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ia
发表于 2009-8-11 16:22
再转一篇
写在硬科幻动画《玲音》的第十年(转载)
发信人: landscape (infornophobia|保护小白即保护生态多样性), 信区: ScienceFiction
标 题: 写在硬科幻动画《玲音》的第十年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8年10月28日17:08:58 星期二), 转信
We\'re all connected... There is the world around us, a world of people,tactile sensation, and culture. There is the wired world, inside thecomputer, of images, personalities, virtual experiences, and a cultureall of its own...Has the line between the real world and the wired world begun to blur?
(以上是写在《玲音》DVD第一卷封面上的文字。《玲音》原名叫《serialexperiments lain》至于那“serial experiments”是什么意思我至今也没能明白,所以姑且直呼其中译。)
高中的时候我在家里使用电脑的权限被父母剥夺,处于一九八四一般严厉的媒体、通信管制之中。我断线了。然而我仍然可以将DVD和漫画走私回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打开电视放自己的深夜档。那时候我的心理刚刚被《新世纪福音战士》轰炸过,我顺着wikipedia的条目遍历genre是psychological的动画,然后就发现了《玲音》。在凌晨的寂静中看完这样一部寂静的动画,我勉强让自己坚持到早自习再睡觉。虽然第一遍和第二遍都没有看懂,但是里面描写的网络之神玲音的成长过程以及跟《EVA》的“人类补完”差不多的人类精神统一的概念、种种神奇单又逼真的cyberpunk意象都让我感到非常激动。最重要的是,《玲音》在当时就给我留下了一个盖亚尺度的抽象终极理想。于是我就试图顺着玲音的脚步,到了现在这个地方。过了三年,知道了许多事情,经历了许多事情,再回头看《玲音》,仿佛懂了许多,我自己也从当初的小白变成了geek。为了纪念这一段时间,我就写一篇关于《玲音》的理解文章吧。
日本的动画的主题向来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叙事相当地“温暖”;然而在《玲音》中关于人物关系的描写被削减到很低的程度,比如经常能见到玲音一家人吃饭无话可说的场景。在我看来《玲音》基本上没有讨论人与人的认同、自我价值、爱之类的《EVA》反复折腾的话题,硬科幻坚硬冰冷的棱角静静地存在于你可以触碰但无法观察的地方。
《玲音》从技术眼光思考了一个人类世界的根本问题──进化。《玲音》表达了与其他cyberpunk作品类似的观点:人类的进化到了尽头。在layer:05 Distortion和layer:12Landscape中的独白告诉观众:“人类的分析能力比动物低”“人类只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驱使肉体的行动”。这样“人类的进化已经到了极限”的解决方案只有“Network,就是Wired”──“人的进化已停顿下来了,这可能是神所定的。知识和资料就不同了。随着人类一代一代地繁殖,知识和资料亦相对累积增多。若不能一起共用和分享,那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进步的”。
network是什么?MW词典给出这样的解释:“an interconnected or interrelatedchain, group, or system”。网络的本质就是互联,互联的目的就是信息的交换和传输,将静态的孤立的信息转化为动态的连通的信息。考察人类的进化史,我们可以知道对人来说世界在表现上就是图像和声音,然而图像和声音的原始(“raw”)信息到现在为止都是相对不容易传输和存储的。在很久以前,人更没有任何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文明停滞不前;后来,人类发明了文字来表示图像和声音信息,这种信息传输/存储协议构建的网络与图像声音原始信号直接传输存储的方式相比压缩率更好、传输速率更高、保存时间更长、鲁棒性更强。这种协议网络出现以后人类的交流大大便利、一代一代的记忆也不因为个体的消亡而遗失,这样人类文明才出现了飞跃。然而飞跃也是有代价的:文字是有损压缩,文字将人类局限在文字世界中,用文字折射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产生了微妙的偏差,这个微妙的偏差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困惑(语言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议题)。到现在为止,人类也没有停止过对更好网络的追求,数字时代的网络在以指数的速度发展,逐渐地我们有了网络音频、网络视频、p2p。这样的量变会带来怎样的质变?《玲音》给了我们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连线网(Wired)。
