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众
2综合
3不考虑
4都不行
5加减分
6不在意
7无关
8售后(和1互为关联)
9不在意(和6互为关联)
10东方 重复编辑 本帖最后由 wgoenitz 于 2020-9-29 12:50 编辑
呆呆兽面包 发表于 2020-9-29 12:42
比起评分,更重要是分析游戏的长处短处在哪里,哪怕烂游戏也有分析的价值。
但是大部分人就爱看个评分而 ...
是的。
不过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专家打分时,对游戏的优点缺点分析有时候也和路人玩家不一样,因为两者的视角完全不同,看问题的侧面也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或许玩家还是要找到符合自己水准和口味的评测机构。
这里又回到一点上,如今哗众取宠的高流量自媒体太多了,导致很多人只能被骗、跟风和被带节奏——有很多up的评测窝是根本看不下去的…………
呆呆兽面包 发表于 2020-9-29 12:49
当然,真的了解必须自己看。但至少是一种观点介绍,特别冷门作品可以帮助玩家了解一些。还有一些深入测评 ...
嗯,可悲的娱乐至上世界 坐标1(评论家 vs 大众)只看喜好跟我相似的,总的来说都没啥意义
坐标2(老玩家 vs 路人)老玩家>路人,挂羊头卖狗肉的(变革性)作品除外
坐标3(考虑性价比 vs 不考虑性价比)不考虑性价比,除非是pay to win氪金设计
坐标4(相对体系 vs 绝对体系)相对体系,没有突破可以接受,有重大退步必须差评
坐标5 (游戏外要素加分 vs 游戏外要素不加分)不加分,但是宣发做得好的制作人品味基本不会太差
坐标6 (粗粒度 vs 细粒度)怎样都行
坐标7(平台相关 vs 平台无关)垃圾优化当然扣分
坐标8 (售前评分 vs 售后评分)高分低分都信自己
坐标9 (尺度严格 vs 尺度宽松)十分制还尺度严格的都是哗众取宠的sb ,3/5是佳作,6/10是垃圾
坐标10(东方审美 vs 西方审美)爱咋咋地
本帖最后由 Hinanya 于 2020-9-29 13:38 编辑
坐标1 评论家。第一肯定是主观认定,也就是自己,但如果有第二的话,我相信评论家而非民粹。屁股和洽烂钱不在讨论范围内。
坐标2 老玩家。A21网红人设一片欢呼,我却对炼金工作室系列未来忧心忡忡。
坐标3 不考虑性价比。考虑性价比的你是在写资本投资方案吗?各地区定价还不一样嘿。非要讨论性价比就应该改为评测某某发行公司/策划。
坐标4 相对体系。评价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就好比比较地球生物的能力你必须参考地球重力系数G不然就是耍流氓一样。
坐标5 游戏外要素不加分。文体双开花,但是你讨厌西游记了么?有些人不是在写评测,而完全是在借此机会发表观点和立场。
坐标6 粗粒度。但是不能太粗,像Steam只有两级是真的可怕,但也证明了Steam以钱至上的路线,“我们只为快速引导消费服务”。
坐标7 平台相关。关系太大了,我依旧记得《勇气默示录》里利用3DS前置摄像头突破次元壁的震撼设定,其他的猴能做到吗?!
坐标8 售后评分。不是,什么叫售前评分,这什么玩意?!能售前拿到作品的100%全是交易和屁股啊,你不怕?
坐标9 尺度严格。只有难得的东西才能算珍贵,比如流量网站某电影被评8.5分,我根本不知道有何意义,但是我看到mtime里某电影被评8.5分,我便知道这作品非看不可。
坐标10 区别审美。这个世界就是主观的,所谓的五颜六色也只是因人的眼球而定。一个个血淋淋的评分案例,一方泪流满面一方满脸蒙蔽的例子,还不深刻么?!
我高强度参考metacritic均分。我的游戏时间远没充裕到需要沙里淘金的程度,光玩每个类型高分上的尖顶就已经玩不过来了。有些游戏的premise看起来很赞,类型是我癖好的但分数平庸的话,我会点开具体评论看扣分点是什么再决定 屁股在哪边,就站哪边。觉得自己是大众就站大众,自己觉得玩的多跟专家审美相同就站专家呗。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坐标1(评论家 vs 大众)权威评论家意见更重要,还是大众意见更重要?
其实都没什么参考度,虽然评论家能恰饭,大众则暗藏水军或者跟风狗,自己的感受才是更重要。
坐标2(老玩家 vs 路人)系列作的新作,应该由系列的老玩家,还是路人评测者来评分?
