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night.Coup 发表于 2025-5-10 19:53

本帖最后由 Midnight.Coup 于 2025-5-10 20:02 编辑

indtability 发表于 2025-5-10 15:21
这种小的兼容问题相对于软件整体开发来说解决成本几近为零,我说的是厂商的情况,而不是个人使用者的情况 ...

也要分情况看,Linux 已有的传统软件上 homOS 约等于重新开发,homo Next 已有的过来就是低成层改界面适配甚至0成本无缝上架
如果是做发行版,就没必要自己搞一个兼容 Linux ABI 的混合内核,同时 Linux 已有软件国外占绝大多数,给一个国内专用的中文系统大概率还是独立发行版做适配并打包也不太现实

遗尿 发表于 2025-5-10 20:53

我就用过一个国产系统中科方德的,相当难用。

win8 发表于 2025-5-12 09:55

indtability 发表于 2025-5-10 15:21
这种小的兼容问题相对于软件整体开发来说解决成本几近为零,我说的是厂商的情况,而不是个人使用者的情况 ...

什么叫做开发结束,开发和维护怎么就忽略了呢?
ci/cd确实能减少人的工作量,但是在部署之前的兼容性问题如何快速解决呢?
解决兼容性问题的本质办法不还是ifelse和patch吗?谁去花更多的精力去建设?怎么就变成厂商成本为0了

indtability 发表于 2025-5-12 10:37

win8 发表于 2025-5-12 09:55
什么叫做开发结束,开发和维护怎么就忽略了呢?
ci/cd确实能减少人的工作量,但是在部署之前的兼容性问题 ...

好奇你用过 linux 吗?同为 linux 平台的情况下,移植到不同发行版的成本就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很多闭源软件只发布某个发行版的包,在其他发行版上只靠维护者打包就能正常使用,甚至在 nixos 这种奇形怪状的发行版上,技术高的维护者通过二进制补丁甚至是容器化技术也能进行移植,这还只是第三方维护者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进行移植,对于有源码的厂商来说,这种移植只会更简单。
最后我说的是解决兼容性问题相较于软件整体开发的成本而言成本为零,而非绝对意义的零,说这个是为了比较移植到其他 linux 发行版和移植到鸿蒙的成本差别,前者相较于后者就是几乎零。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花现在的麒麟应该是属于ARM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