《玲音》的连线网设定到底如何呢?《玲音》的时间设定在近未来,连线网有显而易见的原型──那就是现在的互联网──不过其规模在尺度和复杂度上都大大超越了现有水平(即使《玲音》是十年前的作品)。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强大到什么程度呢?获取信息的速率瓶颈仅仅取决于本地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而与网络连接无关,因此在本地拥有强大计算能力也就意味着“可以在网上任意纵横”(layer:03 Psyche)。甚至有地下组织开发出一种叫“Psyche”的硬件,让人能够利用自己的大脑(的无意识部分)作为处理器提升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关于Psyche,我们可以想想,人脑最擅长而计算机最不善长的是什么?是模式识别,图像模式识别、声音模式识别。如果计算机的模式识别模块由人的大脑代替,那么人跟计算机的界限在哪里?本来人是通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装置与网络连接在一起的,现在人的一部分已经在功能上直接与网络连接了,那么人离直接接入网络也不远了。当然,虽然不远了,但是离发生质的变化还是有一点距离。真正使网络发生质变的,是连线网协议版本7(Wired Protocol Version 7)。
(注释:IP = Internet Protocol,所以不要用“IP协议”来称呼互联网协议;对连线网也如此。把互联网协议叫做IP协议的行为被称作“RAS syndrome”。)
WPv7也有显而易见的原型,就是现在网络的基础协议组:TCP/IP;注意:这是一组协议不是一个协议。(那个v7让我想起IPv4或者IPv6之类的命名法,不过在这里版本号似乎没有特别的含义)。与TCP/IP的层次模型类似,我们理所当然地可以把WPv7看作若干层次(可能每话的标题中的layer就是从此而来)。TCP/IP模型最接近物理的底层叫链路层,负责在物理层面传输,核心协议是解析硬件地址的ARP(地址解析协议)及其姊妹协议。类似地,WP也有“链路层”,就是依靠舒曼共振实现的全球无线体系,甚至还有与ARP类似的协议──layer:09 Protocol中说:“英利政美……使用舒曼共振辨识装置,来识别每一个人的电波。”
连线网的底层实现靠的是舒曼共振。舒曼共振,7.83Hz(均值)的在舒曼腔中(地面与电离层之间的非导电空气构成的厚膜)快速传播而衰减很小的电磁波,因为频率极低,因此弥漫于整个地球上空,有人将其叫做地球的脑波。WP会想到用舒曼共振来实现链路层其实是有历史典故的:特斯拉(Nikola Tesla)就曾经认为舒曼共振可以用来进行“全球尺度上任意点之间的能量和信息传递”。舒曼共振作为链路层传输原理,造成网络尺度一定在全球级别,整个地球都被包罗其中。舒曼共振的全球性很好地刻画了连线网的无处不在、不可逃避性(黑衣人最终的无处可逃)。除了全球性,舒曼共振还是连线网直接连接人的大脑的技术之一(另外一个之一是Psyche技术)。在layer:09 Protocol还有这样的解释:“……有人认为,人类进行互联网的行为,会影响地球的电波,可能会引发各种异象。网络迅速的发展,会和地球电波互相干涉,会产生什么后果?也许人类的脑电波会被干涉吧。”舒曼共振干涉人类的脑电波这意味着什么?人已经不需要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装置,人与计算机/网络的关系已经跨越了质变的界限。
跨越质变的界限,人不再需要通过键盘输入,不再需要通过显示器获得输出,人把自己的感知直接交给了网络。连线网的强大传输能力保障之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去看,通过网络去听,甚至,通过网络去想。与此同时除了信息传输能力,连线网还通过舒曼共振把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这个巨大的“外部”信息储存设备转变成了可利用的形态,这样从Vannevar Bush的Memex到Ted Nelson的Project Xanadu一直以来追求的信息存储能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如果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强的网络可以代替文字的传输协议,如果这样的网络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利用起来代替文字的存储协议,那么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不再需要通过文字就能交流,我们的记忆能得到永远的保存,我们的相互连接得到了最大化,那么人类的意识与认知能力会从文字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得到继文字的发明之后又一次得到巨大的飞跃。
