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窗帘一下少女歌剧的内涵的可能性?
其实我好像是专楼里第一个质疑少歌内涵的,但是受这篇文章启发,我现在觉得少歌的内涵可能比一般的偶像番要宽。当然了,首先主角们就不是偶像,而是专业的演剧学生(可以看一下班长书桌上的书,《演技学》《现代演技剧》《Musical》)其次,她们的梦想也不是偶像番常见的和谐品:"给fan带来笑容",“大家一起努力成为top idol”。这里没有人是fan或者别人的天使,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明明白白地在争夺地位。而且这种残酷和私欲,借助地下剧场的角斗赛被放大了。像IMAS里那样皆大欢喜的HE是在这个游戏里是不可能的。和偶像不同的另一点,是她们甚至不是可爱的类型。班长性格硬邦邦的,不会隐藏野心,孤傲不合群。在决斗中说“如果是为了成为star,我……” 没说出口的,大概就是战斗中的陷阱和暗算了。
最后,“再生产”也许并不是单纯的“生まれ変わる”。再生产的镜头,不仅没有偶像或者 top star 的“闪亮,梦幻”之感,反而气氛非常压抑和紧张,让人透不过气。流水线生产的纽扣、服饰、道具、甚至是命运的红线,也许象征着这个严丝合缝的造星工业,系统里一遍遍循环着同样的流程,每年上演着同样的剧目——严格培训的少女们,在等级的梯子上互相厮杀。
Topstar 那是站上命运之舞台的人 放射着无限的光辉 超越时间一直闪耀的 永远的主角
——是长颈鹿对班长的承诺。看似诱人,却空洞虚假,只是投身于造星工业里的少女们一厢情愿的梦。现实则是这样的:
普通的快乐 女孩的乐趣 将那一切烧尽 追求远方的光辉 这就是舞台少女
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主角有没有可能成为否定系统的力量?第一话华恋自作主张跳进舞台,以及第二话她说“机会不止这一次,只要我们想,我们随时可以登上舞台。” 也许。
Starlight有八个角色,但是主角有九人。会有牺牲吗?少女们会被从系统中解放出来吗?悬念还是不小。
我不太了解武士道的游戏企划。如果不是因为几原的影子,也不会有这么多期待。说不定就是像舞台剧版本那样主角一路靠着嘴炮赢下来,duang一个友情梦想的HE.
最后一句很大概率成真 看到LZ就想到国家队,不要来迫害少歌啊( “像IMAS里那样皆大欢喜的HE是在这个游戏里是不可能的”,都这么喜欢奶,我服啦。 说得很有道理....但很多不是一看就看得出来的吗.....我觉得再生产这个概念一打出来,就说明监督是有野心的,就是不知道妥协到什么地方。 skives 发表于 2018-7-21 13:56
“像IMAS里那样皆大欢喜的HE是在这个游戏里是不可能的”,都这么喜欢奶,我服啦。 ...
要HE,只有一人成为top star的游戏规则必须修改。目前的决斗进度,游戏说不定会有二周目的展开。 龙之峰 发表于 2018-7-21 14:04
说得很有道理....但很多不是一看就看得出来的吗.....我觉得再生产这个概念一打出来,就说明监督是有野心的 ...
你说的对呀,正常的观感应该如此。不过现在大家对“再生产”的主流意见好像是“不要想多了”。如果按照舞台剧,确实也没有什么内涵。 舞台剧的剧情不就是否定了整个选拔,互相争夺光芒这个套路,要九人一起闪闪发光嘛 前车之鉴楼主吹片真是会吓死人的
再生产的镜头,不仅没有偶像或者 top star 的“闪亮,梦幻”之感,反而气氛非常压抑和紧张,让人透不过气。流水线生产的纽扣、服饰、道具、甚至是命运的红线,也许象征着这个严丝合缝的造星工业,系统里一遍遍循环着同样的流程,每年上演着同样的剧目——严格培训的少女们,在等级的梯子上互相厮杀。
你想多了,这里的配乐、台词一点都没有往压抑的方向做。所有出现的设备都是后台有的,齿轮是舞台布景转换。唯一能勉强扯得上压抑的意象也就红字,然而红字并不与压抑绑定,也可能是突出、鲜艳、时尚。何况要压抑配色还得沉一点。估计你是将对偶像体系的个人看法代入进去,但是目前来看并不能看到士大夫有同样意图。
