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涟华 发表于 2019-11-25 20:38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0:25
当然不是某个桥段 我这就提了一笔(´・Д・)」 就不要抓住不放了......

嗯嗯嗯嗯,等你写出来再说吧

我自己是不觉得《天气之子》的文本本身有什么现代性可言,期待你好好分析一下
当然,你要讨论的是《君》《天》作为系列作品对于日本观众而言的社会现象,那当然是有的说的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0:40

墨涟华 发表于 2019-11-25 20:38
嗯嗯嗯嗯,等你写出来再说吧

我自己是不觉得《天气之子》的文本本身有什么现代性可言,期待你好好分析一 ...

现代性不是自带的吗?(⁎⁍̴̛ᴗ⁍̴̛⁎) 他们的背景都是现代化的日本社会 不需要什么过多的思考吧 就说一点 福柯批判的规训社会 权力的话语体系对人的渗透 是不是现代性?

墨涟华 发表于 2019-11-25 20:58

本帖最后由 墨涟华 于 2019-11-25 21:00 编辑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0:40
现代性不是自带的吗?(⁎⁍̴̛ᴗ⁍̴̛⁎) 他们的背景都是现代化的日本社会 不需要什么过多的思考吧 就 ...
非常弱弱到不值得一书的程度......

你要找有非常明显地体现了福柯式思考的现代性,参考攻壳机动队。那是但凡看过一眼的人都知道就是Foucauldian thinking跑不了。
甚至京吹里面的Foucauldian元素都比新海诚多得多,那里面有固定的的学校,有人际关系,有读空气,有前后辈关系。这都是超级明显的对于日本社会的批判。

反例比如你说高达系列有没有现代性元素,肯定是有的。但比起他溢出屏幕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的诠释,还有夏亚的恋母情节,那点现代性实在是不值得一谈。

天气之子和君名作为世界系作品,他本身的故事是“宏大”的。没错,即便只有两个人谈情说爱,无论东京是淹了还是没淹,他的故事都是“宏大”的,是有主角的,有明确的叙事的。这俩作品的主叙事这么明显的情况下,去寻找藏匿于其中的现代性,我个人觉得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倒不如能回到村上与新海诚,甚至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起点,多讲讲个人意识和存在主义才是正道。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1:02

墨涟华 发表于 2019-11-25 20:58
非常弱弱到不值得一书的程度......

你要找有非常明显地体现了福柯式思考的现代性,参考攻壳机动 ...

是这样啊 我们出发点不一样 我不认为天子是世界系
世界系这个2000年代的僵死的概念是无源之水,它扎根的背景即后现代主义和历史的终结已经没有了。
对于天子这点的思考,日本方面也有很多并不是我个人从什么地方找出来的。如果你看日本的评论,你会发现在你眼里会更离谱的解读。而且这些东西在新海诚京都见面会是有提到的。

墨涟华 发表于 2019-11-25 21:10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1:02
是这样啊 我们出发点不一样 我不认为天子是世界系
世界系这个2000年代的僵死的概念是无源之水,它扎根的 ...

所以我说你在做的,想做的是文化批评,而不是文学批评啊。
是把天气之子作为日本现状的一部分,进而对日本进行批评的,而不是针对其电影文本内容的批评。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1:16

墨涟华 发表于 2019-11-25 21:10
所以我说你在做的,想做的是文化批评,而不是文学批评啊。
是把天气之子作为日本现状的一部分,进而对日 ...

我们捋一捋,好像都乱了。(⁎⁍̴̛ᴗ⁍̴̛⁎)😂 我们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首先这个文章主要是文学批评,晚期现代性我只简单地提了一笔。
其次我说的那些其他的东西都不是这个文章的内容。


这样我们就没太大的分歧了吧?


还有就是说道文化批评和文学批评,刚刚去世的《西方正典》的作者布鲁姆十分讨厌呢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1:17

墨涟华 发表于 2019-11-25 21:10
所以我说你在做的,想做的是文化批评,而不是文学批评啊。
是把天气之子作为日本现状的一部分,进而对日 ...