我觉得应该综合一下,由非系列粉丝也非黑子的老玩家来评分,很多游戏玩的少的玩家可能忽视游戏里面的其他硬伤仅仅去享受游戏的美术,本来想用还原神作来举例的,还是算了,就拿FFXV来说吧,不少新入坑的玩家对游戏的评价很高,而系列老粉又贬低这部,都没法给出比较中肯的评价。
坐标3(考虑性价比 vs 不考虑性价比)游戏的评分是否应当和价格挂钩?作为商品还是文艺作品属性进行评价?
低分程度上需要,如果内容不是很丰富,又卖的贵,是能够作为扣分依据的,但是在高分标准上,不用考虑性价比
坐标4(相对体系 vs 绝对体系)系列新作无甚突破甚至退化,但仍为同类佼佼者;或系列有长足进步,但仍不如多数市售同类时应如何评分?
绝对体系,没啥好说的
坐标5 (游戏外要素加分 vs 游戏外要素不加分)游戏外要素的占比应该有多少?
不加分,游戏外要素可以作为扣分依据,但是没必要作为加分依据
坐标6 (粗粒度 vs 细粒度)游戏评分应当采取怎样的粒度?
粗粒度,在同梯度下的作品,继续细分出1234是没有必要的
坐标7(平台相关 vs 平台无关)游戏评分是否应当平台相关?
平台相关,或者将各平台的评分相互独立都行
坐标8 (售前评分 vs 售后评分)售前评分是否合理?
售后评分总比售前合理
坐标9 (尺度严格 vs 尺度宽松)游戏评分应当采取怎样的尺度?
尺度本身就是用来量化的东西,宽松的尺度不如直接给感想。
坐标10(东方审美 vs 西方审美)游戏评分是否应该考虑文化区别?
异文化审美无所谓,不要ZZZQ这种异世界审美 希望加一个脑残粉评价和路人(黑)的维度真心享受过并主观上偏爱这个游戏的玩家所发掘出游戏的优点和对于游戏没有主观偏爱的玩家提出游戏客观上的缺点,哪个更有参考价值?
1从玩到评应该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个人是第一位的
2两种意见都应采纳,不过要建立在游戏本身的基础上最好别带什么情绪
3我感觉游戏性价比是个输入变量极大的玩意,受经济能力、审美水平、游戏类型影响太大,不过一般也有个天花板不应过高
4本质同5,我持游戏本体论观点,做完了的游戏就是个游戏,所有的评论只能建立在游戏本身上,和历时或共时外在因素无关
5本质同4,我批评tlous2不是因为憨批zzzq,而是游戏本身就有问题(虽然在另一个角度说zzzq也恶心)
6粗细化评分本质是媒体的傲慢和挟权自重,我持游戏媒体原罪论观点
7平台用来表现游戏,并非游戏本身不该参与评分
8售前评分实乃媒体原罪,建议击毙
9实际上可以从6衍生出来,因为尺度严格或者宽松的前提是存在尺度,但目前这个尺度本身就不可靠
10微观评论允许审美差异存在,宏观评论应该避开文化差异造成的评论差异 1.两者都不考虑,我只看我自己的喜好,一定要选的话是大众,但是通常来说专家(主播,大UP主)的观点容易找,群众的意见很难讲
2.同上,一定要选的话老玩家
3.考虑性价比
4.相对体系
5.不加分,不扣分
6.媒体评分不做任何参考,大众评分粗略的即可,STEAM那种就行
7.不考虑平台
8.不看媒体评分,所以也就没有售前评分了,售后我直接云直播,特别喜欢的游戏才会第一时间买
9.严格一点能拉开档次才有区分
10.无所谓,特点鲜明的我都是看自己喜好来决定 我觉得根本就没有什么货真价实的游戏评论家,游戏界目前相关理论完全称不上完备,那些所谓的媒体评委根本就没有公信力,而且游戏界受口味影响实在太大了,尤其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上,jrpg在西方起步扣十分,有种正经电影导演来给二刺螈作品评分的感觉,这真的合理吗 本帖最后由 MikawaFumika 于 2020-9-29 16:45 编辑
1. 评论家:大众往往说不到点子上,至于泥潭这种地方已经不能算大众了
2. 分歧不明显的话老玩家,分歧明显的话路人
3. 全价游戏不考虑(不考虑打折),独立游戏考虑
4. 相对,这类游戏一般没得选,fifa至少还有个实况做对手,宝可梦要跑去跟妖表比么...
