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rms117

[漫画] 老夫子这么现实的内涵四格为什么现在没人提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ightmore 于 2008-8-11 17:28 发表
看过一本书,就是讲老夫子形象抄袭朋弟的,有理有据。
里边罗列了不少对比。


冯骥才,《“老夫子”出土》

稍稍考证了一下,叶浅予笔下的《王先生》也和《老夫子》有几分相似,都是长褂黑马甲,不同的是“王先生”日常戴的是白色盔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剽窃《老夫子》长达四十年 冯骥才为朋弟伸冤   01-08-16

举着丁聪的画《大冯打鬼图》,冯骥才很有底气
北方网北京电 “我写作这本书的原始冲动就是为了抱打不平!”著名作家、天津文联主席冯骥才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的《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首发式上义愤填膺地说。

  在8月14日举行的该书出版座谈会上,西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杨宪金致辞,他说:冯先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澄清了一桩文坛公案:享誉四海,风靡全球的漫画形象“老夫子”的真正原作者是早已仙逝的朋弟先生,而非旅美华人王泽;这使尘封了半个世纪的“老夫子”重见天日,向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大众文化精品。

  身居美国的漫画家王泽所画的《老夫子》已风靡全球,畅销五洲,被称为“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泽的‘老夫子’”。一年前,“老夫子”又闯入中国大陆,连续雄居中国图书排行榜的前列。

  正当王泽洋洋得意于自己在中国漫画界、图书出版界取得的“巨大的成功”的时候,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老夫子’的漫画形象不是王泽的原创。它是一位已故的漫画家朋弟在四十年代初创作的!”

  早在1999年初,冯骥才就指出这是中国漫画史上空前的剽窃事件。在文化界同仁们的呼吁下,冯骥才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收集和整理出这一本包括已故漫画家朋弟一生中各类艺术作品的精选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漫画“老夫子”及其相关的史料。冯骥才说,把这本书往这里一摆,毋须多说,读者一看,真假黑白,立时分明。

  朋弟是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漫画家,一生创作了一千六百余幅漫画作品,其中“老夫子”这一形象的影响尤为巨大,并持续时间很长。但是,他创作的“老夫子”等艺术形象却从天津移居到海外,被同样从事漫画创作的王泽所窃用,由六十年代至今长达四十年,由此获得了巨大的名声和利益,并一直声称“老夫子”的艺术形象是他自己创作的。

  冯骥才为了给朋弟抱打不平,花费了大量精力从图书馆、旧书摊以及私人手中,一点一滴地收集起这位几乎被历史湮没的漫画家的大量资料,终于编辑成书,由西苑出版社出版,并在书中写了一篇长文———《老夫子出土记》,对朋弟与王泽的个人生平作了比较性分析,使读者对王泽的“剽窃史”一目了然。同时对朋弟的“老夫子”和“老白薯”,与王泽剽窃的“老夫子”、“大番薯”,在人物性格、造型、服饰等方面的相同之处,作了极有说服力的论述,从而将这一剽窃事件大白于天下(周凡恺 侯跃男 田丕津)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孙涛


    “王泽剽窃朋弟的《老夫子》肯定是当前国内文坛最大的一桩剽窃案”,昨天在自己的新书《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发行座谈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小说家冯骥才说。

     为什么说是最大的文坛剽窃案呢?冯骥才解释,第一数量最大,据香港一家漫画杂志统计,王泽的《老夫子》发行量已达1.8亿册;第二流传最广,王泽的《老夫子》曾被改编成卡通电影《七彩老夫子》,去年徐克还根据王泽的《老夫子》投拍高科技版电影《老夫子》;第三,欺世盗名时间最长,从1962年王泽开始发表《老夫子》至今已近40年。

    ■三四十年代漫画家,北有张乐平、叶浅予,南有朋弟

    朋弟原名冯棣,祖籍北京通县,出生于四川成都,青年时期在上海学习美术,相继做过教师、编辑等。1935年至1937年创作了第一个连续漫画人物“马方人”;1937年至 1943年创作的漫画人物“老夫子”、“老白薯”、“阿摩林(上海方言,傻瓜的意思)”等在京津一带的报刊上大量刊登;1957年朋弟发表了最后的漫画作品《“老白薯”出土》,1983年去世。

    据朋弟的女弟子萧英华介绍,抗战期间曾为美术编辑的朋弟从北平迁到天津,用冯棣的谐音朋弟作笔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漫画界,如果说在南方、在上海,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张乐平的“三毛”和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那么在北方、京津一带首屈一指的人物则是朋弟先生的“老夫子”和“老白薯”。

    ■为什么要替朋弟打抱不平?

