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风气有个八九年了,准确的说微博流行后就大规模盛行了。之前贴吧论坛挂人喷人也有,但随意挂人还是微博流 ...
我记忆里COS圈烂事最多的就是12年到15年左右,最近好些了,虽然可能和我已经不关注COS圈有关。
大概是95到新世纪出生的人(小没小到惹不出事,大没大到不敢惹事的年龄)也都在这个时间段因为经济水平的上升和个人的逐渐独立,可以做到吸收宅文化+不那么深入宅文化+有钱消耗换取宅周边。动画漫画之类的内容正好也开始出圈。所以这个圈子里也多了很多人,包括接触阿B的。 韩子 发表于 2020-12-9 10:22
我有时也会想,其实各种only,在规模上要比那些大型同人志贩卖会更适合“同好实体出版物交流”。因为什么 ...
ONLY其实算是比较好的经营方式,耗费资金少,纯度够,大家也开心,也符合同人展的定义,也方便交流。发展到最后就是各种小ONLY展每个月都有,也还行。 hsyg 发表于 2020-12-9 10:38
ad本来就是小展,早期在农讲所办的,我没记错那时候就一个侧厅,比only还only,租学校很正常吧。而且那时 ...
我记得第一次去中山图书馆那的ADSL... 记忆最深的还不是本子。当时本子很多都是女性摊主,而题材几乎都是DRRR。但我也不太可能对女性向感兴趣。唯一震撼的是,对不怎么上网的我来说,看到了女性化的静雄的Coser,我还奇怪这是什么东西。(那个Coser还蛮好看的) 韩子 发表于 2020-12-9 10:43
我还是倾向于因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政策对个人出版物的收紧,导致更多人选择线上通贩和消费非实体出版物的 ...
从大角度,即作家们仅聚在一个地方来说不是坏事。虽然长远来看是否会形成垄断倒是让人担心...(毕竟漫展运营方式我也不了解)
但我就是因为发现广州没有想去的同人展,想去的CP还在大老远的上海,现在出门还是个风险出游,所以才来问的。 韩子 发表于 2020-12-9 10:57
哈哈哈不是农讲所,那个是中山图书馆的侧厅来的,农讲所毕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适合搞这个……
only更 ...
一直觉得女性行动力真高,在宅圈里... 唯一例外高行动力的被叫做“养老院”
我倒是一开始就跑商业展...懵懂时期外加自己在男性群体里比一般人更早接触ACG(指盗版碟),但比一般人类都更晚接触网络(指高一)
结果对同人的兴趣是跑到了东京,看到了COMIKET直接把我震撼到了,以及个人很喜欢的COMITIA。回国后就把商业展当成散步公园,但太贵了到现在已经没兴趣了。(但COMIKET的吃的真贵啊) kg21xhunter 发表于 2020-12-9 11:59
把性感抱枕穿身上招摇过市的都是广州这边的吧
至少作为不怎么接触COS圈的人..广州漫展时不时会出事然后被我看到... 本帖最后由 Hchan 于 2020-12-9 13:08 编辑
首先是国内整个同人环境都不太行了,像使徒子这样的上岸了还有那些后来搞二次元手游的发财了,后续也没有能替代他们的同人创作者,新生代对同人文化缺乏认知,更别说认同了,你看这贴里就已经有没理解同人展这个概念的潭友了
用以前南方周末的话说,广州最大的优势就是离北京远离香港近。如今政策上两个优势都没有了,市场也是全方位的被打败压制,ACG只是产业下的其中一环而已,ACG本身漫画产业漫友系被漫客系打的溃不成军,动画产业喜羊羊猪猪侠之类也逐步被替代,再也搞不起院线电影
更不用说曾经各种豪言壮志的奥飞帝国
我是09年开始关注广州同人展的,尤其是同人游戏方面,基本上yaca11年就是卖的最好时候,到了16年哪怕是当年的口碑作也就卖了30多份,后来干脆因为管制没法刻碟卖了 记得老广图侧厅搞过,省实2楼搞过,那时创作氛围浓厚,机战世界连续几年出本,S1也出坛娘本YACA商业化10年就开始商业化了 nooooooo 发表于 2020-12-9 09:33
日本那边的同人展哪有这边基本上caoser为主的
别把日本那边想得太好,虽然那边认真COS的比这边多,但是caoser也比这边多,当面聊价格直接带出场的都不少。还有很多漫画画过这种事呢。只不过那边对这种事的观念更开放,拿出来说事的人少,所以很少人知道罢了。 现在想来漫友对广州同人作者影响真的大,它的转型兴衰的确影响广州漫创文化 Hchan 发表于 2020-12-9 13:05
首先是国内整个同人环境都不太行了,像使徒子这样的上岸了还有那些后来搞二次元手游的发财了,后续也没有能 ...
口碑也才30多份是有点惨...国内青黄不接这个毕竟政策打压有关也没办法。感觉冲击到最后就CP能好些。 狼影者瑞德克斯 发表于 2020-12-9 13:11
别把日本那边想得太好,虽然那边认真COS的比这边多,但是caoser也比这边多,当面聊价格直接带出场 ...
