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adventure 发表于 2018-5-26 19:54

用网络Meta分析探讨线材的智商税问题

本帖最后由 peradventure 于 2018-5-26 20:30 编辑

今天在贴吧看到有人发了一篇线材盲测的文章:The Audio Society of Minnesota Conducts Cable Comparison Tests(网址没法贴,看原文直接按标题搜吧)
简单说,这个盲测选了4条音箱线:
A线:3刀不到的垃圾线
B线:8000刀的超级土豪线
C线:1200刀的土豪线
D线:估测价格1000刀以上的土豪线
然后分别做了AB、CD、BD、AC、BC、AD、AC七组测试,其中第七次和第四次是一样的,都是A和C比较
测试后让受试者选择哪个更好或无区别,共有55个受试者,收上了40份有效问卷
接下来他们计算了一下各组的投票百分率和各线的胜利数,还分高中低频统计了一下

稍微懂点统计的人一眼就会发现,他们的分析做得实在是不入流了

不过还好,有百分比,有总问卷数,我们就可以把投票人数还原出来,然后把七次测试当作七个临床研究,来做一个网络Meta分析,直接加间接比较结合来评价哪根线听感最好
由于泥潭平均素质远高于贴吧,我就不详述原理了,直接上结果了
工具是R的gemtc包

首先是以A线为基准的森林图,我们可以看到,B平均比A差,C和D平均比A强

接下来是两两对比的表格,可以看到,所有的logRR值都是过0的,也就是说都不显著,无法完全确定哪个肯定比哪个强

最后是排名图,从左到右分别表示排名第一到第四的概率,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C>D>A>B,但由于不显著,所以这个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从这个不可靠的结果强行推论的话,可以说高价耳机线或许可以带来听感的提升,但从B线的表现来看,智商税现象也是有的
不过文章并没有给出这四条线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也没有足够多的技术指标(当然有我也不一定看得懂),所以没有办法继续分析了
网络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决定于纳入研究的质量,这个测试由于只是单盲,可能会存在影响观测结果的偏倚,同时比较次数不够多,样本量也不是非常大,所以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另外,贴吧有个做方法学的巨巨,用另一种算法算了一下,同时考虑投无法区分的人实际是喜欢其中一个的可能性,结论是D>C>A>B,其中C对B显著,也就是说,8000美刀的B线应该可以盖棺是智商税了

missril 发表于 2018-5-26 20:18

icowei 发表于 2018-5-26 20:24

听,那最悦耳的声音,是金钱的声音……

红左手 发表于 2018-5-26 21:12

我现在觉得
如果坚持“耳朵收货”理论,那就不存在玄学
哪怕是纯粹的因为商标或者价格使你觉得这玩意声音有改善,那也确实让你的主观感受有了提高,说没用也不对,是吧
所以不能算玄学

红左手 发表于 2018-5-26 21:14

那么,基于“耳朵收货”原则
如果一定要说玄学
那就是要把自己的感受推广
也就是说,认为器材A“客观上”优于器材B
假如只是单纯的说“我认为”器材A更好,并且理解和容忍他人的不同意见,那么并不能算是玄学

peradventure 发表于 2018-5-26 21:24

红左手 发表于 2018-5-26 21:12
我现在觉得
如果坚持“耳朵收货”理论,那就不存在玄学
哪怕是纯粹的因为商标或者价格使你觉得这玩意声音有 ...

在这个语境下,玄学问题应该是指难以量化、无法准确阐明科学道理有可能受个体差异和心理因素影响的问题
老美这个研究,就是旨在测试排除安慰剂效应情况下“耳朵收货”与线材价格的关系
当然必须承认安慰剂效应确实是有用,但是如果厂商滥用安慰剂效应漫天开价,那显然是侮辱智商的行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网络Meta分析探讨线材的智商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