就不在专楼写批评了。演出手法确实跟一般偶像片不同。但是少女歌剧背后是武士道,武士道出了名的广种薄收,跟玩排列组合一样。并不能从差异就看出有比其他偶像题材更深入消解的目的。从第一话A part看,剧情挖掘重点就在班上百合贵乱,矛盾最大程度也就是当前一二名Ace看似死斗实质相爱相杀的关系,和可以预见到的三人行中的第三人。而直接冲突则将会放到B part,以打戏表现。除非虐杀,打戏形式本身就会拉高观众对对抗的接受度,因而也减轻了回到A part日常后曾经的对抗的后遗症。
以第一话来看,后面的预期也不高。最时髦的变身bank塞了太多元素,却没有统一,也没有把制作舞台服到穿上前后贯穿起来,更像若干单张画面。非神奇舞台外的场景割裂就更大。自我介绍台词、画面文字模仿几原,同时在这些东西后面的分镜又非常普通,偶尔还会有莫名的机位切换——如果机位切换是想表达什么,但是画面也没突出什么信息。设定也存在隐忧。宣传图上每个人都有不同武器,有些武器还不是轻拨或者插这样画面不太血腥的用法,但制作看不出擅长动作戏,更勿论对应每种武器做出不同用法。当然本身是手游,画成不同武器卡面更好看,但是动画制作就不是那么容易。
手游的话剧情不会太深,不然运营起来没内容更新了
这片子有可能到最后只是打的好看而已
当然现在下判断为时尚早,过几集去打外星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动画篇幅毕竟比舞台剧长多了,细致演绎一下楼主说的元素也不是没可能,但结局肯定还是duang一个HE出来的啦 beer 发表于 2018-7-21 23:27
前车之鉴楼主吹片真是会吓死人的
你想多了,这里的配乐、台词一点都没有往压抑的方向做。所有出现 ...
我到觉得第二话战斗蠢就蠢在弓选了比较科学的战斗方式,伪装,陷阱,占高点阴人看起来当然无聊。
既然战斗风格核心思路是“舞台打戏动作”而不是“武器实际打发” 就应该上观众喜闻乐见的弓兵cqc 肯定是he吧,这种题材不用期待太高,演出能多爽到几次就是赚到 会不会变成另一个情怀OVA热风海陆武士道? 在这里可以稍微插入一点关于动画《少女歌剧》的讨论,不需要多敏感的注意力就可以发现,《少女歌剧》动画舞台决斗场景前反复出现的一段镜头所展示的就是一种戏剧化的主体的“再生产”过程(毕竟字幕已经明示了“アタシ再生產”)。懵懂的角色在对舞台的凝视中获得了“topstar”的自我理想,并通过一套工业化流程而进入舞台之中成为决斗的竞争者与自我凝视的对象。偶像生产的意识形态机器以清晰的物质化、机械化形象出现在镜头之中,而个体被表现为了生产原料的一种。通过一组蒙太奇镜头,意识形态机器与视觉机器的流水生产线相对于主体的先验地位昭然若揭,主体被明确地展示为了再生产机器的无个性造物。华恋在决斗中的唱词中如是倾诉:“不容退让的梦想我也有”,然而这梦想正是意识形态机器抛向她的诱饵。华丽的服装,炫美的布景,灼热的灯光聚焦,这一切看似都是为“在舞台上赌上一切的少女”而准备,但这一切都不为任何特定的人准备,“position zero”是一个安置了捕兽夹的空位。偶像的生产过程,就像可以在现实中看到的那样,不单纯的如意识形态叙事所描述的那样是寻梦之旅,而是真实的偶像经济的再生产环节。《少女歌剧》动画在视觉内容上构成了对偶像奋斗叙事的自反。文章出处
蓝窗帘的人似乎不少,我知乎上平常关注的几个动漫高手(这么用可能不对,非贬义)都对再生产这个字眼很感兴趣
Tocqueville 发表于 2018-7-22 17:22
文章出处
我一开始也是这样理解的
但是我觉得这个点可能是监督私货,别忘了,这个企划本身也是造星为最终目的,制作委员会不可能自己打自己脸的 llysander 发表于 2018-7-22 03:10
我到觉得第二话战斗蠢就蠢在弓选了比较科学的战斗方式,伪装,陷阱,占高点阴人看起来当然无聊。 ...
可是最后还是抄弓上去肉搏了啊,看得我差点喷水 pzk 发表于 2018-7-22 17:35
可是最后还是抄弓上去肉搏了啊,看得我差点喷水
所以玩远程很苦逼的,又想被聚光灯照到又要阴人,没法两全其美( 如果式一部普通的动画,解读这些想想超展开的可能性完全可以。
问题是,这是某个偶像企划的一部分,就得考虑它在整个企划中的作用。
如果真的玩深度玩思想,那么其它漫画舞台剧Live演出该怎么配合呢?