这就是进化之路尽头的一扇通向新世界的门,通过网络人类才能打开它。这也是《玲音》剧中反复提及的“we\'re all connected”的真实含义──我们从来都是相互连接的,我们需要更多的相互连接,我们即将实现相互连接的最大化。
然而就像文字给人类带来了飞跃的同时也将人类局限在了它的桎梏之中一样,超越文字的连接最大化也在让人类文明得到飞跃的同时不可言述地改变了一些东西──这就是“the line between the real world and the wired world has begun to blur”。现实与网络界限的模糊,在其他cyberpunk作品比如《Neuromancer》《The Matrix》《Ghost in the Shell》中都有所体现,然而都未曾达到《玲音》这般激进的程度。《玲音》设定的全球网络(因为舒曼共振的特性)对人的接入是不可选择不能逃避的,接入的范围是所有的生物,接入的程度是完全接管人的感知和意识,这样的地球不会出现Neo这样的救世主。在《玲音》的连线网这样的网络中人可以通过网络去看,通过网络去听,甚至,通过网络去想。然而,这个人到底是谁?通过网络人看到了什么?人听到了什么?通过网络,“人”又想到了什么?究竟是网络在思考还是个体的人在思考?这时的“人”,通过网络达到了连接最大化的人,已经不再是人。一般cyberpunk作品设定中轻微的人自愿选择的网络连接只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轻微损失,像《玲音》设定中这样的网络便彻底地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将具有个体特性的人去分化、把每个人都变成了全球网络的神经元。这样的全球网络,叫全球脑。
《玲音》花大量篇幅隐讳或者显式地解释和设定了全球脑这样一个系统论概念。……(以下作者略去关于全球脑的系统论介绍若干字)文章内容范围所限,关于全球脑的介绍就到此为止。显然,剧中反复出现Cyberia夜总会就是受到了Douglas Rushkoff在1994年发表的同名书的影响。此书中讨论了网络文化下在盖亚理论中的全球脑概念。这类概念在cyberpunk作品中出现得不少,从《Neuromancer》到《The Matrix》都有的“matrix”,但是都没有像动画形式表现出来的《玲音》这样把人的个体消解推进到如此激进的程度。这类概念在动画中出现得也不少,从《EVA》的人类补完计划,到《玲音》的连线网,到Code Geass R2中的阿卡夏之剑系统。但要说描写如何技术地而不是神棍地实现这样一个全球脑,只有《玲音》做到了。往后的日本动画中这样的概念越来越普及了。
另一方面,现实与网络界限的模糊也引入了“consensus reality”的哲学。……(以下作者略去关于共识现实的哲学介绍若干字)文章内容范围所限,关于共识现实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一九八四》中表现的团体迷思(groupthink),《The Matrix》中的史密斯侦探都是这种哲学观的代表作品。
归结起来,可以说《玲音》的世界设定吸收了当时系统论、网络技术的前沿思想,对一个全球脑的技术实现做了详细设定,这是它最硬的部分。
除了世界观本身,《玲音》中的人物也因为这样的世界设定而变得非常神奇。主角岩仓玲音被称为网络上的“神”。“神”的含义也应当有技术的理解。网络的“神”,是一种“Omnipresence In The Wired”,何谓遍在?技术地说当然不是你叫他他就立刻从远处传送过来的意思。想想我们现在的网络,也有遍在,那就是协议的实现。协议要负责每个人的信息传递,因此玲音成为了偷窥者;每个人的信息传递都要遵守协议,因此玲音掌控了每个人,因此玲音便是遍在的神;玲音是负责维护网络健康运行的daemon;玲音是伴随网络成长进化、自我改进的协议自进化机制;每个人都有一个玲音守护着;作为协议的实现,玲音无法参与协议实现的应用,因此只是一直看着这个世界。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好?(這是不是萌點?)与此同时,同样有“神”称号的英利政美也是神吗?事实上,他是一个假神,他像一个骇客(注意,不是黑客)一样在自己的设计中为自己留下了高等的权限,他试图掌控网络,他试图控制玲音,他试图将人类进化的成果归结于自己一身,最后被玲音消灭,悲剧啊!
