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42 发表于 2024-12-18 15:10

我觉得这片子和《搏击俱乐部》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他追求“没劲”,《搏击俱乐部》抨击物欲或者资本也好,片子的节奏和精致视听都是带劲的,要你带入和浸入的,包括后面他们俱乐部对城市的所作所为,就需要这种躁动
《美国精神病人》就还是突出疏离感,以一种纯旁观视角来看待这帮“精神病人”,没劲的视听刚好对应这些没劲的事物,才更让人觉得这帮对此趋之若鹜的华尔街精英难以理解和滑稽

C.W.Nimitz 发表于 2024-12-18 15:31

JOJO42 发表于 2024-12-18 15:10
我觉得这片子和《搏击俱乐部》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他追求“没劲”,《搏击俱乐部》抨击物欲或者资本也好,片 ...

复议

搏击俱乐部那劲也不是大卫芬奇所有的电影都有的,《消失的爱人》基本没有什么花活。

潜水人27 发表于 2024-12-18 15:52

同意。美国精神病从摄影到配乐到表演都突出一个平淡无趣,一些高潮桥段看得出是想要揭露挖苦,但就是拍得让人感觉毫无波澜,像在远远地看一场闹剧。而搏击俱乐部从头到尾都能让人沉浸在主角脑中世界里,压抑到结局的对峙一刻再终于爆发,感染力不是一个层次。

novem 发表于 2024-12-19 08:50

这片全靠贝尔的表演撑起来了

11512 发表于 2024-12-19 09:02

我觉得很好看啊 那段递名片太经典了

11512 发表于 2024-12-19 09:06

想再看一遍的推荐yms的watch-along

mildsalt 发表于 2024-12-19 22:41

非要说高下的话,我更喜欢美国精神病人,因为它该收的时候收住了,其实更为炸烈

—— 来自 鹅球 v3.3.92

doublehit 发表于 2024-12-19 22:54

这俩能是一个赛道的嘛,这片子从表演到情节都突出一个滑稽,要是不细想都不会把这两个片子联系到一起

—— 来自 鹅球 v3.1.88.3-alpha

C.W.Nimitz 发表于 2024-12-20 10:24

mildsalt 发表于 2024-12-19 22:41
非要说高下的话,我更喜欢美国精神病人,因为它该收的时候收住了,其实更为炸烈

—— 来自 鹅球 v3.3.92 ...
美国精神病人风格上特别像希区柯克那种老派心里惊悚片,连名字都算高度致敬了。
《惊魂记》是希区柯克的连续剧团队拍的,《美国精神病》的导演也是拍连续剧的。

江之岛右手 发表于 2024-12-20 11:32

本帖最后由 江之岛右手 于 2024-12-20 11:34 编辑

正好前两天刚重看了一遍美国精神病人
用最直白的话说句楼主不爱听的
美精的观看门槛比搏击俱乐部高
搏击俱乐部整个拍摄手法通篇大白话 就怕你看不懂
但美精从头到尾包括介绍的几个音乐都有点来头 拍摄手法上更多的虚实实实
没有特效没有任何夸张的表现(尸横房间和电锯我觉得都不算) 虽然全是实拍但最后发现大家都疯了的那种荒诞感表现力也非常好
两部电影都很好看 但非要比较 我只能说美精观看门槛明显高很多

火棉 发表于 2024-12-29 16:42

攀比那段印象最深的是名片材质

流水落花春去也 发表于 2024-12-30 08:09

古凌锋 发表于 2024-12-17 12:53
说起来美国精神病人小说有中文版吗

有的,上译出过

园咲雾彦 发表于 2024-12-30 09:24

C.W.Nimitz 发表于 2024-12-17 12:56
网上搜不到,只有卖原版书的,估计没有中文

其实电影差不多了,几乎是完全还原了原作者所有意图,原作者 ...

但是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对于电影版本总有一些模糊的结论。
比如贝特曼真的杀了保罗吗,真的有这么大量的杀戮吗,保罗房子里那位老妇人是什么人
只看了电影版就会对这些问题有着不同的想象,原著就直白多了

C.W.Nimitz 发表于 2024-12-30 13:29

本帖最后由 C.W.Nimitz 于 2024-12-30 13:36 编辑

园咲雾彦 发表于 2024-12-30 09:24
但是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对于电影版本总有一些模糊的结论。
比如贝特曼真的杀了保罗吗,真的有这么大量 ...
电影模糊结论明显是故意的,毕竟视觉媒介可以制造大量冗余来掩盖真实意图。

电影前半段,主角有几次出语威胁杀人都是非常突兀的进来,而且用镜头把他和环境隔离开。

开头就把威胁酒保,镜头是他看着镜子。

第一次打电话约Dorsia,餐厅工作人员笑的非常邪恶,但环境是他一个人独处在家里。第三次约Dorsia,有女秘书在现场,餐厅人员回答正常多了。

包括最后主角和他律师承认他杀人了,律师说他和艾伦吃过饭了,都可以解释为艾伦没死,或者律师把别人当做艾伦了。因为电影前面铺垫多次,主角那个社交圈子里的人经常分辨错人,也没人真在乎自己是不是认错人了。

以及,保罗被杀前和主角吃饭。主角说:“我爱切女人,你知道我完全疯了么”。此处给的镜头是主角个人特写,没有第二人在镜头里。
之后的镜头是保罗手里拿着酒,笑了笑,问他是在怎么把皮肤晒黑的。
这段甚至可以有三种解读:
1. 保罗听见主角说的话,感觉非常不舒服,所以没接话茬,改变话题
2. 保罗根本没听主角在说什么,自顾自的说别的去了
3. 这是主角内心独白,并没有说出来。

这些模糊设计是有意为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算是理解为啥《美国精神病》只能当梗图来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