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8
发表于 2018-6-26 16:40
设在背部也不错啊,逃生设施也好规划。
gundammarkⅡ
发表于 2018-6-26 16:47
混乱中立搅屎棍 发表于 2018-6-26 16:27
AI不是万能药,战争机器维护不能自给自足,就是最后AI确实毁灭人类,也不会是因为一群战争机器主导,至少 ...
铁血的厄运战争不就是杀人AI自带修复工厂和子机的MA打残了人类麽
黑岩泪香
发表于 2018-6-26 16:50
gundammarkⅡ 发表于 2018-6-26 16:47
铁血的厄运战争不就是杀人AI自带修复工厂和子机的MA打残了人类麽
然後人類一造出高達就把AI滅了。說明AI還是弱雞。
黑岩泪香
发表于 2018-6-26 16:55
Messiah_QY 发表于 2018-6-26 16:32
AI控制不也被W高达评判了吗
摸进控制室干掉你不就得了
MD有人遙控可以這麼做,無人模式你還不是得硬碰硬。何況MD剛出場那可是帳面跟高達幾合一差不多。
奈何全劇巔峰的托帥欽點了MD「不可以,這不時髦」,在一個靠時髦為最終判定標準的劇本下,MD還是老老實實的變成炮灰吧。
另外後面小說FT中的MD也很強,又奈何另一個全劇巔峰大舅子搞了一台比水瓶座還要兇殘的對MD專用大殺器。
MD心裡苦啊。
混乱中立搅屎棍
发表于 2018-6-26 17:02
gundammarkⅡ 发表于 2018-6-26 16:47
铁血的厄运战争不就是杀人AI自带修复工厂和子机的MA打残了人类麽
来一段AI很厉害打人类打到爆然后人类也很厉害再反推回去的套路,没问题,谁是编剧谁说了算嘛,如果观众也喜闻乐见,那就是双份的快乐了呢,这样就显得编剧讲得很科学,一点也不像胡编出来的
Messiah_QY
发表于 2018-6-26 17:10
黑岩泪香 发表于 2018-6-26 16:55
MD有人遙控可以這麼做,無人模式你還不是得硬碰硬。何況MD剛出場那可是帳面跟高達幾合一差不多。
奈何全 ...
W里本质上说的还是完全服从命令的傀儡兵器和有血有肉的士兵哪条路是正确的。
动画里解决争端的办法,还是谁拳头大谁对。
weary10
发表于 2018-6-26 17:16
本帖最后由 weary10 于 2018-6-26 17:18 编辑
机器人作为主战兵器走路不科学的地方就是通过性只有在山坡才有优势,既然有脚也应该是四脚更加稳定。
第二个问题是高达设计中对减震考虑不多,人体通过足弓,膝盖关节,脊柱等等关键结构和其他结构缓冲,高达没看到这些类似结构,只要跑起来,驾驶员早特么震死了。
AI被黑是不可能的,只要AI弄成不接受外界指令的形式想从外界干扰是做不到的。
现在AI能力不高,主要是运算能力差,所以需要人的辅助指令操作,但是都宇宙世纪了,根据摩尔定律神威这种超算肯定小型化了,10亿亿次/秒这种运算能力,人类拿头去对抗AI啊。
weary10
发表于 2018-6-26 17:23
雷霆中的设定,吉姆的逃生
eilot
发表于 2018-6-26 17:33
weary10 发表于 2018-6-26 17:16
机器人作为主战兵器走路不科学的地方就是通过性只有在山坡才有优势,既然有脚也应该是四脚更加稳定。
第二 ...
SEED的重生、天這類電子病毒及變種,都是要近戰接觸對方才能感染,算是電子對電子戰,和駕駛員無關,比的是那家電子入侵裝置較神
NT力靠吼來操控不算在內...如巴垃圾靠吼來改變殺帝利的牛油光
地面避震...可能考慮因此地面戰不會太多,大多都是空戰或宇戰吧...但就算是地面戰,也是半浮來飛?
