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橙子社15周年作,君と目覚める幾つかの方法
本帖最后由 shamal0324 于 2020-5-24 13:18 编辑http://ww1.sinaimg.cn/large/779f3f1agy1gf323n14lgj21jk0v9gu8.jpg
かずきふみ+近月少女的橙子社。批评空间80分。
唔……不行啊。
第一印象其实相当好,近未来的秋叶原,Android(人造人)开始面向大众发售不到十年的社会,男主是个摩托修理店转型人造人维护店的店主。但其实一眼就看出,这就不是什么近未来,一点不科幻,而是倒退玩怀旧,玩昭和情怀。几个技术宅跟人造人少女少年的共同生活、职场剧,让人想起高桥留美子什么的那个时代。剧中开场白说到,人造人刚发售时有专家警惕生育率下降,社会自闭化,但看这氛围,这满满的昭和味,很明显只是杞忧了。然后可怜的主角少女登场,被男主保护,将男主一群人卷入人体贩卖的阴谋,又是立即让人想起八九十年代港产片、日本黑帮片。这些老元素虽然俗,但从《如龙》的人气就看得出,需求还是有的,我也无所谓,只要写得好,我就吃得下。总之只要有点脑子的人,开场10分钟后就不会期待什么SF展开,而是准备吃怀旧情怀的了。(在这里赞一句橙子社的背景,将我上面说的昭和味的生活圈和职场还原得很好,近月少女的时候我就很喜欢这社画的工作室背景,没想到不是时装这种高大上的东西,换成维修店这种脏乱low的地方也表现得这么好)。
但是,好感度虽不是断崖式下跌,还是徐徐下降的,越玩越失望。人物、群像对话、群像生活、悬疑恐怖,一个个元素拿出来看都还可以,毕竟かずきふみ的实力我是知道的,但这些凑一起之后就不行。观众越来越无感,比起代入更想吐槽。
首先,是女主角初音,批评空间一群人说什么“初音game”、“成长物语”,“光源氏”、“长腿叔叔”etc,但我不以为然。首先我没觉得初音很有魅力,楚楚可怜勾起人保护欲?但一个连话都说不流畅,终日惊惊惶惶的女孩,在galgame里面给人的印象出乎意料地差。想了想,这似乎是galgame这一特殊genre造成的,在真人剧,可以有镜头语言、肢体语言,或者就一个美得不可方物的少女演员,就把这角色立起来了,但在galgame里当然这一切都没有。galgame本质上还是对话剧,所以还是聪明伶俐、巧舌如簧的角色最讨人喜欢(从华哥狂热的人气也可见一斑)。同样出自かずきふみ之手的《9-nine-》里的春风前辈,前两作那支支吾吾的态度也让人挺没好感的,在她自己主线的第三作里面,不得不让她跟男主自来熟一点,起码回复到正常的语速。口吃女、无口女在galgame真的吃亏。
还有就是“成长物语”,这点我也持怀疑态度。说到底,galgame真的适合写成长物语?成长必然需要线性的时间,然而谁都知道稍微好一点的gal作者都会玩loop、玩time leap、玩grand route。真的要在线性时间轴里表现成长,就需要大跨度,然而谁都不希望galgame里的女性变老。就算不说时间性的限制,单纯说主题性,在这里我claim这么一句——galgame就写不了什么成长,有谁给我举个反例?我能找到的唯一反例是《幼馴染と十年、夏》,但那作太独特,没什么泛用性,而且非得萝莉控写不出来。我玩得虽不多,印象中,只要稍微有点正经地拿成长作为主题的gal,得出来的结果不是蠢就是假,别跟我说健速之类的三流午间剧场,蠢又假的典型。
一来,成长什么的虽然是近代崛起的主题,但也是15-17世纪的东西了,比康德和浪漫主义,比我们熟知的大部分古典文学都要老,早就陈腐不堪了;二来,联系到上文对无口女 vs 伶俐女的分析,似乎galgame最不怕的就是元素堆砌,意义和符号可以是过剩的,但千万不能是匮乏的;三来,“长腿叔叔”我虽然也喜欢,但这明显跟galgame天生八字不合。“长腿叔叔”型故事必然要以少女为主角,少女是主体,“长腿叔叔”变成少女的客体,但谁都知道galgame是男性视角,女主是男主的客体,这里没什么PC的顾虑的,事实就是如此。
