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呼应等手法是否已经成为一种商业手段了
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发现有不少完结作品的最后一个单行本都会刻意采取和第一卷相似的封面设计,在一些后期剧情中也会设置一些和前期情节中相似的台词和画面分镜,而这些对照细节被挖掘出来之后常常会让粉丝们非常感动。而我在看一些漫画家的访谈时也发现有些作者在画到后期时是会不时回顾一下前期剧情以找灵感的,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啊,原来这些是早就编排好了的,好完美的结构”的钦佩之情。另外补充一下,我不认为商业手段有什么错,这是个中性词,毕竟愿意去设计一些对称结构的话,至少说明对作品还是上心的。只不过我觉得这些手法的应用很容易调动起一种“我在欣赏优秀大作”而不只是“我来找乐子了”的爽快感,如果把愉悦观众视为作品的功能的话,那我觉得很多情况下这两种愉悦其实没有很大的区别。
依旧是小废物发帖,我的论点也很扯淡,不过目前为止我没有权限在自己的帖子里面回复所以不能和大家一起讨论,抱歉了 君王者这种一直call自己之前的剧情的感觉也算特摄剧里独一份了。 Nemo艇长 发表于 2024-1-3 18:51
君王者这种一直call自己之前的剧情的感觉也算特摄剧里独一份了。
写作本来就有专门的伏笔、应笔、照应等等手法好吧,什么call自己 毕竟那种逐渐增加细节的分镜我也很喜欢看到,其实不用首尾呼应w(一个人 两个人 三个人慢慢变多
收放伏笔都是很平常的能增加乐趣的方式把,编辑部那些肯定都是有候选的。
本来就应该这么写 老师教你写作文最后也要点题呀……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LZ看红楼梦这种不是要疯 我觉得你需要补习小学语文。。 商业手段一般可以指那种结合特定节日出某个题材的情况,比如情人节圣诞节新年
这种纯粹创作方面的手法不应该算
—— 来自 Xiaomi 23013RK75C, Android 14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这种手法很多吧,不过有的作品感觉有点为照应而照应,有的有那种“我既然照应了你就应该很感动吧”的感觉,或者是比较生硬。像电锯人的打雪仗在我个人眼里就属于此例。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这不是纯粹的创作手法吗?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以后再有人跟我说中学语文没用我就把这个贴子糊他脸上 长篇是这样的,楼主会这么想恰恰是这几年原创过于拉胯导致的 这也叫商业手法? 语文白学了是吧 这就是一种创作技法。
这种手法用得很多,所以你可能感觉俗套,但跟商业手法无关。
—— 来自 vivo V2220A,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2 这不是小学写记叙文的时候就学过的吗…… 楼主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考试都及格了没有
----发送自 Sony J9110,Android 11 楼主这是既没有阅片量,也没有阅读量,语文课全睡过去了,作文全让Ai写了
这是看了多少《X分钟带你看完经典名作XXX》才能得出欣赏优秀大作和找乐子其实没有很大的区别。 即使态度放多低,智熄发言依然智熄 就如同味觉记忆一样,唤起某个时间段的情绪,长期连载必然会有略显疲态的段落,前后呼应用好了就是起爆点 但凡看点小说。。。 TENET 欧亨利:给lz点赞 popchong 发表于 2024-1-3 19:41
对于忍者组来说明显是了,仁王1、仁王2、卧龙、ff仁王,第一关就是最后一关的设计已经完全无脑套路化了 ...
仁王2是优秀的例子,开场中阴之间明显伏笔。 历代暴打最终boss的初始形态卡面来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