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劍伍破關感想(劇情洩漏/捏它/Spoiler,長篇廢話) zt
http://forum.gamebase.com.tw/content.jsp?l=2002&no=2846&cno=28460006&sno=73742031&rc=4&lock=0&top=0&p1=1警告:
1.謝絕無意義回文
2.本文為超長文,字數約7400字,請在空閒時間耐心看完且切勿斷章取義。
3.本文有劇情洩露/捏他/Spoiler,標題已經說明了,如果你是那種怕雷的人又手賤點進來,請出去。如果你還是看完了,然後又大呼小叫的,本人概不負責。
4.本文多處帶有黑特語氣或酸人鞭人語氣,其中所指者如果有人要自行對號入座,本人同樣不負責。
5.本文多處亦埋有各種大絕招,討厭的人也就不要閱讀本文了
6.基本教義派及認為台灣沒有月亮的人就不用閱讀本文了,因為前者會認為本文是抱怨文;後者會認為本文是歌功頌德文。
7.本文各項給分皆有兩個數字,前者是以軒轅劍系列的老玩家給的,後者是以閱歷過不少東西的玩家身分給的。各項分數滿分為100。
8.結論放在前頭,不過是給不怕雷又還沒決定要不要買的人。
要不要買軒伍?
如果你的電腦配備還可以而且不是陰森購物買的,然後又是個比較不挑的人,也許是可以買。很挑的人就不用買吧,YSF中文版很快就要出了,沒耐心等的話,樓下左轉第二個櫃子上有英雄傳說六空之軌跡FC;如果要支持國產又覺得現在的筆戰讓你望之卻步,樓上右轉第六個櫃子上有風色幻想五。如果是還在用有年紀的便宜顯示卡的,或是有高度期望者,還有中文程度低落者,那還是不要買好了。(筆者在此對長期使用MX440以下甚至是SiS6326的人表達筆者的「敬意」)
前言(本段抱怨文,不喜者請跳過)
從陸續有消息以來到現在發售後可以說是「戰不停,殺不止」,尤其發售後更是昏天暗地,一直良心話來良心話去的,用多了就不值錢。情緒性字眼與大絕招充斥於筆戰文,其間連「忠犬護主」這種話都出現了,不管是護航的還是筆戰的任何一方不管是文筆或戰技的水準用「低落」形容還太高估了,謾罵不等於批評,護航不近於稱讚、不過以上也只是兩邊各打五十大板。
筆者以下用非常主觀的立場去一一逐項評論,多處含有先入為主的偏見,不過會儘量避免使用不雅字眼或是對某些部分過於褒揚或人身攻擊。
包裝:50/40 平裝:55/55 精裝:45/25
平裝版因應環保署的小包裝政策,所以是小盒包裝,與以前大盒搖動卻覺得沒什麼東西的感覺相比是好多了,外觀雖然設計的不錯,但是卻是不適合平裝,用在精裝還比較好,而且也不顯眼。
精裝版的外觀與包裝以軒轅劍系列的精裝而言,非常之難看也容易受損,因為僅是用軟紙外皮;如果與其他遊戲的精裝版相比,連YS6中文版的金光閃閃外盒都好多了。
內容物部分,模型因筆者不諳此道所以不予評論;光碟不管是DVD還是CD一如以往大宇遊戲的風格沒什麼特別的;說明書十分簡陋,幾乎跟網路遊戲的說明書差不多,連人物場景介紹都缺乏,像天之痕那樣的說明書果然是空前絕後;註冊卡為什麼要用黃帝這老頭,用牛頭人不是比較帥氣?
