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中等规模游戏才是游戏业界的未来
这个帖子不是和某个米蛆的联动。现在的3A问题在于大而无当,开发商花了巨大的成本,但是边际效益很低,原因在于边际成本花在了那些不好玩的地方,比如不好玩的搜集,不好玩的养成和不好玩的支线上,3A热门的开放世界本身又是个bug体制,堆这些不好玩的料还会加大QA难度。成本、工期和预期回报权衡的结果是要么注水,要么赌社运。前者如育碧,后者如cdpr。
反而是中型规模游戏,能够在一至两年内完成开发,价格可以低到40-50刀,只打磨核心玩法,玩家10小时直球玩完,喜欢的30小时白金,这样开发商资金回笼快,利润率高,玩家负担也低,不会存在英灵殿这种100小时通关的噩梦。而3A游戏更像是头部厂商的旗舰产品,而不是谁谁都要来参一脚。
任何健康的产业体系都需要有一个庞大的良性中间等级产品,而现在则是3A和indie/手游两头重,这种不健康的模式迟早要引发雅达利2.0。
然而现在的indie也分轻度indie中度indie重度indie年度indie了
还不够覆盖这中间的空白? 俺寻思你说的这大而无当的3A也没多少啊,每年也就几部而已,就算是育碧也有很多中小体量的游戏的 小成本中成本的垃圾游戏一大堆呢。 高成本的3A翻车可是真的少 ,不能因为2077一个就 育碧3a是不是伪装成3a的中等游戏 怎么算3A啊,wow算嘛,AC年货和看门狗年货呢? 从来没人说过3A游戏就是业界未来吧,要不然这准入成本堪比房地产。
到现在关于“3A”也没有一个成文的统一解释或标准,所以在我的字典里“3A”被默认是一种宣传标签,用来强调游戏“量大管饱,细节丰富”。
2077品质不好,跟我所认识的“3A”关系不太大。 你看孟德尔也得看全了啊
中型制作还有人买的时候人家也和大型一个价,搁现在婆罗门又得骂娘 杯赛年年都有中型制作也没见你们买啊。
目前现状是中型制作还真就只能对应中等收入。 轮完3a、中等规模游戏之后,下一个是独立游戏、云游戏、vr游戏还是快进到任天堂再次一统游戏界? 都该有才是健全的市场
吹中型制作的建议去玩一下恶灵附身2的沙盒,那就是最典型的中型制作
走的跟龟爬一样的主角还没走两步路都碰到空气墙或者死路,这种狗屎一般的体验就算了吧
有些东西就是有规模效应,堆过了那个点就是能产生愉悦感,和玩不玩都无关了,看着就爽
当然,如果好玩就更爽了。
中型游戏百花齐放明明是过去……还未来呢
真像有些人所说的3A死光了,那么所谓的现在的中型游戏,将会变成新的3A
3A定义是啥?不是有什么量化指标的,花了多少钱、宣传多猛、憋了多少年憋出来的游戏,而是Aclass,当现在的A死了,现在B的水平再低,他也会顶上来成为A……就算将来现在水准下的BCDE都死了,现在的3F水准在这个悲惨的将来还是3A…… 好玩不好玩另说,花几十小时甚至上百小时通关一款游戏真的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 whzfjk 发表于 2020-12-19 01:02
死亡搁浅简直是根正苗红的独立游戏(除了钱多技术高),正常的中型游戏难道不是最俗气外泄的吗,等级、道 ...
死亡搁浅同年的,控制、只狼都算做中型游戏。开发成本都不会比DS高。
DS游玩部分核心是送快递,及优化送快递两套。
我的看法:结构简单并不是独立游戏,专注才是 没有3a中等规模也会内卷,最后还是成了3a 我也觉得中型游戏应该是皇家骑士团重装机兵勇气默示录逆转裁判符文工房之类的,本身的开发成本就不会很高,而且有别于市场上的大型游戏,也不想独立游戏那样单调。中型游戏不应该是低配版的3A游戏。 任地狱的游戏大多都有这个感觉,路易鬼屋什么的
实际上p社全家桶也是这样的吧
—— 来自 Xiaomi MI 6,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4.3 中等规模,更容易船小好掉头吧。能开发出更多作品,能够试错一些类型,3A现在动不动好几年一作,开发压力,只能保守话。 这个世代中等规模游戏大获成功的也不少,p5尼尔火纹神界原罪。还有怪猎世界这种销量直接大跃进的。反而失败的ip辐射龙腾世纪质量效应在上个时代大多算是3A级别。 咋突然冒出来这么多以小见大写总结的 Chia 发表于 2020-12-19 01:16:15
死亡搁浅同年的,控制、只狼都算做中型游戏。开发成本都不会比DS高。
DS游玩部分核心是送快递,及优化送 ...这算个鸡巴中等规模,考虑宣发经费了吗?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本帖最后由 Chia 于 2020-12-19 09:45 编辑
槲寄生 发表于 2020-12-19 09:32
这算个**中等规模,考虑宣发经费了吗?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
一般谈的3A泛指“极大规模”。
但3A也是个相对概念,始终代表业内最高工业水平与工时。对应消费者一个朴素的需求:性价比。(galgame往往贵于60刀,但一部GTA的开发成本,够包养全体黄油厂商2年以上开发经费)
死亡搁浅,我觉得不算。因为在当年的大作里,即使只算开发成本他也是较高的。
但如果以顶级来论,或者说把育碧当3A守门员,那就得算。 有些争论的问题是,中型游戏和3A之间差了有几条鸿沟
我还是觉得粗暴的把游戏分成独立,中型,3A,实在是太粗陋了,就跟狼虎鬼龍神五档灾害一样,能让人吵个不停
独立,在人印象中应该都是单人制作,一般起码不会超过4个人
3A,以顶级的画面和演出为基础打底,再锦上添花的增加各种玩法和内容填充,工作室起码上千人
那介于这两者之间,一个“中型”概念还得继续细分成几十瓣才能正常讨论 死亡搁浅拿着索尼的投资,享受着顶级的宣发,他独立个屁啊 我的理解:砍掉画面预算,砍掉开放世界大地图的底层设计,允许打磨返工甚至推翻重来。这个是可以实现的。特别是rpg之类的游戏。
问题在于,这样只有玩家开心。资本是不开心的。因为不能搞极致画面打磨员工技术水平,这个是稳的。而且没了画面的光环,游戏可能卖不出去那么多分。
3A游戏完全建立在资本投入的基础上。指望资本自救?别逗了。
任天堂除外吧。 等世代末吧,PS4上的中型制作全是17年以后憋出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