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就说了是历史遗留问题,在没有em64t之前你用amd64命名没问题,但是之后就不合适了,你完全可以用x86_64,x64这样的名字,就是直接写64bit也完全没有关系,用安腾的人被误导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当然同样的,i386这个名字同样也不合适,但看起来没有人认为i386版本不能用于amd的cpu
“但看起来没有人认为i386版本不能用于amd的cpu”
AMD当年被IBM指定为INTEL的替代厂商,所以两者之间有协议,AMD可以用INTEL搞出来16位,32位指令集,也就是说,AMD可以生产兼容INTEL的CPU
当年AMD和INTEL之间还有场官司
至于说命名的问题,有必要纠缠吗?
[ 本帖最后由 refo 于 2008-10-19 13:38 编辑 ] 原帖由 henvelleng 于 2008-10-18 10:23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说所有的发行版吧,至少我看了下ubuntu配置的kernel是没有打开pae的,kernel默认设置也从来不会打开pae(这个是当然),pae打开后可以支持64g物理内存
发行版没有什么好玩的,只有gentoo和arch还能称其为玩。其实我觉得说道l ...
这样做一套,时间够长的 原帖由 kalus 于 2008-10-18 11:32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回过头去翻翻历史,03年amd发布首款x86_64位处理器opteron,intel因为itanium的缘故不愿意支持x86_64标准。
x86_64这个概念也是amd提出来的,也称为amd64。
当时业界默认的命名标准都是称为amd64,因为intel没有,这其中包括 ...
IA64就是给好碰友MS下了套才让X86-64成功的
业界领袖的任务之一就是给业界制定规范的标准,从这点上来说MS的OS命名非常符合规范 提起ubuntu的amd64命名问题是因为看到前面有人疑惑有人误解了
lfs做1-2礼拜,指的是第一次,其中99.9%的时间是在学习相关的知识(事实上如果真有点基础的差不多3天也能搞完的),真正编译是花不了多少时间的,全新编译一个去掉不相关选项的kernel一般只要4分多钟,2次编译gcc和一次libc加起来也就半个多小时。这么做是为了“玩”而不是拿来用,要拿来用,直接上ubuntu kernel源码自带的配置一般是无法正常跑的,一般不会配kernel的人是从发行版里拷一个配置文件出来用的,配置非常保守,这样的kernel一般得编半个小时。而嵌入式系统更是没有这个参考配置,且因为体系不同所以选项也大不相同
这个工作你很难说到底有没有技术含量,一个开发人员配kernel的次数大概至少会有上百次,没有一个人敢说他对里面的绝大部分选项都清楚了解,哪怕其中有些选项的代码是他带团队加入的。我也亲眼见过面试官对一名不屑于配kernel的面试者严厉地训斥
ULK3这本书实在太理论了 在cpu体系架构部分任意的一点修改都会导致重编的,不过这类配置修改只会是一次性的事。本机kernel如果只是在发行版的基础上开些debug项,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且编出来肯定能跑,之后的增量编译只会重编改动的文件和相关模块
至于为什么要频繁换选项,因为每次git同步新的kernel后,都要重编,看changelog,有些选项会变的。一个合理配置的x86的kernel,用-j4全新编译只要4分多钟
嵌入式的kernel就更不行了,自带的驱动有些是有问题的,有些默认选项甚至被设为编译成模块,有时还要加选项进去,所以是经常改选项编译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