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1-25 22:38

巨魔手作RPG 发表于 2019-11-25 22:45

角度刁钻,把我问懵了。

不过“那么如此说死亡带来的物质层面破坏,上限远胜于几克毒物(巨大的混乱与痛苦)”这句没什么逻辑可言。

colordis 发表于 2019-11-25 22:45

现实中主观意志的弱势造就了作品中它的强势。 强调和关注是因为稀缺。 艺术中英雄烂大街也是这个原因。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1-25 22:48

colordis 发表于 2019-11-25 22:48

题主看来很反感关注意志的流俗,看来是没有尝够现实世界中的物质炮击,不明白为什么老百姓喜欢用这些流俗来洗涤自己的心灵。

久井路路 发表于 2019-11-25 22:48

这种事情不实际体验一次怎么可能会明白,没体验过濒死前一秒的人说“不会这样”也没说服力啊(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49

做一些动物实验大概就能知道答案了。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1-25 22:50

7七麦 发表于 2019-11-25 22:51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1-25 22:52

aigaion 发表于 2019-11-25 22:52

这种事情只能等死过的人复活给你解答了。
讨论这种东西实在无价值。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1-25 22:53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1-25 22:54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1-25 22:55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1-25 22:56

101kl 发表于 2019-11-25 22:57

lz我好奇很久了,也不止你一个有这问题,为什么在讨论这种形而上学的问题时要用这么抽象的语言,让我有比读政治课本还强烈的头疼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1-25 22:57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3:06

我觉得楼主不是再问一个实证性的“人是否有本能的超出意志面临死亡的恐惧”

aigaion 发表于 2019-11-25 23:06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1-25 22:56
也许以后对大脑神经研究有进展的话,验尸官可以提取出死者最后的情绪? ...

很难吧。情绪就是电信号,消亡以后还能捕捉到吗?而且这种无畏赴死的情况本身也很少见。

101kl 发表于 2019-11-25 23:07

本帖最后由 101kl 于 2019-11-25 23:08 编辑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1-25 22:57
语死早抱歉
没关系啦,就是每次看到这种类型的讨论,就感觉形而上学的问题需要用形而上学来回答,但我不仅回答不上来,连想都想不利索,看到这种掉书袋就头疼……即使你首楼可能只是想讨论acg里有赴死的觉悟和伟业又确实对死亡本身有发自本性的恐惧的例子罢了……这么说我只是想说为什么这问题要加这么多奇怪的定语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3:10

可能是在问活着的人对死人面对死亡的态度可能存在一种误读,同时这种误读又是难以澄清的。虚构作品中死者的态度又是由作者认知决定的,然后楼主可能想问“作者认知里死者面临死亡时的态度会是什么,通常的那种坦然对读者真实的吗,不坦然对读者更有真实感吗”。

王一唯不傲娇 发表于 2019-11-25 23:10

臂可活用于下一次

久井路路 发表于 2019-11-25 23:11

还有就是你陷入了一个误区,你把“在面对死亡时人们的反应”和纯粹的物理事实弄混了。

想想你自己举的例子吧,在那个人想着“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啊”的时候,他根本还未陷入身体濒死的状况,只是在面对必死的状况时心怀些许的悔意,被石头击中的时候他就直接死了,完全不适用于“意志无法战胜身体”的状况。
反而是某个人全身受到蒸汽的烧灼而濒临死亡,他失去意识前最后的想法是“相信我的朋友会继承我的梦想”,没有丝毫的悔意。

有余力去想“我不想死”也是一种意志的体现,真要到了匹敌毒品那个级别的剧痛刺激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也不会是“我不想死”,而是纯粹对疼痛的拒绝反应,没有思考存在的余地,意志云云也无从谈起。

Ephi 发表于 2019-11-25 23:12

本帖最后由 Ephi 于 2020-1-6 21:12 编辑

编辑编辑。

爱护动物抓根宝 发表于 2019-11-25 23:16

死亡瞬间的后悔对其他人来说有所谓吗?
你看虚拟作品里多数也描写的是做出决定时不后悔,这一点我相信有人能做到,事实上也是有人能做到才会有人类的今天。

巨魔手作RPG 发表于 2019-11-25 23:18

好吧,按你的思路这里存在一个断点,就是死亡的界限。我不是在说脑死或心肺停止这种医学标准,当一个人进入不可逆的“濒死”阶段,他的精神死亡会早于肉体或灵魂的死亡。现在我们可以借此跳出不可确证的濒死之例——一位英雄吃着火锅唱着歌被惊马之蹄正中后脑勺,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整个人傻掉了,人还是这个人,而英雄消失了。这个本质上和所谓火中是否做自己差不多,答案确实是不能,但是否定的答案在这里完全失掉额外的意义。我们不能从无觉的婴儿中拣选伟人,也就无法对末路的英雄施以悲悯。