……本来还想了很多,先写到这吧。总之再一次认识到かずきふみ就是二流以上一流未满,确实太可惜了。
分析的可以,有理有据,最后能概括下一就好了 以下可能有点剧透,我玩的少,举例可能比较偏颇。
你说的"无口"的少女其实我是更喜欢的。因为比较有神秘感和并对她产生保护欲,比如在rewrite我更喜欢moon线的篝多过terra线,这种角色key社每作都有。key社之外我觉得无口女主写的好的是拔作岛的文乃。
至于成长性,你说没有,我翻了一下批评空间前一百,还是有的,勇者大战魔物娘。个人玩过的以成长为主题的gal还有无限练奸,虽然涉及loop但主线还是女主大段时间的生活与成长。所以gal还是可以写成长性的,但是能写出成长的剧本就比较少。
所以我觉得gal不会像你说的那样有限制,这几个元素还是有写的好的作品,只是这些元素写的好的比较少或者大多是模板。
—— 来自 HUAWEI AUM-AL20, Android 8.0.0上的 S1Next-鹅版 v2.2.2.1 Tissuesea 发表于 2020-5-24 08:27
以下可能有点剧透,我玩的少,举例可能比较偏颇。
你说的"无口"的少女其实我是更喜欢的。因为比较有神秘感 ...
嘛,拿moon篝这种举例就是犯规啦,试问除了田中有谁写得出moon
拔作岛我是准备补的,听说文笔很有意思
成长性,怎么说,就算有基本也体现在男主,而且不是人文主义的那种成长(就是上文说的15-17世纪的老古董),更体现在抉择,也就是说,是存在主义的成长。这只是我的一个直观,还没想通透,不敢下定论。 本帖最后由 Tissuesea 于 2020-5-24 10:15 编辑
15-17世纪的作家没看过,经典作家只看了雨果,加缪,乔伊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什么相似的推荐吗?
—— 来自 HUAWEI AUM-AL20, Android 8.0.0上的 S1Next-鹅版 v2.2.2.1 Tissuesea 发表于 2020-5-24 10:12
15-17世纪的作家没看过,经典作家只看了雨果,加缪,乔伊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什么相似的推荐吗?
——...
我个人兴趣比起文更在于哲上,所以很惭愧,能推荐的不多,你想了解15-17世纪人文主义、启蒙时期的思想的话,可以读读卢梭。
我跟大部分人的想法不一样的一点是,20世纪之前的小说不是太有读的价值,非但创作技法跟不上时代,里面的人的伦理观、价值观也都要警惕,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啊,莎士比亚是不世出的天才,是要读的,不过他的诗体文很难翻译到位,而要读他那个时代的英语又有点蛋疼。再之前可以一口气夸两个千年回去读希腊罗马,那些才是精华。
更值得推荐的是快速过一遍思想史和美学史,对你以后读什么都有大帮助,上面说的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小说人物,这些就是教你批判性眼光的。 好的。不过以前在高中幻想自己大学能看懂哲学,但到大学还是看不太懂。
—— 来自 HUAWEI AUM-AL20, Android 8.0.0上的 S1Next-鹅版 v2.2.2.1 大部分哲学家的确都不讲人话,一方面并不是人人都有出色的文才(卓越的思想跟卓越的文才是两种天赋),另一方面他们也受限于时代,比如说康德就是公认的没什么文采的。我也不喜欢读哲学原著,除非要写论文,更喜欢后人帮你打散了浓缩了的wiki式、普及性的著作。
建议把牛津通识读本的打包下载下来,挑里面哲学家名字的读读,写得不能再平实近人了,还有中英对照(英文版要另外找,但也不难找),顺便练练英语。 shamal0324 发表于 2020-5-24 11:09
大部分哲学家的确都不讲人话,一方面并不是人人都有出色的文才(卓越的思想跟卓越的文才是两种天赋),另一 ...