在理解这样的世界观和这样的人物设计之后,我们不难判断《玲音》制作群的趣味爱好。《玲音》中大量的关于技术的引用都精确而罕有纰漏。像是对苹果很多的引用,Knowledge Navigator,Copland,玲音的旧式NAVI,爱丽丝的iMac,BeOS,Openstep,nExt,以及“think different”。写在黑板上的printf,快速闪过的LISP代码(有好事者查出来是引用的Conway\'s Game of Life。说到LISP,我们还可以简单对比一下不同动画中用字符填充屏幕空白的习惯。在《玲音》中那个找来的lisp代码的原题Game ofLife是可计算性理论研究的一种叫细胞自动机的模型,而lisp则是主要应用与人工智能的语言;在《凉宫春日的忧郁》中找来的,一次是一个用bcc32编译的枚举进程列表的c代码,一次是一坨sql语句;在《FLCL》找来的,是gainax自己网页的html源代码;……还有什么来着?我只是感到《玲音》的制作群可以说是厚积薄发毫无装□的成份,有关的访谈中也能看到这一点),Vannevar Bush的Memex到Ted Nelson的Project Xanadu,到MIT发源的半虚构组织“Knights of the Lambda Calculus”(LISP和Scheme黑客组织)……在许多细节上我们也能看到《玲音》的闪光之处。像是独特的画面风格和意象──玲音寝室窗外的无数断的电缆/光缆,切开天空的架空缆线,玲音回头看到的深谷上无数的巨型发射塔,永远不停的弥漫在空气中的高频振荡声,或者Cyberia里沉重的工业、techno电子乐,纳米机械毒品Accela,有如现实的预言一般的layer:11标题“infornography”(信息强迫症,像是考据癖、人肉癖、阅读强迫症、电波中毒都可算作其中)……
现在来回顾历史,重新想像当时播放的状况:《玲音》播放结束之时,Google刚刚成立,Linux Kernel即将到达2.2.0,WWW刚刚取代Telnet最流行的网络服务,网络正在指数曲线的开端。然而到现在,十年才刚刚过去,Google已经成为互联网巨人,Linux Kernel已经到了2.6.24,WWW正在从Web 2.0向Web 3.0甚至语义网进发。至于我个人,也像从当初《EVA》留下的个人妄想世界中走出来一样从《玲音》的朦胧的世界观中走出来。
十年之间,世界已经不同;然而现实世界与《玲音》预言的世界究竟能相差多少,谁知道呢?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全文链接:http://bdwm.net/bbs/t.php?ScienceFiction/M.1225184920.A/2989/0/0
unbalanced
发表于 2009-8-11 16:23
失眠症患者必备良药
blazeryan
发表于 2009-8-11 16:25
实验片
只是故事拖得较慢(本来这个故事就撑不了13集),实验性的镜头非常多,以TV动画的形式出现就显得不妥
压成3~6集的OVA也许就非常不错了
关键看你是否能够接受监督的叙事节奏,真的合不上拍子也没必要强求
其实动画本身并不是十分出色,与攻壳这类故事性、节奏把握、深刻寓意表现等各方面出色的作品相比依旧
差距明显,只是实验性镜头多了,被人套上“内涵”二字。
看帖用
发表于 2009-8-11 16:28
nayuki
发表于 2009-8-11 16:34
不是她还会是谁?