还有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思路过于广?主楼第一段和第二段完全在谈论两个不同的问题,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连贯的。而且这不是你第一次这么干了。

—— 来自 Meizu 16th Plus, Android 8.1.0上的 S1Next-鹅版 v2.2.0.1

rainknine 发表于 2019-11-25 23:26

首先,由于无法采访人真正死之前的意识,在这里的吹逼当然是无论怎么吹都得不出答案的。
单纯从旁人能够观察到的结果来看,牺牲与壮烈赴死都是实际发生了的事情,就算退让一万步,假设死之前所有人都会感到动摇,这也丝毫无损于其行为的光辉。
再退让一万步,死之前的动摇被人观察到了结果,在我的观点中也总是能把人的意识按时间切割开。如果现在我涉毒那我肯定会堕落,但是我也能说那个堕落的我并不是真的我,在我的思想被挟持的瞬间,真正的我已经死掉了。
再退让一万步,我也不认为旁人在这一点上对事实的选择性描述与颂扬总是错误的,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有利于集体的前进;更大的原因是,我相信理想的社会并不基于人们的美德而是基于人们的自利,只需要这一种自利能够无意识地导致利他的结果。英雄本人未必自知其行为是高尚的,这样的不自知连同其实际上高尚的行为一起,我都会加以颂扬。
最后,我不认同由标题的猜想可能连带引发的历史虚无问题,描写英雄的和揣测英雄私欲的故事我都看过许多,在情感上我倾向于前者,至少没那么狭隘。
还有,我TM的爱死了虚构的故事中,带着“如果连自己都能得救”的想法死去的人们。

4ybiobo 发表于 2019-11-25 23:30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3:34

巨魔手作RPG 发表于 2019-11-25 23:18
好吧,按你的思路这里存在一个断点,就是死亡的界限。我不是在说脑死或心肺停止这种医学标准,当一个人进入 ...

我的个人经验是想弄清楚自己想问什么问题都是困难的。对话中需要考虑对方究竟想问什么才可能做出回应。
主楼只能说提出了一种情况和一个创作实例,没有提出具体问题。
就好像在提出“这种情况是真实的吗?”这个问题,这大概不是主楼想问的问题。

巨魔手作RPG 发表于 2019-11-25 23:41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3:34
我的个人经验是想弄清楚自己想问什么问题都是困难的。对话中需要考虑对方究竟想问什么才可能做出回应。
...

你的经验我很认同,不过这里的关键不是他有没有想明白自己要问什么,而是他惯于将两个貌合神离的现象合并于一个思路的统摄下,比单纯的言不及义更……特别。

—— 来自 Meizu 16th Plus, Android 8.1.0上的 S1Next-鹅版 v2.2.0.1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3:42

rainknine 发表于 2019-11-25 23:26
首先,由于无法采访人真正死之前的意识,在这里的吹逼当然是无论怎么吹都得不出答案的。
单纯从旁人能够观 ...

推荐下漫画“横滨线的分身”
大体剧情是一个人蒙受冤罪死去后重生到案件发生时找出真凶的故事。
剧透翻白
结局是未来的主角代当时的主角受刑,临终遗言是“我是为了拯救自己才降生于世的
剧透翻白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3:45

巨魔手作RPG 发表于 2019-11-25 23:41
你的经验我很认同,不过这里的关键不是他有没有想明白自己要问什么,而是他惯于将两个貌合神离的现象合并 ...

他开的楼有助于提高漫区版面质量,他多开开楼好
没有意识到这种无关或矛盾也是没想清楚问题的特征。在把一些表征相似的东西摆在一起。

巨魔手作RPG 发表于 2019-11-25 23:50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3:45
他开的楼有助于提高漫区版面质量,他多开开楼好
没有意识到这种无关或矛盾也是没想清楚问题的特征。在把 ...

嗯,我本身有点文字洁癖,可能因为嫉妒他有提问的才能,就放大了我的违和感。

还有,魅族夜间模式在鹅球上算怎么回事啊,你为了防剧透所做的努力,在我这里全部木大!

—— 来自 Meizu 16th Plus, Android 8.1.0上的 S1Next-鹅版 v2.2.0.1

klzxs 发表于 2019-11-25 23:51

你换个思路呢 与死亡无关 谁能没有一点点后悔

就算只是单纯说面对死亡的痛苦与恐惧的生理上的反应
不也经常有说话有时脑内可以分泌些什么物质让人客服这些的

逸yi 发表于 2019-11-25 23:52

本帖最后由 逸yi 于 2019-11-25 23:58 编辑

生物是无法违反生理神经激素反应的,当然大部分二刺螈创作者也没那个医学药理学素养

—— 来自 Xiaomi MI MAX 3,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2.0.1

Kripkeburge 发表于 2019-11-26 00:00

看过LZ好几个帖子了。感觉吧:
1,LZ挺喜欢存在主义的玩意,但可能不知道人家根本反感什么大脑啊,模因之类解释人类的方式。这类玩意把人类当作东西。在法国思想圈这种思考方式一直没啥市场。
2,LZ挺喜欢用科普书里的词儿,特别是道金斯。
最后,文艺创作为啥要看科普书怎么说?不懂科普就不能创作?