是十分讨厌文化批评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1:42

而旁人也完全没有对这件事流露过太多的惊奇(在格里高尔那里,是无人关心他为何变形和如何变回来),而是熟视无睹地利用其作为“晴女”的价值。在阳菜因为过度使用灵力而将消失时,顺理成章地将其献祭为“人柱”。

公众根本就不知道阳菜过度使用灵力就会消失这件事,那更谈不上对这件事抱有任何态度。

因为少女的牺牲是集体无意识的选择。(hina是作为神与人间的联结存在的,她是想上天传达人们祈愿的媒介。而hina的消失是那晚东京人集体祈愿的结果。)

所以阳菜牺牲的直接原因到底是什么?灵力使用过度还是集体无意识的许愿?
电影对阳菜能力的描述非常含糊,楼主怎么得出这能力是当人使的?
我看着像单纯的水体转移能力。

楼主有先检验电影本身提出的议题是否和你要谈论的议题有一致性吗?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1:45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1:42
公众根本就不知道阳菜过度使用灵力就会消失这件事,那更谈不上对这件事抱有任何态度。




1.公众的不知,正显示了其无意识的矇昧状态。即现代社会理性对于神话的否定,以前神社供奉的话会不知道吗?
2.阳菜的消失看小说啊,我不是写了吗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1:47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1:42
公众根本就不知道阳菜过度使用灵力就会消失这件事,那更谈不上对这件事抱有任何态度。




还有阳菜的消失是有神话原型的好吧……
不说别的神话的深刻的联系,你去搜晴天娃娃的传说。

墨涟华 发表于 2019-11-25 22:02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1:17
是十分讨厌文化批评

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9/10/21/639421.html

这里说的挺清楚的啦。你要是在北美上过偏文学类的课程,那就更直观了。
任何的文本拿出来,无论是古希腊的还是上星期印的,先是讲文本本身,临末了了一定要再附加一段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批评。

他讨厌的就是后边这半段硬拽上去的批评。就跟国内特定时期内经济学课本一定要加上一句资本主义批判,物理教材一定要加上一句打倒殖民主义一样。

这样的女性主义,反殖民主义有啥错误吗?没有。
他们应该被用来解读经典吗?他觉得不应该。

说到底就是嫌弃这样的解读脱离文本,牵强附会。
当然,经典文本本身的叙事视角,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多多少少还是有不少局限性的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05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上那些被异化,荒诞的商品性关系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晚期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集体无意识而没有任何具体的活动来实现异化的喽。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2:06

墨涟华 发表于 2019-11-25 22:02
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9/10/21/639421.html

这里说的挺清楚的啦。你要是在北美上过偏文 ...

其实我是学纯数学的(⁎⁍̴̛ᴗ⁍̴̛⁎) 代数学方向
并不是文学方向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06

晴女在现实事件只能是神话,可在电影中这不是神话呀。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2:08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05
所以晚期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集体无意识而没有任何具体的活动来实现异化的喽。




晚期现代性喽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 即工具理性的一方面

我可没说是主要啊 晚期资本主义异化的方式多了去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2:09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06
晴女在现实事件只能是神话,可在电影中这不是神话呀。

嗯? 电影里要不是神话,就不会报道在猎奇娱乐杂志了。
你这是观众视角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2:18

墨涟华 发表于 2019-11-25 22:02
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9/10/21/639421.html

这里说的挺清楚的啦。你要是在北美上过偏文 ...

真是个old school的人呢

kyonkoism 发表于 2019-11-25 22:22

是正儿八经的漫评,感动到了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24

都市传说是神话吗?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2:24

kyonkoism 发表于 2019-11-25 22:22
是正儿八经的漫评,感动到了

这有什么感动的?😂 很难见到吗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2:25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24
都市传说是神话吗?

都市传说的原型是神话啊…… 这很难理解吗……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37

我应该问大众应该用对待神话的做法去对待都市传说吗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2:40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37
我应该问大众应该用对待神话的做法去对待都市传说吗

我没考虑过😂.....
大众好像不区分这个 在他们眼里都是怪力乱神的猎奇故事 娱乐而已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50

所以你文章的立足点是哪里?观众?文章作者?虚构世界生存者?创作者?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2:53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50
所以你文章的立足点是哪里?观众?文章作者?虚构世界生存者?创作者?

