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鹅球 v3.3.96 逆城的风 发表于 2025-1-31 22:40
怪可惜的,李连杰真的懂这些台词吗
—— 来自 鹅球 v3.3.96
千古帝王都怕死,更何况一个戏子。很多时候信仰改变只在一瞬间。 逆城的风 发表于 2025-1-31 22:40
怪可惜的,李连杰真的懂这些台词吗
—— 来自 鹅球 v3.3.96
很多都是配音念的啊 那个时候香港电影拍的好,是因为用西方的技术拍东方的故事。
现在不行,是因为技术断档了,故事不会讲了。
—— 来自 鹅球 v3.3.96 不止西方的技术各种大陆逃过去的精英文化人才给香港文化产业供血。
根本不是一岛之地的人能产出的。 当时的香港还是殖民地吧,对于殖民者的认识肯定更切身一些
或者说,对当时的香港文化界,主要矛盾是对殖民者的抱怨 有一点要指正,那个时候的洋人不会说什么自由民主,会更傲慢无礼。
什么高等开化文明欧洲白人>低等落后野蛮亚洲黄人
—— 来自 鹅球 v3.3.96 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第一部壮志凌云了。这片和新龙门客栈对我审美观有非常大的影响,导致我看别的武侠作品时如果发现缺了国仇家恨和悲戚的氛围就容易觉得不对味。
—— 来自 鹅球 v3.3.96 因为那一代人还记得被人当猪仔卖的历史,还记得日本人用军票随意搜刮积蓄一辈子的财产,还记得为了民主被英国人枪杀的血液尚温.忘记了这一切后,就再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情感和清醒的认知了.
大家会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感受过痛苦的人会问为什么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没有偷没有抢,却被他们卖去南洋卖去美洲.那不是一个个数字,那是可能是我们童年时的玩伴,是曾经出现在睡觉前讨论里隔壁村的某个人,甚至可能是我们的至亲.在我们潮汕有不少海外成功的人士回乡建起了洋楼,但有更多的人他们连尸骨都再也回不了故乡了.
“说起过番目汁流,背起市篮共甜粿,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儿”这是潮汕的歌谣,目汁就是泪水.真正在美化苦难的是殖人,最可怕的是他们用一代人篡改了历史.正是因为历史被篡改了,所以新一代的文化工作者写不出这些东西了.他们连采风都做不到,更遑论去故纸堆里翻出真相了
—— 来自 S1Fun https://mp.weixin.qq.com/s/l8BSiUnVxkx_0zmMFZR7Hg其实我挺希望通过唐探这部电影,展示一下早期下南洋人们的真实生活.最早的华裔是怎么样的,他们虽然身在国外却是真正热爱祖国家乡的人.今时今日的润人,不配与他们并论.
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去汕头玩,可以去侨批博物馆看一看
—— 来自 S1Fun 台词是好的,可惜给李连杰来念。“区区一介武夫”
—— 来自 鹅球 v3.3.96 成龙大李连杰9岁
都说成龙最后的辉煌是17年的英伦对决
不知道李连杰是哪一部,06年的霍元甲么 这段台词我也记得,看前面有说最喜欢这部的,但我其实喜欢第二部《男儿当自强》,当时姜大卫演的陆浩东说白莲教的愚昧:“你看这些人,为了泥菩萨连命都可以不要!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像他们一样,没得救了,中国没得救了!”
振聋发聩啊,那种绝望感当时震撼了本大爷的幼小心灵!然后黄飞鸿用魔法打败魔法说真武大帝上了自己的身那段,简直堪称经典了,重新让陆皓东和观众找回了信心。
最后那段李连杰和甄子丹那段打斗也是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经典了,袁和平指导的!唉感叹小时候的自己吃的真好,看过这么好的片子!
—— 来自 鹅球 v3.3.96 保真花生 发表于 2025-1-31 22:54
现在看来,黄师傅说的话很对吧
这部《铁鸡斗蜈蚣》的导演和编剧是王晶 其实拍过的
https://s3.bmp.ovh/imgs/2025/02/07/ca85877395b22d66.jpg 我老是想黄飞鸿123搬到现在首映的话那不得每部50亿,但又觉得现在的观众欣赏不了这相对复杂的表达方式
—— 来自 鹅球 v3.3.96 远香近臭 如果洪门什么的真如他们自我吹嘘的那么有组织度,那么有正义感,对当时国内苦哈哈的底层来说,去美国干活未尝不是个出路
现实是去美国也是被剥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