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神父的解释,JOJO里面的灵魂是不灭的?
地球上的灵魂总量是固定的,人和动物,生者和死者相加是不变的数值DIO的灵魂在死后也只是汇入"那个海洋"(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之中,并没有真正的消失(所以才能召唤回来)
从总量不变来看,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灵魂的本质上是一样的,灵魂本身既没办法被创造,也没办法被消灭,只会在生者和死者之间流动?
或者说人就是一个容器,灵魂就像是液体,液体装进容器里才有形状(智能,记忆,精神)?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6-4 20:04
大概就和死神所谓人间界和尸魂界灵魂必须平衡这样?我记得变态科学家因此搞死了大量尸魂界灵魂来平衡。(然 ...
问题来了,微生物有没有灵魂,微生物和人类的灵魂汇率是多少,病毒这种有没有,电脑病毒呢。🥴 本帖最后由 sherlockchu 于 2019-6-4 20:28 编辑
COINCIDENCE 发表于 2019-6-4 20:08
问题来了,微生物有没有灵魂,微生物和人类的灵魂汇率是多少,病毒这种有没有,电脑病毒呢。🥴 ...
Panpsychism(泛心论):主张所有存在物都有意识(灵魂)内容不就行了。不同对象包含了的意识密度或意识等级。有理智能力的包含的量多于没有理智能力的,没有理智能力的包含的量多于没有感知能力的,没有感知能力的有机体包含的灵魂密度高于单纯物质等等……David Chalmers好几年前提出过类似观点,最近有神经科学家搞了个inter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of consciousness用来佐证泛心论的。泛心论和与之类似的罗素一元论(Russell Monism)最近些年火得不行。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9-6-4 20:22
Panpsychism(泛心论):主张所有存在物都有意识(灵魂)内容不就行了。不同对象包含了的意识密度或意识等 ...
不行!!我无法接受纸片人waifu的灵魂量不如一坨蛋白质,甚至不如空气。(TT) 天呐,我以为这里是JOJO讨论楼,打扰了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6-4 20:40
请教一下,这种泛心论是不是算人作为神经系统发达的生物的一种中心论呢?就和道金斯说的,人有更复杂的神 ...
首先,这个理论的目的是处理传统的心物问题(Mind-Body Problem)。这个问题是:心灵与身体/物体的关系是什么?现代哲学中,笛卡尔最先对这个问题主题化,并分析说心灵与身体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实体,心灵本质是思维,而物体本质是广延。笛卡尔对这个主张提出过很多证明,迄今很多学者依然对笛卡尔心物实体二元论有兴趣(而且这个理论及其变种也不乏支持者,著名的有Kripke, Burge, Lowe)。笛卡尔同时代人大多都不满笛卡尔的方案,由此(部分)催生了大量讨论也诞生了一些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方案:马勒伯郎士的机缘论,莱布尼茨的客观观念论(客观唯心论),霍布斯的机械论,斯宾诺莎的平行论。20世纪分析心灵哲学有很多解释身心理论的总体方案,从维特根斯坦、Ryle的行为主义,Smart等人的心脑同一论,再到主流的功能主义(把心灵类比为软件,电脑类比为硬件),Chalmers的属性二元论,Davidson的不规则一元论等等。
泛心论和罗素一元论是其中一种解释方案。根据G. Strawson,泛心论和罗素一元论的本质是认为物理世界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被纳入科学理论的形式层面,另一个层面是感觉层面。倘若认为人是物理的,且人是有感觉的,那么我们不妨推而广之认为物理世界都包含感觉成分。换句话说,物理世界到处都有灵魂的存在。Strawson挑衅说,这种理论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总得来说,泛心论是用来处理特别传统的哲学问题的,和人类中心主义没多大关系。
其次,意识的等级和进化论关系不大。Chalmers那帮人把意识量化的标准是信息量。心理特征越是复杂的物种就包含越多信息量。因此,人自然比鱼有更多灵魂。 就是一段话而已 谈不上是设定
也没别的人或事件可以展现这种设定
顶多能知道的是jojo的世界观内是确实有灵魂的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6-4 21:42
谢谢指教!
(虽然鱼的骨头作为基因蓝图也是信息吧……不过结算应该没有神经系统内存的字节多,基因蓝图的 ...