5. 圈外影响力特别大的情况我觉得是可以提高评价的(比如任天狗健身环这种),但是吹捧zzzq,明星制作人或者独立游戏不在此内
7. 平台无关,不同平台评价本身就是不一样的,总体评价选最好的没什么问题
8. 售后,严格来说售前评分没有意义
10. 审美差异客观存在,可以不支持但是应该尊重不同审美的评价
具体要怎么打分这种问题pass... 1.我觉得都一样,而且我也是「倾向派」的一员,我认为至少在表明自身所处文化立场思考倾向之上的意见才值得参考,所有试图假扮以理客中身份说服他人的都应该一人在ass里塞一个二踢脚。
2.我更倾向于老玩家的意见,更**钻也更全面,当然更多的也只是很多该类型的新玩家缺乏对此类型游戏的总结能力,常常是答非所问说不到点子上,且更走不出自己的思维范式,即使是那些优秀专业的游戏评论员也常常犯此谬误。
3.多半是要考虑的,但维度不同,对我而言物超所值带来的意义远超过价不符实,后者只要不差到一定程度我一般都能忍受。
4.这里是游戏评分,所以是绝对体系。虽然我个人其实更喜欢相对体系一点,但这很有可能是架设在我们这帮老玩家本就不弱的情报收集和游戏鉴赏能力上才出现的优势,如果考虑到别人的话再怎么不公平的绝对体系也比相对体系好。
5.游戏外要素关我毛事,要关也至少得是这作品的前作或者同世界观作品才行,此外好的其他改作品除了服务粉丝也能做到安利作品本身的作用,所以反正不是游戏的就一律不关心。
6.越细越好,我恨不得每个游戏媒体出的评测从600个方面倾向立场进行细分,最后评出来的分最好在细分个小数点后三十位才行,就算不看评价看别人如此细分的分析你喜欢的作品也是种享受,可惜应该没有游戏媒体能做得到
7.应该,尤其指部分平台的游玩带来的异质化体验也在讨论范围内,VR平台的Thumper和俄罗斯方块效应就应该和其他平台的挑出来说,如果细分到老任的那些奇形怪状的玩意就更应该如此了,你说是labo五合一套装的马车8好玩还是labo驾驶套装的马车8好玩?又或者其实是在labovr的塞尔达传说里开摩托车才更胜一筹?
8.售后评分,售前评分这玩意就是时代的糟粕,应该从历史长河里就此消失,至少也得和游戏发售同时解锁才行。
9.我无所谓,不过见回答4,还是严格的话好一些。
10.见回答1,我觉得至少要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倾向才能进行发言,不然就只是另一种各说各话来互相展现存在感而已。
osborn 发表于 2020-9-29 16:18
其实第二个维度就是说的你这个,只是讲的委婉一点而已。什么路人和老玩家,其实就是路人和厨子首 ...
啊?泥潭老玩家我一直是划到客观路人黑范畴的除了老游戏和泥潭指定jrpg,泥潭看得起啥游戏吗 游戏终究是人玩的,是个娱乐产品。评论家,评分这些东西只是一个导购作用,一种营销手段,一点添头而已,根本不重要,甚至还有个人差异。这跟书籍电影这种带有艺术性质的还不一样,游戏的艺术性质基本可以无视,作为娱乐产品,客户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坐标1(评论家 vs 大众)上过太多次评论家的当,现在只相信论坛评测和自己认定的口味相近的人的推荐。
坐标2(老玩家 vs 路人)媒体的客观性是体现在整个媒体环境中多种不同声音碰撞才成立的,评测也应当有多种不同的声音。
坐标3(考虑性价比 vs 不考虑性价比)这里我歪一下,如果性价比也可以纳入考虑范畴的话,那性价比背后的游戏制作成本是不是也应该被评测所考虑呢?比如说大家都会对独立游戏的画质降低要求,对3A大作期望豪华内容。死亡搁浅发布时候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披着3A皮的独立游戏,大家对其褒贬不一。最近的那个全平台手游很多人也是因为他们挥霍巨资制作成本,但成品却令人失望而给予差评。
坐标4(相对体系 vs 绝对体系)相对体系
坐标5 (游戏外要素加分 vs 游戏外要素不加分)占分。现在很多游戏都是强社交/和直播绑定或者天然带有某些舆论因素,很难把这一部分因素脱水之后再评判了,堵不如疏。
坐标6 (粗粒度 vs 细粒度)粗粒度
坐标7(平台相关 vs 平台无关)平台无关
坐标8 (售前评分 vs 售后评分)售前评测。售前这种显然带有导购色彩的东西针对的大都是想第一时间体验游戏的核心玩家。即使分数会有编辑个人的偏见,但只要能把详细的文字评测丢给玩家看,大都能对“要不要买”这个问题作出最基本的判断。
坐标9 (尺度严格 vs 尺度宽松)各个媒体能保持自己一致的标准即可。
坐标10(东方审美 vs 西方审美)媒体能保持自己的审美标准即可。 1.买不买当然是自己决定的,专业的评论家应该做到指出游戏的特色以帮助玩家更好地意识到它是否适合自己,至于看评分买游戏那是人自己的事
2.评分者当然必须是个老玩家,否则专业性会出问题,至于如何让路人玩家也能领会他的意思就看水平如何了
3.价格会影响玩家对游戏内容的预期,没人会期待一个10刀的游戏塞了海量内容,离开价格评价游戏是不合理的
4.如果竞品没做出超越性的突破,在前作基础上修改即可
5.不加分
6.专业媒体要勇于挑战自己,只讲推不推荐为什么不去云主播?