總之這次的包裝令人非常不滿意,雖然知道模型的成本很高,但是對精裝只有模型還是感覺很空虛,會買精裝只因為儲存媒體使用的是DVD而已。
防拷:0/0
StarForce是一種既無賴又霸道且惡裂的防拷機制,有興趣的請自行Google。而且本次軒伍連一天都保不住,筆者甚至在4號凌晨就在各大P2P論壇上發現連結及種子。而筆者也成功備份了遊戲片,這樣的只會影響部分正版玩家的防拷不作也罷。
程式與流暢度:30/10
玩家玩遊戲是為了休閒娛樂,如果一直遇到無故發生錯誤而跳出,修養再好的人也會動火。筆者算是一個玩遊戲運氣不錯的人,軒肆與蒼之濤抑或抱怨多的仙二在執行上都沒有大問題,此次軒伍前後也只跳出兩次,但並不會就因此發出「我玩就很正常,你們玩就有問題,所以你們的電腦有問題」這類的無腦言論;兩大討論社群上扣掉少數亂入魔人外,無故跳出遊戲的人以成打計,卡點的更是多如牛毛,而且各種bug滿天飛,而且多是影響遊戲正常進行的,這就不能一句硬體問題就推掉的;筆者一向認為,遊戲難免會有bug,但是對導致遊行無法正常進行的,這種應該是發售前除錯就應該要發現的,同樣的情況在軒肆與蒼之濤就發生過了,到軒伍還是這樣。不過筆者執行遊戲雖然沒有大問題,但是由全螢幕離開遊戲時常常螢幕全黑必須強制重開機,所以可見這程式問題之大。
流暢度可說是軒轅劍歷代含軒伏中最差的,雖然筆者的配備還勉強算中等所以在許多人因為光霧過多而發生遲緩的幻火炎陣上也還蠻順暢的,但是在執行遊戲期間常常會偶爾停頓2~3秒,此外進入戰鬥時都會有所停頓,這就跟硬體無關了吧。
操控與介面:20/0
以單純玩家來論,沒有給負分已經是很容忍了,20分做為軒轅劍系列的玩家給的同情分還過高了。雖然說用滑鼠操控上相對較為方便,但是對以往習慣獨用鍵盤或鍵盤為主滑鼠為輔的玩家,可以說是非常不友善。戰鬥時雖然能用鍵盤,但是切換到術法部分往往要按許多次,比滑鼠還要困難;而平常轉視角除非是已經點遠處自動行走,不然用滑鼠轉視角就會停住,而用鍵盤轉又太慢;移動方向也只做了四方向非八方向,所以當↑→同按時就只見主角九十度急轉,而不是朝右上走。
介面上更不用說了,除了簡陋還能說啥物品不會排序,異事錄物品的與物品使用的地方容易混淆;戰鬥時使用物品也沒排序,蒼之濤至少還有常用物品會出現在最上面幾列。儲存及讀取介面的捲軸常失靈,而且不夠明顯現在到底是要儲存還是讀取。
運鏡與視角:40/20
其實軒伍在一般劇情感覺上並沒有特別有運鏡,蒼之濤時至少還有一些單調的運鏡手法,更別提軒肆前期的多樣化運鏡。另外切換至戰鬥畫面時都會運鏡一陣才能執行選項,而人物下指令時也一直換鏡頭總覺得看得很累。視角部分,這次除了少數場景及室內之外都能旋轉視角,但是某些場景如建木東西側卻不能360度的旋轉,轉到某個角度就不能再轉了,必須朝反方向轉回去才能轉到想要的角度;而筆者也在玄武王宮遇到詭異的情況,原本是不能轉的,某次進去後可以轉視角,但轉到某個角度就又恢復不能轉了。最後要抱怨,不要再玩把寶箱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這種老把戲了。
畫面與動畫:75/60
片頭動畫因為外包自然CG的水準較高,但是頂多比蒼之濤進步些,而且動畫震撼度不如蒼之濤及軒肆,亦少了些真實感。
此次過場動畫與片頭的差距小多了,這個筆者不得不說那個與巨獸搏鬥那段過場動畫值得稱讚,路人軒的武打動作節奏快且流暢;不過另一段建木傳送的過場動畫只會讓筆者懷疑製作該段動畫的人是不是參考了StarTrek的傳送器。
一般遊戲畫面,筆者並非那種畫面至上派的玩家,但現今大概有80%以上的玩家只看畫面,軒伍的遊戲畫面雖然較軒肆與蒼之濤有所進步,在畫面呈現上場景精細多較無棱角,而且有些場景如鐘山的瀑布筆者也覺得很漂亮;但是,用RenderWare引擎開發的其他遊戲的畫面表現好得更多,所以不應該只有這樣的表現。雖然筆者個人對有無水墨風不會太在意,不過既然這麼多人喜歡提到,那就談一下,雖然筆者相信其中不少人根本對什麼是水墨風自己也不清楚,平心而論,歷代的畫面真正有水墨風格的只有在少數場景,所以一開始就拿來當宣傳就名不副實,現在在《大神》、《三國志11》、《破天一劍2》等等諸多更有水墨風風格畫面的遊戲多重夾擊比較之下,更顯得當初這樣把水墨風套上軒轅劍系列的「傳統」的人是不智之舉。