超紳士 发表于 2019-11-26 00:07

无限舰制 发表于 2019-11-26 02:03

本帖最后由 无限舰制 于 2019-11-26 02:07 编辑

第一点,冲击性休克(枪击或者巨创动脉失血,或者钝器脑震荡)
直接失去意识了,再过几秒脑子里的结构要因为缺氧被破坏了,这种情况下谈论是否怕死没啥意义

我想起知乎上一个问题,受十亿年酷刑出来成神,干不干

题主给的一个假设是没有退出机制,那当然干啊,毕竟不用担心自己一个意志不坚定导致白吃苦了

通常坦然面对死亡都是指当事人主动把自己送进一个无关于意志,自动执行并且会导致自己死亡的过程里,决定下了之后(挡枪,冲锋)不管你主观如何想你都无法修改这个进程了

然后人自己分泌的激素也有致死量的威力(自己吓死自己的案例)
这也是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的案例,因此拿药物影响意识来举例不一定可靠
而且本质上人也没法正确认识死亡,卖火柴的小女孩怎么算嘛

虽然我是唯物主义者,但不妨碍人家相信天堂啊

讨论这个问题你会发现说着说着,问题的焦点从死亡变成了痛苦——不仅是生者的专利,一部分人还没有它
死亡是无法感受的,而要不要忍受痛苦仅仅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
如果你单纯想说面临巨大痛苦的人不要画得那么一脸平静,那我赞成
但死前体验和痛苦也不必然挂钩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埃奈西德穆 发表于 2019-11-26 07:06

本帖最后由 埃奈西德穆 于 2019-11-26 07:09 编辑

Kripkeburge 发表于 2019-11-26 00:00
看过LZ好几个帖子了。感觉吧:
1,LZ挺喜欢存在主义的玩意,但可能不知道人家根本反感什么大脑啊,模因之类 ...
第一点不全如此。Neuroexistentialism: Meaning, Morals, and Purpose in the Age of Neuroscience. 神经科学的框架内的“存在主义”。

Gabriel的书评把这本书黑得挺惨(主要是第一章与前言):Do they realize that pretty much no one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ever doubted that humans are animals? Are they aware that Hegel, for example, in his philosophy of nature in the Encyclopedia argues that there can be no "Geist" (no mindedness) without neural circuits, which was, of course, a known fact for centuries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ery idea of the humanities or "Geisteswissenschaften," as they are called in my neck of the woods? Neuroexistentialism is supposed to be a consequence of such insights as "the universe is causally closed, and the mind is the brain." (p. 8) However, how do Caruso and Flanagan know these extraordinary facts given that science is nowhere near having settled such large metaphysical issues? Neuroscience, as I know it from my own collaborations with neuroscientists, has not discovered that the mind is the brain. For one thing, it is not. At most, mental processes are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subsystems of the brain……
The list of historical mistakes and caricatures in the present volume is too long to be discussed in detail. Let me just mention: 1) The idea that before Darwin and Freud there was such a thing as the "humanistic image" which denied that humans are animals, maintained that we have a soul and an afterlife, claimed that meaning is transcendental (what does this even mean?), etc. (p. 6) Are the authors of these words aware of the fact that not all humans were fundamentalist Christians before Darwin and Freud? Do they know that the "humanistic image" is a figment of their imagination? 2) Similar problems come to the fore in Patricia Churchland's musings about "religion" (p. 27) and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Her "argument" against a religious origin of morality involves the claim that "Hebrew" is a form of writing and a restriction of religion to the two cases of hunter-gatherer "'folk' religions" (p. 27) on the one hand and "Christianity or Judaism" on the other hand. No actual piece of evidence is offered for the view that religion can only be the origin of morality if it has a "place for God-the-Law-Giver-and-Punisher." (p. 27) Religion and biblical monotheism happen not to be identical. The same applies to religiously grounded morality and the Ten Commandments. (参Notre Dame Philosophical Reviews)

金星 发表于 2019-11-26 07:46

文学作品的浪漫主义情怀

—— 来自 motorola XT1650, Android 8.0.0上的 S1Next-鹅版 v2.2.0.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论描写角色去世】“不存在没有后悔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