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物解谜avg游戏的起源和发展?
如图 十年前国内盗版游戏网站中这类游戏可谓数量繁多 也吸引了大量国内当时用爱发电的汉化组 时至今日这类游戏的数量依然不少却似乎一直没能获得一个独立分类 请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下这类游戏的历史www.chinaavg.com 拜某厂商和泥潭钦定sb主播所赐,这种类型现在习惯俗称“迫击炮解谜” 应该是纸质游戏书吧 说到发展,提一个游戏和它的制作人:《深红房间》,设计和制作的人是高木敏光
这个游戏是2004年出现的。当时flash游戏盛行,只要电脑不是太烂而且能上网就能玩到这款开源ADV。作者之后还发布了一系列以颜色命名的逃脱游戏,但就属第一作给人印象最深。
这种游戏通称图形AVG,是计算机矢量图技术普及后的产物。其实《大家来找碴》也是此类,不过容易被忽略。 本帖最后由 nukejoker 于 2020-5-25 16:15 编辑
就是I spy的电子版呗。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_spy
再往上追溯肯定还能找到更早的起源。
威利在哪里找人,I spy找物。
小岛秀夫还写过篇关于这系列的感想。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16807 神必岛 这种类型是谜画之塔入坑
虽然玩法一样但风格还差挺多的,不知道具体该怎么说。。。 我最早的印象是神秘岛和猴岛小英雄 寻物纸质书起源,跟adventure游戏类型的发展结合出来的一种游戏类型。
楼上说的高木敏光的深红色房间说法我不是很赞同,脱出room escape的类型虽然也经常与寻物解谜结合,但密室逃脱和flash游戏的发展都是很靠后的事情,在之前欧美传统的adv都发展到完犊子的阶段了。
至于为什么设计画面这么落后的游戏还是不停的有...这类游戏成本又低产品又好出,又赶上flash和智能手机两波浪潮,画面搞花哨一点口碑就稳定,反正用户要么小白不识货要么老害口味已经扭曲了,artifex mundi甚至能三周出一作这速度你敢信...
不过偶尔也能玩到还可以的作品,比如上面提的am,前段日子玩的它家的my brother rabbit就还不错。
—— 来自 Xiaomi MI 6, Android 8.0.0上的 S1Next-鹅版 v2.2.2.1 本帖最后由 SpectatorA 于 2020-5-25 19:17 编辑
个人觉得像神秘岛,塞伯利亚之谜,或者逃出房间以及后来的锈湖为代表的点击探索解谜。和以bigfish和artifex mundi两家为代表的寻物迫击炮解谜应该细分
点击探索类找到的一半是关键道具,另外一半是剧情补完的收集品,都是在场景里直接获得或互动获得。考点是在哪里去找以及用到哪里(玩过难度比较高的会把收集品也揣身上,让你分辨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
而寻物解谜会把关键道具做成一个谜题的形式跟一堆垃圾塞一块让你全部找出来。而出现的位置跟获得后的使用部分是相对无脑的 SpectatorA 发表于 2020-5-25 19:14
个人觉得像神秘岛,塞伯利亚之谜,或者逃出房间以及后来的锈湖为代表的点击探索解谜。和以bigfish和artifex ...
分类上其实已经是两种了
一种是“指向 & 点击”,另外一种虽然也带“指向 & 点击”标签,但是还会带一个“隐藏物体”标签
mysterious case files神秘视线那个系列我初中时在幻想游戏网上玩了好几作,梦之旅、谜画之塔、黑暗寓言被诅咒的野玫瑰之类,作为小孩子觉得巨好玩,并且通过游戏学了不少英语单词。游戏性方面……虽然有惩罚机制不过很多时候可以感受到的确是靠乱点过关,感觉机制就是寻物+难度适中的解谜小游戏,如果剧情比较好玩+场景CG制作的比较好+线索环环相扣逐渐解锁的话那还算是有趣味性(不过神秘视线后期的几作剧情过于故弄玄虚,差评),现在似乎也有不少登陆手游平台了,我只想说看了一些这类手游广告里的游戏界面……这么小的屏幕这么暗的场景让我找东西简直瞎眼 单纯回忆,没有资料
这类型游戏的起源应该是寻找费多(find fido),喷神avgn关于雅达利游戏那集演示过Find fido的雅达利版本,应该是最早的类型了
跟猴岛小英雄,国王密使之类解密点击游戏稍稍不同,解密点击着重于脑洞,很多东西都是鼠标挪过去就提示可以拾取了,但是如何运用就是考验脑洞的问题
这类型就着重于藏
早期黑白线条的图画类,就会将图形隐藏在其他类似的东西中
现在电脑色素强,图层多
不藏看着都眼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