音樂、音效、語音:85/65
以筆者從John Williams、Hans Zimmer、Jeremy Soule到植松伸夫、久石讓等等除了韓劇與台灣偶像劇之外什麼類型的配樂都聽過而來評論軒伍的音樂,頂多只能算是中等。而且吳欣叡的編曲大概也就這樣了,筆者在高雄首賣會上提出是否之後能與外面合作,答覆是經費問題,雙劍之間仙劍的經費還是比較多,所以才能在音樂上外包;不過也接受筆者當時提出的意見,在容許的情況下能夠有真人演奏樂器如二胡或梆笛,電子合成的音總是聽起來很不合。
以軒轅劍系列而言,軒伍的音樂算是僅次於軒參的音樂,有人提出沒有縱貫全局的主題曲,其實只是因為「悠遊山海界」與「祈禱」兩首太不像,如果不是特別注意或聽多識廣的人根本不會聽出這兩首及由這兩首分別延伸的多曲都是同曲子,天之痕那種變奏法就音樂表現來說是很差的。此次在人聲的使用較少,反而是低音鼓的大量使用,有使用的場景配樂如白虎國、同盟軍營帳、幻火炎陣、四塔、炎山地道都可說是氣勢度夠高。音樂的敗筆在於一般戰鬥曲,不夠熱血而且只有一首,所以聽久會膩。而關鍵戰及魔王戰鬥曲雖然有三首新曲,但是因為有舊曲軒肆一般戰鬥曲、修羅界(五代)、兵革(二代)三首的混入,新的曲子出場機會又少了,而新曲其中兩首又是軒肆的魔王戰鬥曲改編而來,剩下那首全新的出現次數又更少。至於有人聽到兩個音像就跳出來開槍的,不予置評。
對白:60/60
基本上沒有特別好或不好,只能給予及格分數,楓之舞的詼諧風格大概永遠不會再出現了。以往還有老人會嫌對白過於白話而玩不下去,但如今卻有連數字的中文大寫都看不懂的人,真是差的天高地遠。
迷宮:60/50
迷宮?有迷宮嗎?一直以來軒轅劍系列的迷宮都是非常簡單,此次雖然可以感受到製作小組試圖加入一些解謎要素,但是也簡單過頭了,即使是暗黑混沌陣與幻影遺世之都,亂撞撞久了也會過,不過有去看提示的人大概不多吧。其實筆者對蒼之濤立體結構的迷宮很欣賞,此次軒伍的卻又回到幾乎是平面的,有點可惜。
不過以筆者看來,有些迷宮根本是為了迷宮而迷宮,例如星曜法陣以及朱雀四塔;尤其是四塔,就算為了向軒貳的四塔致敬,也認真做吧,四塔的結構還長的一樣,蠻無言的。
戰鬥與戰鬥平衡度:50/50
軒伍的戰鬥節奏不夠明快,往往重覆差不多的指令,即使是魔王戰也一樣。而且因為個性及氣勢的導入,敵人的表現也常常拖長戰鬥。戰鬥平衡度,雖然筆者並沒有特別刻意去練功,就單純一直走劇情也打得很順利,魔王戰最多吃個藥撐過去;筆者覺得軒伍的遇敵率稍微偏高,可以在一個轉彎的入口、中間、出口各遇敵一次,所以對戰鬥平衡度不知道如何評起,而高遇敵率如果是在等級相差不多的地方,就相當於練功,但是到後期因為一些支線必須回到較低等級怪物的區域還是如此的高遇敵率,令人厭煩。整體來說,劇情相接的區域怪物等級實力的差距並沒有差很多,沒有像軒肆許多地點之間怪物實力落差很大。
系統:40/30
其實到現在已經沒有任何遊戲的系統是「完全」創新的,或多或少都有些其他遊戲的影子,軒轅劍系列從古至今都沒有原創的系統。軒壹也只是披了中國故事皮的半調子《Dragon Quest》,軒貳煉妖系統仿自《女神轉生》、軒參戰鬥仿《Final Fantasy》、軒肆及蒼之濤戰鬥時間閘仿《冒險奇譚》、軒肆敵方死亡光影仿《Final Fantasy VII》、天書系統源自《Dark Cloud》的造鎮系統抑或根本原生於《Simcity》。
當知道沒有煉妖系統時,筆者的想法是「至少丟掉了『延用《女神轉生》數十年還一直在吵冷飯的收妖練功系統。』的包袱。但是新補上的卻是連雞肋都不如的氣勢系統與隊伍伙伴。筆者除了幾次因為有人陣亡才有降到中庸或低迷,否則整個劇情幾乎都是高昂以上,而且也只有閃光爆滿比較有用,所以這系統的存在必要?而隊伍部分,後排受襲的次數很低,完全是魔王戰的預備隊,也沒什麼好評論的。
招式:50/50
以往是很多招式練到後最多放一次看特效後就再也沒使用過,尤其是輔助類法術;這次軒伍是招式特別少,然後威力會隨角色等級增加,只是看久了都是同一招會覺得悶;招式特效也太單調,與以前華麗的光影飛來飛去成強烈對比。而且,一般介面也沒有招式說明,某些人的技能必須空手還是玩家試出來的。