日本和国内的问题是,国内坏的日本那也有,有些更严重。无论是Coser还是创作者的问题。
但主要是,日本的好的地方,国内就算有也没有做大。别说网络文化导致实体被冲击了,本身连画同人漫画的人都寥寥无几,绝大部分还是以插画为主。 本帖最后由 hulaoda007 于 2020-12-9 13:28 编辑
断翼 发表于 2020-12-9 13:14
现在想来漫友对广州同人作者影响真的大,它的转型兴衰的确影响广州漫创文化 ...
不过一直有感受漫友没有足够振奋整个业界的作品就是了... 不差但又没有顶天好的感觉。往往一个好作者,了不起的作者,可以靠他一个人振奋整个业界,过去文艺世界里一直有这种现象。起头的往往有那么一个人,给后来人拉入了这条路。日本漫画代表无疑是手冢治虫。 现在搞同人本风险都比以前更大查的更严,连上海cp那边同人本和同人周边两者比较也是周边的占比逐渐加大增多,周边又不是出版物连风险都小太多了。创作整体意愿都被压低了所以没落了也不奇怪,反正不管哪里早晚都要变义乌小商品市场的 本帖最后由 Archlich³ 于 2020-12-9 13:56 编辑
再说点不相干的话。
那个时候,云中刚刚汉化了两卷《现视研》,我才知道有御宅族这回事儿,以及他/她们的生存形态是怎样怎样。然后作品就描写了“原口”这么号人物。
中国同人圈里也有原口。可以说是如前者投下的影子一般立刻就出现了。过了几年后,我们觉得已经充分了解这类人的秉性了,还有人以这个称呼自嘲。但那时候我们仍然没有意识到为什么“原口”会这样理所当然地出场,为何《现视研》又能对这个角色报以负面的态度,笹原又有什么根本的底气对他说不。最后笹原靠着同人社团时期的经历当上了编辑。可是,如果并不存在能雇佣他的杂志社呢?
久我山对原口的评价是“有些时候也需要这种人才能成事”。也许笹原也会变到只有“原口”一途可走?
我所认识的中国的“原口”们,有的退圈了,有的还在愈发萧条的同人展男性区搬箱子。又有一些人,凭借与生俱来的本领,到达了真正的原口也未曾胆敢想像的级数。
从那个高度看下来,同人展只不过是山脚下的一个小坑罢了。 个人想法,瞎几把扯点原因:
1、资本:办展要钱,要钱你得弄到钱,于是资本就能进入,并且加以要求某些条件。
同时对于社团来讲,参展不一定是为了展示作品,而是为了更多的赚钱。
2、低龄化:大部分只是想来玩和聚会,没打算和人探讨什么,同时只会跟着潮流走,什么火就去看什么,并没有打算自己去思考一些东西,或者想着产出什么东西。
3、泛cos圈化:由于国内所谓“二次元”“同人”大部与cos过度挂钩,同时对于某些人来讲,cos是他们参与到所谓“同人圈”最容易的方式,因此大幅度往cos方向发展。
4、内容同质化:国内同人大部分以卖画卖周边为主,基本上国内什么火画什么,而购买者也只会盯着火的买,于是一些不火的周边内容无人问津,同时一些比较特殊的周边也无人问津。
5、浮躁:觉得因为竞争者太多,一旦自己没出名就搞不下去,于是希望通过炫耀、搞大事、攻击别人等形式把自己搞出名堂,从而博得关注。
还有些想不出了....反正就是瞎几把说.... 还记得在yaca买了人生中第一本场贩本,还是男高日常的四格条漫本
摊主人很好还给我画了签绘 你们还记得当年谣传的市长千金作梗导致yaca举办不顺的传闻么
归根到底是资本的流动,简单来说,以前这个东西刚起来,有老板对这玩意有信心,也有大公司想要当个赞助商
这玩意和广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我觉得还是有关联的,至少我认识的朋友不少都已经不在广州工作而是去了长三角。 漫友当年的主编夫妇n年前就去了阿b当总编了 金龙奖啥都快被扫进历史尘埃
上游都如此了 下游同人展不扑街才不正常吧 因为广州没这个土壤…该说后劲不继,那批人成家了,然而没下一批了
—— 来自 HUAWEI LIO-AN00, Android 10上的 S1Next-鹅版 v2.4.3 现在国内漫展也是看COS和大厂卖货,漫画二创又有多少? 本帖最后由 akiji 于 2020-12-9 17:22 编辑
就真的要说“同人”的部分CP也没好到哪里去啊……
举例:马上这届8个展馆,3个企业馆1个服装馆4个同人馆里现在几乎都是在卖周边
本子本来也不给正常卖,多少次了,一届要发十条短信提醒有文化稽查请大家注意安全。
而且卖本子哪有搞小商品赚钱……一张图可以做十八个品类 yysy,国内其他地方。。。 akiji 发表于 2020-12-9 17:19
就真的要说“同人”的部分CP也没好到哪里去啊……
举例:马上这届8个展馆,3个企业馆1个服装馆4个同人馆里 ...