量化的标准自然有待商榷。
另外没必要排斥“人类中心主义”(不管这个词的精确定义是啥)。 比方说,倘若你喜欢法国的存在主义,你是不会太排斥人类中心论的,更不会对演化论有一点好感。 COINCIDENCE 发表于 2019-6-4 20:34
不行!!我无法接受纸片人waifu的灵魂量不如一坨蛋白质,甚至不如空气。(TT) ...
艺术品和作者的灵魂是互通的
klzxs 发表于 2019-6-4 22:05
就是一段话而已 谈不上是设定
也没别的人或事件可以展现这种设定
顶多能知道的是jojo的世界观内是确实有灵 ...
后面能叫回绿色婴儿,说明dio的灵魂从第三部被打死到承太郎女儿成年都还留在世界上,破坏替身没有破坏灵魂 本帖最后由 sherlockchu 于 2019-6-4 22:53 编辑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6-4 22:21
哈哈哈哈谢谢,晓得了,我也知道自己身为人类作为人类思考,彻底避免人类中心论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也没必 ...
这玩意很有争议的……不谈神圣设计和演化论的冲突,自然科学和自然主义内部也有质疑这种学说的:Fodor和Piattelli-Palmarini 的What Darwin Got Wrong. 这类理论能否算作严格科学也备受质疑(Kim就持有此说)。如果了解一些科哲,你就更会怀疑这种主张了(虽然我不想说Kuhn的名字)。 如果接受先验观念论框架,那么真假本身就内在于意识,那么“意识存在者被基因决定”本身就预设了意识的存在(Zahavi对这个理论的阐发极为精致)。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9-6-4 20:22
Panpsychism(泛心论):主张所有存在物都有意识(灵魂)内容不就行了。不同对象包含了的意识密度或意识等 ...
请问下想了解这个理论有什么经典的文章吗?
因为我以前有一段时间学习脑科学,学习了不少脑损伤的案例,导致对意识的理解大概也是"根据观察对象的系统结构的连续变化而连续变化",没想到有如此相似的理论已经存在,对此感到非常有兴趣 lwa190212 发表于 2019-6-4 23:27
请问下想了解这个理论有什么经典的文章吗?
因为我以前有一段时间学习脑科学,学习了不少脑损伤的 ...
SEP,介绍和文献: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panpsychism/
某神经学教授那篇我就翻了翻文字部分,然而重点是满篇的数学公式…… jojo世界里灵魂只是很难消灭而已,回旋之类的还是可以毁灭灵魂的 本帖最后由 sherlockchu 于 2019-6-7 10:11 编辑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06-04 22:50:05
理解……神圣设计论教皇的版本还算有点逼格,在美国好像已经被那群新教疯子因为打官司结果整出来飞行面条 ...
我不揣浅陋地谈几句:
一些人都争议不同科学的本体论地位……你接受一套彻底的物理主义世界图景与你接受一套生物学图景截然不同。那么两者是相容的吗?Kim就是唯物理学为尊的代表,他提过三个很有力的证明解释为什么生物学、心理学等特殊科学没法被还原为物理层面,然后得出结论说这些都是非严格科学。如果不是严格科学,物理主义者认为,这门科学表达的内容就没有真理可言。这并非说它们无用,它们可以很好解释和预测一些现象,但是除了实用价值外,它们不表达什么真理。(Kim最近稍微改变了他在心灵哲学上的立场,不过和这里的讨论无关)
最严格科学就表达真理吗?不一定。一些人主张科学工具论。他们说,科学能够帮人预测、描述和解释现实,其意义在于“拯救现象”。它们不表达任何真实的东西。
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Carnap晚年主张,存在各种各样的框架,“数字2存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在特定框架内才有意义。自然科学就是一种同日常世界皆然不同的框架,它有一套自己的“语法”规则。“人有没有负道德责任的能力”这种问题在自然科学的框架内根本无意义,自然科学语言没有这些日常语言表达的立锥之地。那么,有人问“哪一个框架是真的?哪个具有优先性呢?”Carnap说,这个问题是典型的无意义问题,因为任何理论问题都内在于特定框架。这个问题超出框架(因为它问哪个框架最优),所以无意义。Carnap之后论述说,在采纳框架上,没有理论原因能够做出裁决,我们根据实践需要采纳框架的。在解释日常生活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物理学框架,因为日常解释不需要这么高精确性。根据人们的需要,人就采纳不同的框架,然而不同框架没有高低之别。然而Carnap不会认为很多东西能算框架,只有少数语言系统才算框架,自然科学或是日常的现象语言。Carnap这种主张一般叫反实在论。“X是否存在?”根本没有独立于语言框架的意义。因此去问自然科学是否正确刻画了现实根本没意义。
