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mal0324 发表于 2020-5-10 13:45

[gal]关于夜のひつじ和porori、幼馴染と十年,写点东西

本帖最后由 shamal0324 于 2020-5-10 14:41 编辑

回复这贴里面@beanstar的贴,准备写长点,另起一贴

我:
夜巡他只写了loli线,而且是loli线很靠后很靠后,基本上只有床戏那部分,文笔的不同辨识度很明显的

他算是用梗收放有度那种人了,不会像某些人一样,咳咳,不提了。其实他无时无刻不在秀,我会告诉你们我在幼馴染、十年、夏读出了至少两处苏格拉底和一处辩证法吗
beanstar:
他给夜羊写的loli系列(还有包括幼驯染十年,新的那个圣女暗堕)整体结构上都给我一种谈话形式,苏格拉底的作品的感觉。围绕着一个开始提出来的话题,参与者两人(或者三人)以一种类似师生的关系展开讨论,啪啪啪不过是讨论过程的一环。

loli角色担任的是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角色,以提问的方式逐渐让主角认同自己的观点,主角不断地质疑,又在质疑被消解的过程中逐渐沉沦。

所以说这个系列一般就发生在一个房间里,虽然现实来说是节省成本,实际上也是因为谈话发生的背景和地点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对话的过程。这个系列就是这点非常对我胃口,不过不太好推荐给别人就是了
以下为我本次回复:

读出“苏格拉底”我指的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古典唯心论。其实在我以前一个帖子[推荐] 转型成porori和夜のひつじ安利实况帖已经提过,具体来说是这图——

https://img.saraba1st.com/forum/201808/13/230255rd6ggad886bhlnzh.png

这里,“我只知道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是一句名言,“苏格拉底的谦逊”,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另一处苏格拉底的引用我一时想不起来,但我肯定两处都指向同一个意思——“know thyself”(认识你自己),这句也很有名了。为何要认识自己?需要理解柏拉图主义解读、干涉世界的顺序,先有认识,才有认知,才知道善,再才有善行,而善行的目的是知行合一,接近终极的善同时也是终极知识,那个“Idea”(理念、理型),知——行——知,形成一个朴素的辩证法循环,事实上苏格拉底的“dialect”(对话)也被邓晓芒称为原始辩证法(dialectic)。所以,当我提到苏格拉底时,我是有所特指的,并不是采取思辨对话体的都可以叫做“苏格拉底”,不然古今东西一大堆东西都可以归到苏格拉底头上了。

我要指出的另一点是,这份苏格拉底味、辩证味在夜羊社、在porori的笔下其实是极其少见的,萝莉塔series就绝对找不到这种内容,尽管是同一个人写的,同样是对话体,文风和韵味也接近。《幼馴染と十年、夏》在porori世界里是一个特例,我想要着重点明的就是这一点。porori本人在Twitter回答粉丝提问“你最想和笔下哪个人物做朋友”时,他回答幼馴染と十年、夏的男主,“あいつはいいやつだ”(那家伙是个好人)。为什么说这是好人?可以看下一处引用——

https://img.saraba1st.com/forum/201808/20/164805mg5ppljxbbplhjgx.png

子供じゃない、だけど大人でもない、そんな自分たちの、ありきたりで、たったひとつ、真実よりも美しいもの。
まだそれに手は届かない。
でも届きたいと思う。
五年、十年先に、今言った言葉を二人で思い出して、甘やかに語れるように。

(不是孩子,也不是大人,属于这样的我们,平凡但仅此唯一的,比真实还要美的东西)
(还不能触及)
(然而希望企及)
(希望五年、十年后,我们能回想起方才说的话,一起甜蜜地回味)

这里一看就是辩证法,黑格尔的。这男主OX时自我鸡血,居然将爱情也好,二人的将来也罢,美化成某种类似绝对精神的东西,现阶段还未能触及(正题thesis),然而希望企及(欲望desire,引发反题antithesis的关键要素),希望五年、十年后酿成甘甜的回答(合题synthesis,同时也体现了历史性,历史的本质就是辩证法,正如辩证法的本质就是历史)。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时都惊呆了,因为在这第三part的高中篇里面,女主跟男主变成老夫老妻之后就完全没小学初中那种魅力了,长发剪短,变得又懒又馋又贪睡,对,就像一头母猪。给你睡一头母猪,能硬起来都不错了,还能自我陶醉拔高?这点批评空间不少人都指出了,还引发了“幼馴染原教旨主义大辩论”,不少人声称会变老的幼馴染不是幼馴染,etcetc,有兴趣的自己去批评空间翻贴。

我想,女主的劣化是porori有意为之的,就是为了显示男主的伟光正,告诉你情欲潮退之后爱情还要维持(尽管这发生在高中生身上有点太早吧),是需要一点自我鸡血的,需要一点类似伦理的、哲学的、理念性的东西,不能把七年之痒式的现在当成终点,历史还远远没有终结,总有一种美好崇高光辉耀眼的生活等着两人,是值得携手争取一起见证的。这些陈腔滥调是怎么跟黑格尔辩证法这么装逼的东西联系起来的?别笑,读过巴迪欧《爱之颂》的就知道,爱情的本质就是两点,利他主义和辩证法。这也是为什么死宅不配有爱情,利他主义就首先判阿宅死刑,辩证法这种19世纪的腐朽玩意也早被批倒批臭了,有几个阿宅是信终极真理、历史目的性、螺旋式上升blabla的?事实上这不是死宅的问题,是全人类、所有现代人面临的问题,不然巴迪欧也不会写这书。