Marseille 发表于 2009-8-11 16:11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听声音和唱腔也不会认为是吧
其实应该是Bôa,中间是拉丁字母
http://en.wikipedia.org/wiki/B%C3%B4a
http://www.ffsky.com/article/a13535
狮子王凯
发表于 2009-8-11 16:50
38楼不错,终于好像看懂了
木花咲耶姫
发表于 2009-8-11 16:56
本帖最后由 木花咲耶姫 于 2009-8-11 16:57 编辑
一般一半人说非常神、一半人说非常烂的片子都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ps. 所有人都说非常神的片子不存在 <- 漫区近日潜后感
hein
发表于 2009-8-11 17:00
本帖最后由 hein 于 2009-8-11 17:03 编辑
故事其实无所谓
监制故意打乱的故事,和大量的信息量下
能够把人物的性格都可划出来,很不错
然后这部作品让你认识安培
warachia
发表于 2009-8-11 17:02
13话么……为什么我一直记得这片是26话(看天
lllzzzyyy17
发表于 2009-8-11 17:05
这片里人物有什么性格被刻画出来了呀
wildarm
发表于 2009-8-11 17:20
不会再看第二次,如果高科技重制则另当别论
超级非主流装13片子
waster112
发表于 2009-8-11 17:28
justice
发表于 2009-8-11 17:34
比最彼早多了
跟EVA风胡搞瞎搞乱玩意识的代表作
sirbillk
发表于 2009-8-11 17:42
狼=0=吼
发表于 2009-8-11 17:50
安倍是通过灰羽认识的
LAIN目前DVDrip貌似只有FOSKY一家做过,不过记得似乎曾几何时在某炎的QM里瞥见过一下...
偶卖糕的
发表于 2009-8-11 19:33
OP很神+65535...当年深深打动了(初)中二(年级)的我
lxiang
发表于 2009-8-11 19:36
一个很复杂的东西要尽量用易懂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如果表现方法再晦涩点就这片这样了。
梦游症
发表于 2009-8-11 19:37
时间跟最彼差好几年,监督被我列入黑名单
nobita 发表于 2009-8-11 13:47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于是,你错过了灰羽连盟。可能对你来说也不会静下来好好看灰羽。
附带打广告,天幻关于lain和灰羽的专题传送门
lain:http://lain.ffsky.cn/
灰羽:http://cff.ffsky.cn/
兔吊木糸色
发表于 2009-8-11 19:47
三个世界、两个组织、一个对立面
在了解玲音的剧情前,我们先要为玲音周围的世界作一些解释与假设,跟着才可以深入解释其中的来龙去脉。
在剧中其实有三个世界:现实物质世界、网络世界和人的潜意识网络。现实世 ...
ansia 发表于 2009-8-11 16:18 http://bbs.stage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有这么复杂?LAIN不是主要讲的网瘾少女被百合之力净化的卖萌兼社会伦理片么
lllzzzyyy17
发表于 2009-8-11 19:52
于是,你错过了灰羽连盟。可能对你来说也不会静下来好好看灰羽。
附带打广告,天幻关于lain和灰羽的专题传送门
lain:http://lain.ffsky.cn/
灰羽:http://cff.ffsky.cn/ ...
梦游症 发表于 2009-8-11 19:37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铃音的监督和灰羽联盟的监督是同一个人么?完全看不出来
甲斐雪乃
发表于 2009-8-11 20:09
同学太有耐性了……
DawnLight 发表于 2009-8-11 16:21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大学刚进去的时候一个宿舍一台电脑还没网络,只能一部片子反复看了
娜迪雅
发表于 2009-8-11 20:14
我当年是被宣传图, 就是手扶骷髅那张图吸引的..
结果和想象中完全不是一种类型的片子...最后...看完完全没看懂
Zak
发表于 2009-8-11 20:23
本帖最后由 Zak 于 2009-8-11 20:25 编辑
不想看第二遍的神作,以至于当年上网注册第一个email的时候把lain的名字加进了地址
以前还年轻觉得OP很赞,后来觉得ED更神……
狼=0=吼
发表于 2009-8-11 21:51
铃音的监督和灰羽联盟的监督是同一个人么?完全看不出来
lllzzzyyy17 发表于 2009-8-11 19:52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是原作的联系吧,安倍有一个很短的LAIN漫画,灰羽貌似是他的同人志改出来的
hein
发表于 2009-8-11 23:09
再转一篇
写在硬科幻动画《玲音》的第十年(转载)
发信人: landscape (infornophobia|保护小白即保护生态多样性), 信区: ScienceFiction
标 题: 写在硬科幻动画《玲音》的第十年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 ...
ansia 发表于 2009-8-11 16:22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都能总结出来…………
10年前看lain,感觉很有趣的,除了那些人物,就是一大堆硬塞给观众的信息,根本睡不着,因为信息量太大,VCD翻译质量肯定不过关,需要暂停看
不过后来想想,也就那么回事,还不如把故事结构理出来比较轻松有趣。
jojorun
发表于 2009-8-12 00:46
剧情有点MATRIX化...只是受不了动画整体营造的气氛,感觉很压抑,尤其是没有多少配乐,实在是折磨人,看完有一种解脱的快感...
