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这事,到这我也想开了
一场灾,基本可以把鲁迅全集演一遍。而最后矛头又指向了消费者。
想想又悲哀,
其实我们都只是消费者。
只是有的人为悲剧而消费自己,
有的人为自己而消费悲剧。 我的室友嘲讽我说,你对自己国家发生的灾难不闻不问,去对那么远地方的陌生人动之以情。
我想了一下,不是这样,他们根本不是陌生人,虽然不曾直接对话,但是他们是我熟悉的朋友,和我分享同一份想象,同一片梦境的朋友……
这几天每有不去想这件事的片刻,便会被狠狠拉回去,仿佛一丁点的快乐都会有愧疚感。我似乎从来没有对什么事产生过这么大的共情。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冷无缺,而是个爱哭鬼 毕竟上海和巴黎的心理距离比三线城市近很多,认识到自己到底是什么才是关键。 本帖最后由 JustW 于 2021-7-31 19:05 编辑
看着你们这种,我越发感觉自己和泥潭格格不入,一会儿这个哭了,一会儿那个情绪失控,之前都没发现泥潭感情这么丰富。 本帖最后由 JustW 于 2021-7-31 19:05 编辑
nkscorpio 发表于 2019-7-21 23:20
就是这样,楼下的挺熟的邻居今年得了癌症日渐憔悴,也没啥感觉。因为京都这事我已经几天吃不下饭了
对其他人感情深浅不同这有什么不对的,对带来感动,也可以说陪伴着你的创作者感情深到底哪里不对了 本帖最后由 JustW 于 2021-7-31 19:05 编辑
碎片整理 发表于 2019-7-21 23:24
看着你们这种,我越发感觉自己和泥潭格格不入,一会儿这个哭了,一会儿那个情绪失控,之前都没发现泥潭感情 ...
+1
专楼根本不想看,已经成为大型Kitsch现场 Fstt 发表于 2019-7-21 23:18
我的室友嘲讽我说,你对自己国家发生的灾难不闻不问,去对那么远地方的陌生人动之以情。
我想了一下,不是 ...
你问问他喜欢哪个歌星球星,出了事心不心烦 之前爬专楼爬得自己也很伤感,所以这两天没爬回归正常生活了
—— 来自 google Pixel C, Android 8.1.0上的 S1Next-鹅版 v2.1.2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于没趣的也走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很正常 你和国内其他人形同陌路 他们也没为你带来些什么 不出事你这辈子也不会认识他们 而京都相反你关注着喜欢着 你喜欢的东西被毁坏难过不是很正常吗 把共情留给身边亲近的人不更好吗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我现在多希望我是个冷无缺,从来没有喜欢上过京都,我以前真的从来没有想到过,喜欢上京都会是一件这么让人痛苦的事 总是要回归生活的怎样回归就看个人了
鲁迅先生是真的伟大
本帖最后由 JustW 于 2021-7-31 19:05 编辑
人和人的感情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像相熟的邻居,除非和你熟到是好哥们儿级别,不然再怎么也是陌生人。如果是一个从小一起玩到的好哥们儿突然遭祸,那自然也会心塞郁闷。
像京阿尼,对漫区很多人来说(外野就不谈了)就不仅仅是大洋彼岸的一群陌生人,它的动画是很多人青春回忆的一部分,是那种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作品。这么一家温暖的,曾经给自己带来无数感动的公司被无端横祸毁了,难受是人之常情,不是刻奇。
我能理解有些人没感觉,因为并不能强求每个人都觉得京都的动画对自己有这个份量。但也请体谅一下那些感觉自己回忆或者自己敬仰的人去世所带来的悲伤,那是真实的。
—— 来自 Sony H8324,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1.2 本帖最后由 古畑任三郎2015 于 2019-7-21 23:56 编辑
我觉得这次的共情归根到底在于,至少我潜意识觉得,动画制作团队是一种最理想的工作形式。
创作的是高物质商品一档的精神食量,合作的伙伴拥有同样的目标意志,相对来说不那么追求金钱物质的回报,工作的源动力是热爱,特指京都的话还可以再加一条,对品质追求精益求精。
上述一定有美化脑补的成分,但我愿意相信。自己做不到但有人能做到。
所以摧毁这样一个团队的恶性事件让我无法接受。哪怕只是个别一两个人遭遇不幸,我也不会有多大反应…