7.除非有重大bug
8.要有,理由同6
9.看媒体的取舍,足够专业的评测是有说服力的,至于统合评分是统计网站的工作
10.评分上细微的区别用于反应审美取向是可以接受的 12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3 不考虑性价比
4 相对
5 不加分
6 10分制挺好 有问题的是恰饭不敢给不及格分的媒体
7 无关 差别影响特别大的不同平台按不同游戏分开算就是了
8 同5 售前没问题 有问题的是不放demo只给恰饭媒体评分的公司
9 严格 不敢给不及格分的没有参考价值
10伪命题 白皮也喜欢金毛大波妹的 这玩艺和东西方没关系 现在那帮人妖厂体现的是白左审美
本帖最后由 丧失神殿 于 2022-10-31 11:28 编辑
害怕,已编辑 楼主这帖再完善一下,感觉可以发去其它网站,什么知乎啊,B站专栏之类的 评论家和大众我谁都不占,只信跟我一样的。
就比如16年OW各媒体获奖大满贯而大众在全网黑时,我占媒体(评论家)
而今年tlou2收货一系列满分评价而大众在黑时,我占大众。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干脆游戏之间互相比,算个等级分出来 本帖最后由 Stellar_Frost 于 2020-10-8 14:01 编辑
1. (有附加条件的)评论家。
[*]其实只有市场表现和市场反响(前一个直接跟ROI挂钩,后一个直接跟IP生命力挂钩)最重要,不过这个方向偏了;
[*]不谈论游戏性只搞所谓文艺评论的人(可能除了静态AVG)不配被称作评论家,业内(除了制作人级别)其实往往只在自己工作的那个方面是专家,在其他方面上并无那么多的过人之处;
[*]真正够格的游戏编辑(玩的够多+懂各个品类+有独立可靠的评价标准),当然比Stand Alone Complex更有参考价值。
2. 不投/平衡。
[*]类型老玩家抱残守缺、IP追随者视角片面、游戏小白无知幼稚、其他类型老玩家不放低姿态,这些都是存在的,所以难以投票。
3. 应该。
[*]¥38、¥60、¥98、¥166、¥298、¥498,伴随的是完全不同的预期,良好的预期管理是CP和发行的责任。
4. 绝对体系。
[*]一个游戏不好玩不是IP能掩盖的。
5. 分两方面。
[*]作为玩家,不加分也不扣分,我只在乎自己的游戏体验;
[*]作为市场观察,这取决于不同种类的宣发能不能有效促进销量,而宣发是和预期管理挂钩的,个中平衡只能发行方自己去把控。
6. 细粒度。
[*]如果贯彻绝对体系,就必须配合细粒度,否则绝对体系会难以投射;
[*]粗粒度适合大数据统计(Steam好评率百分比是最清晰明确的消费调查之一),细粒度适合严肃的长文评论。
7. (有附加条件的)无关。
[*]评分本身应当在意的是“完整”的游戏体验,(主要是PC)设备配置低下导致体验不完整不是游戏的责任。你不能因为自己用奔4跑不了RDR2而给R星扣分,VR同理。
[*]但如果优化、尤其是针对主机的优化水平突破下限,仍然应当扣分。举三个例子,泰坦陨落仙剑6仍然应当因为技术原因给出差评;原神是全平台游戏结果本世代主机掉帧、A13设备跑不动那就是CP方优化的问题;CK3以外的P社游戏没有多核优化所以后期卡顿是克劳塞维茨引擎而不是玩家的问题。所以十三机兵出这种问题也照扣不误。
8. 售后评分合理。
[*]售前评分在理想状况下,是对发行宣传的一种制衡,但自然而然的原因使售前评分其变成了收钱评分,而且这一链条难以打破。它不合玩家的理,但很合媒体生存和游戏发行的理。
[*]售后评分能否维持舆论定力,就是对机构的试金石了。
9. 严格。
[*]遇事不决8/36分属于贱自己贱行业,也是缺乏一套清晰评价体系、暴露水平的表现。
10. 不应该。
[*]楼上也说了,鱼虾一箩筐就是MC均分缺乏参考价值的最大问题;
[*]机构评论可以而且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标准和价值体系。
[*]东西方审美在品类之争面前远不算什么问题。
1. +0
这里应该是共通的, 游戏制作者(权威)的理念会反映到一般人身上, 不存在应该听谁这种说法,
因为这里一直存在着动态平衡的过程.
