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哪看的,高桥留美子被冈田斗司夫称为萌系鼻祖,然后她自己原先也是学习手冢治虫和永井豪,所以是不是可以把时间再往前推。
我觉得手冢的女孩子挺萌的。
—— 来自 OnePlus HD1900, Android 10上的 S1Next-鹅版 v2.2.0.1 这里面我投高桥老师一票我小时候最喜欢拉姆小姐姐了 rentrody 发表于 2020-2-4 15:32
没有萌字也会有其他词汇指代这类日式美少女风格,重点是绘画风格本身。 ...
没这个词之前,你看看那个字来概括这个系列,其实并没有。 ClampZZZ 发表于 2020-2-4 15:59
这里面我投高桥老师一票我小时候最喜欢拉姆小姐姐了
拉姆现在依然能把我萌到被击沉
—— 来自 OnePlus HD1900, Android 10上的 S1Next-鹅版 v2.2.0.1 是80年代的少女向魔法少女动画 这是集体创作 https://images-na.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812Xb3By6rL.jpghttps://images-na.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81Z2O9n1f6L.jpg 我记得「萌える」一开始是「燃える」的变体,而后者指的是让人产生性冲动的意思
----发送自 HUAWEI HLK-AL00,Android 9 起码80年代初就有这个概念集中爆发了吧,看E绅士上一套介绍80年代美少女文化的丛书有感 本帖最后由 不灭人形 于 2020-2-5 11:13 编辑
60年代的手冢治虫
70年代的安彦良和,松本零士 80年代的高田明美,猪股睦美
90年代的桂宪一郎、千羽由利子、贞本义行
这些都是美少女画风变化早期中期的标志性人物了。
在90年代以前,动画人象征着画风改革的风向。但是在90年代末开始,同人文化壮大美少女游戏兴起动画人的影响力就没那么大了。
美少女游戏的发展和美少女绘画理念的成熟导致美少女卖点变成了更加精炼更加显而易见的外在元素。
本帖最后由 不灭人形 于 2020-2-5 11:19 编辑
rentrody 发表于 2020-2-4 16:32
有一点迷惑的是美树本晴彦,当时也算主流人设,但是好像跟后面的萌系风格关系不大 ...
美树本80年代动画刚出道学的是安彦良和,在他的基础上再改良。
80年代末期转型漫画后风格开始变了,转向了不同于动画画风发展的路子。美树本晴彦还有个特点就是他每个时期的画风都是不一样的80—90 90—95 95—2007 2007—至今
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开创者,但是他的学习总结能力很强,所以他在画应援的时候特别喜欢用别人本家的画风
还有就是macross7的动画ed卡和漫画都是美树本晴彦画的,但是画风截然不同。
当时负责动画人设的桂宪一郎在美少女理念上是凌驾于美树本的..
——更加符号化的面部五官,更加立体的透视,更加简洁的阴影和头发画法。
不灭人形 发表于 2020-2-5 11:01
美树本80年代动画刚出道学的是安彦良和,在他的基础上再改良。
80年代末期转型漫画后风格开始变了,转向了 ...
萌系画风和之前(70年代)的主流画风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眼睛放大、精细地描绘瞳孔、鼻子和嘴缩小
在这个意义上美树本不是很有代表性,他80年代的画风其实就是在70年代(或者说安彦)的基础上放大眼睛和瞳孔,但鼻子和嘴基本还是安彦的 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可以写一本书了,将起源定为80年代前期受Otaku欢迎的动画(那时还没有真正的Otaku向动画)大体是没有错的
福星小子TV版(1981~1986)是绕不过去的作品,几乎可以按照它的作画监督群去找(高田明美、土器手司、远藤麻未、森山雄治,等等,这些人在80年代任作画监督的其他作品),猪股睦美不在其中但也值得一提
福星小子之后的大头是80年代前期的各种魔法少女动画,和现在一样,名义上是小女孩向但有很多成年男性看
在这个时代出现的第一批Otaku向色情作品(乳霜柠檬1984年、Erogeロリータ1983年)和吾妻ひでお的作品生动地说明了当时Otaku的普遍品味,也就是萝莉控
这些作品大力推动了眼睛放大、精细地描绘瞳孔、鼻子和嘴缩小的画风趋势
当然同时还有上面说的美树本这种一部分变、一部分不变的中间型画风
第一代Otaku就是学习这些画风的,他们对这种画风的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到80年代后期这种画风基本已经在Otaku圈子里普及了,到90年代则早就定型了 rentrody 发表于 2020-2-5 12:51
80年代整体虽然有倾向很容易走歪,要走上如今的正道就需要一些人的创作天赋来确立审美标准。我是觉得重点 ...