而这些东西是绝对不会出现在porori的其他作品,特别是lolita series的。lolita系列的每一个男主都是活脱脱的现代人,迷失、迷惘、徘徊沉沦于现代生活,空有着敏感的触觉却苦无答案可寻。porori的立场也变得收敛冷漠,不再提供答案和鸡血,任由男主挣扎甚至放飞自我。这种手法非常精神分析,非常有20世纪味道。《幼馴染と十年、夏》的主题不可能再现,尼采之后再没有人提及什么“认识你自己”了,因为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质,或者说任何定义人的本质的行为都是误导、扭曲和压迫性的,有导向极权主义的危险;也没人提倡黑格尔式的未来,因为历史并不承载过多的意义。这一切其实从19世纪就开始了,叔本华指出,道德自律也好,意志自由也罢,并不会像唯心论者认为的那样导向道德、真理,相反仅是某种莫可名状、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体现,将人类社会引向自我保存、互相倾轧、无尽的苦恼困顿……这份力量叔本华称为“意志”,后来的佛洛依德称为“驱力”。精神分析学家的立场也跟20世纪以前的伦理学家大相径庭,只分析不解答,只肯定不干涉,沉沦、倒错与反伦理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提供了又一个案例而已。

我主要想说的,就是《幼馴染と十年、夏》在porori体系内的特殊性,对很多国人来说这可能还是唯一能接触的porori作品,因为有汉化。然而我没听到什么人赞美porori的文笔,可见汉化者没法还原原著的笔力,这点属实可惜;更少人留意到作品里的思想性,因为确实埋得挺深的,我翻遍批评空间的评论,没一篇提到这点。当然我觉得porori丝毫不介意你们当它萌系小品来玩,只是我觉得有责任时不时出声提醒你们一下。




南魔法翁头 发表于 2020-5-10 14:20

写的不错。
对这作的印象只停留在“氛围不错”的程度,有空再玩一遍好了。

shamal0324 发表于 2020-5-10 17:32

http://ww1.sinaimg.cn/large/779f3f1agy1genhfqc0qxj20pu0o4tcr.jpg

巴迪欧《爱之颂》截图,留意上文《幼馴染と十年、夏》第二幅截图,

”……新しい思いになる。”
”知らなかったことを知る。”
”まだ何も知らないことを知る。二人で。”

巴迪欧的立场黑格尔得不能再黑格尔了,不愧是老左棍,porori(在这一作中)的立场也够明显的了,不会再有人怀疑是我脑补了吧。

beanstar 发表于 2020-5-10 19:42

porori感觉在国内已经是大人气了,老作新作都有人汉化,只是由于题材的原因不太好吹,不过随便一个求幼驯染游戏推荐的下面都可以看到推幼驯染十年的

当然,lz这个观点很新颖,关于幼驯染十年的讨论里很多人都提到高中篇气氛突变,非常违和,lz这是一个可能的解释,当然我还是觉得勉强了点或者说证据不够充分
假如男主的结论就是把两人的感情看成某种抽象的,崇高的的东西,作为两人的纽带,那这个结论既和小学发生的让两人疏远的事故没有关系,在高中篇的男主心理活动里也缺乏印证(我不太确定,可能需要回去翻翻),更像是初中部分的一个局部的主题,而且更像是男主的看法,缺乏女主方面的回馈。顶着这样一个标题,那最核心的部分应该还是两个人的关系是怎样地变化和延续。我个人对这作是这么看的:小学部分是讲这两个人无论以怎样的方式互相伤害过都不重要,初中部分是讲这两个人以什么方式爱着对方也不重要,反正到了高中及以后,两个人就这么平庸地相互陪伴过着每天的日子,关系的维持是基于本能和惯性,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已经没有多少关系。我认为这种关系是很有幼驯染的温馨(?)感的. 当然lz这个解释也可以,不过就很像是男主自说自话,不太像个恋爱故事了, 而且搞得高中篇的女主是男主的奉献对象一样...

另外我说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指他的写作方式,论证技术这种细节上的东西,和他的哲学思想没有关系. loli系列里的loli都是通过一系列的陷阱问题来诱导男主,看起来像是男主在放飞自我,实际上男主以为是自己得到的答案都是被loli所预先准备好的,男主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归谬,最后逐渐走到loli预设好的路线上。当然每一作讨论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共同的只有这个技法。

loli系列的前三作主题上各有特色,单纯从故事角度看区别也比较大,特别是第二作不太晦涩,男主所怀抱的问题也比较容易理解,两个人的关系也比较像普通的恋爱关系,我拿这作去安利成功率比较高(当然还是会吓到人)。后三作进入双飞时代之后就有点发展太快蜻蜓点水的问题了,我是没太玩明白最近两作想讲什么...

shamal0324 发表于 2020-5-11 04:35

beanstar 发表于 2020-5-10 19:42
porori感觉在国内已经是大人气了,老作新作都有人汉化,只是由于题材的原因不太好吹,不过随便一个 ...