配合不上就会变成孤立的一部分。动画的粉丝不买偶像的帐,偶像的粉丝看不懂动画,对于企划来说没什么好处。
当然,也有整个企划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可能。
其实这个企划水平非常高,我们凡人不敢触碰的内容他们能游刃有余地做好。
要真是这样,那当然吹爆。 现实里的芭蕾舞校竞争就很激烈,很多人毕业不了的。但这个片是根本不会有这种情况的吧😊 xiaocheng 发表于 2018-7-22 17:46
所以玩远程很苦逼的,又想被聚光灯照到又要阴人,没法两全其美(
所以可以理解成,纯那一开始是一直保持自己的本性,躲在人群中射箭,最后因为主角的刺激(或者是感染?)无法再忍下去了才跳出来战斗结果落败了 动漫高手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机器来解读《少女歌剧》的“再生产”可能是想多了,这动画不像是在批判偶像经济,九人组更不像是“再生产机器的无个性造物”。 beer 发表于 2018-7-21 23:27
前车之鉴楼主吹片真是会吓死人的
你想多了,这里的配乐、台词一点都没有往压抑的方向做。所有出现 ...
当初我就看了第一集,就没感受到有什么内涵。一些以追求拟真感为目标的文艺作品,确实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塞进作者的稍深层思想。但那是建立在作品本身为模仿出具有广义真实的世界,包含了作者意图表现以外的信息。当下日本主流的商业动画功能性过于突出。特别是少女歌剧这类现实团体先行的推广广告,过分直接其目标人群,基本上很难有些许平均值以外的思考。观众内心结合见识经验的二次构建乃正常现象,毕竟他也是一个复杂体系,喂东西自然有出产,但绝对将之当成创作者自己的意图。
演出也没有开播时大家吹的那么好。理由当时说了,再补充下吧。要说几原风,第一集演出确实是想模仿几原,但是搞这个演出的人顶多到了感受到“几原邦彦特别酷炫”,却无法解明如何做到酷炫,因而也只是拙劣的模仿。此外不知道监督曾给几原打过工怎么就引申成几原弟子,按此逻辑大陆可以说有至少几百号格式日本动画大牛弟子。 beer 发表于 2018-9-28 18:02
当初我就看了第一集,就没感受到有什么内涵。一些以追求拟真感为目标的文艺作品,确实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塞 ...
古川在采访中自己说的他是几原的弟子,Anitama有翻译。
“动画在开播之后,时不时就能看到《少女歌剧》有点像《百合熊岚》的言论,对此古川解释到如果观看本片有这种感觉的话,应该是由于剧中加入了另类素材的这种做法跟他的师傅(几原邦彦监督)的做法相似导致。古川说正因为有这样的师傅,才导致自己的作品会出现相似的表现手法,但实际上自己使用了很多几原老师不会去用的表现手法,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留意。”
“过去,古川向几原邦彦询问演出上的直觉是何时产生的,几原则告诉古川:”古川你也会在工作中明白的。“这一次实践出真知,古川也通过工作感抓住了演出上的直觉。”
beer 发表于 2018-9-28 18:02
当初我就看了第一集,就没感受到有什么内涵。一些以追求拟真感为目标的文艺作品,确实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塞 ...
帮工确实有很多,但是能和几原一起写在监督栏位的就他一个人阿,从这里还是能看出来的。现在看完后也可以确信了,虽然少歌因为企划题材的限制比较收敛,但是几原的东西古川的至少学到了不少的,少歌就可以看成商业化的几原,在有限制的情况下的产品(可能会稍微再次一点) mofheka 发表于 2018-9-28 20:22
古川在采访中自己说的他是几原的弟子,Anitama有翻译。
“动画在开播之后,时不时就能看到《少女歌剧》 ...
那这徒弟可真屑,不知道是个人悟性不够还是几原那套实在太个人了 少歌的竞争更接近偶活这种,比起战胜别人更重要的是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利用自己不服输的心态增加动力目标是更为闪耀的自己,赢过别人只是过程的一环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本帖最后由 未来起航 于 2018-9-30 12:18 编辑
beer 发表于 2018-9-30 11:14
那这徒弟可真屑,不知道是个人悟性不够还是几原那套实在太个人了
你倒不如问他为啥接这企划。这一块除了亮招牌比自己做个小片子要来得大,企划上受拘束是真的多。
别的不说,大的基调就不会改。念叨着古典悲剧云云,真敢做个惊悚出来碟片等着发霉罢。就是个伤感抒情的调调。
(实际上这情况下也有强有力发挥的可能,不过古川最后还是一切求稳,细节以外都是平推)
风格又非细腻类别,主张华丽,那就看堆钱堆不堆得起来。结果前期资源提前浪掉大半,伤得不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