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人作品和二次创作作品的概念混淆是怎么产生的?
观前两天某贴有感,其实也是被讨论过好几次快烂了的问题。现在同人这个词的误用程度已经有点严重了,似乎很多人认为同人作品=二次创作作品。首先明确定义,同人作品不等于二次创作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同人作品是原创的,同人作品这个概念对应的是商业作品而不是原创作品。引用维基定义的话:“ 同人,原指有着相同志向的人们、同好。后来转变成指“自创、不受商业影响的自我创作”,或“自主”的创作。它比商业创作有较大的创作自由度,以及“想创作什么,便创作什么”的味道。”
相信很多人也看过原创题材的同人本子,或者玩过原创题材的同人游戏。后者比如什么勇者大战魔物娘之类的,反正DLsite,DMM那一大堆同人游戏,就没几个是二创的。同人音声啥的就更是如此了。
说来也奇怪,说到三大同人奇迹每个人都说得出,但是为啥有这个知识的前提下还有很多人认为同人和二创是一回事?
而且这个混淆会导致原创同人作品不知道被归类到何处,在某些情况下对交流的确是会产生影响的。
所以这个概念上的误用究竟是从哪里起源的?
没什么起源,二次创作的流传度远远超过原创同人而已 混淆?跟风和蹭热度的人永远比原创的人多得多,一说同人我就想到东方这种二次创作泛滥的垃圾
—— 来自 samsung SM-G9300, Android 7.0上的 S1Next-鹅版 v1.3.3.2-play 本帖最后由 下町樵夫 于 2018-5-20 08:40 编辑
“梗”从LS开始ACG圈子普及,到今天随处可见,又有多少人知道其本义正确使用了这个词呢。日语圈不会误用没有歧义的词传到简中圈就会本土化,并在圈子以外的地方泛用不细表,而在日本像メカ这种词圈内外不存在误用的问题,传到欧美后ACG爱好者也形成了统一,片假名的优势?sa.接触新事物不去学习用自己的阅历,文化水平来认知以理解,产生歧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翻译上我叫它中式翻译,婆罗门会认为这是不专业,达利特觉得这是天朝文化强大的同化性 关于“同人”一词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时期,就是文艺同好一起出集子的意思,后来也是手冢和藤子开始以同人的名义创作漫画,再后来就是comiket的创立,随着comiket的发展壮大使同人有了现在的意义
另外“同人”一词最早的出处应该是《易经》同人卦,可能日本人觉得这个名字很吉利就用了,然后现在国内的用法是从日本转了一圈变了好几个意思又回来了
不过欧美一般还是用fanwork或fanvid的说法,除非给本子放流的才说doujin baiducaonima 发表于 2018-5-20 07:52
混淆?跟风和蹭热度的人永远比原创的人多得多,一说同人我就想到东方这种二次创作泛滥的垃圾
—— 来自 sa ...
一击脱离的典范了 概念股,有好卖的外延,哪有对错,词条下面可以加很多呀,然后加点典故既可以擦边球又可以抓眼球,合理避税 二次创作的范围更广啊,包括改编为不同的媒介
页:
[1]