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世纪初就有了吧,赛璐璐时代就想不起来了
赛璐璐渐变上色不是很方便吧,赛璐璐年代动画部分主要用色块表现颜色的变化,关节上红色高光相信是电脑上色普及之后,哪个人把这种技法捡回来用的 和楼上说的一样,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以前赛璐璐时代条件不允许吧,现在条件允许了当然要捡起来。 本帖最后由 UIonTV 于 2018-10-8 02:47 编辑
看到楼上重复说文艺复兴,就去把文艺复兴开始的油画作品选集翻了下,脸上涂一些红色的粉妆是有的,但关节部分点红没有。文艺复兴时候的油画还是忠于技法,会去刻画肉体的质感和体积感,没有主观打红的倾向。到了洛可可时期倒是有了一些关节打红,把整个人画的很有生气的画,但也许是模特是个酒鬼,所以脸红鼻子红身上关节也泛红。
但这些我觉得和楼主关心的问题没有直接关联,我认为楼主提的打红实际上是装饰层面的技法,不是基于写实技法发展来的。
个人看来打红技法分两种,一种是基于真实的血肉骨骼和光的关系来塑造鲜活亮丽画面的写实技法;另一种是丰富画面层次提高统一性塑造温和感受的装饰技法。
日本现在的插画在晕红时多是用于丰富细节和层次,并没有过多考虑真实结构关系。而把最红的部位放到骨关节是基于现象的观察和让视觉重量的增加,最终目的不是塑造体块,而是装饰和调节画面。
最后关于楼主关心的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没法考究,不过我先贴一张鸟山明的阿拉蕾封面,这是用马克笔画的,手和脸都有做红色的晕染。
http://img10.360buyimg.com/popWaterMark/jfs/t985/350/613665721/488753/d0466514/5535e6f6N110cef09.jpg
还有更早的浮士绘作品 Hiroshige II and KunisadaII “Enoshima”,同样有晕红技法
https://i.loli.net/2018/10/08/5bba4b5b54033.png
而动画里的运用,实际上还是为了实现插画的精致感,个人看过的片最早能追溯到萌单(07年)(当然也许还有更早)
https://i.loli.net/2018/10/08/5bba52482dc2f.png
另外查看00年向后的萌系作品时我看到2002年的《炸弹小新娘》这部作品,虽然还没有用晕红,但是运用过渡表现肉体圆润的做法已经在视觉图里开始实践了,说明02年向后动画中尝试晕色已经不是空想法。
https://archive-media-1.nyafuu.org/e/image/1470/81/1470812900354.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