立足在跟卡夫卡的比较啊(⁎⁍̴̛ᴗ⁍̴̛⁎) 很难理解吗?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2:54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2:50
所以你文章的立足点是哪里?观众?文章作者?虚构世界生存者?创作者?

为什么要假设一个视角? 我作为批评者要完成的是批评,要阐发我看出来的某种创作意识

海洋队手下mayo 发表于 2019-11-25 23:06

有知网论文那味
楼上那种要求没有old school吧,
不过楼主本来也不是写文学critique 更多是在列自己主观上认为的几样创作的共通之处,就也没必要在意了 (⁎⁍̴̛ᴗ⁍̴̛⁎)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3:09

海洋队手下mayo 发表于 2019-11-25 23:06
有知网论文那味
楼上那种要求没有old school吧,
不过楼主本来也不是写文学critique 更多是在列自己 ...

我说布鲁姆 不是说跟我讨论的人😂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3:10

海洋队手下mayo 发表于 2019-11-25 23:06
有知网论文那味
楼上那种要求没有old school吧,
不过楼主本来也不是写文学critique 更多是在列自己 ...

我是学纯数学的(´・Д・)」 不是文学专业 行文上肯定跟那些不一样啊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5 23:11

墨涟华 发表于 2019-11-25 22:02
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9/10/21/639421.html

这里说的挺清楚的啦。你要是在北美上过偏文 ...

对不起啊,有点歧义。我不是说你old school 我说的是布鲁姆😂

fs2edit 发表于 2019-11-25 23:11

那就是挑选默认位置文章创作者了。

天之叢云 发表于 2019-11-26 00:43

楼主有空发下头像原图

resty 发表于 2019-11-26 01:16

本帖最后由 resty 于 2019-11-26 01:18 编辑

比较文学。。。 好吧我得说说比较文学本身还是有点意思的,但这文章纯引用的内容有点多,没什么必要。不如就举例和分析海边的卡夫卡对天气之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可以讨论是诚哥受这个作品的影响,还是巧合。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6 07:42

resty 发表于 2019-11-26 01:16
比较文学。。。 好吧我得说说比较文学本身还是有点意思的,但这文章纯引用的内容有点多,没什么必要。不如 ...

夹叙夹议 不是严格的论文格式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6 07:49

resty 发表于 2019-11-26 01:16
比较文学。。。 好吧我得说说比较文学本身还是有点意思的,但这文章纯引用的内容有点多,没什么必要。不如 ...

有点类似于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狂河冰不烈 发表于 2019-11-26 08:29

所以,新海诚准备什么时候拍《挪威的森林》的动画版?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6 16:10

天之叢云 发表于 2019-11-25 19:26
楼主这篇文章我能搬运到lga嘛还有楼主头像有没有原图

我私聊你了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6 16:14

游戏 发表于 2019-11-25 19:57
两部作品的关联性是确凿的,其中有些论点感觉从心理学的角度过度分析了,这也算是分析心理学的一个特征。这 ...

如何发给你文档
这个发的时候部分字被和谐了 引用10也没了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6 16:15

    当然“卡”中描写更加露骨,这点在一个关于村上春树的新海诚的访谈里,新海诚解释说: “如果要在动画中描写**,稍微懂点动画制作工序的人就会知道得花多少人在描绘那场景上(笑)。怎么说呢,**本该是个人的体验,这样它的私人性就没有了。漫画是接近小说的个人性质的表现所以我觉得可以有,但动画和CG的性表现对我来说难度是相当高的。不过,用VR来表现性的话,搞不好就会有新的价值了……如果是游戏的话可以有。VR也一样。要是动画的话还是感觉会透过动画看到制作者。因为我会这么想,所以我自己的表现就只停留在暗示。比如《言叶之庭》中‘摸光脚’的描写,我还是觉得这种做法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Kngle-shouhu 发表于 2019-11-26 16:17

补充文章遗漏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天气之子》与《海边的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