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gal】你们当初玩ever17的时候明白核心诡计了吗?
我当初通关ever17的时候才初三毕业,根本就没听说过meta这个词,当时就以为视点是一个能附在人身上的高次元生物,游戏本身是一个比较巧妙的利用游戏机制的述诡故事,完全没明白这游戏厉害在哪。过了几年下仓的君彼女出了以后才知道了meta这个概念,然而那时候也没把ever17和meta联系起来,直到18年看了几篇关于ever17的文才明白视点等于玩家自己,这才明白这游戏有多牛逼。
我记得游戏里大优对视点的解释完全没像君彼女里那样直白地说出来,所以你们玩的时候明白核心诡计了吗? 第一次玩的时候猜是猜到了,但是不能确定是不是这样的,文本中也没有指明,在ever17之前也没有接触过meta这个概念。当时注意到了生还人数,但是生还人数指的是玩家这种操作也是无语了
感觉没有get到meta的意思也很有意思。 17这个也就图个乐,真把meta概念玩坏还得看11。 本帖最后由 lzpandakun 于 2020-1-31 21:20 编辑
恤兵真綿 发表于 2020-01-31 21:09:10
这个很难懂吗......
不像君彼女里的美雪那样瞪着你直接对你说话对十几岁的我可能真的有点困难,要是已经知道meta还好,如果不知道meta哪怕现在二十多了我也没信心现在的自己能看明白,特别是大优和bw直接对话那一段最误导我以为bw是剧中人物了,还没解释meta的概念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酒神的狂欢祭 发表于 2020-01-31 20:57:58
第一次玩的时候猜是猜到了,但是不能确定是不是这样的,文本中也没有指明,在ever17之前也没有接触过meta这 ...没了meta的话真的就是个优秀的述诡推理小说了,当时没get到meta的我也很奇怪bangumi和喷子空间上那么高的评分(9/90),当时让我打分的话百分制顶多给个85分,明白以后才知道确实是对得起这个分数的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我第一次通的时候比你小两岁,不过那时候我懂了
ever17是我第一次接触叙述性诡计和meta,完全没想过还能这么用,即使现在我知道这两个诡计已经被玩坏了,我依然把ever17当白月光,这种套路永远是第一次看最震撼,第一次就是ever17这种玩得很不错的我还挺幸运的 到现在剧情虽然都忘了,但是还是没明白为什么最后结局那个全息投影有了实体 qwwsong 发表于 2020-2-1 00:08
到现在剧情虽然都忘了,但是还是没明白为什么最后结局那个全息投影有了实体 ...
单纯是在这十七年里优春他俩给空造了机器人而已 101kl 发表于 2020-01-31 23:43:16
我第一次通的时候比你小两岁,不过那时候我懂了
ever17是我第一次接触叙述性诡计和meta,完全没想过还能这 ...那你还挺好的,能想象得出第一次接触meta靠自己想明白有多震撼,我第一次e17没想明白,第二次君彼女玩之前就被剧透了,还挺羡慕你这种的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玩ever17之前接触过meta题材的作品,所以很容易就能懂了。
而且如果事先知道meta这个东西的话,当知道ever17是个meta游戏的时候就被剧透了吧,不知道这是个meta游戏的情况下玩才能获得最佳体验。 君彼的meta太low 接触过不少meta题材后,但是在完全不知道e17是怎样的作品的情况下玩的,应该是最幸运的体验了,爽到不行。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没有难懂的地方吧
另外也得感谢当时全网对ever17剧情的保密做的很好
当时常逛贴吧经常有人安利这作,但是没有一丝的剧透也是非常难得了 看过低配版石头门会帮助理解 老实说当时玩觉得叙诡部分可以,直接对玩家指名道姓这部分反而微妙地尬 在我知道e17的时候,剧情就被剧透过了,也已经玩过了打越之后参与的极限脱出系列,以及接触过了一些类似的meta叙事诡计作品,所以很快就明白了
不过想起当时玩极限脱出999的时候,对其中的双屏设计之精妙的顿悟,的确是后知后觉,在通关后多年偶然看别人评论的时候才忽然明白的
借用当年ck论坛里的话 e17的meta深度本身就不高 你把它理解成单纯的高次元存在我觉得也合情合理 在剧情上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e17优秀的地方是叙诡 结尾的meta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记得可可线结局那张cg就是所有角色看着屏幕外的你 qwwsong 发表于 2020-02-01 00:08:32
到现在剧情虽然都忘了,但是还是没明白为什么最后结局那个全息投影有了实体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9871084?dt_dapp=1