怎么说呢,高中篇女主的劣化,一部分可能是画师的锅,可能porori也没料到短发版跟长发版魅力差那么远。但从女主慵懒苟且,日复一日时间停滞般的态度,我怎么都觉得porori是故意的,就是要贬女主扬男主,拿“历史终结”的“末人”与身在历史中的,辩证的人作对比。

当然,翻成大白话的话,无非就是想表现一对激情磨灭后还矢志不渝,平淡过日子的情侣(你们真的是高中生?!),老主题了,犯不着扯上那么高大上的东西。但怎么说呢……porori这人,是很博学的。古典文学、哲学、历史、社会学、宗教……也不能说有多深,但一个优秀的北大哲学系、中文系本科生的水平还是有的。脑子里塞满了这些东西,又有出色修辞力的人,想表现什么时,信手拈来式的拿来一用,是非常正常的。并不是说porori就是黑格尔主义者了,那lolita系列的porori难道还是精神分析学者?修辞,都是修辞。用galgame表达什么深刻思想的一定是脑子有毛病,但是拿深刻思想用在galgame里作为修辞,是一万个的可以有的。我喷SCA自也不是喷他思想的谬误,实质上喷的是谬误之下反映出的糟糕透顶的修辞力,可惜好像一个看出来的人都没有。

我知道Socratic、dialectic都有对话体的意思,我只是想指出同样是对话体,幼馴染と十年跟lolita系列有本质性的不同而已。

lolita前期三作我其实还没通,最近两作的话,不就是放飞本我回归母体的故事吗。非得要“搞明白他想讲什么”就已经身陷理性藩篱,没吃出那味儿了。当然吃出了那味儿的也未必对它感冒就是了……

shamal0324 发表于 2020-5-11 09:14

beanstar 发表于 2020-5-10 19:42
porori感觉在国内已经是大人气了,老作新作都有人汉化,只是由于题材的原因不太好吹,不过随便一个 ...

……刚才那回帖其实没正面回应你的质疑,刚趴下来想了想,或许你是对的。

巴迪欧指出,单纯的利他奉献并不构成健康的爱情,因为这背后隐含了一种神学,到头来变成“二对一的屈从”。同理,理念化的、升华的爱情也不怎么值得称道,因为这背后总藏着一个掩饰不了的绝对他者。歌德的名言“永恒的女性啊,指引我们上升”被巴迪欧斥责“恕我直言,略显淫秽”,这两种错误本质上都是背离辩证法的。仔细想想你的批判,还真的说到点子上了。

毕竟,我,就跟绝大部分阿宅一样,还是憧憬着“永恒的女性”的理念。王子与公主结合后走下神坛,故事就该戛然而止,我们也就好继续追逐下一个童话故事。如今故事还在延续,公主光芒黯淡下来,就自然需要某种理由为爱情“正名”了,这么一想,其实挺low

但完全入得了巴迪欧老人家法眼的爱情,天底下真的存在吗?说到底他提出的更像是一种道德理想,跟康德义务论、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伦理观一样,不可企及,“但仍然可作为一份道德理想存在(彼特·辛格)”。我们这种凡夫俗子,大概也就停留在克尔凯郭尔爱情三阶段(审美、伦理、神学)中的第一阶段罢了,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已经可以称道为正人君子了。

嘛,剧情中的意图先不管,porori在这里的用典是一绝,修辞效果杠杠的,我可以继续吹三年。

beanstar 发表于 2020-5-11 16:53

shamal0324 发表于 2020-5-11 09:14
……刚才那回帖其实没正面回应你的质疑,刚趴下来想了想,或许你是对的。

巴迪欧指出,单纯的利他奉献并 ...
我重新把幼驯染十年打了一遍,高中篇还是这么不好接受。感觉这个高中篇就和loli系列必有的孕play尾声一样,目的就在于展现女主臃肿而堕落的姿态,凸显男女主在这种状况下互相依存的关系,共同的地方就是那股颓废的味道。幼驯染十年可能时间比较早,风格上还是有点不一样,说它的主题是寻求感情关系中的某种理想化,绝对性,还是有点怪,这和后面简直就是反着来,就有点不太自然

loli系列其实挺不错,也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专注写母性loli(只有第一部是这样),其实主题很广。主要就是题材太重口了一点,我给玩黄油的朋友推荐基本都是被重口内容劝退了。以他的文字能力我觉得未来还有更大的可能性。sca自主要强在选题好,他的几个游戏都是从简介就能引起人的兴趣,美术风格也很搭,文字能力可能是弱了一点用典也比较粗糙强行,不过能选好题材也是本事。其实他适合当系构,不一定要自己动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gal]关于夜のひつじ和porori、幼馴染と十年,写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