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8 15:36
jimclack
发表于 2019-10-28 15:43
你看巧舟采访,会发现这人平时说话就有意思,所以他的文字和语言是有吸引力的,就单这一点就很打人了。文字adv某种程度说也算是一种文学,你本身如果说话都吸引不了读者的话,那么剧情也会显得干巴巴的了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8 15:48
平昭·南宫司卿
发表于 2019-10-28 16:02
本帖最后由 平昭·南宫司卿 于 2019-10-28 16:12 编辑
很少的笔墨就能把人物刻画的相当出色,提节奏能力非常强;(至今我都觉得gt那个房间机关第二次出现那里是最让人过瘾的节奏点
一定的夸张程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不会用力过度;
点到为止,讲故事停在最适合停的地方,绝不为了升华而刻意上升;
能把“诙谐”巧妙插入在各种情绪气氛中而不影响整体表现;
极其精彩的twist
真的有种一叶扁舟凭着巧劲弄于波涛之上的感觉
我觉得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逆转2-4,作为并不涉及主线长线的一章更见功力,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主线,这一章在审对讲机这种特别荒唐的背景下渲染的紧张和压迫感相当强烈,又把每个角色和自己的抉择感表现的异常精彩
其实也和音乐与美术团队关系很大,逆转和gt几乎每个人物都有一下子能让人记住的动作或者音乐
jojohunter
发表于 2019-10-28 16:13
一见大吉 发表于 2019-10-28 12:32
当然,如果你觉得犯人和小丑呆了这么久连小丑住在哪儿都没搞清楚,那小丑看见雕像确实很巧合。 ...
找出时间来凭记忆详细答一发:
从逻辑角度讲为啥不能用杠铃:杠铃重心不如雕像稳,很有可能砸不到人,
为啥要挂绳子:为了估算长度和位置(阿库罗只能靠感觉扔东西,挂绳子成功率更高),同时便于回收。
从人物感情角度:泥潭之前有个回答相当好,巧舟的剧本有种古希腊戏剧的命运感,人物都多多少少会领悟到“命运的赐福”,比如dl6号事件中豪爷没有像正常人一样叫救护车一笑泯恩仇而是开枪射击…
马戏团这个案子也是如此:你问我凶手想死不想死,那肯定是不想死的,但是他隐隐约约也做好了接受失败的命运的觉悟。
所以为啥要挂绳子收回去:要是不收回去那妥妥的被发现然后吃牢饭,收回去的话那还有一丝希望不被人发现,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赌一把呢?
当然最后的结果发展是谁也想不到就对了……
一见大吉
发表于 2019-10-28 16:48
本帖最后由 一见大吉 于 2019-10-28 16:49 编辑
逆转2那个案子,医生怕见到恶灵不从,所以买把枪自卫/逼护士,倒也挺合理的。
你的意思是说,医生准备用左轮去威胁一个“已经死去的人”?
jojohunter
发表于 2019-10-28 16:50
一见大吉 发表于 2019-10-28 16:48
你的意思是说,医生准备用**去威胁一个“已经死去的人”?
我怎么记得是单纯的防身用……
hamartia
发表于 2019-10-28 17:04
他的作家性来源于对命运的理解,巧氏剧本里出现的所有偶然,都是被命运的必然引导。剧本家先是深刻地理解这个命运的影响力,然后由因果关系上开始说故事。从初心作品来看,最能反映这一点的是御剑他爸-灰根高太郎-狩魔豪这三人在一个偶然的时间下聚在一起发生的事件,直接决定了三人的命运。
喜剧感也是很多人喜爱他的一方面,不过我现在想起来,记忆里就只是命运那些有些重的东西了。其他还有成步堂第一个案子为他赢得胜利的关键物证座钟,后来又成为直接杀害千寻的凶器,巧氏设定的命运的戏剧性远要比逗哏来得残酷。
syndrome2032
发表于 2019-10-28 17:07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8 15:17
逆转2那个案子,医生怕见到恶灵不从,所以买把枪自卫/逼护士,倒也挺合理的。
这个案子最大的缺点其实在 ...