道具、武器、裝備:50/50
道具除了多了些新名字外,其他還是跟以前一樣,而且道具的銜接度一樣不足,各種恢復效果的差距過大,而輔助道據更是鮮少使用,而且也沒有能投擲敵人的道具。
武器雖然每種武器的模組都有做出來,但是武器除了某些特定武器外,幾乎都是通用於每個角色,對筆者而言至少省了些置裝費,但是有些人認為缺乏獨特性。
怪物:75/55
一張地圖上的怪物種類數較多,但是總總類數還是偏少,在山海經的世界應該有更多種;此次怪物外型,雖然明眼人還是看的出來許多都是利用飛天的模組再重新上色,至少是比軒肆與蒼之濤和軒網的互相直接套用較好。
魔王的部分,實際的3D模組比起設定稿更有感覺,而主角們與之戰鬥可謂相對渺小,只是有些開戰的理由很牽強。
NPC:70/55
軒伍的NPC們可以說是既有特色又沒有特色,雖然各國之間相比會可說是有特色,但單獨一國之內的NPC就不太有特色;軒肆的NPC是過於說教令人反感,軒伍的NPC是沒有特別給人重大印象,而且有部分NPC在事件過後的對話還是與事件前一樣。要說有特色的話,一目國民的駝背大眼、周僥國民的迷你、分不出性別的奇肱國民、看不出年齡的白虎國民,尤其是白虎國民,筆者在解決符驗事件完時與路人軒一樣錯愕。另外一目國與周僥國位置不遠,為什麼還會發生肉芝事件呢?(思)
支線:60/50
雖說本作的支線數很多,還有那種事件過才會冒出來的新支線,但多數支線還是僅止於跑腿送東西,而且報酬物品可說是非常之爛。也因此多數人為了完整結局只解星曜石相關支線,而這部分的支線與主線相比卻令人覺得是強枝弱幹。與其做這些多而無用的支線,還不如在其他方面多花些工夫。
小遊戲:50/40
同樣的小遊戲用上兩次就很不應該了,可是在軒伍中,比力氣、猜牌、跑步、一二三木頭人、支援前線都用了四五次以上。除了猜牌與支援前線外都是那種縮短鍵盤生命的小遊戲,筆者因此還跳出遊戲去修改控制台的鍵盤設定的延遲與重復速度,即使如此,筆者還是玩到腦羞而罵髒字。
製作小組in遊戲:55/50
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過,製作小組不應該為了出現而出現,又像軒參、天之痕、蒼之濤那樣滿天下找人找東西刁難玩家更不好,軒伍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是總覺得可有可無,而這樣也讓部分玩家覺得太單調。
難度:50/50
一直以來軒轅劍系列除了軒壹一下山就會被巨鼠打死外,其他各代可說是沒有難度,但是此次軒伍扣除掉其他種種問題,可說是比沒有難度還沒有難度。為何不仿效其他遊戲有難易度的設定,不過這種也只影響到戰鬥部分,在其他部分就需要調整的因素更多。
人物:70/55
在3D模組人物造型的部分,動作表現較以往靈巧,但是人物表情仍然十分僵硬。除了路人軒外,其他人包括伙伴及NPC的造型都很顯眼。
人物刻畫方面,聽說本作的主題是「成長」,這點在寒洛身上表現的比較好,從負氣離家出走的世子轉變為可託付的國主,其間的改變玩家是很明確的感受到。至於路人軒從開始的灰暗少年到勇敢面對,筆者的感覺不如某些人所認為反差很大,但是也不認為只是經過幾件事就會改變,雖然人是有可能解開某些心結後就會便化,可是在路人軒而言實在是太快了。在遺世之都能控制力量後在那邊收縮放開的動作讓人不禁想罵白痴。
夏柔從頭至尾表現的都差不多,也沒特別表現;而莫耶在前段一副死小孩的樣子,可是到後段就變成串場角色了。
至於其他伙伴,根本是為了隊伍系統才弄出來的,前期主線加入的幾個,麥星與老神丁的部分我個人覺得不錯,可是到中期以後除了臨月老爺爺偶爾出現一下,就完全沒有存在感了,前面到遺世之都時還有畫面出現當時已加入的人,後面就沒有這樣的畫面。而且後面幾個加入的隊友連加入的理由都很牽強,而朱雀正妹少微根本是主角群把她打昏了硬上。而這麼多人也使平衡度不好控制,有的人就一直在冰庫沒派出場。
劇情:65/45