    尽管同是姓冯,但冯骥才对记者说和朋弟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为什么要替他打抱不平呢?冯骥才说朋弟是他年轻时代的英雄,1996年从埃及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发现书摊上到处可以看到一种名为《老夫子》的漫画图册,经友人介绍才得知“老夫子”已经享誉四海,但作者已经不是朋弟而是王泽!“出于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加上自己比较熟悉天津,这件事我就揽上了”,冯骥才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层抢救、挖掘一个被湮没的艺术家的意思”,他解释,著名漫画家丁聪看了他收集的朋弟的作品之后称赞说“真好”,因此,冯骥才觉得“就像抢救天津老街一样,有责任把朋弟抢救、挖掘出来”。

    ■为什么说王泽剽窃朋弟的作品?

    据冯骥才先生介绍,王泽原名王家植,50年代在天津文化宫做美术干部,60年代到香港。“王泽是他儿子的名字”。

     冯骥才透露,在1997年至1998年间,他曾在天津大树画馆接待过一位来自海外的画家,他自称王泽。当时的王泽70岁左右,冯骥才问他“您是干什么的?”他的儿子介绍说:“他就是画《老夫子》的王泽。”冯骥才接着又问:“您认识朋弟吗?”王泽顿了一下,说:“很熟,很熟。”冯骥才说:“听到他矢口否认剽窃一事,心里实在气愤。只是当时气氛已经很紧张,我就转到别的话题去了。”

    冯骥才说:“我们目前还没能和朋弟的后人取得联系,诉诸法律只能是他的家属来做。朋弟的作品还没过版权保护期,我相信官司应该能赢。如果需要,我肯定会支持。”

    ■文/本报记者 刘江华

    ■摄影/庄健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1年8月16日

[ 本帖最后由 tzy241 于 2008-8-11 22:1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跟专打官司靠赚赔偿吃饭的皮包公司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夫子,大番薯,秦先生,老赵

蹲坑的时候来一卷老夫子实在是一大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千君 于 2008-8-11 12:02 发表
王泽的老夫子确实是“借鉴”了朋地的老夫子原作。他本人也承认了。

这个“借鉴”到什么程度,我这么说吧,如果你承认郭小四那叫做“借鉴”,那王泽的老夫子确实也只是“借鉴”而已。 ...

这个我觉得不能划等号

王泽至少内容还是自己编的,GJM那完全就是情节都不变的改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夫子除了6格还有外传故事,记得以前看过一篇番外篇是讲老夫子得到狐狸仙人的力量去驱魔:sle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T老夫子 武松打虎 还有个是什么忘记了

以前租录象带看的 每过一段时间又租一次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是穿越回水浒的大长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7-22 11: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夫子有很多桥段重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出了一个电影,反响不好,后面就没消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隔八年的勘误……是发生了什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蛊温皇 发表于 2016-7-22 12:00
老夫子有很多桥段重复

耐人尋味 你看過沒有 哪一篇耐人尋味啊? 就是耐人尋味啊 真是耐人尋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7-22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老夫子还有污物关词?坐下慢说
耐人寻味、神行太保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回忆。比较有信心说自己全部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坟挖得。。。这算匠人精神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007.5 发表于 2016-7-22 17:21
这坟挖得。。。这算匠人精神吗

因为乌龙院动画化所以有人想起老夫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角色形象肯定是抄袭没话说,不过故事又完全是原创,这种不知该如何判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yyman 发表于 2016-7-22 19:13
角色形象肯定是抄袭没话说,不过故事又完全是原创,这种不知该如何判罚 ...

故事不是完全原创
王泽抄袭的时候也抄袭了一点故事进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11 06:16 , Processed in 0.141517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