不同于Carnap,Sellars倒是认为自然科学提供的科学图像(对应一种Carnap的语言框架)比日常图像(另一种语言框架)有本体论优先性,因此应该被认为表达了现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然科学的强大解释力。但是为什么“X有解释力”能够证立“X为真”呢?而且考虑到不同科学提供的驳杂的世界图景(参Nancy Cartwright的The Dappled World),这个理论不是很有说服力。Sellars之后的匹兹堡学派很多都反对Sellars的观点(Sellar另外一脉就是最极端的自然主义一行人了—取消主义者—比如Churchland, Dennett这样的)。Kuhn的科学史研究对科学客观性的挫败更深(非他的本意),这方面的书籍汗牛充栋,我也无需赘言了。对科学工具论最大的支持是来自于科学史。(另外,我用的概念“客观性”,“真”到底意味什么,也众说纷纭。Carnap会说“客观性”是相对框架而言的。康德主义者难以肯定独立于认识主体的客观性。“真”可以是符合现实的意思,也可以指命题的连贯性,也可以有其他解释)
最后,先验哲学(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本身也不一定与科学分家,在19世纪新康德哲学那里,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去分析科学的可能性预设。这个方法论特征深刻影响Canarp. 现在西方的先验现象学家也开始和认知科学家合作。先验现象学的一些新发展,参Zahavi的Husserl's Legacy. 当代很多分析哲学家都和其他学科合作,实验哲学如火如荼。而Williamson这些年一直鼓吹哲学和科学分别不是那那么泾渭分明,虽然他强调思想实验的应用,但他也主张学习其他科学并和其他学科人士协作(记得他本人有码农背景)。目前的状况是,根本没有一套统一的哲学方法。当你说“哲学是先验的”的时候,你已经迈入聚讼纷纭的雷区了。怎么做哲学是哲学问题——元哲学问题。
嘛,你没必要接受任何特定的观点……我唠叨这些只是想表明实际情况可能比你想的复杂很多。
P.S. 你问的是先验观念论?……康德那个传统的理论,基本没什么容易读的。简单一点的,Pinkard的German Philosophy 1760-1860: The Legacy of Idealism. 德国哲学家Gabriel有本哲学畅销书提出本体论多元化的主张,Why the World Does Not Exist. 算是对他理解的后康德观念论的发展。Zahavi的书都不错,Husserl's Legacy中关于先验观念论的部分很值得读。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把灵魂保存起来不就好了,达比兄弟的能力 按照故事来看人类组成是由肉体,记忆,灵魂和替身(有的话) 天啊,虽然我是想来看jojo的,但是今天真的是普奇神父和天气的生日
兔吊木糸色 发表于 2019-6-4 20:51
天呐,我以为这里是JOJO讨论楼,打扰了
你确定要在第五部动画党那里剧透第六部吗 本帖最后由 sherlockchu 于 2019-6-7 18:02 编辑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06-06 12:15:28
(1)即便所有物理学家说“哲学已死”,这话也不一定有道理。重要的不是谁说,而是断言的理由。我记得霍金的理由是现代哲学家不了解最新物理学的发展,所以得出此结论。首先,这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一些科学哲学家可以规避这类指责。M. Friedman在最近几年的讲座里强调新康德传统、逻辑实证主义传统与自然科学的关系。Maudlin反对Lewis这样的传统自然主义形而上学家,他认为形而上学理论需要从物理学那里提炼形而上学内涵,而物理学家往往对这些兴趣不大(“Shut up! And calculate!)。当代一些因果理论家也主张比起思想实验,因果理论家应去探究不同科学对因果概念的运用。因此,尽管霍金的建议是合理的,但是结论太仓促了。现在很多理论家还是挺乐意与其它科学合流的。其次,请问法律哲学、规范伦理学、政治哲学、应用伦理学和广义相对论有什么关系嘛?这些学科不算哲学?谈论“什么是真“也不需要考虑物理和其他科学,因为“真“在那里都是被预设的。同理,研究模态(modality)怎么运用自然科学?说到底,霍金不过随手一写罢了。读者读此类断语往往享受一剑封喉的快感,但是很少考虑背后的理据。