主題不明確而劇情因此薄弱,而且也很短。前期事情一件接一件的發生看似緊湊其實卻很鬆散,「千辛萬苦」到達遺世之都稍微了解情況後就前往世界收集物品…,真是熟悉又公式化,劇情發展在經驗老道的玩家很快就猜到了。主線部份筆者只認為往完整結局中思念迷宮的回憶部分處理的不錯,其他前面的劇情也沒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天之痕以來的幾個劇本在立足點都還不錯,但是都沒有好好得發揮,這次軒伍更是明顯。而且許許多多的的事情根本沒有交代,以結果論這劇情只能說失敗。
結局:70/50 一般:55/40 完整:85/60
當玩到一般結局時,筆者很想說:「他x的這是什麼?」而且那些CG圖片還比軒參的結局還差,這種結局連Bad ending都稱不上,根本是敷衍。
完整結局筆者覺得不錯,至少交代了一些以往諸系列沒交代的事情,但是也留下更多沒解釋的,而從此鐘和塔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後(誤)…,其他人連莫耶寒洛都沒提到,更別論那些沒有存在感的隊友。想當年楓之舞連田衍、西來人這樣的配角都有交代。所以這個結局給到85分只是因為給個人感覺不錯而加分的。
總論:72.5/40
為什麼鞭了這麼多還給了72.5這樣的「高分」,作為一個系列作的老玩家,畢竟還是有些感情的;而作為一般玩家,筆者才不會給59分這種看似留情實是無情的分數,還不如乾脆一點給40分死當。
以前筆者曾經認為「軒轅劍系列往後的作品再怎麼差都不會比軒轅伏魔錄差了。」雖然軒伏是RSLG.,但是現在的軒伍在某些方面讓筆者推翻了這句話,當年惡評滿山滿谷的軒肆也沒有令筆者有這種感覺;系列作相比都這樣了,再跟其他的國產遊戲比,風色幻想五真是撿了個大便宜。值不值得買已經寫在前頭了,至於筆者自己認為值不值?當初決定買了就不考慮這種問題了。
期望
「覺悟者恆幸福」,筆者在軒伏以後就看破了,現在唯一的期望以後至少給玩家一個穩定的遊戲,而遊戲品質最低也不要低於軒伏。其他那些電風扇式的幻想在知道很多事以後就不存在筆者所期望的部分了。以大宇的這種經營態度,還期望有神主牌楓之舞那種水準的遊戲,真是笑話。追加一個期望,不要侷限於古中國,其他風格也可以試,不過真的做出來時,保守派玩家會暴走吧(雖然筆者很壞心的想看到這種場面)。
後記
一般玩家或許是遇到很多問題,然後就上討論區抱怨幾句或貌似有條理的批個兩三條,然後丟了一個「爛」字就走了;或是與其相反玩的還很順,感覺還可以,然後上討論區發個「還不錯」的感言,這兩種討論串在少數亂入者的推波助瀾之下就演變成沒什麼水平的戰文,當年軒肆軒參發售時一樣烽火連天,但是至少交戰雙方的用字、語氣、中文程度都比現在高明多了。扯遠了,一般玩家的反應差不多就是本段開頭所敘述的,只有像筆者這種只會酸人的老玩家才會一項一項分開批評,不像某些人連劇情都沒什麼看就批某某東西忽然跑出來而某某東西由某遊戲而來。算了,既然都說覺悟者恆幸福,那筆者還嘮叨這些沒用的廢話做啥。
預言
現在已經有「當年軒肆發售時,大家都說不錯」的論點出現了,而當年被批判很兇的軒參及天之痕早已翻身且爬上了經典的位置,而楓之舞作為系列作神主牌的地位更是堅如磐石。所以筆者預言大約會在軒柒發售時會出現軒伍很不錯的觀點,所以建議無聊人士可以把現在的筆戰批評謾罵拍照存證到時拿出來反駁。
另一個預言是,如果是古代的電腦玩家評分,軒伍連一支搖桿都沒有;但是依如今電腦玩家評分的標準,筆者可以預言會給軒伍3.5支搖桿。
備註
1.2D與3D這種吵到爛的問題。不諱言筆者是支持3D派的,對於理性的論述給予尊重,但是對那種兩三句話就就把話說死的偏激派很感冒,(怒滿放大絕)反正等虛擬實境完全普及地商業應用上時,這些人一定還堅持2D好3D去死。
2.筆者對軒轅劍諸代的評價順序是:
軒貳>楓之舞>蒼之濤>天之痕>軒參?軒肆>軒伍>伏魔錄
3.最近部分軒轅劍的電風扇有宗教狂熱化的趨勢。
4.《破天一劍2》官網:http://www.pcik2.co.kr/ ,至於《三國志11》及《大神》很多人提過就不列了。
5.對於製作小組「從善如流」的更換大頭圖,筆者的感想:「會吵的小孩有糖吃」
6.每一代都在推翻以前的設定,光軒轅劍的由來說法就不一致
7.東皇鐘的功能就只有空間製造器嗎?盤古斧也單獨變空間鑰了嗎?