因为绫里家问题的重点在3不是2。
婶子的动机和2-2的案子本身没有关系
cloudian
发表于 2019-10-28 17:16
你们都是爱得深沉啊,怎么对人物和案情都记得辣么清楚 我当年玩也觉得好玩,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可能还记得住啊……
—— 来自 Essential Products PH-1, Android 10上的 S1Next-鹅版 v2.1.2
fkf90
发表于 2019-10-28 17:23
只玩过1-3,这个系列还有其他值得一玩的作品吗
博尔赫斯
发表于 2019-10-28 18:06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8 18:15
colohot
发表于 2019-10-28 21:18
其实逆转很多案子结束后仔细想想逻辑都很操蛋,特别是犯人作案手法和矢志不渝的找笨蛋目击证人
但是像3楼说的,巧舟会从游戏设计角度考虑剧本。一般写剧情,作者都是想着“我要在这个地方设计反转”,巧舟会在游戏设计的角度让玩家一点一点感受到“这里是反转”,可能庭审前部分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证言,但随着玩家不断找出漏洞,之前不起眼的小玩意也能成为破局的关键,剧本能让故事好看,而这种设计能让游戏更加好玩。肯定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庭审中对一些证物会发出“这tm也行”的感慨,但巧舟的设计和对玩家情感的调动,能让我忽视那些勉强的逻辑,在最后几个询问热血沸腾的指出证物。
还有就是人物塑造,有人提到接地气,其实我很喜欢这种角色,虽然演出像舞台剧那样浮夸,但实际上他们性格不假,不大,不空。比如大婶和矢张,即使在询问的时候会被他们的证言气的牙痒痒,但见到他们再次出场还是很怀念,像御剑这样的死对头角色,也不仅是故作高深的装逼,会被证人骚操作吓到,会被怼的哑口无言,工具人审判长和系锯也都塑造的有血有肉,还有很多案件相关人性格鲜明,有时候会被他们气到,有时候会被他们笑到,这种塑造能力非常难得。
8604132000
发表于 2019-10-28 21:24
我觉得首先是角色设计的非常重要。几乎没有太工具人的类型,屎长算半个但这个人角色太有趣了。
然后就是歌剧化的演出效果。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伴随演出的是优秀的音乐创作。大逆那个二人共演其实回过头来看挺傻逼的。但玩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有趣..
然后才是整个案件的设计。因为之前两点太优秀了。让你能体会到紧张压迫感的时候不会太在意案件设计上不少的漏洞。
其实再想想巧舟味这个名字的本身就很能体现他巧妙的在一张小舟上四两拨千斤的面对风暴航行而游刃有余。
cloudchily
发表于 2019-10-28 23:00
ikariam_hk 发表于 2019-10-28 11:54
原来雷逆不是巧舟监督的?当时玩还感觉这雷逆比逆转5还有味道是怎么回事
雷逆肯定比逆转56逆检12更有味道,里面的多证人系统太有灵性了
cloudchily
发表于 2019-10-28 23:01
Racyjackman 发表于 2019-10-28 12:37
每章剧情的中后期魄力足,哪怕你硬是靠SL大法试出的证据并大呼“这tm也行”,但一周目的时候,激烈的矛盾冲 ...
节奏感,没错,逆转1-3的对话非常有“相声”那种节奏感,抖包袱的感觉
cloudchily
发表于 2019-10-28 23:03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8 15:36
矢张那个艺术家属性真是从1-1第一章开始就有的伏笔。
我最佩服的是巧舟可以在控制笔墨的情况下,用半节或 ...
高手写人物就是这样,几句话就写活了
灵魂诡计里的每一个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只是很普通的配角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8 23:13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8 23:16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8 23:22
jimclack
发表于 2019-10-28 23:23
其实细想想,逆5饱受诟病的学院三人组,幽灵,在一般二次元脸谱游戏里也能算是说得过去的角色,不过和巧舟的真实加接地气角色放一起,就显得很假了(没错,感觉逆5老成都变假了,你是谁,是一个长得很像的别人吧)
101kl
发表于 2019-10-28 23:54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9 00:05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9 00:09
101kl
发表于 2019-10-29 00:20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9 00:09
吉娜那个玩硬币动作我反复看了很多遍都没看明白到底怎么玩的,那种专业魔术师的动作,自己模拟了一下感觉 ...
吉娜的玩硬币我也看了很久没看出所以然来,但是她骄傲地把玩着硬币的样子就是很可爱
模组倒不仅仅是夸张的问题,同样是成步堂拍桌,大逆转里就能有不同场景下的姿势甚至有声音的区别,包括动作本身都更加细腻,我寻思着逆转6也比大逆转晚,怎么正作的动作也没有加强一下。
大逆转我还挺喜欢的地方就是npc,尤其是底层的那些小角色,即使夸张,从人设到动作都能看出他们被时代和阶级影响着,包括夏目漱石无法融入英国的生活,又意识到英国即使和日本大相径庭人本身又是相通的地方,加上大逆转的美术,那种英国的风情挺让我沉迷的
jojohunter
发表于 2019-10-29 00:23
101kl 发表于 2019-10-29 00:20
吉娜的玩硬币我也看了很久没看出所以然来,但是她骄傲地把玩着硬币的样子就是很可爱
模组倒不仅仅是夸张 ...
我个人感觉,逆转风格看上去虽然有些咧咧,但是做的其实很细腻——我至今也忘不了逆转大将军案里千寻老师在的时候指事务所海报的对话。老成问千寻老师时兴高采烈的就像个孩子……
101kl
发表于 2019-10-29 00:25
jojohunter 发表于 2019-10-29 00:23
我个人感觉,逆转风格看上去虽然有些咧咧,但是做的其实很细腻——我至今也忘不了逆转大将军案里千寻老师 ...
