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和不婆的本质区别不在高与低,而在多与少
无论如何变化
一部分小众总会形成动态的种姓关系
所谓占领是个伪命题 本帖最后由 HOLIDAY 于 2019-8-21 16:33 编辑
嗯,有理。大的群体存在动态的划分,分为流动的两派来讨论比较符合现状。同时我也觉得不必抛开个人来谈,个人的“婆与不婆”也是微妙符合上面的特征的命题扩大/增加了(标题的命题我在回帖里已经否定了)
再想想,这个论题拿“婆与不婆”来讨论还是不太合适,婆罗门本身是基于讽刺语境被化用,以此为基础的讨论双方并不在同等地位上,容易陷入“这帽子没人爱戴/谁爱戴谁戴”的无谓辩论(当然我也知道有人觉得讨论本身就挺无谓的)前面的回复中我不太想把人群划为极端的“婆与不婆”而多是讨论个人“婆的倾向”也是这个原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