那看来状况是不太好...嘛,一定程度和监管有关。(话说如果早年全年龄本比较多的话,会不会监管不那么严?)
现在也比较惨,成都CD不开,年末就CP在开,日本那年末COMIKET也停了,剩下基本都是商业展。前景堪忧...
毕竟同人主流也是漫画类,我自己个人也属于漫画宅... Archlich³ 发表于 2020-12-9 13:48
再说点不相干的话。
那个时候,云中刚刚汉化了两卷《现视研》,我才知道有御宅族这回事儿,以及他/她们的 ...
同人毕竟本来就是非专业人士的聚会,尽管一开始专业不专业没有分太开,因为一开始专业漫画家在日本很多都是赤本作家,不入流的。也没有做到手冢中后期那样已经什么题材都有,百花齐放的样子,可以吸引非专业人士也进行创作。而早期被专业人士吸引去创作的往往自己也打算入行,和后来的爱好者还不太一样。
但后来同人也是自觉的自己不是专业的,用心程度也自觉没有比专业的好,也自觉自己没天赋,成为了纯粹爱好家们聚在一起的聚会,本身就是以少见,专业内不常见,极具个人爱好彰显和个性,所以一方面有特色,但一方面也作品本身完成度不会太高的作品。
对比真正的,要么被市场认可,要么被同行认可的创作者来说,作品本身的不足就已经是职业漫画家的山脚下了。
但毕竟有才华,有本事的就可以做好,看努不努力,用不用心,有没有天赋罢了,所以同人里有人是可以做到职业的,毕竟本身只是创作出来的作品的模式+作者本人对自己规划的去向来决定谁是专业谁是同人。所以作者打算做专业的,又有天赋的话,就可以入行。(所以很多编辑会去COMITIA,没记错的话还是现场审稿。不过一般来说,都不如投稿去该出版社的漫画奖项,和直接去编辑部见编辑来得容易入行,所以我想对编辑来说,一方面是想碰运气,因为有才华是第一,一方面也只是走个过场,没有抱太大希望) johnkamsar 发表于 2020-12-9 14:22
个人想法,瞎几把扯点原因:
1、资本:办展要钱,要钱你得弄到钱,于是资本就能进入,并且加以要求某些条件 ...
国内的话,同人漫画家毕竟是少数,原因不明... 这一点和日本反过来的,日本反而是插画家占比不如漫画家。这是创作者的层面。
Coser其实虽说有很多不属于入宅入深的人(虽说宅没啥值得深的)进了圈子里,但我还是很好奇...当初是谁发现这里有利可图的?
上头管的话,没办法,其实一直有管,管的严不严的问题罢了。
低龄化和有啥画啥其实有点类似,也侧面反映国内ACG类文娱可以选择的比较少,所以不会出现明显的个人性格导致的个人兴趣取向。连有啥吃啥也不是,而是没啥只能吃啥。
资金真没办法,如今根本同人展本身挣不了钱,同人本也挣不了钱。我自己也不认可职业画同人就是了。业余其实是最好的比较好的状况。但我国996的角度,也不太可能允许有人腾出时间去画画。也不一定是坏事就是了...
日本那毕竟打工也可以挣到客观的数目,时间对调也比较容易,所以适合一些跑场子的人一边有一份挣伙食费的钱,一边着手创作。也算是国情不同了。 absaki 发表于 2020-12-9 17:46
我唯一去过的漫展就是12年的萤火虫那时候摊位已经都是卖周边或者商业摊位了 和cm或者cp的氛围没得比 ...
说起来年底到明年如果有啥可以玩的话,居然就剩下萤火虫了... 想想还不如待在家里发呆 hulaoda007 发表于 2020-12-9 17:38
那看来状况是不太好...嘛,一定程度和监管有关。(话说如果早年全年龄本比较多的话,会不会监管不那么 ...
实际上早年也是全年龄本多,特别是单作品的恶搞向。把R18全放到本子里是后来有段时期网络监管严了然后非正规出版物很松。 beer 发表于 2020-12-9 18:00
实际上早年也是全年龄本多,特别是单作品的恶搞向。把R18全放到本子里是后来有段时期网络监管严了然后非 ...
那蛮可惜的,对于蛮喜欢全年龄本的人来说。 当年ADSL coser的事情不知道有没有,不过也有阿鲁巴啊,放在今天不也得挂上微博批判一番的 hulaoda007 发表于 2020-12-9 17:38
那看来状况是不太好...嘛,一定程度和监管有关。(话说如果早年全年龄本比较多的话,会不会监管不那么 ...
和是否全年龄关系不大
一般是通知你稽查过来时候把本子都收下去不要摆 国内同人展本来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日本能做那么多年跟GHS脱不了关系,一旦不能GHS日本同人界也发展不到现在那么大规模。
GHS才是同人界第一生产力和消费力。
至于广州这个地方有它的偏好,搞个高达展游戏展还好,连搞个漫展都显得不伦不类,更别说同人这么小圈子的东西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