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小来请教下大家
http://i48.tinypic.com/acpzdx.jpg胆子小来请教下大家,以前PS2上那个《カルタグラ 魂ノ苦悩》把我吓的半死。这次的《七憑キノ贄》 血腥吗? 本帖最后由 白純式 于 2009-12-16 21:08 编辑
想子是真凶,诗音也杀过人,以下有透
这是推理物,封面那个诗音,只杀了一个人,新婚之夜把未婚夫用头发勒死后把头砍掉(实际上有可能是那老奸夫做的)
其他的犯行都是她亲姐姐想子为向七月家复仇临时计划的模仿犯罪,单纯砍头而已,不怎么猎奇
真正猎奇的应该是七月现当主摩夜监禁残杀女仆的背景设定,但游戏内容对这个一带而过
这作背景是典型的大家族爱憎剧
自杀的前七月家当主是入赘到女系七月家的,而他妻子摩夜则是七月家近亲遗传病+心理扭曲,诱拐村姑来制假发收藏
而前当主和收养的外国友人之女勾搭,生了一对双胞胎
这摩夜和两代医生都有染,给丈夫带了绿帽生了医生的两个孩子,放火烧死丈夫的二奶及其二个女儿,给丈夫下慢性毒药
二女儿被救出后收养就是这个诗音,她和母亲一样是父控,和一直照顾她的使用人的亲叔叔发生关系
大女儿就是带着主角“意外”访问七月家的学姐,知道诗音杀掉未婚夫后将计就计,用模仿犯罪杀光七月家的女系向摩夜复仇
NOMALEND是想子连杀数人(包括她妹妹)后被揭穿,最后挟持摩夜在洋馆内放火完成复仇
TRUEEND是主角阻止第3次杀人并推理出想子的犯行,想子诗音姐妹相认后投案自首,想子10年后出狱被主角接走,诗音由于有身孕(她叔叔的)减刑后生出双胞胎,和老奸夫一起过4人幸福生活
OK,剧透已反白 这是推理物,封面那个诗音,只杀了一个人,新婚之夜把未婚夫用头发勒死后把头砍掉(实际上有可能是那老奸夫做的)
其他的犯行都是她亲姐姐想子为向七月家复仇临时计划的模仿犯罪,单纯砍头而已,不怎么猎奇
真正猎 ...
白純式 发表于 2009-12-16 19:43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至于透得那么彻底吗..... 3楼我祝你吃方便面没有调味包。。。 3L我祝你买软包装饮料没吸管 游戏不用玩系列 ... 3L我祝你下载A片下到葫芦娃 我完全没想过会在这贴被透……3L你这个冒牌货! 想子是真凶,诗音也杀过人,以下有透慎看
这是推理物,封面那个诗音,只杀了一个人,新婚之夜把未婚夫用头发勒死后把头砍掉(实际上有可能是那老奸夫做的)
其他的犯行都是她亲姐姐想子为向七月家复仇临时 ...
白純式 发表于 2009-12-16 19:43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3# 白純式
这世界有许多种艺术,有的让人流泪;有的让人流血;有的让人流汗;也有的艺术让人先流泪,再流汗,最后流血;也有的艺术让人先流血,再流汗,再流泪——当然,后两者不再讨论范围之内。
怀尔特·斯杜尔勋爵在他那本名声昭著的《论我们时代的精神》给剧透作了一个定义:“剧透是一种高雅、精致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沃纳·海森堡在《哥本哈根:我与玻尔不得不说得故事》里也提到:“我对核裂变原理的灵感,完全得益于剧透这一种智慧体操。剧透和核裂变的原理基本一样:用剧透去撞击阅读的乐趣,让它裂变,并释放出双倍剧透的乐趣。”
如你所见,以上的名人名言均属伪造,但这并不影响剧透的正当性。
那么,什么是剧透呢?
