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曼(1740-1795)生在南区,在私塾读书,他的老师教他音乐,也是他爸爸的老师,爸爸在王宫当秘书。论身世,他出身不凡,祖母与母亲都是贵族。1757年贝尔曼写了一些圣经式的歌谣,也当了翻译(可能是德语翻译)。以后他谋得一个税务员的闲差,1760年代他开始受邀在宴会上演唱。游走一些高尚人家的俱乐部以后,他自己创办了一个“酒神俱乐部”,只要是在街上酒醉卧倒两次以上的人都能当会员,看来是很挖苦当时高尚人士的俱乐部。1770年春天起,贝尔曼发表以“斐德曼”钟表匠写给酒鬼朋友的信件为形式的歌词体。贝尔曼的歌谣幽默感很强,叙事力量深刻,常能引发强烈的感染情绪,诗歌里头最重要的人物是酒鬼跟酒友,妓女在诗歌里化身为神祇。他也是斯京最好的山水诗人,常常描写到哈咖或优戈登的园林野餐看四季景物之变化。
古斯塔夫三世国王1771年登基,他是一位戏剧家,英挺俊秀,风度翩翩,在文治武略上确实与他心仪的中国乾隆皇帝有些相像。他拥有瓦萨王朝的血统,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登基以前他访问巴黎,感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古斯塔夫三世对启蒙思潮感兴趣,可是他非常害怕革命,他后来将推崇中国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因为中国有一位仁慈而智慧的国王,这是一些耶稣会传教士与探险家传递回来的消息所聚合出来的形象,他藉此来抑制贵族们的政治势力。
瑞典国会保守派与激进派的争执由来已久,当国王登基以瑞典语演说时,瑞典国会已有一个世纪之久没有人在国会以母语演说,国会成员的贵族势力有的亲近于俄国,也有芬兰贵族的力量。国王决定自己发动一次革命,1772年夏末的一个夜晚,国王骑上御马巡城,左手臂扎上白手帕,沿途热烈拥戴他的官员都在手臂扎上白布,宣誓效忠国王。国王进城受到群众拥戴。此时,贝尔曼写了一首歌《为古斯塔夫干一杯》在城里的酒馆传唱,感染鼓舞首都人民拥护国王的感情跟力量。以后枢密院首长遭到逮捕,这次不流血的和平革命订立了新宪法,撤除了对国王的种种限制,史称“自由时代”由此展开。
诗人贝尔曼支持国王,以后国王也支持他,两人惺惺相惜。1775年贝尔曼从税务员的闲差退休,得到一百银元。次年,他出任彩券秘书,一年一千银元,收入颇丰,以后一度又做了王宫秘书。贝尔曼一直有经济上的困难,后来有一段时间他逃到挪威躲避债务,国王出面帮助,才回到斯京。1777年贝尔曼终于有足够的财力结婚,住在王后街,婚姻是否美满不甚清楚,妻子一直不大满意丈夫是个酒鬼。1780年起他发表宗教性的诗歌,为写作而写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