2. +0
类似上一条.
3.考虑性价比 +2
应该明确作为商品评价.
因美学追求而诞生的纯艺术品应该有纯艺术的分发渠道, 比如个人PT, 而不是在线零售商店.
4.相对体系 +1
"可以做到却没能做到" 对于各方来说都是损失.
eg. RE3
5.游戏外要素不加分 +2
??????
6. 粗粒度 +2
游戏不需要评分, 只需要推荐与否.
因为实际上不存在任何人有资格给现在的游戏, 这种高复杂的实体进行评分.
目前存在的所谓评分都是主观的, 尺度不明的加加减减, 本质上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7.平台相关 +1
虽然平台对游戏有很大的影响,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畅想同一款游戏在高性能平台上的表现.
8. +0
不在意
9.尺度宽松 +2
推荐与否以外的测评数据是不必要的
10. 不必要 +1
可以存在但无必要. 我更希望能看到游戏的文艺批评 而不是导购 坐标1(评论家 vs 大众)尽量倾向评论家,有指导意见的评论也不能随便抓个人就写,必然是有了很多的阅历才能写出来的
坐标2(老玩家 vs 路人)除非是有剧情连续性的系列作,不然尽量倾向路人,主要是反感情怀分还有无脑吹捧,比如我只玩过系列最新作,但是果然这个系列怎么怎么牛逼这种评价,还有就是系列变革做被老粉无脑低分这种
坐标3(考虑性价比 vs 不考虑性价比)如果仅仅是评论是不考虑性价比,不然每个打折降价游戏都要重新评分太麻烦了,如果是购买指南类型的评论还是要加上性价比的
坐标4(相对体系 vs 绝对体系)绝对倾向绝对,垃圾游戏有一点进步也是垃圾,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主要是相对体系很可能会出现像辐射4这种,本来游戏还行,但是比起前作不进反退导致大家跟风骂,老玩家体系也是这个例子
坐标5 (游戏外要素加分 vs 游戏外要素不加分)不考虑游戏外因素,游戏外因素可以是一时的评价,但是过个十来年没人记得之后岂不是又要重新打分
坐标6 (粗粒度 vs 细粒度)粗粒度,我个人基本只分5党,满分,还行,凑合,不太行,不行,太细了没啥用又不是考试
坐标7(平台相关 vs 平台无关)半条命的例子太极端了,毕竟vr体验不同,主要是有的平台游戏少的时候,某个作品可能在这个平台上评价很高,比如8旅人,看这个评论的功能倾向了,如果是现实一点的购买指南是要考虑平台的,因为肯定有玩家没有某个平台,需要在自己有的平台里选择游戏,但是如果是评分向那是不考虑的
坐标8 (售前评分 vs 售后评分)两种功能性不一样,售前肯定是购买指南,售后肯定是绝对评分
坐标9 (尺度严格 vs 尺度宽松)和粒度粗细本质差不多吧
坐标10(东方审美 vs 西方审美)看游戏目标群体是哪波人了
本帖最后由 footmanpon 于 2020-10-7 11:51 编辑
权威评论家的提法很奇怪,媒体编辑是权威评论家吗,蒸气鉴赏家是权威评论家吗,多年从事文艺创作的作家或者编剧是权威评论家吗?从现实来看,我觉得可以分化成从业者/非从业者、媒体/大众两个坐标。 就个人而言,主要看游戏玩法感不感兴趣,FF7re,生化危机7,大表哥,FF15就是个人不喜欢的类型。那些玩法千奇百怪的游戏我反倒更喜欢。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其实游戏评论,最合适的还是吹水游戏群……一般在公开场合很多话不方便说,业内由于利益相关很多坑点不会给你说,论坛容易被逮住打所以往往直接巨魔a上去……很多坑点只有qq群私下交流会说……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