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thys 发表于 2020-3-21 13:19

八方美人 发表于 2020-3-21 14:09

关于皮套,我挺不喜欢那种皮套上的褶皱的,但是我就很喜欢胶衣的那种一体感,要是假面骑士里面穿着胶衣外面套着铠甲那可比现在这种帅多了,当然腰带玩具要是做得金属质感再强烈一点就更好了
关于痞子,那没什么好说的,不如大家聚在一起聊一聊胶衣的美好

ALENTR 发表于 2020-3-21 15:27

本帖最后由 ALENTR 于 2020-3-21 15:35 编辑

蛋疼三四郎 发表于 2020-3-20 16:31
皮套这东西最花钱的地方在于反复的撘场景还有保养皮套花的时间,以此为基础消耗的大量人力成本,硬要说便宜 ...
参考当年卢卡斯星战剧组那两名22美刀一天削土豆,抱怨工作辛苦往土豆堆里塞进只旧球鞋泄愤的当地大学生。
事实上,哪怕在同年代里,场景模型的制作上,日本的人力成本都比好莱坞便宜太多了。更别说在行业整体收入继续拉大的今天。拿着东亚低薪干着比美国同行更劳力累心的活(同样是编排武打动作并亲身上阵,常威参与黑客帝国后就薪酬采访的回应“在香港干的时候不敢想”),才是特撮道具师的窘局。老美确实费不着把成本都砸在传统道具上,因为他们的制作预算体量可能随便一项道服化都比一部特撮整片来得高,老美的皮套大师们收入也更高,需要动用到他们的制作往往会得到更充裕的配合。
道服化最麻烦的一点就是职业只能追求匠人化,它们的成本不像数码特效般,只要技术门槛没降,那么各种等级的渲染所需用到的软硬件账目便一目了然。道具师们更多只能依赖个人名气积累来提高薪酬,非常“人性化”……

然后就是东西方在处理怪兽风格手法上各自的醍醐味了。

ALENTR 发表于 2020-3-21 15:32

太太 发表于 2020-3-21 13:07
我也不想看假面骑士皮套过家家,请问钢铁侠什么时候能每周更新

动画版都做不到年番,只能季番

hamartia 发表于 2020-3-21 15:35

叶夜青 发表于 2020-3-21 01:37
突然想到日本柏青哥主要就和二次元ip联动,难道二刺螈有赌瘾加成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A ...

知道太少罢了

还有很多知名电视剧,甚至海外引进的IP,比如《反恐24小时》。大当就是主人公杰克呲牙咧嘴的怒吼:“I have no time!”
最有名的一个非动漫的成功例子就是牙狼

虽然我也不热心弹子机这类玩意,但,文化就是文化。何况它是一种有利可图的文化财产

卡罗斯 发表于 2020-3-21 21:05

zjw123345543 发表于 2020-3-21 07:24
新g是纯cg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所以楼主在说些什么...自己树个靶子打?

基辅琴柯 发表于 2020-3-21 22:50

柴汪汪 发表于 2020-3-21 23:04

黄字 发表于 2020-3-21 23:09

如果来打还是时王01这种乐色那确实还是死了算了。

蓝川澈 发表于 2020-3-22 10:15

对时代的尊重x
特效只能有一个大哥,建议技不如人的自裁√
想开点嘛,皮套说不定还能与新科技碰撞出新火花,开出未来呢。不喜欢用jio投票就好了,对着空气打拳何必呢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0-3-22 10:59

藤原忍 发表于 2020-3-20 17:26


露点了喂!

—— 来自 OPPO PBAM00, Android 8.1.0上的 S1Next-鹅版 v2.2.2

BrainDead 发表于 2020-3-22 11:34

本帖最后由 BrainDead 于 2020-3-22 11:58 编辑

和布袋戏一样,这种反历史潮流的事物终究会慢慢消亡,最后说不定还能捞个非遗之类的名号。不过也没有必要像楼主这样人为加速这一过程

断翼 发表于 2020-3-22 15:39

https://s1.ax1x.com/2020/03/22/85DEDI.gif

https://s1.ax1x.com/2020/03/22/85rFiT.gif

其实CG皮套也是皮套

Archlich² 发表于 2020-3-22 15:52

楼主可以拿京剧跟流浪地球比一比嘛。

“商业上的劣币驱逐良币, 阻碍人类文明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 这难道不是无耻吗?”