是在1977年5月25日的美国37家电影院前高举着牌子,告诉每一个买票的人:“黑勋爵是卢克的爸爸,他后来死了。”
是在1980年春节前夜的中国大陆,用大喇叭在胡同里用最大分贝拜完年以后说:“许文强一出门就被乱枪打死。”
是在1999年《第六感》放映到一半的时候,对还在同情汤尼-科莱特的观众说:“死的其实是布鲁斯-威利斯。”
是在1993年蹲在租漫画店门口,告诉手里捧着《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幸福少年们说:“悲恋湖杀人事件的凶手是远野英治,他没死,后来在《黑死蝶》里又出现了。”
是在2004年用群发EMIAL的形式告诉邮件列表里的每一个人:“圣杯就在卢浮宫里,耶稣有后裔,是索菲娅。”
是在2005年拿到首发的《哈里波特与混血王子》以后,先翻开目录页,然后打电话给等待中文版的朋友:“邓不利多死了。”
关于哈里波特,我有一位罗姓朋友作的更绝,他把自己的MSN名字改成“邓不利多死了”,然后不停地上线和下线。于是所有人——包括完全不想被剧透的不幸人们——悲哀地看着屏幕上MSN提示窗口反覆提示“您的朋友‘邓不利多死了’已经上线……”
可见,神圣的剧透并不违背道德,事实上它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道德境界:剧透把真相带给人类——只不过时间稍微提早了那么一阵罢了。当对方知道情节后那一瞬间的错愕,真的,没有比这更好的奖赏了,之前为了提前知道剧情而付出的一切辛苦都得到了回报。阿门。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耶稣是第一个剧透者,他剧透了自己在未来的死亡,但是他还不够彻底;而流传最广泛的剧透者并不是我、罗姓朋友、祝姓朋友或者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人,而是一个巨大的团伙:他们每天靠剧透为乐,并在各地设置分部,让所有的人都第一时间被剧透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电视报》剧情简介栏目。
没有什么比推理和悬疑更怕剧透了,它们就想是雪人畏惧太阳一样畏惧剧透。我至今还记得我的第一次是在中学时。
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我的一位初中女同学一个人在教室里安静地翻阅着书卷,齐耳的短发,细腻修长的手指轻轻搁在散发着香气的书页上。夕阳轻柔地照进来,把一切都涂成金黄色,蝉鸣声声。
我抨然心动,带着笑容走过去,向她问候:“你好。”她抬起头来,露出文静的微笑:“你好。”我注意到了书名是《十个小印地安人》。
“你第一次看?”
“嗯,刚开始看。”她有些羞涩地点了点头,面色微红。
“法官后来死了,但他是凶手”
我平静地说完,以后扬长而去。
而剧透党的敌人则是动作片。比如《虎胆龙威》系列,这几乎没什么可透的,人人都知道布鲁斯·威利斯最后会胜,但在那之前会被敌人打成狗。《007》系列也是没什么能透的,人人都知道他会在开头日一个女人,在结尾时日一个女人,在中间日许多的男人。至于《洛奇》系列,你剧透以后对方的唯一冷漠回应就是:“哦,那家伙又上场了么?”
每一篇哲理性的短文,都会以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结束,我也不例外。这个故事很短,但是很悲伤——我保证它就和《读者》里的小故事一样感人肺腑。
故事的主角是我的一位朋友。出于隐私考虑,我不能透露李霁的姓名,姑且称他为A吧。A是个住在新疆的汉人,北京读书,每年回家要坐上五十几个小时火车。
有一次聚会,A在席间忽然感慨,说现在市面上没有任何一种电子娱乐设备能够支撑全程,所以他决定今年回家带一些耐读的书。我们问他选了什么书,A回答说《三国演义》。
“什么?你竟然还没看过《三国演义》?”
“没怎么认真读过……”A老实地答道,浑然不觉他已经唤醒了恶魔。
周围所有的人眼睛都红了,大家彼此对视了一番,一起对他笑眯眯地说:“你知道吗?诸葛亮后来死了。”
“我知道!”A完全抓狂了,他泪雨滂沱。
我从来没如此快乐过,原来《三国演义》也是可以剧透的。
看了前几行觉得不对劲,迅速往下拉
看了前几行觉得不对劲,迅速往下拉
狸狸狐 发表于 2009-12-16 20:54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第一行就已经透干净了 好吧我是来求LZ大图的
我觉得第一行就已经透干净了
稲穂鷹乃 发表于 2009-12-16 23:00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一路拉下来我已经忘记第一行写的是什么了……
要不要拉回去看看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