板本龙二
发表于 2009-8-12 00:49
人设和音乐很好,剧情让我想起了美好的中二时代
vigilgt
发表于 2009-8-12 01:03
试验性质动画,其实就是故意让你看不懂,让我剧透我实在也透不出什么重要的东西,总之是lain不知道为什么就成神了
OP是BOA唱的,不错
ddjj7 发表于 2009-8-11 14:42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是她还会是谁?
Marseille 发表于 2009-8-11 16:11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英国乐队bôa
他们的两张专辑好听到飞起(个人口味)
lain这片看了3遍 喜欢氛围和闷闷的节奏
从此记住了中村隆太郎的名字
看过他的三部作品 lain, 奇诺, 神霊狩 中
最喜欢的还是lain 就对味 无论是画面 人设 音乐
cather18
发表于 2009-8-12 01:08
中村是个沙比(我当年是樱战控)
不过这片还不错
boa nico传送门 http://www.nicovideo.jp/watch/sm546793
风平
发表于 2009-8-12 01:13
本帖最后由 风平 于 2009-8-12 01:16 编辑
这片子一个是人设的关系 二是OP也不错
适合半夜关灯自己看 这点和灰羽一样
当然我觉得事先看一点介绍和画集之类的为好.
剧情看起来很复杂 实际很多东西都不用太在意 不用懂也无所谓凭感受就好了
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离群的小女孩铃音和好朋友爱莉丝的故事 中间穿插了家庭和同学的事情
虽然各种设定很复杂 但其实大多数比较意识流的手法最后也就是过这条线而已
这样看下来最后一话还是有感触的
就当时的年代而言 这个片子里不少东西还是很新鲜的 但今天来看可能就没什么了
而且讨厌很闷的同学一般都不喜欢这类片子
最后 这个片子让你认识安倍
我现在的开机画面还是用的LAIN的PC的那个...
板本龙二
发表于 2009-8-12 01:14
英国乐队bôa
他们的两张专辑好听到飞起(个人口味)
lain这片看了3遍 喜欢氛围和闷闷的节奏
从此记住了中村隆太郎的名字
看过他的三部作品 lain, 奇诺, 神霊狩 中
最喜欢的还是lain 就对味 无论是画面 人设 音乐 ...
vigilgt 发表于 2009-8-12 01:03 http://www.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球下载,当年找了好久都找不到
oyss1225
发表于 2009-8-12 01:23
jacket
发表于 2009-8-12 04:59
现在想起这片,忽然明白什么叫mt开场第一时间把怪拉稳。
玲音动画开场:
\"...present day......present time............ha ha ha ha ha ha ha ha............\"
接OP曲
\"and you don\'t seem to understand......\"
得,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片。
jy00812748
发表于 2009-8-12 05:14
被唬住你就输了
bigroy
发表于 2009-8-12 07:25
貌似刚上大学的00年看的,让我一直念念不忘的除了op和安倍,就是她那身连身熊装了
当年想买给完全同一型的女友穿跑遍了整个南京和柳州,现在看来只有等女儿来圆梦了
罗莲士
发表于 2009-8-12 07:56
muzimuzhen
发表于 2009-8-12 08:31
其实就是个疯子调教养女,最后被养女超越的故事。
Rosetta
发表于 2009-8-12 09:28
球下载,当年找了好久都找不到
板本龙二 发表于 2009-8-12 01:14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今晚我来福利AAC, 期待吧.
萌之试炼
发表于 2009-8-12 09:50
当年执着了一个暑假的诲涩片...灰羽和玲音果真是一个监督啊!都没看懂就是证据!
谁再推荐点儿 更能恶心人的!
kyowzq
发表于 2009-8-12 14:13
催眠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