你这么一说才意识到我还没这么试过……
AeonsTorn
发表于 2019-10-29 02:03
茛菪
发表于 2019-10-29 03:31
101kl 发表于 2019-10-28 23:54
话说我一直有点好奇,为什么逆转6的模型感觉看起来不如大逆1……
顺便逆转系列的人物动作设计是谁负 ...
大逆的人物动作是请了前宝塚成员做动捕的,你管CapcomChannel上有花絮视频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10-29 05:03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9 11:39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0-29 11:49
fujissw
发表于 2019-10-29 14:43
雷逆对于雷顿粉+逆转粉来说玩的是一本满足,故事整体偏向雷顿那套不过法庭部分逆转味还是挺浓的
encode.x
发表于 2019-10-29 15:18
巧舟制作的故事的细节是比山崎刚要多不少的 同一个证物在巧舟手里就可能用上3, 4次 山崎的证物经常就被整理掉了 明显在设计整个舞台的能力强巧舟要更用心一些 我觉的这也是巧舟味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国家免检虎B
发表于 2019-10-29 15:29
跟主题无关,就单纯就楼里的讨论吐个槽。
推理文学一直有一个无法绕开的矛盾,那就是“明明聪明到采用复杂的杀人方法来迷惑侦探,另一方面却愚蠢到要采用杀人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所以过分拿现实的逻辑套在推理作品上,纯粹是个自讨不自在的事情。小中大这种能威胁司法系统的敲诈犯,办个事咋这么糙。严徒海慈冒这么大风险图个啥,因为宝月巴是名器么。检察官和家族掌门在全盘知晓计划的前提下居然能被一个监牢里的女人和一个小屁孩整到几近团灭,这群人都是笨蛋吗。
吐槽这个就跟吐槽为什么德雷克走哪塌哪,劳拉在千年古墓找到机关枪部件一样,你说的都对,但这是剧情设定,没了这些,怎么表现出成步堂力单势薄下的绝地反击,追究到最后拯救一切的拨云见日,关于绫里一族宿命的感叹不已。
实在接受不来这些的,也没必要强迫自己去接触推理作品。反正也不是第一次见过认为推理作品都是胡说八道的人了。
—— 来自 Xiaomi MI 6, Android 8.0.0上的 S1Next-鹅版 v2.1.2
jojohunter
发表于 2019-10-29 16:26
纯吐槽一句,都说逆转是“大家来找茬”,sl找到证物与证言间的矛盾就好,但是某种意义上这种短逻辑使得逆转在一众推理游戏中脱颖而出——是的我又想吐槽诡计对逻辑了,某种意义上这个游戏可以看作是逆转的反面……玩这破游戏老子花五分钟猜手法,五个小时组句子——最搞笑的是一旦要通盘考虑的话,某几个案子那叫一个扯淡——此处不点名批评被切断的五首,特么那个侦探脑残放一边,大冬天大家都裹得严严实实的还隔着一条街谁特么能看见晒痕啊,侦探大半夜十二点就去敲门,然后受害人居然就这么光着屁股给一个陌生人开门……长逻辑之下这种情节就极其生草。实在答不出来看解答时不会感觉原来如此而是智商被侮辱……逆转好就好在每个阶段目标极其清晰,同时举证数量有限,玩家不至于卡关太久看到解答不高兴反而吐血……
posthoc
发表于 2019-10-29 20:09
国家免检虎B
发表于 2019-10-29 20:53
posthoc 发表于 2019-10-29 20:09
嘛,道理是这个道理,程度还是有不同的,而程度上的不同的确就是会影响阅读的体验。比如豪爷虽然也完全没 ...
我可能说的有点重了,看到楼里有个人有点抬杠结果不自觉的也跟着有点抬杠了起来。
不同人对于推理作品的现实程度接受度不同,我是那种相对比较宽容的家伙,从古典本格到叙述性诡计,只要别坑爹到梅菲斯特奖这种级别的一般都能接受。精彩最重要,可行性我个人一般不会放到比较高的位置,“推理无限大”也是我比较认同的观点。
对于推理游戏来说,个人的态度比推理文学更包容一些,毕竟游戏是比文字更为受限的媒介。我虽然是前弹丸厨,但逆转裁判是我更为推崇的作品,精妙的演出效果,开天辟地的玩法,稳定的质量,说是推理游戏的顶点作品绝对差不离。
至于v3那几个案子么...摊明说吧,我对北山猛邦,不,梅菲斯特奖的所有作家都有偏见。
—— 来自 Xiaomi MI 6, Android 8.0.0上的 S1Next-鹅版 v2.1.2
绯夜殃雨
发表于 2019-10-29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