《飞跃颠峰》。 观众们不就是想看半裸体的美女开着巨大机器人冲向宇宙嘛,所以我们就这样带着怨念去做了《飞跃颠峰》。
orz 其实百度有..不过这种出来卖的可以转载吗?N早我就想到处发了.... 痞子也很无奈。。。卖肉才有市场 还有人翻译成真治啊 STUDIO VOICE那段是我还在当死大的时候翻译的来着……我人生中翻的第一篇访谈。 这书我有一本。。 本帖最后由 thez 于 2010-5-25 14:44 编辑
其实百度有..不过这种出来卖的可以转载吗?N早我就想到处发了....
空月の梦 发表于 2010-5-25 14:27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有作者认为不妥,我就删了,毕竟是很早的老物了,应该没关系吧? STUDIO VOICE那段是我还在当死大的时候翻译的来着……我人生中翻的第一篇访谈。
幽远ghofar 发表于 2010-5-25 14:40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蹭面子 書皮是白的,印了棵黑色的生命之樹那本?
記得看到不少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書皮是白的,印了棵黑色的生命之樹那本?
記得看到不少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落油Я 发表于 2010-5-25 14:47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我记得封面是人物来着…… 1.盒子包装封面是人物,里面有3张卡片+1本书+1张CD,书的封面如10F所说
2.为什么觉得能泄这么彻底不是普通fans能做到的....... Mark
继续等 庵野:在我制作《飞跃颠峰》的那个时候是非常郁闷的。1986年我们GAINAX用心去制作的《王立宇宙军》遭到了惨重的失败,我们当时都十分心灰意冷。我们那么用心去做,但是观众们喜欢看的却不是这样的动画,而我们对那些非动画迷市场的宣传也失败了。于是我们都有些心理不平衡。观众们不就是想看半裸体的美女开着巨大机器人冲向宇宙嘛,所以我们就这样带着怨念去做了《飞跃颠峰》。
现在庵野应该比宫崎骏有钱吧 当时的人有山贺博之、庵野、赤井孝美、出渊裕、还有我。贞本义行也在。大家都在高谈阔论,却一刻也大意不得。只要稍微露出一点破绽,就马上会遭到集中炮火的攻击。“那个是OOXX才对吧”,差不多就这样。(笑)
这氛围和爱撕衣蛮像的么。 当年梦总那期全介绍有人扫图么… 这本我有~(也有可能是增刊2)
觉得真嗣掐明日香脖子的分析很强~ 王立宇宙军确实是包含了热泪的伟大杰作
可是,这样的作品却注定无法取得商业成功 这书让我掏钱的原因.一个是封面的那个树.
第二就是因为这段话:而您如果还在置疑为什么我们没有出现天鹰战士和勇敢的少年等词.不好意思,请把这本书还给她真正的主人吧.
买了以后发现这本还真是超值.. 求原来NERVCN那些深度研究贴 好东西,收了 那么傻逼的动画还有人看 [滝本竜彦]绫波忘却计划
EVA放映结束的那天,众多青少年陷入了绝望。
“明天开始要为期待什么而活下去呢……”
然后在EVA剧场版上映的那天,众多的青少年的心灵都受到了伤害。大家都怀抱着语言难以形容的苍茫感情走出了电影院。
但是有一部分人将对EVA的朦胧感情用同人小说的形式发泄出来,写出符合自己期望的EVA故事。就这样,1997年时产生了空前的EVA同人小说热潮,据说当时网络上有几百几千个EVA的同人小说站。在那巨大的集团的角落里,也有我的一个主页。主要内容是恋爱小说。女主角是 绫波,主角是“我”的,脑内妄想恋爱小说。
脸上浮现出干笑的我坐在被炉里,写下这些精神腐烂的妄想小说。
大学一年级时,我连去学校都忘记了,只写着这些妄想含量百分之百的纯粹自我满足式小说。
我想象中的绫波不会拿起武器,不会爆发,不会有三角关系,非常令人安心。
我使用就算在当时也算是旧型号的NEC98,快乐地创作着这些低能妄想小说。
虽然那完全是超低智商的青春小说,但至少在自己写的妄想小说中也好,我想要接近绫波。
我那么喜欢EVA,决定这一生只爱绫波一人一直到死。
即使在社团的新人欢迎会上,我也挺起胸膛,像传教士一样宣传EVA。
“大家好,我是北海道出身的泷本龙彦。兴趣是看叫做EVA的动画。如果有人想看,我会立刻把录像借给他,请轻松地来跟我说吧!”
不知为何,那之后谁也不来跟我说话,但是几个月后的学园祭当晚,社团的人们向我的房间蜂拥而来。
也许是因为我住的公寓离学校很近,他们似乎想借住一晚。
我立刻兴高采烈地召开EVA上映大会。为了不让疲劳的大家睡过去,我高声解说着。
“来看这一幕!好好看看这一幕,真是太棒了!”
“呜哇啊啊啊啊啊啊!啊……!”
真嗣君向下砍,EVA狂吠着,刀刺出来的鲜血飞溅,我扬起拳头大声说道。
但是,大家都咂着嘴走出了我的房间,之后再也没来我的房间玩过。
独立一人留在黑暗房间里的我这样想到。
那群人懂什么。
无视EVA的人类,全部无知。侮辱EVA的人全部都是我的敌人。
不管是怎样有才能有学问的人,我也不允许他说EVA的坏话。一看到刊登着侮辱EVA的文章的杂志,我就会因愤怒而浑身颤抖。如果我当国王,一定将他们全体肃清。
装得好像很懂的样子,说什么“那个呀做得很失败啊”,小看EVA的那些人,我就算死也绝对无法允许。不懂EVA好处的人类,应该立刻因为自身的无知而羞愧地切腹。
你们这群人懂什么。
某一天,我在大学的研究讨论会上,放映了EVA。
好像是什么“影像媒体与文学的关系”之类的研究会,具体的想不起来了。
因为我中途开始就不去念了。
正当我得意洋洋地发表言论时,一个打扮得很新潮的男人对旁边的女性小声说道:
“到现在还在说EVA?那家伙没问题吧?”