360版有部分修订和补完,空的肉体是优春给做的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e17我在玩之前倒是知道这是个meta游戏了,不过自己玩到可可线还是震撼到了,这游戏爆点很多,第一人称叙诡,时间欺诈,还有那个认妈现场把我感动的一塌糊涂…… 论meta还是r11牛逼 打完都给我整懵逼了
meta游戏最终让玩家吃瘪游戏人物胜利的还真没见过 e17是我第一次接触meta游戏,当年看到北斗照镜子那张CG真的是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要是能用VR重制一遍该多好…… 12岁玩的,打完都没觉得了不起,今天更没觉得多牛逼,反而r11和999觉得不错。 亚瑟邓特 发表于 2020-1-31 21:48
草到最后都没弄懂
—— 来自 Xiaomi MI 6,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2.0.1
我到最后也不知道踢罐子的到底是谁,还有一开始的生命反应5-7是那些人 看不懂、看懂了很感动还想要、看懂了被耍了有点气、就这就这就这——是这类作品常见的玩家评价
1.看不懂实在太正常,因为这类作品基本都是meta叙诡不分家,通过剧本结构的复杂性实现编织谎言欺骗玩家;即使到了解谜篇,骗子照样有骗子的矜持,解释骗局的时候很少不藏一处地讲明一切,毕竟如果讲得太直白太简单被骗的人有可能冲上去揍他
2.叙诡的本质是欺骗玩家,meta的本质是破坏作品的结构性,这两剂猛药处理不好就会让玩家气愤或者是轻视作品(玩家会感觉剧本不完善,设定过于儿戏);喜欢被骗的人非常少,更何况是编剧嬉皮笑脸地随口编一个劣质谎言丢给你;点名批评的就是君彼女、心跳文学部、弹丸V3
3.但是E17不光是花了十几小时用剧本结构去搞铺垫把meta要素处理地很圆滑,而且还用“角色通过欺骗第三视点拯救过去”这样充满善意的设定覆盖了叙诡带来的被欺骗感,所以才能在一众meta系作品里位列公认的顶点之座;而R11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复杂化了剧本结构,但是因为核心诡计是建立在“由于玩家点开游戏破坏了一切,角色就是想把玩家千刀万剐”这样的基础上,而且还不给解谜篇,所以哪怕设计再精妙也天然无法讨得相当多玩家的好感
4.觉得石头门、V3这类后来者不够味儿,一方面是E17、R11这种作品在剧本结构上达到了后来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另一方面就是它们的核心诡计解谜部分太过直白,骗子自己把谎言戳破就像巨魔跟别人解释什么是巨魔
能明白才怪吧,我要是能一眼看穿魔术,为什么不去当魔术师? 13岁还是14岁买的简中,前面是真的略无聊我也比较傻只打了优和沙罗线并没有通关,借给闺蜜玩她甚至一条线都没通直呼无聊。后来大学重新打了一遍被震撼到了…那时候君彼我也玩过了,感受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后来一口气把因为存档丢了没玩下去的极限挑战系列给打通了…
现在想想,小时候就算通关了也不一定懂,还不如我这样事后玩呢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没有,我是慕名轮回系来的,推的时候也一直在绞尽脑汁轮回系在哪儿。全程没想过少年指代的是玩家,可可招手我也没体会到,只有空线还算比较有感触。最后特么是全部推完了看了别人的读后感才知道什么meta要素的... 你不说我都不知道,臭作要不是有个cg我也不会知道。 玩的时候没接触过meta,也完全没被剧透,所以玩到最后也只是把第三视点想成是高维生物而不是玩家。
后来听别人解析e17的meta剧情后才对这个游戏惊为天人。
日常写得太无聊,忍不住弃了 moudianzi 发表于 2020-2-1 04:54
在我知道e17的时候,剧情就被剧透过了,也已经玩过了打越之后参与的极限脱出系列,以及接触过了一些类似的m ...
999的双屏精妙之处指哪个?拼图那段吗,还是女主被关住那段?
—— 来自 HMD Global TA-1054,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0.2 话说当年通了ever的时候都没注意到meta这个词的存在,还是很多年以后在s1看帖子才看到…
当时更多注意力都是在游戏里对高次元向低次元的操作模型,以至于看星际穿越前半段拨沙子的时候就猜到了大致的剧情方向…
—— 来自 HMD Global TA-1054,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0.2 苹果丧尸 发表于 2020-2-1 14:15
看不懂、看懂了很感动还想要、看懂了被耍了有点气、就这就这就这——是这类作品常见的玩家评价
1.看不懂实 ...
v3我知道,石头门还有meta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