—— 来自 HUAWEI SCM-W09,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1.2 我们大多数人的共情心都是有限的。我们会因为自己一直喂养的小猫死去而伤心哭泣,对于这世上其他地方发生的苦难却可能熟视无睹。这几天埃博拉疫情就一直在非洲肆虐,几千人因此身亡,这件事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新闻,那些消失的生命也只是堆积的数字。这几千人背后的悲欢离合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痛苦我们也无从体会。这并不代表我们冷血,因为抽象的数字、天灾、固有印象等等都会模糊我们对事件的残酷性认知。但京都动画却是我们所熟识的,他们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动也绝非虚假,这背后的制作人们,也因此被我们铭记。他们这样唐突的逝去,也自然会唤起理解他们才华的人的集体情感。也许这其中也有刻奇与自我感动的成分,但是粗暴的否定这一行为,便是落入了另一种俗套。就算是不接触动漫的普通人,如果回顾一下约翰·列侬被马克·查普曼枪杀后全世界歌迷的反应,应该也能够对当下动漫迷们的表现多一些理解。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本帖最后由 zxc786 于 2019-7-22 00:05 编辑
失去了很多亲近的朋友,但没法要求旁人也跟着哭丧着脸,悲伤是很私人的事情,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共情。甚至对于大部分停留在作品层次的动画爱好者,都没法认识这次事件的严重程度。
冷血一点说,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死了34个不认识的日本人而已,和最近常州车祸、河南车祸的遇难者并没有区别。
至于网络上的恶意言论和人血馒头,我说句实话,当代互联网已经在粪坑化了,别把目光注视在蛆上面给自己徒增恶心。 本帖最后由 ssd 于 2019-7-22 00:07 编辑
京都这事最让我悲哀的是发现自己原来是冷无缺 (情绪波动也只到替京阿尼感到不值 没坛友那么大反应明明一直白嫖他们的作品 到现在还处在震惊中,谁能想到这事能发生在京阿尼身上 Fstt 发表于 2019-7-21 23:18
我的室友嘲讽我说,你对自己国家发生的灾难不闻不问,去对那么远地方的陌生人动之以情。
我想了一下,不是 ...
是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过就是一场火灾,于我们而言是无法忽视的伤痛,也不要和普通人说太多,容易被反感 我能理解普通人的想法,也能预见到身边的人对这件事的反应。所以我从来没在现实里和别人说过这件事,和家里人也只是推说身体不舒服。 除了捐款,只能收全套蓝光来支持了,多愁善感没有用,事情已经发生了。
京都动画这牌子不会倒的,至少我不信日本业界会让一切结束。
凤凰涅槃,也是需要时间的。 为什么你们会傻逼的觉得论坛是一个人 刻奇这个词真挺没意思的 不用太伤心,一开始我就不担心什么业界,市场没有变。说句不好听,你现在把日本所有动画公司都炸了,不久还是会有新公司出来,依旧蓬勃发展,因为市场需要。
说句冷无缺,其实,就算京阿尼没了,以后还是会有个和类似的公司做一个和京阿尼差不多的公司。不是因为它是京阿尼,所以大家喜欢,而是因为大家喜欢这样的,所有才有了一个京阿尼这样的公司做起来。不过再能有这样的一个新公司,估计也要很多年后了 人的共情能力是有限的,我之所以感到伤心一是因为工作后知道社畜不易,二是了解这家公司和行业从业者的艰难。
死亡、烧伤重伤、肢体残疾、精神创伤都会结束动画师的生涯,我伤心不是因为他们是日本人,而是因为他们间接进入了我的视野(同时被我注意到),三十几个人命说多不多,年初斯里兰卡的袭击比这还惨,但过于遥远,恕我无法共情。
同样,人的感情感受能力也是有限的,我在灾害当天流泪了,现在感情平复还有空看了一下京都过往作品,生活并没有收到太大影响。
正如人类的悲欢不相通,我看见拍手叫好的觉得他们冷漠无情毫无人性,看到过度渲染煽情拔高的也觉得矫情,这都是人之常情,但互相之间去指责就毫无必要了。 本帖最后由 茶卡特尔 于 2019-7-22 01:16 编辑
我的心情和那个受采访时掉眼泪的小哥一样,看到自己喜欢的人们死去,是抑制不住的伤心。 这也不光是比较熟悉的问题,动画行业本身就苦,能进京都的都是行业精英,犯人是个傻逼精神病人,这加在一起谁受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