大宇的经营情况和几个单机游戏销售情况
大宇去年EPS-6.49,也就是10塊的資本剩下3.51塊,賠了2/3個資本額,今年第一季也是虧損的,第二季財報下個月出爐,應該也是唯一虧損的公司了。下面是6.7月份各遊戲公司的營收狀況,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2006/6
公司名 6月份營收 去年同月增減(%) 本年度累積營收 去年同期增減(%)
華義國際 0.41億元 280.45% 2.55億元 203.77%
遊戲橘子 2.46億元 92.99% 13.86億元 58.61%
中華網龍 0.51億元 98.87% 2.31億元 52.01%
昱泉國際 0.15億元 -19.51% 1.19億元 46.76%
智冠科技 2.46億元 4.26% 14.35億元 11.97%
大宇資訊 0.12億元 -48.75% 1.55億元 -11.79%
2006/7
公司名 7月份營收 去年同月增減(%) 本年度累積營收 去年同期增減(%)
華義國際 0.35億元 144.5% 2.90億元 195.06%
中華網龍 0.52億元 141.13% 2.83億元 63.21%
遊戲橘子 2.76億元 67.52% 16.63億元 60.03%
鈊象電子 1.29億元 49.10% 8.78億元 58%
昱泉國際 0.17億元 34.46% 1.36億元 45.31%
智冠科技 2.82億元 -1.38% 17.18億元 9.44%
大宇資訊 0.38億元 -27.78% 1.94億元 -15.47%
以上資料轉載自公開資訊觀測站
自製電玩 大宇好口碑
國內廠商大手筆自製遊戲,到底划不划得來?大宇資訊稱得上成功的例子,其「仙劍奇俠傳」、「軒轅劍」及「大富翁」系列不但擁有極佳口碑,在單機版市場逐漸衰退之餘,銷售量仍有不錯的成績,以今年2月上市的「軒轅劍外傳:蒼之濤」為例,推出至今,台灣地區銷售量達到8萬套,大陸地區預估也有20萬套以上。
大宇資訊表示,「蒼之濤」能有這樣的好成績,主因在於大宇資訊遊戲已經做出口碑,「軒轅劍」也成為1個品牌,只要是掛上「軒轅劍」的名字,就等於是品質保證;另外,也因為「軒轅劍」系列獨特的劇情,所以「軒轅劍」系列有1群死忠的fans,即使新遊戲沒有大規模的行銷活動,銷售成績依然是國內前幾名。
在2001年推出的「軒轅劍參:天之痕」,總銷售量達到17萬套,但在線上遊戲興起後、才上市的「軒轅劍肆」則僅賣出12萬套,雖然線上遊戲已搶去大部分的遊戲市場,但因為自製遊戲毛利極高,再加上大宇資訊旗下遊戲已成為知名品牌,上市後都有一定的銷售量,因此大宇資訊仍然持續自製、研發路線,以「蒼之濤」為例,第1季約替大宇資訊賺進3000多萬。
官方網站: http://www.joypark.com.tw
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
http://forum5.gamer.com.tw/C.php?bsn=01223&snA=5292&locked=F&tnum=30&subbsn=0&Bpage=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