好的,感谢推荐
—— 来自 HUAWEI AUM-AL20, Android 8.0.0上的 S1Next-鹅版 v2.2.2.1 shamal0324 发表于 2020-5-24 10:47
我个人兴趣比起文更在于哲上,所以很惭愧,能推荐的不多,你想了解15-17世纪人文主义、启蒙时期的思想的 ...
求楼主推荐美学史入门书目,感激不尽 萌萌alone酱 发表于 2020-9-26 16:42
求楼主推荐美学史入门书目,感激不尽
邓晓芒:西方美学史纲
入门之后带着问题去找书比较好。比如樱之诗诱发我对“天才”的兴趣,找了些文章来看,这坑挺深的,但很有趣。 shamal0324 发表于 2020-9-26 16:48
邓晓芒:西方美学史纲
入门之后带着问题去找书比较好。比如樱之诗诱发我对“天才”的兴趣,找了些文章来 ...
东方的有推荐么?
我的阅读量基本都是日本那几个无赖派作家还有几个诺奖陪跑爱好者,西方文学感触深的也就卡夫卡这种... 萌萌alone酱 发表于 2020-9-26 16:57
东方的有推荐么?
我的阅读量基本都是日本那几个无赖派作家还有几个诺奖陪跑爱好者,西方文学感触 ...
中哲?比较少接触诶……
中日作家的一些书评艺评性质的杂文的话,那多到海量去了。读那些不是没价值,只是建立不起知识体系吧。审美毕竟源头是哲学,偷不得懒的。 shamal0324 发表于 2020-9-26 17:04
中哲?比较少接触诶……
中日作家的一些书评艺评性质的杂文的话,那多到海量去了。读那些不是没价值,只 ...
恕我眼拙...一开始看哲学看的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虽然看完了,但是看完以后对西哲留下了不说人话+讲话讲不清楚都恶劣印象... 萌萌alone酱 发表于 2020-9-26 17:14
恕我眼拙...一开始看哲学看的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虽然看完了,但是看完以后对西哲留下了 ...
所以说别看大部头,看导论、introduction啊,甚至通俗读物性质的苏菲的世界也行。
就给你个书名吧,以赛亚·柏林《浪漫主义的起源》,柏林的书读得很爽的。 shamal0324 发表于 2020-9-26 17:22
所以说别看大部头,看导论、introduction啊,甚至通俗读物性质的苏菲的世界也行。
就给你个书名吧,以赛 ...
谢谢推书 重看一下主楼自己写的东西,我说“成长”属于15-17世纪,是基于思想史下的结论。但最近在读德语文学史,不由得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解释德国教养小说/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那可是一直写到了20世纪。但仔细一想,好像没有问题。
需要明白就算同一个人(比如歌德,活得够长)写出的东西,在不同时期也截然不同,而且比起个人心路历程的变化,文化环境和历史变迁的影响更大。那种典型的“古典”,在相对和谐、静止而封闭的环境下(比如神罗晚期的德国城市,资本主义要素发展较晚,政、经、文化都比英法落后一截,布尔乔亚识字阶层正在扩大但缺乏根基),描述中产知识青年自我认知与发展的小说,只能存在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1781年《纯粹理性批判》问世是一个节点;普法战争后,1807年,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又是一个节点。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基于康德哲学的,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对比歌德年轻时的“狂飙突进”运动);民族主义的兴起;叔本华悲观主义在1850年代被推崇……这些无一不在重塑每一个时代的笔尖。布尔乔亚青年的成长故事还在被写下,后世还在把它们归类为教养小说。但翻开黑塞《德米安》跟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从形式到内核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还好没啥问题,毕竟我不是科班的,怕被人扣个“教坏青年”的帽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