ライディング・ビーン这都1989年了,最晚到1984年的乳霜柠檬就已经具备所有特征了 一开始都是学迪士尼的,后面都是量变导致质变了 千禧年过后是不是堀口悠纪子? rentrody 发表于 2020-2-5 12:51
80年代整体虽然有倾向很容易走歪,要走上如今的正道就需要一些人的创作天赋来确立审美标准。我是觉得重点 ...
作监当然很重要啊,比如锦织敦史说对他影响大的前辈,指名道姓蓝宝石之谜的本田雄而不是贞本义行。
就算是同一个原案,在不同的理解下最终体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玖羽 发表于 2020-2-5 13:14
ライディング・ビーン这都1989年了,最晚到1984年的乳霜柠檬就已经具备所有特征了 ...
看到个访谈,蓝宝石之谜应该就是关键节点
长谷川真也谈90年代动画画风变迁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8604635
长谷川:说起来,要画出来优秀的动画画风,画真实一点的东西也好,画变形一点的东西也好,要抓住的基本点是相同的。比如说要画可爱的女孩子的话,眼睛画大一点啊,皮肤露出多一点啊,轮廓更像女性啊之类的。
小黑:还有头发要有体积感之类的吧。
长谷川:但是,现实当中眼睛那么大的女孩子是不存在的。用更高的技术去表现的结果就是,只有在画里面才能存在的角色,在平面当中也可能作为「立体物」而存在了吧。这种可能性开始成立,就是贞本先生的《蓝宝石之谜》。要把这一点讲清楚的话……比如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把动画的角色直接做成手办也没有什么违和感了吧。
小黑:确实如此。不用说,以前也有画画的很好的人……
长谷川:但是那些人画出来的角色变成立体之后就不像了。拉姆(《福星小子》女主角)的手办之类的就是那个样子的。
小黑:啊,对的。原来是这样啊。动画的拉姆和手办的拉姆看不出来是同一个东西。但是,动画的美少女战士和手办的美少女战士,就能作为同一角色来认知了。
长谷川:对的对的。进入90年代以后,画变得更容易以原本的样子立体起来了。
小黑:这样啊,从80年代到90年代的动画的画的飞跃,是保留着像是眼睛变大,或者作为画的形式很舒服那样的像动画的地方,同时获得了「能够作为立体的东西被感知」这个要素。 本帖最后由 ViviR 于 2023-11-24 09:37 编辑
看到这贴心想怎么又有人来扯“萌系美少女风”、“日系二次元风”这种真要把起源发展等掰扯清楚可以直接去写一本日本卡通表现史相关的书了,结果没想到是三年前的坟贴。不过这里面的回复还有在认真讨论,比起隔壁一旦正儿八经把天天看的画风审美摆到台面上讨论就动不动出现诸如说“其实并不存在这种画风”并且拿出很搞笑的论据的让我印象深刻的简化/逃避问题者之流还是高的。 ViviR 发表于 2023-11-24 09:20
看到这贴心想怎么又有人来扯“萌系美少女风”、“日系二次元风”这种真要把起源发展等掰扯清楚可以直接去写 ...
所以究竟有没有人把这些事掰扯清楚呢?
国内讨论这种问题要么扯慕夏要么扯猫脸,感觉都脱离实际发展过程。
比如 [稀見理都] エロマンガ表現史 这样的书就挺好,不过这本书也主要讨论一些象征性元素,缺乏作画表现技法方面的探讨。有些事情还是得像上面长谷川真也这样亲身经历的创作者才能认识到。 大致上是手冢--安彦良和--美树本晴彦--北爪弘幸
70年代日本动画最流行的画风是松本零士,他的风格是秀美型的,明显不是萌
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彦良和,美树本晴彦的更可爱的女性画风受到欢迎
到了80年代中期,日本动画人物的形象趋于统一,而这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爪弘幸
他可能不是开创者,但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动画的主流画风基本都是在他的风格上改进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