断翼 发表于 2020-3-22 16:06

本帖最后由 断翼 于 2020-3-22 16:28 编辑

https://s1.ax1x.com/2020/03/22/85cwuQ.jpg
https://s1.ax1x.com/2020/03/22/852cXF.jpg

大规模使用微缩模型的第90届奥斯卡最佳视效得奖者

https://s1.ax1x.com/2020/03/22/855Jlq.png

https://s1.ax1x.com/2020/03/22/85566x.jpg
保留超多传统技法的第91届奥斯卡最佳视效得奖者


-------------------------------------
https://s1.ax1x.com/2020/03/22/85I8ED.jpg
2014版,哥总对战穆托夫妇

7七麦 发表于 2020-3-22 16:23

断翼 发表于 2020-3-22 16:34

https://s1.ax1x.com/2020/03/22/85oMGj.jpg

https://s1.ax1x.com/2020/03/22/85oNoF.jpg
楼主对新哥斯拉所作出的假设,完全不成立


断翼 发表于 2020-3-22 16:47

不过,如果你说J.J. Abrams在新星战里用模型是营销我倒是支持你

夜空疾走 发表于 2020-3-22 19:43

看你怎么定义皮套的了,就是好莱坞也是近景靠搭,远景CG,人的衣服靠道具

俾斯麥 发表于 2020-3-22 19:47

雪愿走丢 发表于 2020-3-20 17:50
与楼无关,你的头像我莫名觉得是好看女性,搜出来怎么是鹿晗

因为那就是鹿晗

断翼 发表于 2020-3-22 21:36

本帖最后由 断翼 于 2020-3-22 21:38 编辑

LZ盛赞破里的“百米飞人”,但恰恰是那里最体现特摄片的摄影技法



——第一代奥特曼的身高设定是40米,EVA是80米,所以他们就把场景模型的比例也给缩了一倍是吗?

樋口:就是这么回事啊,这不是胡闹么?说到底啊,要让观众的肉眼看出微缩模型的真实效果,就必须要用1/25的比例。我说“身高的设定和电影的实际观感是没关系的。想要搞出当年初代《奥特曼》那种效果的话,微缩模型就要用1/25的比例”。
然后当天在总结的时候还下了“果然巨人还是只有40米啊”这样的结论,让数字部的那帮人带着大包袱回家了(笑)。



——根据建筑物的微缩模型的画面来画CG,《破》中这种特摄式制作方法,是以樋口先生的验收和指点为开端的吗?

樋口:要说开端,不如说是庵野先生说的“高楼街景不管怎么看都只有CG,烦死了”才是。结果就去了好多地方取材,类似去看别人家的各种真实的微缩模型布景。
只不过“特摄风格”的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我说“那就用《艾斯》吧”结果被回答“是《太郎》呦”。虽然最初的飞行员版的ZAT基地周边之类的模型的确都是东宝制作的。

——的确庵野先生说过ZAT基地的全景感非常棒。

樋口:因为那是东宝拍的微缩布景啊。《太郎》从中途就换了别的工作室,结果骤然落到《回归的奥特曼》或者《火焰战士》之类那种仿佛在胶合板上涂出来的微缩模型布景一样的质量。
我和原口(智生)先生,全部看得出来“这不是《日本沉没》里面的楼吗”之类。那种当背景的临时建筑布景,几乎都是《妖星格拉斯》那时做的一大堆模型,然后还在《怪兽总进攻》之类后来的作品里面没完没了地重复使用。

——《奥特曼A》里的“妖星格拉斯”好像也就是“格拉斯”,东宝真阔气啊。咱们扯远了,还是说回提建议的话题吧。还指出了什么其他问题吗?

樋口:一开始看到的时候最让我觉得“讨厌啊”的地方,是他们照着地图把CG制作的大楼一个一个整齐地排列进去这点。要知道在摄影台上是绝对不会这么放的,为了不让建筑物被彼此完全挡住,全部要稍微错开一点摆放。不然就太浪费啦!
所以我就让他们别那么整齐,全部错开一点摆满。至于具体怎么错位排列才好,神谷做了一个叫“如此布景”的讲义。还有就是我让他们不要考虑地形,给模型加上高低差。微缩模型制作的楼,基本都是一个高度,单纯罗列的话相互之间也就只有1层左右的高度差。
所以都会用底座14来加高,形成起伏感。

——确实,因为摄影台完全是平的,所以不加底座的话就真的变成很平面的效果了呀。

樋口:其实如果仔细观察东京的街道的话,你会发现因为地面本身就有相当的起伏,所以建筑也是高高矮矮参差不齐的。东歪西倒的才是真的城市嘛!所以模型当然也是做成这样比较好。不过还留下了一个最大的问题
就是空降使徒那一幕里弄了一些高楼大厦,但其实注意力应该集中在“EVA飞奔着的背景”上啊(笑)。讲义里所讲的特摄经验,再怎么说也都是FIX前提下才能成立的做法。要是视点本身就是移动的,我想就也得有别的背景布置方法才行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抑郁症患者]到今天还在拍皮套戏的都是无耻而病态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