(2)先验观念论就其最传统的形式来自康德。康德提出这个理论是为了回应一系列问题的,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当代论者。简单罗列三个问题:怀疑论问题,物理主义问题,自由问题。
怀疑论问题质疑我们能够知道外部世界存在,或者质疑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客观性。物理主义则否认人类心灵或精神的特性,把人视为精致的机械。自由问题则是否认人具有自由,因为人的行为受物理因果决定,则因果的链条可以延伸至无限,没有自由意志介入的余地。
先验观念论有两个基本要素。首先,存在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或者显像与物自身。其次,人只能对显像或现象世界形成理论认知、进而形成知识。显像是显示给认知主体的世界图景,它的存在和形态取决于人类的视角,而人是脱离不了自身视角的,故而人能认识显像,仿佛显像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一般。这并非否认主观与客观的差异。我们可以在现象世界内区分主观与客观。经验层面的主观与客观最终奠基在人这种有限理性存在者的先验主观性(主体性)上。由于人不能创造认识对象——因为如果人创造认知对象会导致“除了认识的我之外一切都是我的创造”的谬误——人必须假定认识对象独立于人类视角的一面,因此必须假定物自身。由于人类的知识限于人类视角,同时物自身是世界独立于人类视角的层面,故人类不能认识物自身。
康德用这个学说去处理上面的问题,同时又竭力保留自然科学的合法性。针对怀疑论问题,康德主张它来自于我们的知识必然与物自身相符合的假定,一旦我们放弃这种真理观,把知识限定在现象世界、康德的“真理之岛”,怀疑论问题便自行消解了。针对物理主义问题,康德认为我们可以把一切显像解释为物理的,但物自身则是非物理的,换言之物理学的有效性只限于显像世界。这样他能够保存自然科学合法性的同时,否认人是一团物质——因为这个断言断定人的本质,但人作为本体世界存在者是物自身,它可以摆脱物理的定义。针对自由问题,康德认为因果律只应用于自然世界,因此我们作为本体世界的存在者有自由的先验可能性,他之后在“第二批判”中从道德角度提出证明人具有本体自由,尽管我们无法对自由行成理论认识,因为自由是本体世界的特征。我们不能认识自由,我们却可以在实践中相信自由,恰如康德在B版第一批判前言中所写:我约束知识为信仰留出空间。(另,我们自然可从其他角度来分析先验观念论,比方说从知性与感性的区分导致部分论的差别(mereological difference),因此存在两个本体结构不同的世界;而知性和感性的差别要不然来自康德在前批判时期对模态理论的思考,要不然则源于18世纪的逻辑学无法解释那时的数学发展;我上面主要想强调先验观念论能够回应现在的理论问题)
康德之后的先验观念论有一些变化,然而其核心的特征依然留存。它强调现有关于世界的概念框架的局限性,并且否认我们能够超越这种局限性。我们经验的世界说到底只是我们的世界,而面对世界自身我们唯有以沉默待之。
(3)其实层主如果想搞创作也不需要了解什么哲学。了解下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表层足矣。多读经典文学倒是真的。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那是6部DIO的想法,也继承给了他的信徒普奇,不能说代表了JO世界的根本规律
相比6部那些文绉绉的推论,要是有灵魂,我更相信2部恺撒实际做出来的行为:
おれが最期にみせるのは、 代代受け継いだ未来にたくすツェペリ魂だ! 人間の魂だ!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9-6-7 09:49
(1)即便所有物理学家说“哲学已死”,这话也不一定有道理。重要的不是谁说,而是断言的理由。我记得霍金 ...
突然感觉哲学好有意思,感觉可以给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帮业界再续几年。 宇宙女鬼也是这么认为的 一开始还以为替身一部分灵魂出窍(毕竟战斗的时候,人都在挂机,说全部出窍也不过分...)