我紧握着拳头离开了研究室。那之后再也没去上过那个课。
泪水弄湿了枕头,我诅咒着这个社会。
什么叫“到现在还”啊。
别以为EVA是消耗品啊。
别以为可以忘记凌波啊——至少还有我应该会到死都爱着绫波。证据是我买EVA的周边买得堆成山,UCC的EVA咖啡喝得都长虫牙,书架上收满了有关EVA 的书,真嗣君作封面的画集也在发售当天买了两本。
EVA的台词当然全能背下来,CD每天都听,海报也帖了满面墙。跟来我住处玩的女性两人独处的夜晚,我也在用电视看着EVA。
背后有人类的女性这件事令我感到非常紧张,但只要双手抱膝坐着看EVA,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就像这样,我的青春里全部都是EVA,而且我最喜欢绫波丽。每晚写妄想EVA小说写到深夜。
女主角是绫波主人公是我。在故事的最高潮,我向绫波告白了。
“我喜欢你。不论到何时,我都喜欢你!”
但是……
但是我不知道绫波这个时候,应该做出什么表情。
在表情还难以决定的时候,时间飞逝而去。
猛然回过神的时候,我已经二十五岁了。
二十五岁的我,变成了听到“好莱坞要拍EVA真人版了!”这种大新闻也完全不会动摇的大人。
变成了会回应“绫波是谁演的?希望索性让黑人来演,让大家吓一跳呢。”这样的小玩笑的大人。
再也不会狂热地大叫着“不要侮辱EVA!”了。
墙壁上绫波的海报在很久之前就拿了下来了。
EVA的录像带也在壁橱里积满了灰尘。
曾经完全背下来,经常随口引用的EVA台词,现在也几乎都忘记了。不得不与人讨论EVA的时候,我也会不那么狂热,而是微笑着回应。“那实在是一个划时代的动画啊。”这样被谁侮辱的时候,也会不涌起怒火,已经不会因什么感情而激动了。
因看到“剧终”这文字而感受到的丧失感,我已经完全消耗掉了。
那些无法言说的苦闷,那些黏稠不明的感觉,心里裂开的缺口……也都完全消耗掉了。
就算如此,我的心里还残留着唯一的感情,发觉这一点后,我笑了。
那是痛苦。
为了写这个随笔,重读过去资料的我,因为感受到了胸口的痛苦而微笑。因为那些丢脸的过去而感到快乐。
比如说有名的作者所作的,那个超冷的EVA之诗。
或是某作家因为EVA而跟老师打起架来的法庭记录。
还有在箱根汤车站上,不知是谁放置的“欢迎来到第三新东京市”的看板——回想起这些痛苦而丢脸的事情,我高兴地笑着说,大家都曾经是傻瓜啊。
回想起来,那时的一切都非常辛酸,却又非常美好。
了不起的大人也好,头脑也很好的学者也好,当时的大家,都又痛苦又有趣,我也同样是又年轻又疯狂。
从壁橱的深处把NEC98拿出来,重读起当时自己所写的妄想EVA小说,回忆起那因过于愚蠢的妄想而沉迷的自己。
——因为一些奇妙的事情而唤醒了自我的绫波,从NERV那里逃了出来,乘上了小田急特急电车。
在新百合站换成了普通电车后,终于来到了生田。
然后她与深夜的车站前闲晃的我陷入了恋情,但是NERV的保安来追捕了。
我运用机智把她藏到了公寓里。
已经没关系了,在这里就可以安心了。
所以求你了,绫波,请你一直呆在这里吧。
大概在我的世界里,最喜欢的人是你。
只要有你,我可以什么都不要—— “没错,我,不管到何时,都会一直喜欢你的!”
但是……但是,你原本就不存在在任何地方,我说的话也是个大谎言。对于虚构少女的热情,已经在数年前消失在虚空中了。而且因为绫波又是个不怎么说话,也没有什么表情的少女,我们两人不知要做什么表情,很长时间什么也不说,只是呆站在那里。因为当时卡在了这里,我重敲起数年没敲的古老98式键盘,开始续写这妄想 EVA小说。
“对不起了,绫波,我已经不行了。”
“是吗。”
“我想不起你的台词了。也回忆不起来你的脸。呐,拜托你,回到我身边吧,我需要你!”
“别说那么悲伤的话。——对,对了!笑一笑吧!”
然后绫波就与第六集结尾一样,向我露出了微笑。
“再见了,龙彦君。你不会死的。因为我会守护你。”
然后电线杆子上白鸽飞起,回头一看,绫波已经不在任何地方了。
我擦下眼泪,向那方向挥手。我微笑着,向那冰冷痛苦的回忆的全部,挥手告别。
====================
T^T 书我买过,附件下载再看一遍 手机党颤抖标记……翻死了…… 先马克 多谢楼主 MARK mark mark下。。好长。 http://tokyo3cn.com/bbs/thread-19945-1-2.html
个人觉得这篇条理最清晰 不管怎么说老剧场结局确实是 明日香胜利了。 新剧场会是谁留到最后呢 这必须mark啊~ mark
多年前曾经收过这本书...
不过那大邪神是什么时候收到的来着? 马克,买过两本书,求1和4? 太。。。太长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