一年戰爭可能是當年不算太認真去思考這問題,小說強行解釋也是另回事
音梦の骑士
发表于 2018-6-26 17:34
都8012年了驾驶舱还在机器人本体上,为什么就不能远隔操控呢
黑岩泪香
发表于 2018-6-26 17:38
地面戰一年戰爭主要靠跑和大跳。
避震問題在藍色命運也提到過,不可能長時間維持極限戰鬥速度(大概是百公里/時)不然駕駛員會受不了。
至於避震措施,就當關節處有液壓,座位有一定的懸掛措施吧。
反正到全周天年代座位肯定是獨立懸掛了。
雖然也無法解決小說中描述的震幅半米到一米
bonnwang
发表于 2018-6-26 17:39
霸王向小受 发表于 2018-6-26 12:11
裆部的话还可以再改进一下,胡子那个太明显了,最好做成两个,一左一右一真一假 ...
到A那是名副其实的核战鸡
eternum
发表于 2018-6-26 18:10
雨猫
发表于 2018-6-26 18:11
iamthegodthego
发表于 2018-6-26 18:29
本帖最后由 iamthegodthego 于 2018-6-26 18:31 编辑
考虑对人战斗的话,越靠近脚的位置越容易遭受单兵反装甲武器(RPG之流)攻击,射角低,直线火力容易瞄准。
手脚等严重不对称的位置对于控制系统设置有难度,宇宙战AMBAC会产生过多额外G力,被基神人棍就直接废了。
躯干以上至头部适合MS同士战瞄准,考虑到腰部一般为了运动性装甲较弱,头防护能力更差,还是胸稍微好一点。
背部一般是武器挂架、推进器、燃料棒所在部位,设置驾驶舱会有安全隐患。宇宙战全方位攻击时背部和胸部其实被弹概率差不多。
一般自动瞄准会瞄准人体中轴线,但装甲应该是躯干正面全部覆盖的,所以驾驶舱稍微偏置一些就能减少被弹概率。同时由于整体位于机体中心和重心附近,控制系统设置也相对容易,宇宙战AMBAC也不会产生过多额外G力,更易于操控机体。
考虑到日式动画一般都是右撇子,挥剑也是右手,切割应该偏向左肩到右腰,所以偏置向右为佳。
综上,驾驶舱设置在机体胸部内部,向右偏置为佳。
bonnwang
发表于 2018-6-26 18:34
normalli 发表于 2018-6-26 15:45
不应该有驾驶舱,这种机甲唯一实用化的前提就是AI操控,而且就是高达里AI机体很多也是巨强,没大规模应用都 ...
w的md了解一下
毒菇
发表于 2018-6-26 18:54
尸良
发表于 2018-6-27 00:01
weary10 发表于 2018-6-26 12:06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帖最后由 weary10 于 2018-6-26 12:07 编辑 任何载具的驾驶舱设计首先考虑对外界观察,然后是对载具控制的效率。至于逃生,对设计师来说这东西很次要的。消耗品逃得出来就逃,逃不了在招。
战机机师的培养成本是战机的n倍,你说的这种更符合支援火炮的设计逻辑
发自我的iPhone via Saralin 2.0.1
king520kyo
发表于 2018-6-27 00:16
eilot 发表于 2018-06-26 15:40:57
但UC及SEED的核心戰機都出現同樣技術問題,就是令機體穩固方面不足,所以後續機只能取消,如impulse
當 ...uc到海盗那边为止高端集体还是背后插核心战机这样的设计
再后面没沿用说实话理由我不太明白 但G复国不也又用回来了吗
种子那个理由其实也不是不稳定吧…
脉冲那样主要是配套设施太费了 它那个换装系统如果要量产肯定不如强袭换背包来的方便简单有效
强袭那种只要接口通用谁都可以插 通用性直接吊打
脉冲那个排除现实世界因素扎夫特就是脑抽才会想到这种设计…
操作复杂不说整备难配套设施难和背包式换装比除了四肢可交换方便重返战场外可说毫无优点甚至只有缺点(动画里还吹速度快尼玛你这JB换装能比鸡神种时期的战场空霸换装快?)
后面到了明年变回背包模式可说是理所当然了…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老毛爱敢达
发表于 2018-6-27 01:03
你们都忘了米诺夫斯基粒子了吗,这就是不能遥控的原因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黑岩泪香
发表于 2018-6-27 01:11
king520kyo 发表于 2018-6-27 00:16
uc到海盗那边为止高端集体还是背后插核心战机这样的设计
再后面没沿用说实话理由我不太明白 但G复国不也又 ...