类似于道家的阴神,替身完蛋了,人死也很正常,魂飞魄散啊
只有替身能打替身,鬼魂的虚化,只能鬼打鬼也很正常;
现在打了补丁,说替身系统和灵魂分开.......这事就有点复杂了
得解释为什么消灭了替身,人也跟着死了,连变植物人的机会都没有; 本帖最后由 COINCIDENCE 于 2019-6-7 15:15 编辑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6-7 13:42
我记着有这么个传闻,超现实派巨匠达利拿着自己的画给弗洛依德看,说都是我看了您的书后根据潜意识画的。 ...
正如太祖所说:谁掌握了达利特,谁获得了达利特的支持谁就拥有了世界!😜
从达利特中来,再到达利特中去。
而现实则是,业界去联系哲学观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少了。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6-7 13:42
我记着有这么个传闻,超现实派巨匠达利拿着自己的画给弗洛依德看,说都是我看了您的书后根据潜意识画的。 ...
槽点太多,忍不住吐槽几句……
这类传闻根本说明不了啥啊!不考虑学术界对莎翁身份各种推测,莎翁也不懂什么科学和哲学,西方文论家有几人敢去质疑莎翁?现代作家懂点理论,成就便及得上但丁咯?……
“如果牛顿没用三菱镜解析光,怕是现在绘画界都在用蒙娜丽莎一样的酱油颜色” —— 其他领域的发展最多扩充下技法和素材,而这些技法和素材说到底还是艺术家或作家自己才智的产物。现代性的新体验促使了意识流技法的形成,但这些社会要素虽有意义,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作家的天赋导致叙事法的变革。
然后,文学圈很多人对自然科学很不屑一顾,所以C.P.斯诺才说西方现代的高等文化已分裂为两种互不相干的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科学家看不上那些抱残守缺的老古董,人文圈的人则讥讽科学家对人类精神深度和复杂性的无知。暂且不提孰高孰低的问题。层主读过斯坦纳、布鲁姆、马修·阿诺德、T.S.艾略特、特里林、纳博科夫、艾科、博尔赫斯或以赛亚·伯林等人的文章吗?……我认为有一定阅读量的人是不会轻视文学艺术的自主性的。19世纪的雪莱曾大胆断言“诗人是世上未被承认的真正立法者”。耶拿浪漫派纷纷鼓吹艺术的救赎力量、呼吁建立新神话——瓦格纳的总体艺术就是其余波。在德意志传统中艺术往往被当做世俗的神正论。20世纪的海德格尔晚年沉浸在对荷尔德林的阅读和阐释中:对技术世界的黑暗失望透顶,转而凝眸过往,而他的生命也终结于追忆夙昔中……我自己不完全同意这类说辞,认为神秘主义气息太浓厚,抒情多理据少(海德格尔另当别论)。但是,我更难以同意艺术文学是“学术圈其实是食物链偏下的存在”。简言之,我认为文学艺术根本没必要抱科学、哲学、心理学的大腿、也没必要(用你的例子)在乎精神分析家怎么说。
“虽然由于他们本职工作比较贴近大众所以在达利特口中逼格很高”—— 恰恰相反,19世纪以后诸多艺术家和作家都不贴近大众。一般大众哪里弄得明白艾略特诗歌中晦涩的典故啊?哪个不陷入到乔伊斯的文体迷宫里?由于现代艺术和文学中的晦涩倾向,波兰诗人米沃什感叹现代诗几乎没有深入一般人心灵的,而过去意大利的引车卖浆之流都能念叨几句但丁,文学丧失公共性变成了文化精英们的自娱自乐。特里·伊格尔顿谈到艾略特时也不乏讥讽地说,当艾略特说自己主编的杂志只适合“极少数人”的时候,他体会到色-情体验般的快感。
最后,弗洛伊德都是二梯队,第一梯队是谁……柏拉图?天朝文青推崇的拉康大师宣讲自己的学说时都是打着“回到弗洛伊德”的口号的 泉玲奈 发表于 2019-6-7 13:25
一开始还以为替身一部分灵魂出窍(毕竟战斗的时候,人都在挂机,说全部出窍也不过分...)
类似于道家的阴神,替 ...
你可以这么认为,魂飞魄散之后本质是不灭的,就像你把一个石头碾成灰,只要不发生化学反应成分还是石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