脈衝那個合體,在劇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條約規定單船能搭載的ms數量有上限,搞成分離合體可以強詞奪理說這搭載的不是ms而是飛機從而規避這個限制。
反正我覺得很逗。
因為你一船搭載了三台脈衝的備件,那何不直接合成三台脈衝用呢,總比扎古要強吧。
newise
发表于 2018-6-27 01:29
还可以水泥桶沉东京湾玩g-bit啊,前提是捡到超能力女儿
u96
发表于 2018-6-27 01:38
就是正中心,既然哪里有能被打到,就布置在最厚的地方增加防护。
—— 来自 HUAWEI NXT-AL10, Android 7.0上的 S1Next-鹅版 v2.0
kinta
发表于 2018-6-27 02:04
子宫的位置,毕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来自 samsung SM-G9600, Android 8.0.0上的 S1Next-鹅版 v1.3.3.2
testalphagogogo
发表于 2018-6-27 02:07
屡败屡战阿巴顿 发表于 2018-6-26 13:10
真的那么想要操控人形机器,何不让高度改造的战士穿着基本包覆驱赶的动力甲去战斗? ...
那你老爸何苦拉拢火星触手教的泰坦军团
elflie
发表于 2018-6-27 02:45
turn a那种,脱出方便
eilot
发表于 2018-6-27 10:43
king520kyo 发表于 2018-6-27 00:16
uc到海盗那边为止高端集体还是背后插核心战机这样的设计
再后面没沿用说实话理由我不太明白 但G复国不也又 ...
impulse destiny就開始出現不穩定,打10分鐘就要照射或回艦等問題
所以之後destiny才回到骨架一體化設計,而且那時也沒必要再理會兵器限制問題,但編號還是沒有A...
而根據記者採訪,當時對方就明言是限制戰艦整體MS數,及MS本體兵器作出限制,再根據前次大戰好球的特性而設計
操作複雜問題...因為也說到看到前次大戰王牌機師開無雙能力
所以都是預定給ACE使用...
UC由F90開始都開始機體微你化,如果還用全身分體式,那成本及技術都不知道如何做到...
V時代也已經去到太遠了
偶滴小乔
发表于 2018-6-27 10:49
以前看马克罗斯还是太空堡垒来着我记得有个量产白色的机是在肩膀的
eilot
发表于 2018-6-27 10:49
本帖最后由 eilot 于 2018-6-27 10:51 编辑
黑岩泪香 发表于 2018-6-27 01:11
脈衝那個合體,在劇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條約規定單船能搭載的ms數量有上限,搞成分離合體可以強詞奪理說 ...
其實扎古都好強,設定上和當年5台G性能相比...
不過也有同感,你弄了那麼多上半身+下半身+背包配件,不要說核戰機才得一架吧...這根本就是量產機來
你能照射充電,反正換背包或換上下半身時也順便補滿EN,你站在原地差不多十秒...這功能真是搞笑,又不是之前有句月亮出來了嗎?
你被人偷了3台,救星這台還未搬到現場,你剩下的impulse配件也足夠組合多數台出來吧...
SUNSUN
发表于 2018-6-27 11:08
SUNSUN
发表于 2018-6-27 11:10
SUNSUN
发表于 2018-6-27 11:12
SUNSUN
发表于 2018-6-27 11:22
洛西LS
发表于 2018-6-27 11:25
一个拿着枪和盾的巨型靶子你和我科学?
SUNSUN
发表于 2018-6-27 11:28
SUNSUN
发表于 2018-6-27 11:31
eilot
发表于 2018-6-27 11:32
記得一年戰爭小說提到
地面戰時一台MS就是可視為十台戰車火力,但整體而言還只是小隊一部份,還需要士兵隊、指揮車、戰車隊混隊用
只是其後作品中,空中戰/宇宙戰,就變成螢幕上看到MS出擊沒回頭,戰艦不停出MS的情況...
weary10
发表于 2018-6-27 11:37
别闹。20米高的东西,你是10KM外都能看到的。5层楼以上高度。
eilot
发表于 2018-6-27 11:42
weary10 发表于 2018-6-27 11:37
别闹。20米高的东西,你是10KM外都能看到的。5层楼以上高度。
所以有時對08小隊中,在大量陸戰身上,鋪不算多的樹葉,究竟有沒用...(灰白機體鋪些少綠色樹葉...)
就算能反雷達,但對面也間中看到有人用雙筒望遠鏡四處看,這樣都看不到
失落之翼
发表于 2018-6-27 11:44
一般还是胸部吧,装甲最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